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K.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一 俊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服函 决定毗尼经 宋本   此经宋本第十二幅已下有其三节之文文断义绝难取解处右幅十四行云云何名为菩萨乘人虽净持戒于声闻乘不名净戒优婆离菩萨乘人于(之下便云)恒河沙劫受五欲乐游戏自在受诸乐已未曾捐舍发菩提心(乃至)第十四幅初四行云优婆离如来先说欲难舍离为小犯(之下便云)菩萨乘人清净持戒于声闻乘不名清净菩萨乘人于无量劫堪任受身(乃至)第十五幅十九行优婆离云何菩萨乘人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菩萨乘人于(之下便云)瞋恨易得离名为大犯是为三节文断处也。   今检他本则宋本错将后节声闻乘人持次第戒菩萨乘人于(之下)恒河沙劫受五欲乐(乃至)欲难舍离为小犯(等)四百八十七字之文安于初节菩萨乘人于(之下)却将初节云何名为(之下)菩萨乘人清净持戒(乃至)声闻乘人持次第戒菩萨乘人于(等)五百一十七字之文安于欲难舍离为小犯(之下)致令如是三节文断不唯如此前后倒错其第二节菩萨乘人清净持戒于声闻人不名清净优婆离菩萨乘人于等二十四字者是错重写焉今依二本削其重而序其乱者又为看旧宋藏经者略录正文于左。   正文云。   优波离菩萨乘人于无量劫堪忍受身不生猒患是则名为菩萨乘人清净持戒于声闻乘最大破戒不名清净又优波离菩萨乘人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尽护戒菩萨乘人持开通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菩萨乘人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优波离云何名为菩萨乘人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尽护戒菩萨乘人持戒之时于诸众生及与他人应当随顺声闻乘人不应随顺优波离以是义故菩萨乘人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尽护戒优波离云何名为菩萨乘人持开通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优波离菩萨乘人以日初分有所犯戒于日中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以日中分有所犯戒于日后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以日后分有所犯戒于夜初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以夜初分有所犯戒于夜中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以夜中分有所犯戒于夜后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以夜后分有所犯戒于日初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以是义故菩萨乘人持开通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菩萨不应生大惭愧亦复不应生大悔缠优波离声闻乘人数数犯罪即时破失声闻戒身所以者何声闻乘人应当持戒断一切结如救头然所有深心为涅盘故优波离以是义故声闻乘人名持不开通戒优波离云何菩萨乘人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菩萨乘人于恒沙劫受五欲乐游戏自在受诸乐已未曾舍离发菩提心菩萨尔时不名失戒所以者何菩萨乘人有于后时善能护持菩提之心乃至梦中一切结使不为其患菩萨乘人不应一时于一身中尽一切结应当渐渐尽一切结善根成就非不成就声闻乘人如救头然乃至一念受身不应生喜以是义故大乘之人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菩萨乘人持开通戒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持尽护戒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为难得具大庄严乃可得成大乘之人于无量劫往来生死不应生于猒离之心优波离如来观察筹量为大乘人不应一向说猒离法不应一向说离欲法不应一向说速疾法常当为说发欢喜心相应说法常应为说甚深无杂无悔缠法常应为说无取无碍空无之法闻此法已当乐生死不生忧悔亦能满足菩提之行忧波离白佛言世尊或有欲相应心而犯于戒有瞋相应心而犯于戒有痴相应心而犯于戒世尊菩萨犯戒于欲相应心瞋相应心痴相应心何者为重尔时世尊告优波离若有菩萨如恒河沙劫欲相应心而犯于戒或有菩萨因一瞋心而犯于戒等住菩萨大乘之道因瞋犯者当知最重所以者何因瞋恚故能舍众生因贪欲故于诸众生而生亲爱优波离所以诸结能生亲爱菩萨于此不应生畏所有诸结能舍众生菩萨于此应生大畏优波离如来先说欲难舍离名为小犯瞋易得离名为大犯。   服函 须摩提经 法护译本   开元录云此经前后四译三存一阙流志法师有先后二译其先译者即一阙也今捡诸藏国宋二藏有法护译流志后译而无什译丹藏虽无流志后译而有法护罗什二译则若二藏㸦备乍似三存具矣今详丹藏所谓什译者与诸藏法护译始终无异又非罗什译经之例而谓之什译何也若同时异国二人各译则容有二译偶同而诸经无此例者况法护之后一百余年罗什西来始事翻译不应直书法护之译而云重译若云什公未见法护之译而重译之乃偶同耳则彼时圣教未广人又勤学其会下㕘译八百余人并是东土英贤何必人人皆不见耶又凡重译者欲异于前若全同者何烦重译耶诸重译经亦无此例若异函隔越势难相准容有错误而重载之如宋藏六字神咒王经未曾有经之类是也今以错重皆删去今此一函一卷之经译主虽为二人经本始终唯一而重载之者丹藏之错何甚耶故今不取丹藏所谓什译者由是言之开元之后什本亦失伤哉。   推函 大集经(国宋二藏皆六十卷 丹藏三十卷 开元录云三十卷)   按此经国本宋本皆六十卷凡十七品丹藏中三十卷十一品又经初首国宋两本则有璎珞品名丹藏所无其虚空藏品两本在不可说后丹藏在无言品前又于宝髻品后两本有无尽意品四卷丹藏即无而有日密分三卷如是不同者何耶今以开元录前后文括而统之。   按梁沙门僧祐录云此经凡有六本大集记云有十二假说共成一经第一璎珞品二陀罗尼自在王品三宝女品四不眴品五海慧品六无言品七不可说品八虚空藏品九宝幢品十虚空目品十一宝髻品十二无尽意品(按云)此则第一本也今以品次验之是两本六十卷中前分三十卷矣又云今捡经本与祐记不同第一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二宝女品三不眴品四海慧品五虚空藏品六无言品七不可说品八宝幢分九虚空目分十宝髻品十一日密分(按云)此则第二本也今以品次验之则今丹藏经三十卷者是矣又云隋朝僧就合大集经乃以明度五十校计经题为十方菩萨品编月藏后及无尽意成五十八卷者(按云)此则第四本也又云其合大集经亦有六十卷成者三十一二两卷重有宝髻品足成六十卷其宝髻品在日密前二十六七卷是此复重编未详何意又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编载误之甚矣(按云)此则第五本也今以品次验之则今两藏本经六十卷者是矣但不重载宝髻品斯为少异耳即于前第四本五十八卷经中分彼日藏分十卷为十二卷足成六十耳其第三第六两本今以诸藏所无故不烦叙经本如是不同藏中致斯有异耳谨按开元录前后文相今此两藏本经六十卷者有六失故不可依行录云亦有经本分为璎珞品者不然此是一假不合分二(按云)此经分之一失也又云僧祐记中无日密分有无尽意品者不然今以无尽意经虽大集别分非无谶译又非次第不合入中(按云)此经入中又为无谶译二失也又云其虚空藏品祐在不可说后未详所以(按云)此经在彼三失也又云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编载误之甚矣(按云)此经重载四失也又云明度五十挍计经题为十方菩萨品编月藏后者非也既无凭准故不依彼(按云)此经依之五失也又明度经安世高译而云那连堤耶舍译(按云)此亦误人六失也不独如是其十方菩萨品即下难函中明度五十校计经二卷耳无尽意品即下最函中无尽意经六卷耳而于此中并重编之是亦杂沓难依者也是则理须正之正之如何略则如开元录及丹藏经为三十卷乃正矣合则如开元录中第六本为八十卷方备矣然今不能即正者以此六十卷本是本朝芬皇宗选行经行来已久久则难变耳。   虞函 大集经第五十九卷   此经自下二卷则丹藏所无故今无可相校而国宋二本此卷之中皆有三节之文文断义绝难取解处一则第九幅十七行中有五阴中有(之下便云)所多得中味中语言(等)二则第十幅二十一行云言相未具者自不(之下便云)习自言我无罪(等)三则第十二幅二行云是为颠倒口(之下便云)能得佛何能使人得佛是为三节文断处也今准明度经此中二本皆错将是为颠倒口(之下)所多得中味中语言乃至相未具者自不(等)凡二十七行揔三百七十九字进而写之于五阴中有(之下)却将五阴中有(之下)习自言我无罪(乃至)是为颠倒口(等)凡二十七行揔三百七十六字退而写之于相未具者自不(之下)致令三节之文文断义绝今依明度经进退而正之又为看旧国宋藏者略录正文于左。   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为颠倒转入眼眼所多视好色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为颠倒眼所多视 中色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为颠倒眼所多视恶色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为颠倒转入耳耳所多闻好声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为颠倒耳所多闻中声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为颠倒耳所多闻恶声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转入鼻鼻所多闻好香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鼻所多闻中香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鼻所多闻恶臭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转入口口所多得羙味好语言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口所多得中味中语言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口所多得恶味恶语言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转入身身所多得好细软可身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身所多得中细软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身所多得恶粗坚苦痛不可身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佛言是为百八颠倒如是菩萨为不解诸菩萨报佛言我虽生死颠倒我欲依经法度人佛问诸菩萨言汝度人欲求使人作何等道诸菩萨报佛言我欲使人悉得佛道佛言若曹辈众多何以故不自取佛但群辈相随诸菩萨言我虽相随不离经行佛问诸菩萨言若曹辈宁能一日俱得佛不诸菩萨报佛言我不能俱得佛佛问诸菩萨何以故诸菩萨报佛言我辈中有相未具者我曹辈中有功德未满者我曹辈有生死罪未尽者佛告诸菩萨若曹辈有相未具者有功德未满者有罪未尽者如若曹言相未具者自不能得佛何能使他人得佛。   伐函 般舟三昧经三卷(后汉支娄迦谶译)   上卷二十一幅何况守是三昧悉具足者(下)佛尔时颂偈曰(等)十六偈今此宋本本无而有长行十余纸文详其文相与中卷无著品四辈品文虽少异大旨无殊则长行之文例无重叠恐宋本错将异译之文连书耳故依东北二本去彼同后重叠之文安兹颂前要略之偈云又为看旧宋藏者具录所安颂文于左。   佛尔时颂偈曰。 三千大千之国土 满中珍宝用布施 设使不闻是像经 其功德福为薄小 若有菩萨求众德 当讲奉行是三昧 疾悉讽诵此经法 其功德福无有量 如一佛国尘世界 皆破坏碎以为尘 彼诸佛土过是数 满中珍宝用布施 其有受持是世尊 四句之义为人说 是三昧者诸佛慧 得闻功德叵比喻 何况有人自讲说 受持讽诵念须㬰 转加增进奉行者 其功德福无有量 假使一切皆为佛 圣智清净慧第一 皆于亿劫过其数 讲说一偈之功德 至于泥洹赞咏福 无数亿劫悉叹诵 不能尽究其功德 于是三昧一偈事 一切佛国所有地 四方四隅及上下 满中珍宝以布施 用供养佛天中天 若有闻是三昧者 得其福祐过于彼 安谛讽诵讲说者 引譬功德不可喻 其人贡高终不起 亦无有趋恶道时 解了深法不疑结 行斯三昧德如是 学士为以见奉吾 德重精进普不着 增益信明为菩萨 力学三昧佛所赞 嘱累汝等常勤教 力行精进无放逸 自勖勇猛勤修行 令得大道不复反 其有诵受是三昧 已为面见百千佛 假使最后大恐惧 持此三昧无所畏 行是比丘以见我 常为随佛不远离 菩萨闻习三昧者 义当受持为人说 菩萨得是三昧者 尔乃名曰博达慧 为逮揔持佛称誉 疾成佛道智如海 常恒诵说是三昧 当从佛法世尊教 闻其种姓得等觉 如佛所叹无有异   凤函 正法华经十卷   第六卷初药王菩萨品名并正文从初至第六幅初三行皆归一乘此宋本中本无今依诸本加之宋本此中有法师品名今以下自有之此中除之又诸藏本皆分见七宝塔颂后之文吾往无数难称量劫已下为梵志品通为二十八品今亦注出其品名又为看旧宋藏经者具录其文于左。   正法华经药王如来品第十   佛告诸比丘道法一等无有二乘谓无上正真道往古来今无有两正犹如众流四渎归海合为一味如日所照靡不周遍未尝增减若族姓子欲至正觉解无三途去来今者当学受持正法华经分别空慧无六度想不以香华伎乐供养为供养也当了三脱至三达智无极之慧乃为供养所以者何乃昔久远劫难称限尔时有佛号药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众祐世界名大净劫曰净除药王如来寿二十中劫诸声闻众三十六亿菩萨大士有十二亿时转轮王名曰宝盖典主四域王有千子端正勇猛有七宝圣臣降伏怨敌其王供养药王如来具五中劫与眷属俱一切施安奉敬药王过五劫已告其千子吾以供侍如来若等亦当顺遵前绪于时千子闻父王教复以五劫供养药王如来进以上妙不违所安彼第一太子名曰善盖闲居独处静然思念我等今者供养如来宁有殊特超彼者乎承佛威神虚空有天而语之曰族姓子岂欲知耶有法供养最尊无极又问曰何谓法之供养天曰尔当往问药王如来普当为若分别说之善盖即起诣药王如来所稽首于地白药王如来曰法之供养奉顺典者为何谓乎世尊告曰法供养者顺若如来所说经典深妙优奥开化一切世间人民难受难见出家舍利志求菩萨诸箧之藏旷𨗿处中以㹅持印而印之精进力行不退转轮现于六度无极之慧殷勤揽摄佛之道品不起法忍开入正要于诸群生设大慈哀降伏魔兵离诸往见觉了演畅十二因缘无我非身无人寿命志空无相无愿之法不由众行处于道场而转法轮劝诸天龙揵沓和等莫不乐仰开阐法藏护诸贤圣宣扬显布菩萨诸行究竟众苦无我非身群生违禁立以所便众魔异道堕颠倒见贪倚有为常怀怖懅而为咨嗟诸佛之德使灭生死慰除所患而见安隐无为之事去来今佛所叹如是而剖判了微妙色像㹅持崖底诸法法忍开导宣布阐发诸器㩲便所宜将养正法是为法之供养设于诸经志在法忍敷陈典籍而顺反复演训其要无诸邪见无所从生不起法忍无我无人入诸因缘无瞋不诤无所讼诉无我无受循执句𧨏而无识着慧无放逸将御心息住无所住识理旨趣固导非𧨏洮汰通流诸所倚法不造见人怙恃真谛如法所归无著无入断诸倚着灭诸无黠生老病死悉为除观十二缘而不可尽睹诸往见不堕颠倒是为族姓子法之供养王子善盖从药王佛闻法供养应时逮得柔顺法忍即脱身衣以覆佛上白世尊曰唯加圣恩建立我志如来灭后愿护正法兴法供养降魔怨敌将迎后法时佛知心念知其末世当护法城佛告比丘王子善盖因佛现在以家之信出家为道当精进觉兴诸德本不人成就立五神通揔持辩才无能断截佛灭度后神通揔持力无所畏即皆具足于十中劫药王如来所说经法为转法轮善盖比丘护正法故于一世中化千亿人志于无上正真道意而不退转十四载人立声闻缘觉地不可计人得生天上比丘欲知时王宝盖岂将异乎今现在佛宝㷿如来至真等正觉是也其王千子此贤人劫中千佛兴者是拘楼秦如来为始最后成者名曰欣乐太子善盖今我身是是故当知一切所供无过法养去来今佛皆从是出若族姓子族姓女欲得供养十方诸佛即当受持正法华经持讽诵读宣示一切分别一乘无有三乘道时佛颂曰。 假使有人 欲解大法 开化一切 皆至正觉 当孚受持 斯法华经 宣示远近 诸未闻者 譬如众流 皆归于海 合为一味 无有若干 声闻缘觉 及菩萨道 一切皆归 无上正真 譬如日月 照于天下 百谷草木 及诸荆𣗥 斯典如是 以无极慧 照曜三界 皆入一𧨏 曩昔如来 名曰药王 时有圣王 名曰宝盖 五劫供养 彼药王佛 一切施安 无所乏少 告诸千子 使供养佛 千子受教 踊跃等心 供养如来 亦具五劫 食饮床卧 幡盖伎乐 善盖太子 闲居自惟 宁有供养 逾于此乎 空中天言 法供养胜 即自问曰 何谓法养 天便告曰 当行问佛 太子即问 佛为具说 难解之句 深妙法藏 空无相愿 乃入正慧 大慈大悲 降伏众魔 六十二见 自然为除 无常苦空 非身之事 无我无人 无寿无命 修至诸持 不起法忍 转不退轮 法法相照 十二因缘 展转相生 已解本无 无有终始 于是善盖 得柔䎡忍 佛灭度后 守护法城 精进不懈 得五神通 揔持辩才 开化一切 时千亿人 皆立大道 十四载人 声闻缘觉 无央数人 得生天上 以故叹称 法供为最 假使有人 欲供养者 当受持此 正法华经 分别如来 善㩲方便 无有二乘 皆归一道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一 (第十九张 俊)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 俊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王函 普耀经八卷(第二卷) 法护译   宋本第一卷末有现相品第三第二卷初便有欲生时三十二瑞品第五其第四品本阙今于国丹本第二卷初得降神处胎品第四凡十三纸而补其阙焉又为看旧宋藏经者具录其文于左。   普曜经降神处胎品第四   于是四天王天帝释焰天子兜术天子无慢天子善化天子魔子导师梵忍迹天梵满天善梵天光净天光音天大神妙天净居天竟往天阿迦腻吒天及余无数百千天人皆共集会转相谓言今仁君等假使菩萨独往降神处于母胎我等诸天不往侍从堕无反复不识恩养谁能堪任侍卫菩萨降神入胎不离其侧如影随形乃至成佛降伏魔官而转法轮和慈四等至大灭度以怀慈心欢忻悦心调和其心而奉事焉未曾远离不违约誓于是颂曰。 今谁能堪任 进侍常悦心 谁得名称力 自发长往侍 忉利天谁意 舍安不乐天 住在玉女众 侍离垢月颜 诸微妙最树 虽贪天宫宅 屋宅化金色 当侍离垢威 心念若干品 不慕其诤讼 少欲如妙华 大男子所好 言寂兜术天 诸天求大威 所生常见敬 常乐无量称 慕应化妙本 自在诸天宫 心吉皆奉行 当好是功勋 魔王怀毒心 越度一切尊 及爱此经法 自在度欲尊 亦度于欲界 亦及梵所居 修行四等心 在诸仙中上 游诸天殊特 如转轮圣王 室宅常安隐 侍离欲威尊 欲得国君安 大财无极富 眷属无怨仇 往送可敬顺 致财色豪位 名称力功勋 见叹及仁君 往侍送梵音 欲得天人乐 及致三界安 处安及法安 当侍大仙安 若除淫怒痴 欲弃众冥尘 寂然心憺怕 侍从调定意 学不学缘觉 常逮一切智 十力师子吼 常侍从江海 意胜闭𢙣趣 致安住甘露 得成八正道 侍从降五趣 其欲得见佛 欲听大哀法 慕致众福祚 往侍自在圣 尽生老死苦 欲解宛转缚 清净如虚空 侍清明真人 欲致一切敬 相好殊异德 常欲济彼已 当侍可爱敬 戒定及智慧 此及无量称 究竟所生安 当侍彼大圣 欲达深难解 玄绝难逮义 欲得慧疾解 当侍大医王   尔时诸天闻叹此偈其四天王四万人俱百千忉利天焰天兜术天无憍乐天化自在天各与百千诸天子俱六万魔天前世积德修清净行梵迦夷天六万六千乃至阿迦腻吒天与无央数百千眷属又有四方无数百千皆来集会是诸天子各各嗟叹歌诵妙偈。 听我无限言 意审至三乘 弃欲乐安住 所慕此最净 大圣度降神 众奉可重敬 守德神仙护 微妙无害意 执乐鼓和音 叹德海功勋 归命天人尊 闻菩萨上慧 散花供养圣 奉仁名华香 悦心天人尊 离欲安无患 意妙清净华 善愿演光明 迦夷散众华 等供福清净 处胎无垢着 觉悟老病死 悦心侍究竟 志怀奉恭敬 天人获善利 见举足七步 释梵咸稽受 香水洗净意 屈意随世俗 天宫处尘欲 普舍释尊位 咸悦意侍之 取草坐道场 得佛降众魔 梵劝转法轮 佥共奉安住 三界作佛事 甘露亿载众 权化众清凉 皆弃渴名称   于是欲行天人媵室睹见菩萨姿色殊妙心自念言今此真人清净殊邈其妃如类耶尊人所厚咸皆羡之各执华香抱爱敬心志功福报愿立神足适作是念即时寻没天人宫殿在迦维罗卫大园观中寂然庄饰其白净王所可爱乐难及大殿后宫苑囿其处巍巍污涂香熏清净无垢光明福祚威神成就天人璎珞一时并至寻从地起见王妙后举身一指现在虚空各各相和而说偈言。 天玉女游行 睹菩萨妙颜 心中发是念 菩萨母何𩔗 手各执众华 往闻生爱意 既受持华香 叉十指作礼 微妙气杂香 投身自归念 吾睹名称迹 善见人颜色 亦欲睹殊异 玉女色最悦 观尊见其形 天眼自睹身 是颜第一殊 至德生尊人 明珠着好器 是器天中天 手脚如甘露 来乐胜夫人 观像无猒足 其心益踊悦 威首照虚空 其明曜诸天 离垢众杂香 身演晖如是 其色如紫金 威神曜诸天 如蜂王成蜜 演净涂香熏 眼明如真金 光净曜虚空 所没至清净 而等于有无 髀踵犹如象 其膝微平正 手脚平等净 玉女叹决疑 如是多所观 散华右绕之 叹名称佛母 还入其天宫   尔时四天王天帝释炎天及无慢天天龙猒鬼及害人鬼阿须伦揵陁罗真陁罗摩休勒咸皆来至归人中上而在前导卫护至尊将无𢙣物害意向之若世俗人勿造危难诣其王后所居宇宅皆共清和眷属围绕游行虚空一切吉祥令无违娆众共宿卫诸天子知悉欲往侍悦心敬后执持华香叉手为礼见净尊人当降神故师子大哀欲来生故用道法故皆当劝助护一切故于是菩萨欲迁神时东方极远无数菩萨住兜术天皆共来至于斯佛土供养菩萨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十方无限诸佛世界无数菩萨一生补处住兜术宫皆来诣此供养菩萨其四天王八万四千诸玉女众忉利天炎天兜术天无憍乐天化自在天各各将从八万四千玉女鼓乐弦歌来诣此土供养菩萨于时菩萨即坐首藏普德等集三昧定意一切现大棚阁并诸菩萨亿百千载诸天围绕动兜术天适震动已从身放光具足广普照此三千大千佛国土靡不周遍曜幽冥处令睹大明日月之光所不逮及照于地狱饿鬼畜生八难中人蒙斯尊光普获安隐所蒙光处令其众生消淫怒痴不怀自大无有恼热亦无贪嫉皆怀慈心相视如子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天人伎乐不鼓自鸣百千亿载音声相和无数天人念善思惟彼大天宫无能毁坏玉女百千各鼓琴筝在后侍从以伎乐音声嗟叹菩萨前世积德而说偈曰。 前世积功德 长夜来善本 布施得真正 故今致奉敬 尊本无数劫 惠施爱男女 以斯施果报 雨天诸华香 割身肉称之 用哀愍鸟故 由此布施果 饿鬼蒙食浆 尊本无数劫 护戒无所犯 由禁获果报 消尽𢙣道难 本无数亿劫 志道行忍辱 忍行致此果 慈心愍天人 本无数亿劫 上进无怯劣 以是精进果 身好如须弥 本无数亿劫 禅思消众尘 以是一心果 不乐众尘欲 本无数亿劫 行智断贪欲 以是智慧果 光明最清净 被铠善伏尘 普愍念众生 仁德度彼岸 礼清净安住 光曜悉普照 皆除众尘冥 为三千目导 礼最胜现道 晓了神通飞 显示学究竟 化度以种𩔗 稽首善船师 皆学清净辞 示现没终始 未曾舍俗法 于俗无所著 其见求博闻 弘利具无限 没复听受法 得信受乐者 兜术天忽冥 阎浮利日出 无思议亿垓 乐道消众尘 安隐[怡-台+史]丰盛 无数诸天俱 玉女鼓音乐 王舍闻悲和 德威普滋茂 睹母最妙颜 子巍巍如此 三界最吉祥 不复失本誓 无有贪恚诤 恭敬普慈心 于人中威神 王国遂增益 成转轮王种 迦维当丰茂 宝藏又丰满 鬼阅叉猒鬼 诸天龙鬼神 住护人中尊 不久得解脱 赞佛积功德 爱敬而奉事 悉用劝其道 速疾成导师   佛语诸比丘于时菩萨过冬盛寒至始春之初修舍星宿春末夏初树木凋落初始华茂不寒不暑时三界尊观察十方适在时宜佛星应下菩萨便从兜术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诸根寂定头首奋曜光色巍巍眼鼻晃昱现从日光降神于胎趣于右胁菩萨所以处于右者所行不左王后洁妙时晏然𥧌忽然即觉见白象王光色如此来处于胎其身安和从始至今未曾见闻身心安隐犹如还禅致正受矣于时妙后衣毛为竖枚拭衣服及涂香薰身心欣喜寻从坐起与婇女俱前后围绕从后宫出诣无忧树即时安坐无忧树下便遣侍女以此意旨启白净王曰天王自屈来睹所乐王闻踊跃即来严驾群臣翼从到无忧树不得入门王自起想乘高象车思惟须㬰即说偈言。 念曾处象车 身重不如今 光明入吾室 问谁是何变   于时有天在虚空中化现半身为白净王说此偈言。 德行三界尊 慈哀成福祚 菩萨迁兜术 大圣降妙后 当叉手礼足 至神入彼室 妙后观其意 若干种微妙 今以用是故 而有是变应 亦现于宫殿 未曾有虚妄 净如雪山王 其明超日月 身形甚分明 大象强殊胜 坚固犹金刚 思念行殊特 而降神入胎 是故受我言 睹三界迷冥 亿载天叹咏 不猒无瞋姤 心寂等安定   时夫人出为王说偈。 天王召梵志 晓了能解梦 为我别此义 于国为吉凶 大王受我言 梵志学经术 当使在我前 听说所梦意 光逾日月明 形大好六牙 故勇入我胎 当听此意故   时王请梵志问此意梵志为王说偈言。 梵志闻是言 欢欣无不吉 生子有相好 在家为圣王 假愍世出家 成佛祐三界 甘露普济俗 为决所疑网 受梵志好教 心中无所畏 以服羙饮食 其身永安隐   时白净王心自念言何所屋舍安于妙后使无众难时四大王诣白净王而谓王言大王安意今我等身当为菩萨造立妙宅时天帝释炎天兜术天无憍乐天化自在天往诣王所各上天宫王后处中兜术天王曰还持本宫奉上菩萨使处其中化自在天曰我有宫殿欲界最上光蔽诸天令如聚墨当令王后身处其中香华伎乐奇异之馔供养妙后如是比丘一切欲界天王俱来诣迦维罗卫贡上宫殿一心自归供养菩萨时白净王亦在其土兴立宫宅严好如天于时菩萨承大净定使其王后普见宫殿身处其中皆怀菩萨时诸天子所上宫殿各不相见各自念言今菩萨母在我宫殿不在余所时佛即说偈言。 住大净三昧 所化不可称 普悦诸天意 先现瑞所愿   佛语比丘于时菩萨坐于宝净交露棚阁处妙后右胁所坐宝净棚阁殊妙栴檀而香熏之其香遍熏三千世界巍巍奇异强若金刚䎡如天衣香气芬馥彻于十方其菩萨交露宫殿欲界诸天严净宫殿常皆现在菩萨宫殿其夜菩萨临降神胎应时其夜下方水界六百六十万由旬生大莲华上彻梵天永无见者唯有梵天名音闻百万诸佛土威神光曜普遍三千大千世界皆现目前独见之耳又其梵天执金刚器百味食饮奉侍菩萨菩萨食之睹观十方无能服食如是一滴之供堪任服消者独有一生补处菩萨能消化耳又有宿世功福积德道慧所致诸尊天帝释梵王咸来稽首归命听经于是菩萨举一手指自然化现别异床㯓释梵四王各从本位而坐其上以见坐定为讲说法开化其心咸皆悦豫菩萨睹之欲得还归下其右手使不复现释梵四王寻即知之菩萨遣证各绕菩萨便即还宫以是之故菩萨处其右胁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无数百千菩萨咸来见之稽首作礼欲得听经菩萨见来演身光明化清净座即皆就床各各启问无极大乘广为分别各不相见以是之故菩萨演寂光明照诸天人其菩萨母悉不知之亦无所碍唯觉己身轻便柔䎡安隐无穬无淫怒痴不想三毒亦无寒热及诸𩚑渴不污圣体及余手指无有不可亦不遇恶色声香味细滑法不见恶梦亦无𢙣露迦维罗卫及远大国天龙鬼神乹沓和阿湏伦迦留罗真陁罗摩休勒男女大小欢欣踊跃不怀异心若有诸病风寒热气疾眼耳鼻口身心之疾唇齿咽痛尘劳狂病癫疾金痍瘢疮诣菩萨母母举右手而摩其头病皆除愈各还其家于时王后取草作筹殊妙自然著于地上持与诸病即得安隐无复所患时菩萨母使众疾患住其右边皆得安隐无复众病各归其家诸可来者观后右胁悉见菩萨降神母胎鲜洁清净犹如明镜照其面像欢喜踊跃皆蒙济度菩萨在胎自然天乐而相和鸣雨天香华常以时节春秋冬夏自然降矣幢盖缯彩展转往来国土安隐丰熟炽盛无有沟坑荆𣗥之秽有诸幢盖遍迦维罗卫城释种诸姓及与万民饮食娱乐鼓舞歌戏好喜布施积功累德皆共相乐周竟四月其白净王净修梵行弃舍国事不加刑罚行法为本不慕世荣于是菩萨在胎十月开化训诲三十六载诸天人民使立声闻及诸大乘于是颂曰。 菩萨处母胎 墙壁屋宅地 自然金色光 天喜成法王 庄严大宫殿 见中跏趺坐 导师处名香 其香闻三千 大千下方出 大莲华香净 乃彻至梵天 取精授菩萨 菩萨能消服 余人不能堪 无数劫熟精 服食身心净 释梵四天王 稽首供养佛 奉事听上法 右绕皆还归 乐法菩萨众 妙光净无碍 转听尊法乐 闻说皆欢喜 四方男女来 鬼娆心迷惑 见王后心解 意安还归家 得风寒热毒 眼耳鼻口病 及若干疾患 后摩头得安 若取一筹滴 与之病皆愈 无疾安归家 处胎为医王 十方诸菩萨 目自见王后 如日月在空 睹菩萨眷属 无淫怒痴患 无贪嫉恚想 其心常欢喜 无饥渴寒热 天乐不鼓鸣 天雨净华香 天人非人见 未曾怀害心 天人乐饮食 无鼓乐悲和 时雨丰贱乐 草药华果茂 王宫雨七日 贫取食布施 安贫乐稽首 礼和众如山 白净王常悦 行法不领国 入静问皇后 怀圣身安不   鞠函 月灯三昧经一卷(宋沙门先公译今十三纸)   此是丹藏月灯三昧经先公译者而与彼国宋二藏之经文义迥异未知孰是按开元录此经有二别译一于有译无本中有后汉安世高译一卷二于有译有本中有宋沙门先公译一卷皆云出大月灯经第七卷其先公译目下注云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经又指多小云一十纸今捡此丹本经始从六度乃至分卫凡历十二法皆以十事说之又其多小是古之十纸有十二行即知真是先公所译月灯经矣故今取之为正但录云出大经第七卷而今捡之出自第六卷之前半斯为未叶疑古今分卷有异或书写错六为七耳今为看国宋藏者具录正经于左。   佛说月灯三昧经一卷(名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经)   (宋沙门先公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游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六万菩萨俱及无央数诸天人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在其众会中坐时佛告文殊师利言童子菩萨行布施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谛除嫉妒意二者常清净意布施三者无数百千人不能夺其财四者持上妙而终亡五者生大豪贵家六者所生处好布施七者为四部众所爱念八者无所畏入众会亦无㝵十方皆闻其名声九者年少手足柔软十者常乐善知识乃至坐佛树下童子是为菩萨行布施十事佛于是说偈言。 已远除于嫉妒 意常好布施者 持上妙而终亡 生即于豪富家 所生处意常乐 而好喜于布施 为众生所爱念 居家者及出学 于众会无所畏 所至处无疑难 其名声远而闻 于郡国及县邑 其手足常柔䎡 所欲得不复难 即为得善知识 诸佛及其弟子 终不复生嫉妒意 意常好乐欲布施 以持上妙而终亡 于是行事无嫉妒 即生于大豪富家 意常喜乐而布施 为若干亿人所爱 好布施者有是行 得善知识不复难 常见诸佛及弟子 见已即乐供养之 其布施者有是行   佛语童子菩萨持戒清净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具足其愿二者学佛道三者常尊乐于黠慧四者死不妄语五者见世不转意六者弃生死七者求泥洹八者寂寞行九者得三昧十者无贫穷行童子是为菩萨十事清净持戒佛于是说偈言。 即具足其所愿 学诸佛之道行 常乐于尊智慧 亦无有恐惧时 不复转其所愿 亦不转慎诸行 常弃远于生死 则求索泥洹道 常在寂寞处行 即便得于三昧 而无有贫穷时 即立于持戒品 其人即具所可愿 是菩萨学诸佛道 慧者于人不自称 其人如是戒清净 持愿甚坚不复难 终不复动所辨建 以见生死无数𢙣 便弃捐求泥洹道 其意不复着所念 其人如是立戒强 得正刹土无不可 清净戒者有是行   佛语童子菩萨立忍辱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火不能烧二者刀不能害三者毒不能行四者水不能杀五者非人护之六者得庄严其身相七者闭塞诸𢙣道八者得生梵天不难九者昼夜得安隐十者安乐不移童子是为菩萨十事住忍辱佛于是说偈言。 火不能烧其人 刀亦不能伤害 其毒不能得行 水亦不能漂杀 诸非人悉护之 即得三十二相 便闭塞诸𢙣道 忍辱者德如是 求索诸梵及释 彼亦不而难致 常得安隐之行 悉觉于非常事 刀及火亦不能伤 行于毒中不能害 诸天及人鬼神护 其忍辱者有是行 即身得三十二相 其人不复畏𢙣道 于是死即生梵天 行慈心者有是道 昼夜即得安隐行 常好喜身得安定 于一切有清净意 终无有瞋恚志行   佛告童子菩萨精进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有威神二者为诸佛所护三者非人悉亦护之四者闻法终不转忘五者所未闻法而得闻六者得高明智慧七者得种种三昧八者终无病时九者饭食得安隐十者得柔䎡如优钵不刚童子是为精进行菩萨十事佛于是说偈曰。 常为得有威神 终不转犯诸𢙣 诸非人悉护之 即疾得成佛道 闻经法亦不忘 未闻者求得了 其人即得高明 精进者有是德 得同诸三昧行 终无有疾病时 精进者智慧俱 其人得佛道行 所饭食得安隐 即得为精进行 譬如优钵在水 稍稍长而大成 清白法亦如是 令菩萨稍稍成 终无有能当者 得在天安乐处 多陁竭精进行 以进越无数劫 诸菩萨勤力行 所修奉悉说之 其精进者有威神 常为诸佛所拥护 而皆奉受是道行 其人得佛道不久 所闻者终不复忘 及复得余众法行 其人智慧稍增益 精进行者有是事 种种三昧常自增 彼终无有疾病时 诸所可饭食之者 一切得则为安隐 昼夜成就清白行 精进之者无有休 其人不久疾得佛 行精进者尊如是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 (第十八张 俊)   丁未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三 俊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鞠函 月灯三昧经之余(丹本)   佛语童子坐禅菩萨有十事行何等为十一者专行住二者行道事三者无有恐难四者谛正诸根五者为人所爱六者远离欲七者不转一心八者脱于魔界九者住佛界十者得解脱童子是为坐禅菩萨十事行佛于是说偈言 其人不转所行 即为住谛之行 专行诸度之事 其人舍不正行 所修无所复着 诸根以为寂定 即为得安隐喜 坐思惟道行事 其人已离爱欲 安隐坐于一心 以远离魔境界 即住于佛境界 专行者有是持 其独乐树间者 即便解脱之行 便成得十事句 其菩萨住转不行 皆弃捐于不当行 弃不正行乐正行 念三昧者有是事 其人终无贪着时 行安隐者贤不贪 身意善觉而持戒 行三昧者有是事 行空树间无所畏 其人终无著贪时 诸非人皆爱念之 如是远离欲独行 终不着欲亦不贪 如是即脱魔境界 便住于如来境界 其人解脱邪事竟   佛语童子菩萨行般若波罗密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一切所有悉布施无所希望二者不复犯戒不以戒自绮三者住忍辱力无人想住四者行精进不贪身命五者行禅不住禅六者降伏弊魔七者九十六种外道不能动之八者自得知生死九者于众生有悲意十者不求弟子缘一觉地童子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密十事佛于是说偈言。 其人所施皆等 亦不念望其报 护经戒不敢犯 亦不有想着求 行忍辱及智慧 终无有人之想 见人即有精进 身志意无所著 行一心及智慧 无所住无有想 以降伏于众魔 智慧者有是德 九十六种之道 皆无能动摇者 得知了生死事 智慧者有是事 于一切众生所 有大悲哀之行 于弟子缘一觉 皆不念所求行 所有皆施无希望 为不犯戒不念𢙣 行忍辱者无人想 奉智慧者有是事 精进为在空闲处 禅无有想亦无住 其人智慧降伏魔 行智慧者有是事 诸外道者不能动 其人即为知生死 于众人民有哀伤 行智慧者有是事 诸弟子及缘一觉 于彼终无念求索 其人住佛道如是 行智慧者有是事   佛语童子多智菩萨有十事行何等为十一者知𢙣道二者知善道三者解疑事四者为现直道五者弃捐𢙣道六者住正道七者在甘露门八者得坐佛树下九者为人民现明道十者不畏𢙣道童子是为多智菩萨十事行佛于是说偈言。 为知了诸尘劳 悉晓了是两事 其人便弃尘劳 即随佛道之行 慧而解诸狐疑 便为现直见事 则弃捐𢙣道行 即得在于正道 见在于甘露门 则得坐佛树下 为人民解现王 令不畏诸𢙣道 晓了无数尘劳法 知解两事为如是 其人便弃捐尘劳 便于彼学上善法 为一切人解其疑 便为得见善正直 即弃捐去𢙣道事 其多智常在道住 常为住在甘露门 得坐在无量佛树 为无量亿人现明 其人终不畏𢙣道   佛语童子菩萨尊法施持法与他人者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弃捐𢙣二者奉行善三者修正士四者净其佛刹五者坐佛树下六者布施众用七者降伏诸尘劳八者与一切人智九者行慈心十者现在得安隐意童子是为菩萨持尊法施十事以法施与他人者佛于是说偈言。 诸不善皆捐之 诸善事悉奉行 得在住法智慧 意常好喜布施 便净其佛国土 即得无上之国 便则坐佛树下 兴法施譬如宝 布施一切所有 便学于诸法王 则远除诸尘劳 其人得佛不难 布施于一切人 常有慈心之行 其无有嫉妒行 为安隐诸非人 多智便弃诸不善 其人常为在善住 于尊法坚不可动 其多智者常与法 即常得清净之国 常奉行佛道之事 为常得在佛树下 兴法施者有是事 无有尘劳布施众 便即知了己身事 皆解脱诸世之事 其人终无所挂㝵 其人自知而发意 为一切人如是施 有慈心者无嫉妒 见诸法安无有我   佛语童子菩萨行空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行佛道二者无所著行三者不愿所生四者不犯戒法五者不诽谤贤者六者不为诤行七者无所得八者独行道九者不诤佛十者受法行童子是为菩萨行十空事佛于是说偈言。 其诸上人所行 得上尊之世界 勇猛者于彼行 诸所不可得命 皆不着诸世界 于褝思安隐坐 亦不愿诸所生 便晓知诸空法 终不复犯戒法 持于戒无有呵 其尽寿不说𢙣 不诽谤余贤者 其行道无所诤 终无有诸诤讼 其便知诸所事 譬如法而习行 乃至亡失其命 终不谤于世尊 积累于一切法 自保意无所畏 于一切诸世界 佛道不可思议 即奉持诸佛法 不复疑于空法 其人之行而上妙 住不在于诸外道 行禅安隐无所著 诸所无命亦无人 其人终无有贪者 行一心者无所想 以知无人无我法 终复无有于所愿 悉晓诸空之法事 于众所用终不着 其人终无贪着念 于佛常有净信意 其人终无诤讼事 独处行者空众用 其人为住于佛道 便持如来诸所法   佛语童子菩萨在独处行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有清净意二者无有欲三者念诸佛四者信行五者不疑慧六者有反复于诸佛七者不诽谤法八者寂寞行九者得调住十者智四解事童子是为菩萨独处行十事佛于是说偈言。 终无有爱欲行 常有清净之意 便奉无所欲事 于独处一心行 思念普世间明 其人转而成信 于智慧一无疑 佛慧不可思议 于诸佛有反复 佛终不弃捐法 即而作寂定行 便为住于寂法 其人即得解事 独自乐于树间 便弃捐于财利 在一处而行道 有人则为有清意 常皆弃捐诸𢙣事 其人行寂无有上 终不复疑诸佛慧 其人思念佛无上 信于诸天中天行 亦不复疑诸佛慧 寂寞行者有是事 于诸上人有反复 终不复弃诸法行 独处行者而寂寞 闲处行者有是事 便得善谛寂寞地 即疾解了诸证事 常解说无央数经 其人无有挂㝵时   佛语童子菩萨在闲处行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寂行二者远离众人三者无诤讼四者无瞋恚五者不入诸行六者不入人罪七者念解脱事八者安隐一心行九者疾作证解脱十者以无所著故得三昧童子是为菩萨闲处尊行十事佛于是说偈言。 常有寂寞之事 便远离众会人 终无有诤讼时 而独自作于行 常无有瞋恚意 终不转着诸界 亦不复作诤讼 在闲处是有德 便为寂寞之行 常在于独处行 即有解脱之事 便疾得过度去 独自在上闲处坐 常弃捐𢙣众会人 其人终不入人罪 树间坐者有是事 便猒于一切生死 其人无有贪众用 亦不有众畏之事 在树下坐有是事 终不与人共诤讼 常独行者乐寂寞 常护守于身口意 其在闲处德无数 便得上妙解脱事 即好坐在寂三昧 其于树间习寂行 在闲处者有是德   佛语童子菩萨行分卫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不欲令知其行二者不令人知其功德三者不欲有财利四者不有自称亦无䛕谄五者在贤圣道住六者不自说功德七者不从他人取足八者至他家舍亦不喜亦不忧九者离衣食施持法施与人十者住令德无䛕谄皆取于其法施童子是为菩萨行分卫住十事令德无䛕谄佛于是说偈言。 彼不欲令知行 亦不着所为事 利无利而等意 其人住于教令 亦不犯贤圣事 不有称䛕谄行 亦不自说其善 复不说他人𢙣 亦不愁不欢喜 说法离于衣食 所说皆令欢喜 分卫者有是德 不欲令称不求名 常住在四贤圣行 亦无䛕谄求财利 受教令者有是事 不自称誉不说𢙣 初不说𢙣𢙣舌者 闻人功德常欢喜 其分卫者知止足 离衣食善与法施 亦不求索于财利 所说善人皆欢喜 受尊教者有是事   佛说是经时七万二千人发无上正真道万菩萨得无所从生法忍佛说如是文殊师利童子及一切众会天龙世间人皆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月灯经一卷   鞠函 月灯三昧经一卷(宋沙门先公译国宋藏本二十六纸)   此是国宋二藏所谓月灯三昧经先公译者而与彼丹藏经文义迥异未知孰是按开元录先公译本目下注云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经又指多小云一十纸今捡之彼丹藏经乃是矣此国宋藏经始从三界乃至道识凡历九十余法皆以六行说之曾无十事之言又其多小是古之二十纸则知非先公译明矣今恐宋藏失先公之译而得古所失安世高译无译主之名者见目录中有月灯经名是先公译者乃错题其名耳又录云出大经第七卷今捡似出第五卷之后半犹未适当何也此须更勘耳。   养函 佛说弥勒下生经 竺法护 译   此经六译三失此本宋有丹无按开元录有译无本中有法护译弥勒成佛经一名弥勒当来下生经者乍观此经似彼失本而还得之其实非也何则罗什译弥勒成佛经目下注云与下生经异本与法护译弥勒成佛经同本两译一阙则彼失本经非此下生经六译三失之一者明矣又按孤山智圆重校金刚般若后序云古德分经皆用纸数者一纸有二十五行一行十七字今捡失本弥勒经目下注云一十七纸则计有七千二百二十二字此经只有三千一百七十六字则尚未其半岂是彼经欤则丹藏无此经为得然此经文颇似汉晋经注又有汉云之言还恐此是三失本中第一本录云今附西晋者耳宋藏还得而编入之为得之矣而二录并无下生经是法护译者今云法护译者何耶伏俟贤哲。   养函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义净译(宋无丹有今还𠬧入藏)   按开元录弥勒下生经前后六译三存三失而此本亦在三存之一也则宋藏无此经者失之耳今得于丹藏而编入之又为看国宋藏者具录于左。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上与大苾刍众俱尔时大智舍利子法将中最哀愍世间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少咨问愿垂听许佛告舍利弗随汝所问我当为说时舍利子即以伽他请世尊曰。 大师所授记 当来佛下生 彼号为慈氏 如前后经说 唯愿人中尊 伽陁重分别 彼神通威德 我今乐欲闻 佛告舍利子 应至心谛听 当来慈氏尊 为汝广宣说 尔时大海水 以渐减三千 二百逾缮那 为显轮王路 赡部洲纵广 有万逾缮那 有情住其中 在处皆充满 国土咸富盛 无罚无灾厄 彼诸男女等 皆由善业生 地无诸𣗥刺 唯生青䎡草 履践随人足 喻若睹罗绵 自然出香稻 羙味皆充足 诸树生衣服 众彩共庄严 树高三俱舍 花果常充实 时彼国中人 皆寿八万岁 无有诸疾苦 离恼常安乐 具相悉端严 色力皆圆满 人患有三种 食衰老便利 女年五百岁 方乃作婚姻 诸有欲便利 地裂而容受 人命将终尽 自往诣尸林 城名妙幢相 轮王之所都 纵十二由旬 广七由旬量 其中所居者 皆曾植妙因 此城有胜德 住者咸欢喜 楼台并却敌 七宝之所成 开钥及门庭 种种宝严饰 绕𡍕诸隍堑 皆营以妙珍 名花悉充满 好鸟皆翔集 七行多罗树 周匝而围绕 众宝以庄严 皆悬网铃铎 微风吹宝树 演出众妙声 犹如奏八音 闻者生欢喜 处处有池沼 弥覆杂色花 园苑擢芳林 庄严此城郭 国中有圣主 其名曰饷佉 金轮王四洲 富盛多威力 其王福德业 勇健兼四兵 七宝皆成就 千子悉具足 四海咸清肃 无有战兵戈 正法理群生 设化皆平等 王有四大藏 各在诸国中 一一藏皆有 珍宝百万亿 羯陵伽国内 藏名冰竭罗 蜜絺罗国中 般逐迦大藏 伊罗钵罗藏 安处揵陁国 婆罗痆斯境 藏名为饷佉 此诸四伏藏 咸属饷佉王 百福之所资 果报咸成就 辅国之大臣 婆罗门善净 四明皆晓达 多闻为国师 博通诸杂论 善教有闻持 训解及声明 莫不咸究了 有女名净妙 为大臣夫人 名称相端严 见者皆欢悦 大丈夫慈氏 辞于喜足天 来托彼夫人 作后身生处 既怀此大圣 满足于十月 于是慈尊母 往趣妙花园 至彼妙园中 不坐亦不卧 徐立攀花树 俄诞胜慈尊 尔时最胜尊 出母右胁已 如日出云翳 普放大光明 不染触胞胎 如莲花出水 光流三界内 咸仰大慈辉 当尔降生时 千眼帝释主 躬自擎菩萨 欣逢两足尊 菩萨于此时 自然行七步 而于足履处 皆出宝莲花 遍观于十方 告诸天人众 我此身最后 无生证涅槃 龙降清凉水 澡沐大悲身 天散殊妙花 虚空遍飘洒 诸天持白盖 掩庇大慈尊 各生希有心 守护于菩萨 褓母擎菩萨 三十二相身 具足诸光明 捧持来授母 御者进雕辇 皆用宝庄严 母子升其中 诸天共持舆 千种妙音乐 引导而还宫 慈氏入都城 天花如雨落 慈尊诞降日 怀妊诸婇女 普得身安隐 皆生智慧男 善净慈尊父 睹子奇妙容 具三十二相 心生大欢喜 父依占察法 知子有二相 处俗作轮王 出家成正觉 菩萨既成立 慈愍诸群生 众苦险难中 轮回常不息 金色光明朗 声如大梵音 目等青莲𦰧 支体悉圆满 身长八十肘 二十肘肩量 面广肩量半 满月相端严 菩萨明众艺 善教受学者 请业童蒙等 八万四千人 时彼饷佉王 建立七宝幢 幢高七十寻 广有寻六十 宝幢造成已 王发大舍心 施与婆罗门 等设无遮会 其时诸梵志 数有一千人 得此妙宝幢 毁坼须㬰顷 菩萨睹斯已 念世俗皆无 生死苦羁笼 思求于出离 祈诚寂灭道 弃俗而出家 生老病死中 救之令得出 慈尊兴愿曰 八万四千人 俱生猒离心 并随修梵行 于初发心夜 舍俗而出家 还于此夜中 而升等觉地 时有菩提树 号名曰龙花 高四逾缮那 蓊郁而荣茂 枝条覆四面 荫六俱卢舍 慈氏大悲尊 于下成正觉 于人中尊胜 具八梵音声 说法度众生 令离诸烦恼 苦及苦生处 一切皆除灭 能修八正道 登彼涅槃岸 为诸清信者 说此四真谛 得闻此妙法 至诚而奉持 于妙花园中 诸众如云集 满百由旬内 眷属皆充满 彼轮王饷佉 闻深妙法已 𣫆舍诸珍宝 祈心慕出家 不恋上宫闱 至求于出离 八万四千众 咸随而出家 复八万四千 婆罗门童子 闻王舍尘俗 亦来求出家 主藏臣长者 其名曰善财 并与千眷属 亦来求出家 宝女毗舍佉 及余诸从者 八万四千众 亦来求出家 复过百千数 善男善女等 闻佛宣妙法 亦来求出家 天上天人尊 大慈悲圣主 普观众心已 而演出要法 告众汝应知 慈悲释迦主 教汝修正道 来生我法中 或以香花鬘 幢幡盖严饰 供养牟尼主 来生我法中 或郁金沉水 香泥用涂拭 供养牟尼塔 来生我法中 或归佛法僧 恭敬常亲近 常修诸善行 来生我法中 或于佛法中 受持诸学处 善护无缺犯 来生我法中 或于四方僧 施衣服饮食 并奉妙医药 来生我法中 或于四斋辰 及在神通月 受持八支戒 来生我法中 或以三种通 神境记教授 化道声闻众 咸令烦惑除 初会为说法 广度诸声闻 九十六亿人 令出烦恼障 第二会说法 广度诸声闻 九十四亿人 令渡无明海 第三会说法 广度诸声闻 九十二亿人 令心善调伏 三转法轮已 人天普纯净 将诸弟子众 乞食入城中 既入妙幢城 衢巷皆严饰 为供养佛故 天雨曼陁花 四王及梵王 并余诸天众 香花鬘供养 辅翼大悲尊 大威德诸天 散以妙衣服 缤纷遍城邑 瞻仰大医王 以妙宝香花 散洒诸衢街 履践于其上 喻若睹罗绵 音乐及幢幡 夹路而行列 人天帝释众 称赞大慈尊 南谟天上尊 南谟士中胜 善哉薄伽梵 能哀愍世间 有大威德天 当作魔王众 归心合掌礼 赞仰于导师 梵王诸天众 眷属而围绕 各以梵音声 阐扬微妙法 于此世界中 多是阿罗汉 蠲除有漏业 永离烦恼苦 人天龙神等 乹闼阿修罗 罗刹及药叉 皆欢喜供养 彼时诸大众 断障除疑惑 超越生死流 善修清净行 彼时诸大众 离着弃珍财 无我我所心 善修清净行 彼时诸大众 毁破贪爱网 圆满静虑心 善修清净行 慈氏天人尊 哀愍有情𩔗 期于六万岁 说法度众生 化满百千亿 令渡烦恼海 有缘皆拯济 方入涅般城 慈氏大悲尊 入般涅槃后 正法住于世 亦满六万年 若于我法中 深心能信受 当来下生日 必奉大悲尊 若有聪慧者 闻说如是事 谁不起忻乐 愿逢慈氏尊 若求解脱人 希遇龙花会 常供养三宝 当勤莫放逸   尔时世尊为舍利子及诸大众记说当来慈氏事已复告舍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法已受持读诵为他演说如说修行香花供养书写经卷是诸人等当来之世必得值遇慈氏下生于三会中咸蒙救度尔时世尊说此颂已舍利子及诸大众欢喜信受顶戴奉行。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敢函 佛说申日经(法护译)   此经四译一失此本宋有丹无按开元录法护译中有月光童子经亦名申日经者自是一经有二名耳非别有申日经亦是法护译者藏中既有月光童子经为法护译斯已矣此何更有申日经亦是法护之译耶则未知此经是谁之译又何㨿谓之法护译耶今以录中有云支谦译中有申日经一卷云与月光童子经同本异译今捡寻文句二经不殊故不双出(云云)则藏中古有支谦所译申日经亦名月光童子经者今诸藏皆无恐此经即是支谦之译而误安法护之名耳如是则四译还具矣冒陈𥌒言以俟来哲。   才函 六字神咒经(大唐天笁菩提流志 译)(诸藏皆有)   国宋二藏此才函中更有六字神咒王经菩提流志译者丹藏即无按开元录才函六字神咒经与陀罗尼集经第六卷文殊师利菩萨咒法及咒五首经中六字陀罗尼等同本异译今捡之此经是耳更无佛说六字神咒王经亦是流志译者按彼经则后知函之中失译人名今附梁录者耳意者宋藏见彼题中六字神咒之言以为此经之异译遂将类聚重编于此是一错也而又妄安流志之名何耶故今删去此函中者后贤欲知今所去经是何等者请见知函六字神咒王经则是耳。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卷第三 (第十九张 俊)   丙午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四 俊   知函 东方最胜灯王陀罗尼经 阇那崛多 译   正经六纸杂咒三纸此经丹藏即云东方最胜灯王如来经经初有归敬辞者是也按开元录此经前后四译三存一失即东晋失译名为陀罗尼章句经或无章字者是第三译而一失本也今此崛多译宋本与丹名既不同文亦有异丹文大多倍宋本而有余则未知孰是真本经耶今以丹本经首有归敬辞者为崛多真本耳此宋本经文古语质似非崛多之译又文中数云陀罗尼句即恐此经是失本陀罗尼句经宋藏失崛多译而得彼失本经见经中有最胜灯王之言遂认为崛多译灯王经耳不然何一人之译而有名题始末之殊广略质文之异耶今且双存欲令四译广具矣因书其意伏俟明哲。   知函 最胜灯王如来经(丹本) 阇那崛多译   此经此本宋藏失之今得丹藏而编入云又为看旧宋本藏者具录其经于左。 我阇那崛多 归命大智海 毗卢遮那佛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经    知(丹)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百千菩萨众复有无量天人众等所谓大梵天王帝释天王四大天王所谓提头赖吒天王毗娄勒叉天王毗娄博叉天王毗沙门天王功德大天为首等有八万四千诸天众那耶耶大将为首入部鬼神大将复有五百鬼子母及诸眷属如是等无量天人世众左右围绕尔时去此佛刹百千亿佛刹过已东方有一佛刹名无边华世界彼世界中有一佛名最胜灯如来多他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陁现在逍遥说法彼如来于彼世界遣二菩萨来此娑婆世界一名大光菩萨二名甘露光菩萨言汝等二菩萨往向娑婆世界彼有一佛名释迦牟尼多他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陁为彼释迦牟尼多他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陁将此陁罗尼章句说为诸众生故安乐故功德故增益故名闻故生力故随所意行故受安乐故不扰乱故不杀众生故拥护故而说咒曰。   多(上)绖(地也反)他 优波[怡-台+差]泥 睹[怡-台+差]泥罗叉㝹瞿波多(上)曳波啰阇婆[(止/天)*(企-止+米)]阇(上)婆(上)[(止/天)*(企-止+米)]阇婆[(止/天)*(企-止+米)] 摩(上)诃阇婆[(止/天)*(企-止+米)] 阇婆楞 伽帝阇婆[(止/天)*(企-止+米)] 阇婆梨尼摩诃阇婆梨尼 阇婆啰木企 娑利 摩娑 利阿迦(上)[(止/天)*(企-止+米)] 摩迦(上)[(止/天)*(企-止+米)] 阿(上)企(音溪)摩(上)企那(上) 企娑(上)婆[(止/天)*(企-止+米)] 摩诃娑婆[(止/天)*(企-止+米)] 三婆离 郁句目句 三摩帝 摩诃三摩帝帝三摩帝 摩诃三摩帝 摩诃阇婆[(止/天)*(企-止+米)]娑曳娑罗弥 目句奢 弥摩诃奢弥 三摩弟 摩诃三摩弟三目避 毗目避阿啰细 摩诃阿罗细 摩那(上)细 摩那细 摩那细 啼卑底 莎婆呵   尔时彼二菩萨受持此陁罗尼已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如是如是菩萨没身从彼无边华世界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中现时菩萨至释迦牟尼多他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陁边到已顶礼佛足围绕三匝即住一面住已彼菩萨白佛言世尊去此佛刹过八千亿佛刹东方有一世界名无边华彼世界中有一佛名最胜灯多他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陁现在逍遥为他说法彼婆伽婆最胜灯如来多他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陁遣我等至此娑婆世界彼最胜灯佛问讯世尊少病少𢙉起居轻利气力安不复作是言世尊无有扰乱徒众或比丘众比丘尼众优婆塞众优婆夷众或有人或非人或天或龙或夜叉罗刹或大鬼将或鸠盘茶或鸠盘神将或富单那或毗舍阇或饿鬼或虚妄鬼或蜈蚣或毒蛇或蝮蝎或杂毒虫等或阿修罗罗睺罗伽或娑乹陁鬼或痟渴鬼或闷绝鬼或病鬼或蛊道或死尸或一日热病二日三日四日热病或自余种种所扰乱鬼病不为扰乱也而最胜灯如来遣我等将此陁罗尼咒来为诸众生利益故为养育众生故为增长功德故增长威德故增色故出名闻故增力故随意所受乐故随所受安乐故不扰乱故为拥护故而说前咒。   尔时世尊告长老阿难言阿难汝受持此陁罗尼章句受已为他解说宣通流布阿难佛出世难闻难值此陁罗尼章句复甚难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此陁罗尼者或读或诵或为他说显扬彼人火不能烧刀杖不能伤诸毒不能害县官不能杀梵天不恚彼人七世恒知宿命阿难此陁罗尼章句过去七十七亿诸佛所说若有人毁谤此咒者即是毁谤彼等诸佛若有鬼神不敬重此咒者或与我夺某甲威力者或已咒夺不还者彼鬼神头破作七分。   尔时阿逸多菩萨从座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而白佛言世尊我亦说陁罗尼章句为众生受利故得增益故增功德故增威力增色增名闻故增力故随行受乐故随所行受助乐故不扰乱故不杀害故拥护故而说咒曰。   多(上)绖他 頞帝 跋帝 那(上)帝俱(上)那(上) 帝阿迦跋帝 波啰毗跋帝 兜娄迷 侯留留迷 安那迦细 波(上)那(上)迦(上)细迦(上)细摩诃迦细阿㝹多 波(上)啰细毗 佉祇 摩诃佉祇斯茶比 多茶比 奚离(上) 弭离(上)底离(上)尸离(上)覆施摩诃覆施 覆覆施 覆奢跋帝 莎婆呵   尔时佛告长老阿难言汝受此陁罗尼章句恒常受持读诵为他解说宣通流布阿难佛出于世难可值遇闻此陁罗尼复倍甚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亦能受持此陁罗尼受已能持读诵能为他人宣通解说彼人能知未来十四世事阿难此陁罗尼章句过去八万四千亿诸佛所说若有人毁谤此陁罗尼不信行者彼人则为毁谤过去诸佛是人则为背舍诸佛若有众类夺我某甲精气或夺已不还是人亦得如是罪过。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而白佛言世尊我亦说陁罗尼章句为众生利益故安乐故增长功德故增长威德故增长色故增长名闻故增长力故随意受乐故随行受安乐故不扰乱故不杀害故守护故而说咒曰。   多(上)绖他阿(上)嗘摩(上)嗘那佉啰细那祁尼那伽萨[(止/矢)*(企-止+米)] 婆啰尼[(止/天)*(企-止+米)] 遮嗘[(止/天)*(企-止+米)] 遮嗘啰跋帝 旃茶[(止/天)*(企-止+米)]旃茶(上)啰跋帝 阇(上)嗘[(止/天)*(企-止+米)]阇嗘啰跋帝禅地[(止/天)*(企-止+米)] 禅地罗䟦帝 莎婆呵   尔时佛告长老阿难阿难汝受此陁罗尼恒常受持读诵为他解说宣通流布阿难佛出世难闻此陁罗尼复倍甚难若有人能受持此陁罗尼复倍为难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此陁罗尼受已能持读诵能为他人宣通解说彼人能知未来七世之事阿难此陁罗尼章句过去九十亿诸佛所说若有人毁谤此陁罗尼不信行者彼人则为毁谤彼过去诸佛是人则为舍彼诸佛若有众类夺我某甲精气夺已不还是人亦得如是罪过尔时释迦牟尼多他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陁告诸比丘言诸比丘我今亦说陁罗尼章句为利益众生故安乐故增长功德故增长威德故增长色故增长名闻故增长力故随意受乐故随行受安乐故不扰乱故不杀害故守护故而说咒曰。   多(上)绖他 阿知(上)跋知(上)那(上)知(上)俱(上)那(上)知(上)迦(上)那(上)知(上)吒罗跋泥 恀罗跋泥 睹多罗曳(上)阿罗(上) 婆枳吒(上)枳吒(上)茶枳罗娄迷 呼卢迷 娑(上)[(止/天)*(企-止+米)] 摩诃娑[(止/天)*(企-止+米)]荖迷 摩诃荖迷 利[(止/天)*(企-止+米)] 娄梨[(止/天)*(企-止+米)]嗘[(止/天)*(企-止+米)] [日*旨][(止/天)*(企-止+米)] 嗘(虚尔反)[(止/矢)*(企-止+米)]寐[(止/矢)*(企-止+米)]伊(上)[(止/天)*(企-止+米)] 尸[(止/天)*(企-止+米)] 尸[(止/天)*(企-止+米)] 尸尸利尸罗跋知(上)阿(上)滞 婆(上)滞 那(上)滞俱(上)那滞 頞那(上)跋帝波那(上)跋帝阿迦细摩迦细迦细 迦娑(上)迦细颇细 颇娑(上) 颇细 摩诃颇娑(上)颇细 伊(上)泥寐泥 多恀 多恀波多恀多婆多恀 莎婆诃   尔时佛告长老阿难阿难汝受此陁罗尼恒常受持读诵为他解说宣通流布阿难佛出世难闻此陁罗尼复倍甚难若有人能受持此陁罗尼复倍为难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此陁罗尼受已能持读诵能为他人宣通解说彼人能知未来二十一世之事阿难此陁罗尼章句过去九十九亿诸佛所说若有人毁谤此陁罗尼不信行者彼人则为毁谤彼过去诸佛是人则为舍彼诸佛若有众类𡙸我某甲精气𡙸已不还是人亦得如是罪过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陁罗尼章句假使取干枯树结界守护作法诵咒尚能令彼枯树生枝柯华叶果何况有识众生受持此咒而不差者无是处耶归命一切诸佛愿我成就此咒莎波呵。   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言诸比丘我今更说陁罗尼章句为利益安乐增长功德威势色力名闻随意安乐不生𢙉害常守护故而说咒曰。   多(上)绖他 阿啧(悼阶反)婆啧 吒 稽吒啰稽 吒嚧末底 睹嚧末底 兜[(止/天)*(企-止+米)]睹罗兜[(止/天)*(企-止+米)] 婆[(止/天)*(企-止+米)] 娑(上)[(止/天)*(企-止+米)] 睹[(止/天)*(企-止+米)]度[(止/天)*(企-止+米)] 度度[(止/天)*(企-止+米)] 苏(上)[(止/天)*(企-止+米)] 婆哂呬 婆哂利 嗘利 毕利 底利 莎婆呵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阿难汝受持此陁罗尼章句持已读诵为他解说宣通流布阿难佛出世难闻此陁罗尼复倍为难若有诵此陁罗尼及以受持复倍为难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陁罗尼章句受持已读诵为他解说宣通彼人得知二十八世之事阿难此陁罗尼章句过去恒河沙诸佛所说若有人毁谤此咒则是毁谤彼等诸佛是人则为舍彼诸佛若有众类夺我某甲精气夺已不还是人亦得如是罪过若有咒师咒他人者彼人所有咒咀言说皆不能伤害将此咒欲守护他彼人一切诸天不能伤害一切诸龙不能伤害一切夜叉𠃵闼婆阿修罗迦娄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不能伤害一切罗刹不能伤害一切县官不能为害一切劫贼不能为害一切人一切非人不能为害一切毒蛇毒虫不能为害一切蝮蝎不能为害一切丁疮一切冷热疟等亦不能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一切诸疟不能为害若风作疟阴所作疟黄所作疟亦不能害若有上官逼切来者或以枷锁禁系逼切或有疥病或癣病者或有恶疮出身或有反华疮或有湿癞或有旧痢更发或有赤头创不能为害一切蛊道咒咀言说不能为害一切起死尸不能为害或诸天作者或诸龙作者或夜叉作者或罗刹作者或渴病佯病作者或佯癫作者或宿作诸病不能为害若患眼若患耳若口唇患齿患舌阿难我今略说一切所有苦逼者唯除宿殃耳所造业受报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言我今复说陁罗尼章句。   那(上)啧俱(上)那(上)啧那(上)咩(音弭)波(上)啰(上)那(上)哆伽(上)细(平)波(上)啰(上)伽(上)细莎婆呵   过去诸佛阿罗呵三藐三佛陁已说此陁罗尼章句阿难若有人受持此陁罗尼读诵为他解说宣通不忘彼人刀杖不伤蛊毒一切诸病不能伤彼不患头病一切人非人不作𢙣若啖毒药变成美食。   复次世尊说陁罗尼曰。   多(上)绖他吒(上)枳么吒(上)枳贺嚧嚧暮(上)嚧(上)嚧▆(上)唎寐底 罗寐 莎婆呵   阿难若有人读诵此章句受持为他解说彼人刀杖不能伤害一切厄难中不缚不没此咒咒结线带行一切寒热病不能伤一切毒药咒即得差。   复次阿难我更说陁罗尼章句为诸众生利益故安乐故增长功德故增长威德故增长色故增长名闻故增长力故随意受乐故随行受安乐故不扰乱故不杀害故守护故而说咒曰。   多(上)绖他 阿(上)婆(上)易婆(上)邪毗伽帝 婆邪波利输陁祢(音你)阿婆邪陁䭾祢(音你)尼娄波迦啰迷阿那鸠[(止/天)*(企-止+米)]阿俱罗毗输陁(上)祢阿(上)那(上)毗[(止/天)*(企-止+米)]阿毗罗毗输祢 阿那俱[(上/天)*(入/米)] 阿毗伽啰嗘(音醯)阿毗婆弟阿俱臂 阿朱帝 输婆帝提帝阇婆(上)帝 摩诃帝誓优波奢弥媒多罗婆(上)帝 度沙奢摩(上)你 頞罗他陁梨施 萨帝稚陁梨施 阿毗 卢弟僧祇多 罗剃阿罗他僧祇帝 阿𣃥多婆啰薜 娑(上)[(止/天)*(企-止+米)] 娑罗婆(上)帝 悉弟 输弟输薜 乌婆婆婆(上)帝 婆婆婆啰薜娑摩波啰输祇 婆摩质帝 阿奴避隶 佛䭾地师致帝 尸罗毗叔弟质多毗叔弟 阿薜弟 婆阇罗那 地𢙣迦叉地 阿阇𥘢波(上)啰薜 阇𣏳毗首陁曳阿那滞迦摩尼曳 阿僧阿梨曳   以破一切众魔力降一切诸外道然法炬摄受一切行施莎婆呵。   阿难此咒名清净除一切障碍陁罗尼章句之处三世诸佛所说显示诸法文句若能诵此章句者即得除灭一切魔章句我某甲以此章句守护某甲结界某甲拥护某甲护持某甲养育某甲用作禳灾除一切病破一切毒除去风病若有脐下病疮有心痛若有腹痛若有背痛若下部痛若腰痛若有诸节痛若胫膝髋髀一切诸痛或复上分头痛眼耳等痛齿舌唇口咽喉颈项两胁膞二手一切肢节咒皆止定一切寒热病或一日两日三四日所作者风病黄病痰阴病等分病我今皆悉除灭平复如本愿永断绝愿散灭无余消灭尽若有余者皆得散尽若未熟者即令熟散差若肿欲发愿即消散而说偈言。 一切诸佛力 一切罗汉力 诸法威神力 我咒护病者 令其夜半吉 令其尽日吉 一切时皆吉 合家眷属吉 四方四天王 护持世间者 毗沙提头赖 毗娄及博叉 及其眷属等 最胜威神力 此处作吉祥 守护于病人 毗婆尸佛神 尸弃佛神力 怜愍一切众 彼神守护汝 毗舍浮护神 拘娄孙䭾神 怜愍一切众 彼神守护汝 迦那迦护神 迦叶佛护神 怜愍一切众 彼神守护汝 释迦牟尼尊 所有诸神护 怜愍一切众 彼神守护汝 一生补菩萨 所有诸神者 怜愍一切众 彼神守护汝 阿閦佛护神 及毗卢遮那 怜愍一切众 彼神守护汝 头沙波婆佛 无量寿佛神 彼等护汝命 愿汝寿百秋   尔时彼二菩萨从东方最胜灯佛使者白释迦牟尼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亦欲说陁罗尼咒。   多(上)绖他 优避 卢娄避 嗘离(上)寐离(上)首离 那梨牟嗘富 莎婆呵   此咒功能如上所说。   佛告阿难阿难此陁罗尼章句若在劫贼之难应当心念若在怨仇之内应当心念在大火中应当心念若在河海大水难等中应当心念若在县官内应当心念一切斗诤言讼之难应当心念彼人如是等诸厄难中至心念者即得度此一切诸难如是等诸难不能为害若得他毒药至其身中即变成食不能为害若有人日初出时诵念此陁罗尼章句至日中时诵念此陁罗尼章句至日没时诵念此陁罗尼章句一切时能诵念此陁罗尼章句彼人一切厄难即得解脱阿难我为汝要言若有人诵此陁罗尼章句受持读诵为他解说彼人若有处恐怖者无是处也或在县官或在劫贼内或被火烧或水漂没溺诸龙夜叉罗刹有大鬼将鸠盘荼富单那毗舍遮饿鬼阿修罗伽娄罗乹闼婆紧陁罗燋渴之病迷闷病佯癫蛊道起死尸鬼寒热之病或一日作者二日三日四日作者月天所作日天所作星宿所作师子虎狼豺罴豹等毒蛊𢙣狗蟒蛇蝮蛇蚰蜒蝎等所有诸毒蛊人非人等不能为恐怖此陁罗尼章句若人受持一切鬼神一切夜叉一切罗刹一切鬼将诸鸠盘荼一切饿鬼不能为害人非人等一切恐怖不能压伏阿难有人诵此陁罗尼章句者能合死者鞭杖得脱应合鞭杖输少财物应合输财毁辱得脱应合骂辱诃责得脱应合诃责令即得脱阿难若有人读诵此陁罗尼章句受持为他解说或心随喜或昼夜分别念之彼人火不能烧刀杖不能伤水不能溺毒药不能杀蛊道不能害阿难我为汝略说天人世间内我不见或梵天世或沙门婆罗门等世或魔修罗等世以此陁罗尼章句作守护者若作结界若作禳灾心成扰乱或有恐怖无有是处所以者何诸佛受持此陁罗尼故即得过一切厄难阿难若有人诵此陁罗尼有树欲干枯为咒彼树或为结界尔时彼树还生枝柯𦰧华果等平复如本况复人之有识而不差者无是处耶唯除宿殃受业果报。   尔时四天王末后而复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袓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亦说陁罗尼章句世尊若有人受持忆念为他解说宣扬显我等为彼人守护持故怜愍慈念为彼法师说陁罗尼章句亦为此法本护持故愿此法本久住于世降伏一切诸魔闭塞一切外道彼等法师欲令长寿色力辩等无畏增长世尊若许我等当说。   尔时世尊默然而许天王见佛默然心内许可即说陁罗尼章句。   多(上)绖他多(上)多(上)滞陁(上)陁(上)滞避陁滞斫枳裴陁滞裴檀池摩诃檀池檀茶涧婆泥 吒知(上)吒吒泥 摩诃吒吒泥俱吒泥 俱吒泥 摩诃俱吒泥瞻(时占反)摩[(止/天)*(企-止+米)]忏摩[(止/天)*(企-止+米)]摩[怡-台+差][(止/天)*(企-止+米)]莎婆呵   世尊我等此陁罗尼为护持此本心内辩说世尊若有人受持此陁罗尼诵以复诵或为解说者悉无恐怖无处加害一切众类随从彼人不能为障碍摄护诸法故尔时世尊叹四天王言汝等人辈善哉善哉能为多人作大利益能为多人作于安乐能为多人守护天人世内汝等护持正法亦为彼等诸法师辈大作利益拥护安乐增长正念增长智慧增长辩才汝等发心。   尔时世尊说此偈言。 于此陁罗尼 往昔诸佛说 我今现亦说 利益诸众生 若有正信者 受持此章句 二十八世中 常得知宿命 若有正信者 闻此陁罗尼 在在处处中 得脱一切怖 有人非人等 夜叉鸠盘荼 富单那鬼等 不能为障碍 若诵此咒者 刀杖不能害 恶毒不能煞 大火不能烧 一切蛊道等 水渊不能溺 若诵此章句 𢙣魔若魔鬼 欲界天神等 不能为障碍 诵此陁罗尼 父母及兄弟 一切眷属等 不见远离别 读诵此章句 一切事吉祥 百千亿劫中 若造𢙣罪者 七日诵此咒 悉能消灭除 百千亿劫中 诸菩萨造福 于七日内中 等分无有异 四大天王者 从四方来此 毗沙提头赖 毗娄及博叉 并诸眷属等 妙色大威德 以此咒威力 守护彼法师   尔时世尊告长老阿难言阿难汝受持此陁罗尼法本章句阿难此法本当作大利益大有功能大有威力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以受持章句永不忘失佛说此陁罗尼章句时长老阿难及彼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众及彼他方来二菩萨帝释天王大梵天王四天大王并及大众天人阿修罗𠃵闼婆摩睺罗伽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最胜灯王如来经竟)。   必函 须真天子经(宋四卷丹三卷)   第一卷第九纸末二行人发无上正真道意(已下)五千菩萨(之上)丹本有为转法轮甘教慈教(乃至)于泥越等不永泥越等凡三十八行宋本可五十行文今详文相首尾疣赘不相连属捡之即是下文宋本则第三卷丹本下卷分别品第八之末文耳丹藏错乱重安于此故今不取庶后对勘者详焉。   𠕀函 贤劫经八卷   按下己函贤劫千佛名号经与此经第六卷千佛名号品第二十同本异译则此经可为单重合译彼此俱可列于重译而目录中皆列于单译而分入乎隔函者何耶。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四   丁未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来雕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五 俊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诗函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三卷 输波迦罗唐言善无畏译   丹藏即云苏悉地羯罗经名既不同文亦大异译人一也今捡丹藏之经国宋藏中始终皆无供养法者丹藏亦于感函有之委寻开元贞元二录善无畏译只有三经一法而无此供养法今以目录虽无详其文义非是后人伪妄集者故依丹藏两俱存焉。   苏悉地羯啰经卷上   大唐中天笁三藏输波迦罗译   请问品第一   尔时忿怒军茶利菩萨合掌恭敬顶礼尊者执金刚足发如是问我曾往昔于尊者所闻一切明王曼茶罗法及以次第复闻明王并诸眷属神验之德愿为未来诸有情故唯愿尊者广为解说以何法则持诵真言速得成就其真言字虽有一体所成就法其数无量以颂偈问。 云何真言相 及阿阇梨相 云何成就者 并说伴侣相 方所何为胜 何处速易成 云何调伏相 及应不应作 云何诵真言 方便及次第 何花得易成 云何用涂香 云何供养食 复烧何等香 云何然灯相 云何扇底迦 云何增益相 云何降伏怨 于此三种中 各成何等事 云何上中下 次第成就相 以何法请召 云何供养之 云何作护身 云何广持诵 何相诵真言 云何作灌顶 真言试何相 云何当受持 云何字得圆 云何得增益 云何作护摩 及以次第法 复用何等物 能令速成就 云何成就诸药相 云何而受诸药相 云何能净诸药法 云何药量及多少 彼诸药等并相貌 唯愿尊者具慈悲 一一分明为我说 云何护诸成就物 及以分别为分数 云何受用成就物 唯垂分别说彼相 云何失物令却得 云何被破令着彼 云何先知作㝵相 云何成就曼茶罗 云何办事曼茶罗 云何灌顶曼茶罗 如上诸所问 及以随要者 为诸众生故 唯愿广分别   苏悉地羯啰经真言相品第二   尔时吉祥庄严一切持明应供养手执金刚大悲菩萨告彼金刚大精进忿怒军茶利言善哉善哉大忿怒能于我所发如斯问应当一心谛听是胜上微妙法则此苏悉地羯啰有五种庄严一谓大精进二谓明王三能除障四能成就一切勇猛事五能成就一切真言此苏悉地经若持余真言法不成就者能兼持此经本真言当速成就于三部中此经为王亦能成办一切等事所为护身结界召请等事供养相助决罚教授等事一切真言能得成就。   复次或有心真言中有三𤙖字者亦能成办如上所说一切法事三𤙖心真言。   曩(上)谟(上)啰怚囊(上)(二合)怚啰(二合)夜也囊(上)莽室战(二合)拏嚩日啰(二合)簸儜(上)曳莽诃(上)也乞沙(二合)细囊钵多(上)曳唵苏悉地也(二合)悉地也娑(去)大也苏悉地羯罗𤙖𤙖𤙖泮吒(二合)泮吒   复次上中下成就法如别经中说欲求成就者须解真言上中下法此经通摄三部所作曼茶罗法佛部真言扇底迦观音真言补瑟徴迦金刚真言阿毗遮噜迦从腋至顶为上品从脐至腋为中品从足至脐为下品于真言中亦应分别三种成就于此三部各分为三善须了解于三部中真言明王是上成就诸余使者制吒制徴等真言是下成就诸余尊者所说真言是三种事法者一扇底迦法二补瑟迦法三阿毗遮噜迦法凡是三事于三部中各各皆有应须善知分别次第佛部之中用佛眼号为佛母用此真言为扇底迦佛母真言曰。   曩谟婆(去)伽嚩姤瑟腻(二合)沙(去)也唵(一) 噜噜娑普(二合)噜(二) 什嚩(二合)啰(三) 底瑟吒(二合)(四) 悉䭾(去)路者宁(五) 萨啰嚩(引)(二合)啰他(二合)娑(引)䭾宁(六) 娑嚩(二合)诃   诵三遍莲花部中用观音母号为半拏罗缚悉宁用此真言为扇底迦观音母真言曰。   那啰舍(二合)曩婆缚(二合)啰舍囊(引)弊(毗也反)嚩(平)室啰(二合)嚩娑莽(二合)啰你囊者泻莽(上)舍萨啰嚩(二合)萨怛嚩(引)(二合)难(去)萨啰嚩(二合)微也(二合)地指枳怛瑳(上)迦怛侄他 唵迦𪘨微迦𪘨迦吒微迦吒迦桢(吒应反)迦𪘨婆(去)伽(轻呼)嚩底(丁以反)微惹(而也反)曳娑嚩诃(三遍)   金刚部中用执金刚母号为忙莽鸡用此真言为扇底迦金刚母真言曰。   曩谟(引)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夜也曩莽室战(二合)拏嚩日啰(二合)簸儜(上)曳摩诃(去)药乞沙(二合)细囊钵多(上)曳唵俱(上)兰达哩满䭾满䭾𤙖(大声)泮吒(三遍)   又佛部中用明王真言明王号曰最胜佛顶用此真言为补瑟徴迦明王真言曰。   曩莽三漫多没䭾难(去)唵悖𡃝(引)(二合)曩莽   莲花部中亦用明王号曰诃野釳利嚩用此真言为补瑟徴迦明王真言曰。   唵闇没栗(二合)姤椰婆(上)(二合)嚩曩莽莎(去)诃   金刚部中亦用明王号曰苏嚩用此真言为补瑟徴迦真言曰。   曩谟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夜也曩莽室战(二合)拏嚩日啰(二合)簸儜(上)曳莽诃(去)药乞沙(二合)细囊钵多(上)曳唵素唵(二合)婆宁(上)素唵(二合)婆𤙖釳㗚(二合)恨儜釳㗚恨儜𤙖 阿(去)囊也𤙖薄伽(轻)[口*梵]尾你夜(二合)啰(引)惹𤙖泮吒(二合)曩莽   又佛部中用大忿怒号曰阿钵啰氏多用此真言为阿毗遮噜迦真言曰。   𤙖泮吒(二合)缚迦(轻)缚迦(轻)指囊悉指迦(轻)(二合)𤙖泮吒(二合)   莲花部中大忿怒号曰施嚩(去)嚩(平)诃用此真言为阿毗遮噜迦真言曰。   𤙖泮吒(二合)嘻唎(二合)𤙖泮吒(二合)   金刚部中大忿怒号曰军茶利用此真言为阿毗遮噜迦真言曰。   曩谟啰怛曩怛啰(二合)夜也曩莽室战拏嚩日啰(二合)簸儜(上)曳莽诃药乞沙(二合)细囊钵多曳唵闇没㗚(二合)多军茶里佉佉佉佉却(引)醢却醢底瑟咤底瑟咤满䭾满䭾贺囊贺囊釳啰若微(丑疑反)釳啰若徴娑铺吒也娑铺吒也萨啰嚩(二合)尾近囊(上)微囊也迦(引)莽诃(去)儜(上)钵底(丁以反)饵尾旦多羯啰(引)也𤙖泮吒(二合)   复次或有真言不入三部随彼真言文字而办扇底迦等三种法事其真言中若有扇底句噜字(令吉祥也)閦莽字(除也)钵啰(二合)閦莽字(极净也)乌波閦莽字(更除也)莎(去)诃(去)字者当知即是扇底迦真言若有补瑟徴字(增益也)落乞涩民(三合具相也)那那(与也谓▆)乌(去)乳字(威德也)么罗(力也)嚩㗚(二合)地(增也)露波咩䭾(聪也)但囊(财也)但宁(上)也(藏也二合)䤈里宁(上)也(金也)蘖啰(引)莽(村邑也)囊(上)蘖啰(城也)啰(引)瑟吒(二合堡也)啰(引)尔阎(主也二合)那那字(▆也)者当知即是补瑟徴迦真言。   若有𤙖字贺曩(击也)泮吒(二合破也)莽他(二合摧也)畔若(打破也)乌柘吒也(楚切也)乌槎(去)𦘺也(用力勿放也)戍沙也(消枯也)忙啰也(▆也)却(引)那也(食也)枳攞也(钉也)齿曳(二合)挪也(断坏也)婆(去)悉咩(二合钵也)。   句噜字者当知即是阿毗遮噜迦真言复有真言句义慈善当知即入扇底迦用若有真言句义猛怒当知即入阿毗遮噜迦用若有真言非慈非猛当知即入补瑟徴迦用。   复次若欲速成扇底迦者当用佛部真言若欲速成补瑟徴迦者当用莲花部真言若欲速成阿毗遮噜迦者当用金刚部真言。   复次此经深妙如天中天亦有真言上中之上若依此法一切诸事无不成就此经虽属金刚下分以奉佛教来许通成故亦能成就上二部法譬如国王来许依行此法亦尔准义应知若有真言字数虽少初有唵字后有莎(去)诃字当知真言速能成就扇底迦法或有真言初有𤙖字后有泮吒字或有[口*(上/矢)*(入/米)]普字此是诃声有如上字真言速得成就阿毗遮噜迦法或有真言初无唵字复无莎诃字又无𤙖字亦无泮吒字及无[口*(上/天)*(企-止+米)]普等字者当知此等真言速能成就补瑟徴迦法若复有人欲求摄伏诸余鬼魅及阿毗舍当用使者及制吒迦等所说真言速得成就若复有异部真言云能成就一切事者但能成就本部所说不通余部犹有经演彼有真言为除毒病故说亦能除余诸苦当即知其通一切用善知其部善识真言所应用处亦须知其真言功力复须善解修真言法随所求随称彼法真言言相诵彼真言即得成就。   苏悉地羯啰经分别阿阇梨相品第三   复次我今当说阿阇梨相一切真言由彼而得故知阇梨最为相本其相者何谓支分圆满福德庄严善须知解世出世法恒依法住不行非法具大慈悲怜愍众生贵族生长性调柔耎随所共住皆获安乐聪明智慧辩才无㝵能怀忍辱亦无我慢常乐大乘及解妙义深信秘密之门纵有小罪犹怀大怖身口意业善须调柔常乐转读大乘经典复依法教勤诵真言而不闲断所作悉地皆悉成者复须善解𦘕曼茶罗常具四摄为求大故不乐小缘永离悭吝曾入大曼茶罗而受灌顶复为先师而叹德者汝从今往堪授灌顶为阿阇梨获斯印可方合自手造曼茶罗须依次第亦合授与弟子真言若依此者所受真言速得成就不可怀疑不于和上阿阇梨处擅诵真言徒用功劳终不获果弟子之法视阿阇梨犹如三宝及菩萨等为能授与归依之处于诸善事而为因首现世安乐当来获果为依阿阇梨故不久而得无上胜事所谓菩提以是义故比之如佛以为弟子承事阇梨无有懈怠勤持不阙所授明王及明王妃当得悉地必无疑也。   苏悉地羯啰经分别持诵真言相品第四   复次我今演说持诵真言速获成就修行法相三业清净心不散乱曾无间断常修智慧能行一法成就众事复离悭吝所出言辞无有滞㝵处众无畏所作速办常行忍辱离诸謟佞无诸𤵜病常行实语善解法事年岁少壮诸根身分皆悉圆满于三宝处常起信心修习大乘微妙经典诸善功德无怀退心如此之人速得成就于诸菩萨及以真言常起恭敬于诸有情起大慈悲如此之人速得成就常乐寂静不欲众𠆴恒行实语作意护净如此之人速得成就若闻执金刚菩萨威力自在闻已谛信心生欢喜如此之人速得成就若人少欲及以知足诵持真言念所求事日夜不绝如此之人速得成就若人初闻真言法则身毛皆竖心怀踊跃欢喜如此之人成就法器若人梦中自见悉地如经所说心乐寂静不与众居如此之人速得成就若人复有于阿阇梨所敬重如佛如此之人速得成就若人持诵真言久无效验亦不弃舍倍增广愿转加精进以成为限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苏悉地羯啰经分别同伴品第五   复次当说其同伴相福德庄严贵族生者常乐正法不行非法复怀深信离诸恐怖精进不退奉行尊教常作实语诸根支分皆悉圆满身无疾病不过大长复不大短不大𦘺粗亦不瘦小不用大黑亦不极白离此诸过福德同伴能忍诸苦善解真言及曼茶罗供养次第诸余法则常修梵行忍顺诸事出言柔耎令人乐闻离诸我慢强记不忘有教奉行不相推托多闻智慧慈心不瞋常念布施善解分别明王真言常须念诵所持真言与尊行同兼明结界护身等法得如是伴当速成就三业调善曾于师所入曼茶罗归依佛教不习邪法善知尊者所须次第不待言教随有所求知时即送具如此者为胜同伴身意贤善心无忧𢙉决定坚固终不退心得如是伴当速成就于多财利不生贪着具如是德说为胜伴复于行者心无舍离若欲成就诸余药等为作强缘不应舍离自然圣戒具如是德说为胜伴于行者处无所规求未得悉地成就以来终不舍离纵淹年岁复无悉地终不怀于舍离之心假有大苦及余难事逼切身心亦不应舍具如是德说为胜伴若有如前种种德行堪能成就最上胜事纵无前德但明真言成就法则并须善解诸曼茶罗智慧高明复加福德胜持诵者如是之伴亦能成就最上胜事为欲成就最上胜事故其福德伴半月半月与持诵者而作灌顶及以护摩随时所办香花然灯诸余次第拥护拣择随所有为并须助作非直助修如前等事若持诵者有所亏失其福德伴依于经法以理教诲勿令有阙及至广为开示因缘具如是者最为胜伴行者每日持诵之时及所行事有时忘失其福德伴随所见处相助作之使令周备若欲成就药法之时须常以手按其药或以草干而用按之念诵作法事务虽多终不废忘行者持诵欲了之时其伴当须侧近而立看彼行者念诵既劳或恐忘作发遣尊法置数珠法及余法等见彼忘处应助作之其伴常须持诵供养所作诸事而生福德并皆回向持真言者满所求愿有所指授唯共伴语既欲成就最胜事故更许一伴展转令语不得参差其伴所食与行者同行者所食如依法制具如是者堪为最上胜事同伴第三同伴福德亦然一如前说。   苏悉地羯啰经拣择处所品第六   复次演说持诵真言成就处所者于住何方速得成就佛所得道降四魔军如是之处最为胜上速得成就𡰱连禅河于彼岸侧无诸难故其地方所速得悉地纵有众魔不能为障所求之事无不成就如是之处速得悉地或于佛所转法轮处或于拘尸那城佛涅盘处或于迦毗罗城佛所生处如上四处最为胜上无障娆故三种悉地决定得成又于诸佛所说胜处复有菩萨所说胜处佛八大塔或于名山多诸林木复多果实泉水交流如是之处说为胜处或于兰若多诸花果复有水流人所爱乐如是之处说为胜处复有兰若多诸麋鹿无人采捕复无罴熊虎狼等兽如是之处说为胜处或无大寒复无大热其处宜人心所乐者如是之处说为胜处或于山傍或山峰顶或独高台或于山腹中彼复有水如是之处说为胜处复有胜处青草遍地树多诸花中有其木堪作护摩如是之处说为胜处或于安置舍利塔前或于山中安舍利处或四河边或有兰若种种林木而饰严之无多人处或于寒林烟不绝处或大河岸或大池边或于曾有多牛居处或于迥独大树之下神灵所依日影不转或多聚落一神祠处或于十字大路之边或龙池边如是之处说为胜处或佛经行所至之国如是之方速得成就但有国土诸人四辈深信三宝弘扬正法如是之处速得成就复有国土多诸仁众并具慈悲如是之处速得成就既得如是上妙处所应须拣择地中秽𢙣瓦砾等物曼茶罗品一一广明如悉地法善须分别三部处所复须分别扇底迦法补瑟徴迦阿毗遮噜迦如是三法复须分别上中下成即于是处随心所宜应涂洒扫作诸事业速得成就悉地之法。   苏悉地羯啰经持戒品第七   复次广说制持真言法则若依此戒不久当获成就若有智者持诸真言先断于瞋乃至邪神不应生忿复于余类持真言者亦不怀瞋于诸真言不应擅意乃至功德及诸法则而分别之应于诸真言及以法则深生敬重于诸𢙣人善须将护何以故能障大事及坏彼故于阿阇梨所纵见愆过三业犹不生于憍慢之心口不谈说种种是非心意终不分别愆过之想纵有愆过尚不谈说况依法耶纵他怀𢙣终不加报又复不得以自所持真言缚他明王及生损害并苦治罚亦复不应作降怨法未曾经于阿阇梨处而受真言者不应与彼受持又于三宝处不生恭敬者及是外道虽于阿阇梨所受得真言后退本心亦不可与乃至手印及以真言并功能法及普行法并不应与未曾经入曼茶罗者亦不授与不应跳蓦一切有情两足之类乃至多足亦复如是又不应蓦诸地印过所谓锤轮棒杵螺拔折罗等及以索成并不应蓦诸余药草根茎枝叶及以子实亦不应蓦亦不弃于不净之中若乐成就真言法者应须依制不应诘难大乘正义若闻菩萨甚深希有不思议行应生谛信不怀疑心持真言人不应与彼别持诵人更相施验若缘小过不应作降伏法乐成就人不应歌咏调戏又为严身故不应涂饰及带花鬘亦不跳踯而行亦不河中浮戏略而言之身诸调笑皆不应作口业不善皆不应作所谓作虚诳语染污心语离间和合𢙣口骂詈所作对答不假多言无益言谈终不习学亦复不与外道共住及以难诘旃茶罗类皆不与语不应与于诸人谈话唯除同伴当念诵时纵是同伴亦不与语持诵余时自非所须不与伴语亦不以油涂身又不应吃五辛䓗䔉萝卜油麻并酢及余一切诸菜茹米粉豆饼并[饥-几+(廿/丞)]毕豆及油麻饼并作团食皆不应吃一切毗那夜迦所爱之食及供养残食油麻粳豆粥及以乳粥皆不应食一切车乘及以鞍乘皆不乘骑及所被蓦食并被触食并不得食又一切严身之具所谓镜花并以粉药伞盖非因缘事不应以手揩手以脚揩脚不于一切水中及侧近水大小便不应以手承食而食亦不用锤铜器食其诸叶中不翻盛食不卧大小床榻亦不与人同卧欲卧之时安心寂静清净而卧寻思智慧不覆面而卧亦不仰卧如师子王右胁而卧当卧之时不得张目而睡曰不应再食不应断食不应多食不应全少于食有疑不须食之一切调戏及多人丛聚乃至女人皆不观看身口意等所受好房舍及好饮食皆不应着应受𢙣房舍及𢙣饮食皆不应弃不应着紫衣裳及不着故破之衣垢秽之衣念诵之时应着内衣亦不自卑下云多愆犯无由得成悉地复为宿世之业身婴诸疾终不应违阙念诵于阿阇梨边所受真言终不舍弃于其梦中或于虚空又声告言汝不应持是真言如是频闻亦不舍弃复不瞋彼何以故并是魔故唯须精进不应退止心不𢙣思攀缘诸境纵放诸根恒常护净而念诵之若求大成就自所持真言不应摄伏魍魉亦不拥护自他亦不救难及禁诸毒非持所持真言诸余真言亦不应作所有随用一切真言皆不应频频而作亦不与人㸦诤验力若欲求悉地当须三时持诵三时洗净洗净净时非但空水和真言水而洗净之水真言曰。   唵𤙖贺曩嚩日哩(二合)嚩日[口*(肄-聿+余)]儜(上)贺(上惊声)   澡浴之时应用净土遍身涂洗用真言土诵经七遍土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贺啰𤙖   水土之中多有行障毗那夜迦先须发遣然后用之诵此真言而遣逐之于水土中遣障真言曰。   曩谟嚩日啰(引)也𤙖贺曩度曩莽他尾特瞢(二合)娑瑜瑳(去)啰也泮吒   又先取水以手和搅诵真言讫而用澡浴澡浴真言曰。   曩谟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夜也娜莽室战(二合)拏嚩日啰(二合)簸儜(上)曳摩诃(法)药乞沙(二合)细囊钵多(上)曳娜谟(上)能(去)   用此真言水随意澡浴澡浴之时不应谈话澡浴未了已来常须心念次下心真言浴时心真言曰。   唵 闇没(二合)帝𤙖泮吒(二合)   澡浴既了应以两手掬水一掬用前心真言加之经诵七遍用灌其顶如是三度应结顶发诵真言之经七遍当顶作髻若是出家应以右手为拳置于顶上如前遍数同结顶发顶发真言曰。   唵 苏悉地羯哩莎(去)诃   次应洗手取水三度漱口然后浴自本尊用本真言诵经七遍诵漱口真言遍身五处。   唵 枳里枳里嚩日啰𤙖泮吒(二合)   澡浴都了想浴本尊复于其处当诵所持真言任诵多少然始可往常念诵处乃至未到彼所已来不怀贪瞋随顺诸境身心清净敬想本尊而徐徐往坚持禁戒如前所制当持不忘既到彼所即应如法作诸事业而念诵之当湏作曼茶罗常念诵既疲当须转读大乘经典或作制多诸余善事常不废忘应须三时归依三宝三度忏悔诸余罪业三时发菩提心若如是者当得成就三时发愿愿成所胜事为除罪故应当依教作诸善业常行惠施具大慈悲于诸法教不生悭吝常怀忍辱精进不退深怀归信六念在心所闻经典谛思其义常须转读真言功德当须供养真言法经依善画妙曼茶罗应须入发之初令谛信比丘入之比丘𡰱优婆塞优婆夷随次入之并皆坚固发菩提心决定心正见入曼茶罗了应当授与结手印法及真言并以法则亦应正说广为宣说一切真言法则或十四日或月八日及以月尽日或十一日十五日如是之日倍加供养及以持诵并作护摩加持禁戒常须忆念倍加诸事真言速成作护摩时常须以手持拔折罗诵真言之经余千遍或一百遍办事金刚真言曰。   唵 度曩 嚩日啰(二合)贺   诸事金刚应用天火所烧之木或苦练木或取烧尸残火糟木或用白檀或紫檀木随取一木作拔折罗应施三股护摩之时及念诵时常以左手而执持之能成诸事故号拔折罗若持此金刚者一切毗那夜迦及余作障者并皆恐怖驰散而去以紫檀香涂是金刚置本尊前当用如前所说真言持诵花香而供养之其诸事业金刚秘密微细能成就诸余事等作诸事时常须右手带持珠索以香涂之诵真言之一百遍或一千珠索真言曰。   唵 句兰达哩满䭾满䭾𤙖泮吒(二合)   此明王大印名忙莽鸡能成一切明王真言亦能增益及能满足真言字句亦能成就诸余法乃至护身等事非直但是诸明王母亦是金刚之母若金刚部珠索着一呜噜捺啰叉穿于线中后系为结金刚部中既尔余二随可知佛部珠索应用佛母真言若莲花部珠索应用半拏啰嚩斯泥真言金刚部珠索应用忙莽鸡真言(三部母真言准前说之)。   带持此珠索者毗那夜迦不能为障身得清净当速成就满所求愿又作法之时当用茅草作镮置于右手无名指上应诵当部三字半心真言经百遍或经千遍后安指上佛部心真言曰。   尔曩尔迦(轻)   莲花部心真言曰。   阿(去)𡀔力迦(轻)   金刚部心真言曰。   嚩日啰地嘞(二合)迦(轻)   供养之时持诵之时护摩等时应着草镮以着此草镮故罪障除灭手得清净所作皆成复取白㲲丝及以麻缕令童女染作红色或作郁金色合作线结为真言索一结应诵七遍真言经余七结置本尊前以真言持经一千遍念诵之时及护摩时并以卧时卧时者暮时也应用系腰夜卧之时不失精秽故常须作加持索真言曰。   唵贺啰贺啰满驮宁(上)束讫啰(二合)䭾啰𡰱(上)悉驮啰替(二合)莎(去)诃(去)   念诵之时及护摩时应须上下着衣偏袒右肩若以卧时洗净及浴之时不在此制所著上衣应真言之若大小便应着木履若于本尊前及和上阿阇梨前并余尊宿前不应着之于诸尊处用身口意而供养之若乐悉地速得成者若见制多及以比丘常应礼敬若遇外天形像但应合掌或诵伽陁若见尊者亦应致礼。   若闻妙法深生敬信若闻菩萨不思议相或闻真言所成诸事皆应欢喜心怀踊跃若乐速成者常应勇进不生懈怠如前所制常须思念若不如是者当违制戒获大重罪悉地不成身等诸根恒常忆念不应贪着诸欲复须常行如前所制不可废忘若晨朝时造诸𢙣业至于暮闲即忏悔若于夜中纵造诸业至晨朝时诚心忏悔复须清净念诵及以护摩供养等如依本戒应须如是遣度时日当于明王戒中常须作意不久住于悉地之中。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五 (二十四张 俊)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六 俊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苏悉地羯啰经卷上之二   苏悉地羯啰经供养花品第八   复次分别说三品事业所谓三品者即扇底迦法补瑟徴迦法阿毗遮噜迦法是为三品三部之中有三等真言所谓圣者所说诸天所说地居天说是为三部圣者所说者佛菩萨声闻缘觉所说是为圣者真言诸天所说者从净居天乃至三十三天中间诸天所说是为诸天真言地居天说者诸龙夜叉罗刹阿修罗迦楼罗乹闼婆紧那罗摩护罗部多卑舍遮鸠盘茶等所说为地居天真言作扇底迦法应用圣者说真言作补瑟徴迦法应用诸天说真言作阿毗遮噜迦法应用地居天说真言若求上成就应用圣者真言若求中成就应用诸天真言若求下成就应用地居天真言如前三部中及求三等成就并作三种等法应用水陆所生种种诸花当湏各依本部善分别之以真言加持应当奉献奉献之时发如是愿此花清净生处复净我今奉献愿垂纳受当赐成就献花真言曰。   阿(上)贺啰阿贺啰萨啰嚩(二合)尾你夜(二合)达啰布尔帝莎(去)诃(去)   当用此真言持花供养通及三部若献佛花取白花香气者供养之若供献观音应取水中所生白花而供养之若献金刚应用种种妙花而以供养若献地居天随时所有种种诸花随取而献。   忙攞底(丁异反)花簸吒罗花莲花瞻卜花龙蕊花(似牡丹花)嚩(无可反)句蓝花俱物头花娑罗树花末利花举亦迦花喻底(厅以反)迦花势破理迦花句噜嚩(同前)釰花迦淡闻华未度𢷤尼(上)迦花怛㗚(二合)拏花彦陁补涩波花本囊(去)言花那嚩(无可反)忙里迦花阿输(去)剑花母注捃难花那莽难花注多曼折利花勿嘞刍乌钵罗花迦咤㘕花建折那(上声)蓝花娑𢷤尼(上)剑花忧钵罗花得蘖㘕花捃陁难花迦啰末花等于林邑兰若所生者及水陆生如上等花应须善知三部所用及以三品三等供献用忙攞底(丁以反)花得蘖㘕花捃难花末理迦花喻底(听以反)迦花那龙絮花如上等花佛部献用忧钵罗花俱物头花莲花娑罗树花势破理罗阇底(丁以反)迦花本那言花得蘖㘕花此上等花观音部中供养为胜青莲花钵孕衢花花𦰧枝条余不说者并皆通献金刚部中如上花中白色者当作扇底迦法黄色者作补瑟徴迦法紫色者作阿毗遮噜迦法如是花中甘味者作扇底迦法辛味者作阿毗遮噜迦法淡味作补瑟徴迦法或于净处所生枝蔓花条始生芽茅草或小草花或中树花大树花种种诸花随类应用阇底花苏末那花单通献佛莲花单献通供养观音青莲花奉献金刚各为胜上佛部之中作扇底迦法用阇底苏末那花作补瑟徴迦法用莲花作阿毗遮噜迦法用青莲花余二部类此作之上色妙香花中色香花下色香花随事分用或用取花条或用花朵以献妃天等用说为上胜紫白二色羯啰末啰花应用奉献忿怒尊主及诸使者说为上胜。   句吒惹(而也反)花底落迦花娑罗花迦㗚尼(上)(二合)迦(引)啰(引)花阿娑囊(去)努噜莽(二合)花尾螺花迦咤㘕花等随取其一而供养之遍通三部及上中下除灾等三复有种种诸花合成为鬘或种种花聚持以供养遍通九种种种花中不用臭花或刺树所生或苦辛味或前广列花名之中无名之者亦不应用木堇花计得剑花阿地目得迦花瞢句蓝花宁(去)簸花等亦不应用长时供养通九种者红花闪弭花钵啰孕句花及骨路草并此等类稻谷花油麻相和如上所说种种花等供养最为胜上如无此类种种诸花但用白粳米择碎者而供养之亦通九种不得㸦用其花如作法之时求不得者随所得花应诵当部花真言而加持之若无花献应用苏啰三枝𦰧或莽噜闻𦰧滩敦𦰧耽忙(去声)罗叶讫㗚(二合)瑟拏(二合)末利迦叶忙都抃伽叶阏啰惹(而也反二合)迦叶及兰香等类而替献之如无此等枝𦰧应用嚩(无可反)落迦根甘松香根卷柏根牛膝根及余香药根香果亦通供养所谓丁香豆蔻肉豆蔻甘橘及一切香果等通替花供养若无如上花𦰧根果献者先曾见献供或曾闻说或自曾献花随其所知应令自运心想而供养之最为胜上供养虽有如前花果等献若能至心虔诚合掌顶奉供养本尊花等如是心意供养最上更无过者致作之常应如是供养不得怀疑。   苏悉地羯啰经涂香药品第九   次复我今说涂香药法随诸真言应合供养能成众福其名曰。   香附子句吒囊(上)吒青木香嚩落迦乌施啰舍哩嚩煎香沉香郁金香白檀香紫檀香嚩啰拏(二合)那噜钵啰(或粉忙罗钵怛罗)拏(二合)剑娑啰蓝(云松木是)娑比嘞(二合)迦钵持莽(二合)剑(云柏木是)带啰钵㗚尼(上)(二合)迦(引)利也剑(或曰翻云黑柫刷子黑)丁香婆罗门桂皮天木香钵孕瞿阏乳难燥啰盆泥(去)崩细攞嚩噜剑迦毕贪咾达啰讫啰(二合)毌剑颇里迦宁(上)囊里迦始嚩(引)瞻(去)臂苏嚩㗚拏(二合)赊迦㘕忙睹抃伽(并皮)多利三薄娑怚㗚(三合)拏忙(去)斯(甘松香是)那莽难莽噜崩梵毌啰计施耽(云水苏)忙(去)罗本囊(去)言医罗未夜(二合)杰啰(二合)囊(上)却没痴啰嚩利嚩(引)涩比(二合)迦怚你阎(二合)(胡萎)设多补涩波(二合)(回香)诃[口*(上/天)*(企-止+米)]蔬蹄草拏迦(云蔬蹄草)脚句蓝(白豆蔻)惹(而夜反)底(都以反)颇罗诸啰剑劫伴蓝娑绦(二合)你阎地夜(二合)莽剑战茶都噜瑟剑(二合)(苏合香)钵啰(二合)娑怚(二合)婆嚩(二合)计萨㘕等类及胶汁所谓龙脑言陁罗娑娑遮啰娑安悉香薰陆香设落翅势嚩(引)。   娑迦等及余有胶树香者并通随其本部善须合和用诸草香根汁香花等三物和为涂香佛部供养诸香树皮及坚香木所谓栴檀沉水天木等类并以香果如前分别和为涂香莲花部用诸香草根花果𦰧等和为涂香金刚部用或有涂香具诸根果先人所合成者香气胜者通于三部或唯用沉水和少龙脑以为涂香佛部供养唯用白檀和少龙脑以为涂香莲花部用唯用郁金和少龙脑以为涂香金刚部用紫檀涂香通于一切金刚等用肉豆蔻脚句罗惹(而也反)底(都以反)苏末那或湿沙蜜苏涩咩罗钵孕瞿等通于一切女使者天涂香供养甘松湿沙蜜肉豆蔻用为涂香献明王妃白檀沉水郁金用为涂香供献明王用诸香树皮用为涂香献诸使者随所得香用为涂香献地居天唯用沉水以为涂香通于三部九种法等及明王妃一切处用或有别作扇底迦法用白色香补瑟徴迦法用黄色香阿毗遮噜迦法用以紫色无气之香若欲成就大悉地者用前汁香及以香果若中悉地用坚木香及以香花若下悉地根皮花果用为涂香而供养之和合香时不应用于依有情香谓甲香麝香紫钐等类及以酒酢或过分香世不乐者皆不应用供养之时有四种香谓涂香末香香丸香水随用一类尽以为花欲献之时作如是言此香天妙清净护持我今奉献唯垂纳受令愿圆满香真言曰。   阿(去)以贺啰贺啰 萨啰嚩 尾你夜(二合)达啰布尔帝 莎(去)诃(去)   先诵此真言而真言之后诵所持真言净持如法奉献于尊若求诸香而不能得随取涂香用前真言持诵供养复用本部涂香真言而持诵已奉献本尊。   苏悉地羯啰经分别烧香品第十   次复我今说烧香法通于三部沉水白檀郁金香等随其次第取一供养或三种香和通三部或取一香随通其部目诸香名。   室唎(二合)吠瑟吒(二合)剑汁娑折啰娑(云娑罗树胶)𠃵陁啰素 安悉香 娑落翅 龙脑香 薰陆香 语苫 地夜(二合)目剑祇哩若(西可反)蜜诃梨勒 砂糖 香附子酥合香 沉水嚩(引)落剑白檀 紫檀 五𦰧松木 天木 囊里迦 钵哩闭攞嚩 乌施蓝 石蜜 甘松香及果等若欲成就真言法应合和香室唎(二合)吠瑟吒迦树汁香遍通三部及通诸天安悉香通献药叉薰陆香通诸天女娑折啰娑香献地居天娑落翅香献女使者𠃵陁啰娑香献男使者龙脑干陁啰娑娑折啰娑薰陆安悉萨落翅室利(二合)吠瑟吒(二合)迦此七胶香和以烧之遍通九种复此七香最为胜上胶香为上坚木香为中余花𦰧根等为下苏合沉水郁金等香和为第一香加以白檀复置砂糖为第二香又加安悉及以薰陆为第三香如是三种和香随用其一遍通诸事地居天等及以卫护应用萨折啰娑砂糖诃梨勒以和为香供养彼等复有五香所谓砂糖势丽翼迦萨折啰娑诃梨勒石蜜和合为香通于三部一切事用或有一香遍通诸事无上好者众人所贵上妙和香如无是香随所得者亦通三部诸余事用如前所说合和香法善湏分别应其所用根叶花果合之而献有四种香应须知之所谓自性捣丸香尘末香作丸香亦须要知应用之处扇底迦法用捣丸香阿毗遮噜迦用尘末香补瑟徴迦用作丸香摄通一切用自性合捣丸香置以砂糖和尘末香安树胶香令作丸香应用好蜜酥乳砂糖亦通替蜜自性香上应洒少酥如求当部所烧香若不得者随所有香先诵当部香真言而持诵后然诵此真言合和香法不置甲麝及紫钐香亦不应用未你也等而和香亦不过分致使𢙣气及以无香以此林野树香胶能称一切诸人意愿诸天常为食我今将奉献哀愍故垂受。   阿(去)贺啰 贺啰 萨啰嚩(二合)尾你夜(二合)达啰布尔帝莎(去)诃(去)   先用此真言而持诵之后用所持真言取彼香真言如法用之。   苏悉地羯啰经分别然灯法品第十一   复次今说然灯法以依法故令诸天仙欢喜成就以金为盏或用银作或用熟铜或用泥瓦此五种中随取一用本尊喜欢作灯炷法用白㲲花作之或新㲲布作之或耨句罗树皮丝作之或新净布而作炷用取月诸香油众所乐者或以诸香酥油扇底迦法用上香油补瑟徴迦法用次香油阿毗遮噜迦法用下香油诸香木油扇底迦用以油麻油补瑟徴迦用以白苶子油阿毗遮噜迦用阿(去)怚娑果油真言妃用及余女仙诸余果油真言主用苦树果油诸天神用谓摩诃迦罗等鱼脂鬼用诸畜生脂药叉用之拔罗得鸡油及麻子油下类天用谓四姊妹遮门茶等于寒林中起吠侈罗等用犬肉脂诸油之中黧牛酥上遍通三部或白牛酥扇底迦用黄牛酥补瑟徴迦用乌牛酥阿毗遮噜迦用或本部分别依彼而用诸药之中所生油补瑟徴迦用诸香出油扇底迦用𢙣香气油阿毗遮噜迦用如上所略说灯然次第善自观之纵此不说而审用之虽有灯油而不依本部者以本部真言而真言之供养此灯能却障能净及除昏我今持奉献哀愍故垂受真言曰。   阿路迦也 阿路迦也 萨啰嚩(二合)尾你也(二合)达啰布 尔帝莎诃   诵此真言已复诵本尊真言而真言已复作净法除诸过故如前已说。   苏悉地羯啰经献食品第十二   复次我今说献食法令诸天仙悉皆喜欢速得成就略说食献应用圆根及长根果酥油饼等非酥油饼诸余羹𩟯等味或种种粥及诸饮如此四种饮食通于诸部献未惹(而也反)布啰迦果遍通三部或以石榴或注耽果亦通三部以其次第各通一部。   甘味扇底迦用甘酢味补瑟徴迦用苦辛淡味阿毗遮噜迦多罗树果椰子果尾罗果你跛果及余臭果众所不乐亦不应献或有上味果也复多饶而复最贵献如此果获上成就或有诸果其味次羙世复易求价无苦贵如此果获中成就或有诸果其味苦辛淡也复丰足价复最贱献如此果获下成就复欲加意奉献应取女名果所谓柿子杏桃等而献女天诸树生果无苦味者献真言妃室利泮罗果通三部一切忿怒嚩拏果通求一切药叉劫比贪果室利天用。   钵夜攞树生果钵晒使迦用如是类前诸果更有多种异名随观其味而用献之。   或于村侧或兰若中清净之处有诸草根其味甘羙取之奉献速得成就微迦那唎根通一切用复有奇羙味亦通一切奉献非直天神人中复用山中所生根美味者佛部献熟芋根亦通佛部迦契噜剑根徴那唎根嚩也赐根举知根及余圆根从水生者莲花部用一切药圆根苦辛味花及多种生芋金刚部用色香白香极甘美足味如是圆根佛部奉献色黄中香中美不大酸不太甜味如是圆根莲花部用赤色苦辛淡味臭气不甘如是圆根金刚部用如是三部扇底迦等及上中下并同通用略说圆根善随其部上中下等而用献之如是别分速得成就前说圆根长根生长及所用之如圆根类等䓗䔉韭根及余极臭辛苦味等不应供养莎悉底食乌路比迦食布波食嚩拏迦等食及余粉食或作种种胡麻团复有种种白糖所作食欢喜团食莽度失食毗拏迦食宾(去)𡰱拏句释迦食阿输(去)迦嚩侈也食指室罗食饼食过啰比瑟吒迦食赊句离也食钵钵吒食布波食莽沙布波食微诺铎迦食补沙嚩多食罗嚩𡰱(去)迦(引)食蘖部迦(引)啰迦食俱举知食啰莽迦(引)食桁沙食昔底迦食钵㗚香指里迦食室利布啰迦食吠瑟徴迦食瞋诺迦食吒那啰迦食遇拏补啰迦食质但啰布波食却若啰食遇拏钵钵吒失䔖伽吒食竭多食种种蘖避侈傧拏布波食啰若桁娑食娑若迦食竭㗚多布啰迦食劫谟徴迦食句娑里迦食三补吒食舍拏嚩食诃哩儜食释句囊食弭囊食种种钵啰𡰱(上)悖㗚瑟吒迦食地比迦食若罗诃悉底你阎食羯羯啰傧拏迦食嚩罗伽(去)多食嚩底徴迦食乞涩(二合)底迦食迦若羯哩𡰱(上)迦食等如上等食或用砂糖作或以酥油或以油麻和作如前其本部随取而用献依法奉献速得成就米粉等食佛部扇底迦及上成就一切麦面食莲花部补瑟徴迦及中成就油麻豆子所作食金刚部阿毗遮噜迦及下成就等用一切诸味中以白糖而所庄者佛部供献之中常当奉献室利吠瑟吒迦食莲花部用欢喜团食金刚部用布波迦(引)食求药叉用女名食真言妃用女名食者剑谟里食钵钵徴食等诸食中最贵而复美味者求上成就而献如其次味余二部中此中不具随所作者八部等用献食之时先敷巾叶等为庄严故先置莎悉底迦食乌路比迦食布波食如是先作三部共同复如本部所须饮食随力献之粳米饭六十日熟粳米饭大麦乳煮饭不种自生粳米饭粟米饭应须献者依法献之具诸香味奇美羹臛及诸豆臛等而奉献之乳煮大麦饭及成不种自生粳米饭求上成就粳米及饭六十日熟粳米饭求中成就粟米饭及饭等下成就用扇底迦法为上成就补瑟徴迦法为中成就阿毗遮噜迦法为下成就供献饭食根果饭粥依上中下而奉献之扇底迦法最上佛部补瑟徴迦法中莲花部阿毗遮噜迦法下金刚部最上悉地及与中下善须依法随类应知羹臛之中甘美者扇底迦用酢甜之者补瑟徴迦用苦辛淡者阿毗遮噜迦用乳粥扇底迦用石榴粥酪粥等补瑟徴迦用讫娑啰粥谓胡麻粳米豆子等是阿毗遮噜迦用如前略说诸食味等或随方所种种有异观上中下而奉献之或有诸味众所称赞或自爱者应持献佛或有本部真言所说献食次第宜当依之若异彼者不得成就食中显者及以𢙣香者金刚部中用前说涂香及与香灯食等先依本部扇底迦等亦当依之观真言性为喜为怒次复观之能成何事复细寻察满何等愿既观知已前所献食随力献之于供献法中见有用迦(引)弭迦食者应献莎悉底食乌路比迦食及余力所办食砂糖酪饭根果乳粥等是也此迦(引)弭迦食遍通献一切唯除阿毗遮噜迦于供献法中见有用徴质睹𡀔食者应以迦(引)弭迦食中加三两种上异饮食即是也于供献法中见有用乌那噜食者以前迦(引)弭迦食倍加多置即是也于献法中见有用三白食者应以乳酪酥饭是也复见有三甜食者酥蜜乳饭是也于献法中见有萨嚩薄底迦食者娑也里迦食陵祗里迦食薝没梨耶食底罗比瑟吒剑食酪饭根果或于前所说食中随取一两味置之稻谷花诸花及叶盛以大器置水满中远于持诵之处而弃之即是也于献法中见有扇底迦食者用莎悉底乳粥稻谷花酥蜜乳及乳煮大麦饭微惹布啰决能除灾无致怀疑也于献法中见有补瑟徴迦食者应用酪粥欢喜团乌路比迦砂糖室唎吠瑟吒迦(引)等食决能满愿无怀疑也于献法中见有阿毗遮噜迦食者应用赤粳米饭或用勾捺啰嚩子或染作赤色饭或油麻饼娑布跛迦薝没梨也(二合)讫娑啰粥等决能降怨无怀疑也若持药叉真言无献食法者应依此法而奉献之以用赤粳米饭根果蜜水及蜜并粆糖米粉饼等是也持女天真言等应献羹饭豆子臛等诸甜水浆钵啰拏钵㗚瑟吒迦(引)缹𦰧味等及诸果子一切女天应献是食也欲求上成本部献法者依此献有诸饮食根果香等众所共啖其味美者多而复贵如此上味求上成就而奉献之如上略说诸献食法各随本部所求事法皆已略陈或于余方饮食味异观其色味随类献之欲献食时先净涂地香水遍洒净洗诸𦰧莲𦰧钵罗势𦰧诸乳树叶或新㲲布等敷设其上后下诸肴膳依用此𦰧扇底迦用水生诸𦰧及余奇树𦰧或芭蕉𦰧作补瑟徴迦用拔罗计树叶阏伽树叶及苦树𦰧或随时得者阿毗遮噜迦用以雌树名叶谓芭蕉𦰧始生莲叶等女仙真言处用钵隶迦使干树𦰧用地居天等以草用之求上中下法善须知先涂洒地后敷诸叶净洗手及数漱口咽水次须下食先下莎悉底迦食次下圆根长根果复下诸粥次下诸食次下羹臛饭次下乳酪各随法本依此下之若作曼茶罗及拟成就诸事得诸境界已者应当倍加奉献清净饮食花果等类初持诵时随其所办随所得味依彼本法而奉献之若黑白二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日月蚀时地动时即广加供养护摩之时所须之物先办置于本尊前持诵人食时先出一分食亦同置尊前如先作护摩而后食者应预作食而出置之先设供养所办食已然后应当起首念诵献诸花果及诸饮食常须念之不应废忘仍依本法若欲一时念诵一时供养诸根果食若欲二时念诵二时供养若言三时念诵三时供养如是依法当速成就持诵之人不献饮食违本部者其人乃着魔障身无精光所饶风𤏟饥渴恒𢙣思想不能成就本尊真言皆由不献本尊果食应当于前黑白二月等日广设供养奉献本尊并诸眷属初持诵时于前等日作薄底迦食远持诵处四方弃之于此不说或本部不通纵有所通以诸下味而求上成及所制食臭𢙣之类皆不应用常献酪饭于诸部中求上中下扇底迦等并通诸天真言等者应当如是供养若无本所制食随其所得以本部真言而持诵之此药奇香美唯堪奉于尊我今持奉献哀愍故垂受。   阿(去)贺啰阿贺啰 萨啰嚩(二合)尾比夜(二合)达啰布尔帝莎诃   此真言遍通三部后诵一持真言而持诵之(上卷竟)。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六 (二十张 俊)   丁未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七 俊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苏悉地羯啰经卷中   大唐中天笁三藏输波迦罗 译   扇底迦法品第十三   扇底迦法补瑟徴迦法阿毗遮噜迦法前虽通说犹未能周今更重宣广其义理此三种法速成者应当如法次第行之若扇底迦念诵及作除灾护摩法者归命三宝深起慈心于白月一日黄昏之时起首念持成扇底迦法于此之时净居天下游历人间以天福祐速得[生/心]地身著白衣坐俱尸草以面向北身心寂静作扇底迦先取未经堕地牛粪三时涂地普散白花若作护摩先办小麦乳酪稻谷花油麻青举虑草钵孕瞿花粳米饭以干白花及干花蕊用闪弥木或用诸树胶香或用夜一尔迦木或用诸乳树木应取树梢枝不应弃𦰧应量截之或用酥蜜此护摩具遍通诸部若于本法有所说者应当依之作扇底迦取乳树木相揩取火或应取处取来护摩作扇底迦当速成就以一搩手截乳树枝酥蜜乳等器内相和干乳木着火护摩或于兰若净处有干牛粪生火胜上或闪弥木或诸香木作扇底迦薪如一肘量团作炉其地上白处净坑深十二指以大母指量之坑上作椽皆四指量坑中四寸量作轮轮高一指量持诵之人结加趺坐所缘事如其本部法如依供养作供养佛慈复怛他蘖多嗗㗚囊(引)胜真言妃波若波罗蜜佛眼次献辟支佛阿罗汉众次供净居天次难陁乌波难陁龙王等本真言主当中佛坐左佛慈佛母普贤弥勒虚空地藏除盖障等菩萨即次安坐辟支佛等及净居天等乃至门西难陁龙王其右相如来毫般若大佛顶若也佛顶微若也佛顶帝殊啰施。   苏悉地羯啰经补瑟徴迦法品第十四   补瑟徴迦法时心怀踊跃或诵持护摩应依本部从白月十五日起首至后白月十五日为终仍依当部而作补瑟徴迦复从寅时起首终日中止一随本情于此时起首者当尔之时诸尊天众游观于世复有帝释等天及诸法天于彼之时降临察世见兴善者心怀欢喜能满其愿持诵之人至于此时应当至诚不应懈怠身著白衣以面向东半加而坐作补瑟徴迦以诸羙香三时涂地于其地上遍散杂色花若作护摩应依此作以稠乳粥或酥乳蜜或酥蜜酪并苣蕂四物和作或用单酥或用空酪或用没多补涩波或用尾螺果或用粳米或用囊伽汁萨花或用莲花或用揭㗚𡰱(上)迦花随各取一揾苏护摩或用酪饭或诸种子随取其一诸乳树枝如前等物如本法作补瑟徴迦取刹帝利家火或于王宫取林木相揩出火或取大火得此火者皆悉吉祥木粗一握长一肘量揾酥乳酪而作护摩先取乳木生火令着或用花果树木作生火薪于黑土地如无此地外处取黑土填坑于上穿炉须方二肘深一肘量坑中作一莲花量如两指折高四指量椽阔一搩手于其内外涂以黑土依于本部如法作之谛想本缘时无间忘作补瑟徴迦当前置观世音菩萨右边大势至于此左边置观世音持明王等右边悉达他持明王仙于此左边置菩萨于此又置七吉祥等天次持明王次置梵天与梵天众围绕为求愿故亦任供养药叉阿利底大仙莲花部中诸天仙众各依法作先自灌顶然后念诵作补瑟徴迦求觅长年或求齿落令生发白更黑或求身支肥悦福力增加或求种种诸德心所希求作如是愿者名补瑟徴迦。   苏悉地羯啰经阿毗遮噜迦品第十五   阿毗遮噜迦者心怀瞋怒瞋彼所治自无恐怖应作此法以忿怒真言而念诵之或作护摩不择时日亦不作斋忿怒之时应当起首若看时日以黑月八日或十五日于日中时或于时日毗舍诸鬼及与部多罗刹等众集会一处或游历于方所于此之时作阿毗遮噜迦者忿怒心生易得成就诸余鬼类助持诵者使忿怒增所作之事速得成就身着赤衣或青色服水洒令湿而以着之作极忿事以自血洒令湿之以右脚踏左脚上面向南住怒目不齐精眉间瞋皱啮其牙齿作大声音自想己身此部之主身意劳苦堪能忍之如依此法次第作阿毗遮噜迦日别三时取于黑土涂漫茶罗或用驴粪或驼羊猪狗粪或烧死尸灰献以赤色香之花或献臭花或青色者或献诸谷麦豆之糠护摩之时用白芥子或芥子油或自身血或复用盐或用芥子或苦栋𦰧或复用灰或足底尘或用驴粪或驼狗䐗羊粪或人粪等或用毛发捣碎用之或用乌𣬹或𩿒雕鹫鹳鹊鸟等或用其𣬹或用毛羽或用如上禽兽脂等或用𣗥刺或破瓦器或诸骨散或用犬肉或猪肉等或俱尾那木或苦楝木或烧尸木或烧尸残木或有刺木或佉陁罗木仍依法截而用护摩如上等类随所用者皆应和以毒药及自身血盐等三种或所作诸事应称彼名取焚尸火或旃茶罗舍火或敲骨石取火前所说树取彼根木十指量截皆须擘破其两头使令尖涂其毒药并芥子油着火之时用干臭辛树木或擎尸木或烧尸残木先用着火于黑土地穿三角炉一角向外三角中间各长二十指深十指量椽阔三指以焚尸灰涂之炉底作八指量拔折罗高三指量以焚尸灰作或用诸糠或用炭作或取护摩物作谓毒药诸粪芥子及𥂁等作彼怨形片割彼形而作护摩或用左脚踏形心上而作护摩护摩既尔念诵亦同或以刀割分支或用杖鞭打或用皂荚刺或佉达罗木作杖打之遍通诸部并法如前本法自宣应当依用如前广说依法护摩所作事缘心不应忘作是法时先供养大忿怒金刚并诸眷属皆供养之先置拔折罗央俱尸持明妃次置俱里舍没宁此云食金刚者持明王次摩诃么哩此云大死持明王次设多乞使答此云百眼持明王次龙鸠盘茶罗刹娑等应用扇底迦真言先护自身如法办供作阿毗遮噜迦于诸怨处令彼支分相离或徙移本处或亲者相憎或令彼重病或令眷属离散或令彼顽愚或作种种诸余𢙣事作如此法号阿毗遮噜迦行此𢙣事惩罚𢙣人于三宝所怀起𢙣心或求其过欲令彼等现世微苦免地狱难见诸众生造种种罪或犯菩萨清净律仪或谤三宝或于师长作违逆事为愍彼故作阿毗遮噜迦作此法时须依本部不得擅意用忿怒真言或用诸𢙣罗刹等真言或用钵隶史使真言作此阿毗遮噜迦作此法已惩罚人𢙣所愿既毕盛其怒目视而加困笃者将死不久者速应作扇底迦然后徐作补瑟徴迦此法不应作之若欲作时应用罗刹等真言为佳或依本法纵是佛部真言亦无所畏若作此法治行𢙣人心无恚恨具大慈悲虑彼𢙣业因缘长时受苦尔若常行是𢙣唯长苦因欲与彼永世安乐故应作此法须发瞋心行𢙣之人应堕地狱为欲除去地狱苦故诸真言主作是方便而救护之观彼𢙣行业有轻重随对治之不应轻罪致令至死以治彼故令他苦痛过分为令彼欢喜故应作扇底迦法当尔之时或就彼炉或更别作以乳护摩成扇底迦用阿毗遮噜迦真言去彼诃那诃那波者波者么啰么啰等名字安扇底矩噜名即成扇底迦法既回心已思念菩提心发菩提心于诸众生常怀饶益岂可合行如此法耶如佛经教若人怀瞋作地狱业智者速应起慈善心若欲速成作扇底迦法应就舍利塔前作补瑟徴迦法于池侧作阿毗遮噜迦法于寒林中如是之处当速成就。   苏悉地羯啰经分别成就法品第十六(亦名悉地相品)   复次悉地成就乘空而进此为最上藏形隐迹为中成就世间诸事为下悉地上中下成有此三种乘空隐形世间事等三种成就随上中下更分别之三部上成我今重演持明仙乘空成就五通及有多种或得诸漏尽或辟支佛或证菩萨位地或知解一切事或辩才多闻或成就吠多(去)罗尸或成就药叉尼或得真陁摩𡰱或得无尽伏藏具如上等事为上中上成就次说三部之内中成就法隐形藏迹身得大力先来懈怠而得精勤入修罗宫得长寿药成钵[口*(上/天)*(企-止+米)]史迦天使或能使鬼或能成就娑罗坌尔迦树神或成多闻未经所闻深知义理或合药成才涂足顶纵远所涉无有疲乏如上所说悉地名中上成就。   次说下中成就法以真言力所令众喜见或摄伏众人或能惩罚𢙣人降诸众怨及余下事为上中下若欲成就药拘等者有三种成光焰生为上烟气为中熅暖为下复次圣者真言为上成就诸天所说名为中成就世天真言为下成就复次佛部真言为上悉地莲花部真言为中悉地金刚部为下悉地若欲以上真言欲求下者得下成就或以下真言欲求上者得上成就或以用中真言成上下者亦等真言之中具此四德当知真言上中下分能成大果报谓满辟支佛位满足菩萨十地乃至成佛为大果报复成大德行谓多诸眷属前后围绕满如是愿者为大德行复能久住位谓得胜处转轮处长寿之仙满如是愿者为久能住位复形仪广大谓威光远照为形广大具此四德者虽是下品真言能成上品上品之中其不具此德虽是上品真言者下品用也诸佛菩萨所说真言如是转次多佛菩萨所说之者虽是属下品亦能成就上品等事或尊等所说真言之中唯具一事者谓扇底迦法补瑟徴迦法阿毗遮噜迦法虽具一事于中各有上中下品岂有下品真言能成上事犹青泥中出妙莲花固无疑也岂有上品慈善真言能成忿怒下品成就如白檀木其性清凉若风击相揩自然火起非无因缘也如是差㸦虽非次第诸余悉地皆勿疑虑也身分悉地为上品成诸药悉地为中品成富饶悉地为下品成若复有人久来持诵下品真言虽纵自无力于本尊边转求上品而相惠之若于上品真言之中心怀犹豫念持供养复不精诚虽是上品真言由彼念诵心轻感招下品成就故知持诵皆由心意且如诸天之中亦有贫者诸鬼部内亦有富强此彼如然真言亦尔一一真言皆具三悉地谓上中下诚心念诵皆获悉地。   苏悉地羯啰经奉请本尊品第十七   复次若欲入本尊室先睹尊颜合十指爪当小低头复以器盛净水随所作事置本献花复置涂香依于本法而作阏伽烧香熏之应诵真言七遍而加持之取此奉请既奉请已后当依法供养盛阏伽器当用银或用熟铜或以石作或以土木或取螺作或用束底或用荷𦰧以缀作器或乳树𦰧如上所说阏伽器等当用之时须知次第若扇底迦当用白器补瑟徴迦当用黄器阿毗遮噜迦当用黑器作上中下悉地成就类前所说应可用之作扇底迦所用阏伽置少小麦补瑟徴迦应着胡麻阿毗遮噜迦当置粟米又扇底迦置乳补瑟徴迦着酪阿毗遮噜迦应置牛尿或着自血遍通用者应着稻花涂香及花胡麻茅草环用熟铜器盛以阏伽若无此器随所得者亦遍通用请召之时应用当部明王真言及慕捺啰若有本法已说召请真言应当取用无烦别者先请当部尊次请明王妃三部之中皆应如是本法若无请召真言应用明王等真言而请召之本法虽说请召真言既是下劣岂合请于部主若以本法真言请召当速成就不应生难也。   本法若有请召真言及发遣者当请之时此真言主至部主所请云今有某甲为某事奉请若发遣时亦复如是所作事已愿尊证知随意而去明王妃真言用请女仙等明王真言请诸真言主或有真言主不受明王真言所请要以明王及明王妃真言然可依请如别部说置阏伽时应诵真言大者一遍中者三遍下者七遍极小者听诵二十一遍如上所说阏伽法则先两膝着地应须手着净茅草环如前已说手持阏伽烧香熏之作如是请仰唯尊者以本愿故降赴道场愿垂哀愍受此阏伽及微献供有真言主名曰独胜奇加忿怒不受诸余真言召请用彼所说真言然降所请彼请眷属亦不受于余真言请亦应用彼眷属真言而请召之但缘请召用心真言或说根本或明王妃所说真言而用请召部心真言遍通三部用彼请召当应降赴加翳䤈字此更秘密速满其愿当此之时诚心作礼再三启白大慈悲者请依本愿来降道场若不诚心徒多念诵乃至真言亦皆殷重以用两手捧阏伽器顶戴供养为上悉地置于心间为中悉地置于脐间为下悉地先观本尊彼所画像其像若立持诵之人亦应立请㡧像若坐亦应坐请又观彼像曲躬立势亦应效之而奉请之当请之时先观本尊所止之方而向彼请然便回身置阏伽器于尊像前复有秘密复观所作扇底迦等诸余方所而请召之或于余时得诸花果称本尊意应须奉请然可献之当请之时合手爪指随于本方但至诚心奉请或以两手而捧请或阏伽器而请召之然后应献所得之物若欲成就上中下事及扇底迦等皆须加以真言及慕捺罗而作请召作成就诸余事等或有障起或有魔兴或病者加苦当尔之时事缘既速不可当时办阏伽器便用心启请本尊作除遣法如上所说随其大小拟欲成就阏伽请之急难等事诚心请之若复有人欲得归仰诸部尊者应当作召请法则持诵之人速得成就。   苏悉地羯啰经供养次第法品第十八(亦名念诵法)   复次奉请尊已次依部类或诸事业观其大小依于法则而供养之既说奉请已作如是言善来尊者愍我等故降临道场复垂哀愍当就此座坐受㣲献供复起诚心频兴作礼而白尊言大悲垂愍以本愿故而见降临非我所能请本尊者如是三时皆应依此如前已说应须办供先献涂香次施花等后献烧香次供饮食次乃然灯如其次第用忿怒王真言此等物清净善悦人心各用本色真言而真言之献涂香已各列其名如依前说即奉阏伽如是花香及饮食等皆亦准此涂香烧香花及饮食无可献者但诵本色真言及作手印以此献之表云无可求得但纳真心后作阏伽以真心故速满其愿离此之外有四供养遍通诸部一切处用一谓合掌二以阏伽三用真言及慕捺啰四但运心此善品中随方应作或复长时供养中最无过运心如世尊说诸法行中心为其首若能标心而供养者满一切愿若欲成就诸余事者应当发遣诸为障者若不遣除后恐伤及所以先须作遣除法诵忿怒真言或用当部成办诸事真言诵此遣除先次应诵本部尊真言而加持水遍请护摩及作手印等。   佛部真言曰。   唵怛他(去)蘖妒挪婆(二合)嚩(引)也莎(去)诃   莲花部尊真言曰。   唵 钵挪谟(二合)挪婆(二合)嚩(引)也莎诃(去)   金刚部尊真言曰。   唵 嚩日噜挪婆(二合)嚩也莎诃   或用部心真言。   佛部心真言曰。   尔囊(上)迩迦(轻呼)   莲花部心真言曰。   阿𡀔力迦(轻)   金刚部心真言曰。   嚩日啰(二合)特嘞(二合)迦(轻)   或用此真言或用部尊遍洒花等复用吉利枳罗忿怒真言及印口诵真言左手作印遍印涂香烧香饮食花等方始得净除秽为自身净故以其右手盛掬香水眼观香水而诵心真言灌自身顶自身清净除秽复用一切事真言并忿怒真言此为净座故真言香水而用洒之又诵七遍普洒地方能除诸秽而得清净吉利枳罗真言曰。   唵枳里枳里嚩日啰(二合)嚩日里(二合)部啰满(二合)䭾嚩𤙖泮吒(二合)   此上真言护地方讫结虚空界应用次下苏悉地真言烧香手执口诵真言熏馥空中秽𢙣能除便得清净苏悉地真言曰。   唵苏悉地羯哩若嚩(二合)里多(去)难慕(轻)啰多(上)(二合)曳若嚩攞若嚩攞满䭾满䭾贺囊(上)贺曩(上)𤙖泮吒   此上金刚部苏悉地真言遍通诸事结空界用次说佛部结空虚真言曰。   若嚩(二合)罗𤙖   此上佛部结空界真言唯通当部次说莲花部结空界真言曰。   唵钵特弭(二合)宁(上)薄伽(轻)嚩底(丁以反)谟贺也谟贺也若蘖怛谟贺宁(上)莎(去)诃(去)   此上莲花部结空界真言唯通当部次应当用部心真言咒香水散洒诸方复以明王根本真言或心真言或真言主使者心真言随取其一用结方界以此诸心真言而作结界所结之处如置垣墙当部仙天常当护卫无能作障诸部诸事有为障者应依甘露军茶利法而遣除之有五种护卫法常于道场室内恒须作之谓金刚墙金刚梁金刚橛忿怒吉利枳罗忿怒甘露军茶利。   金刚墙真言曰。   唵萨啰萨啰嚩日啰(二合)钵啰(引)(二合)迦(引)㘕𤙖泮吒   金刚梁真言曰。   唵微娑普(二合)啰啰乞沙(二合)嚩日啰(二合)半若啰𤙖泮吒(二合)   金刚橛真言曰。   唵枳里枳里嚩日啰(二合)嚩日利(二合)部啰满䭾满䭾𤙖泮吒   忿怒吉利枳罗真言曰。   唵枳里枳里句𡀔(二合)䭾𤙖泮吒   忿怒甘露军茶利真言曰。   囊谟啰怛囊(上)怛啰(二合)夜也囊(上)莽室战拏嚩日啰(二合)簸儜曳囊谟(上)嚩日啰(二合)句𡀔(二合)䭾(引)也能(去)瑟吒唠(三合)得羯吒婆(去)也佩啰缚(引)也阿徙母萨罗钵啰戍簸舍贺娑多(去)(二合)唵闇没㗚(二合)多军(去)拏里佉佉却(引)䤈却䤈底(丁以反)瑟咤底(丁以反)瑟吒满䭾满䭾贺囊(上)贺囊(上)蘖啰若(二合)微娑铺(二合)吒也微娑铺(二合)吒也萨啰嚩(二合)尾近囊(上)(二合)尾囊亦剑莽阿(去)言(上)儜(上)钵底饵尾旦(引)多迦啰(引)也𤙖泮吒(二合)莎诃(去)   或若于本法之中有如是等金刚墙真言重应结之诸事既了次应持诵持诵之时先诵当部母真言。   佛部母真言曰。   囊(上)谟(上)薄伽嚩帝乌瑟𡰱(去)(二合)沙(去)也唵噜噜娑普(二合)噜苦嚩(二合)罗底瑟咤(二合)悉䭾路者宁(去)萨啰嚩(引)(二合)啰他(二合)娑(去)达宁(上)莎诃(去)   莲花部母真言曰。   囊(上)谟啰怛囊(上)怛啰(二合)夜也囊(上)莽阿(去)哩也(二合)缚路枳帝湿嚩(二合)啰(引)也菩地萨怛嚩(引)(二合)也莽诃(去)萨怛嚩(二合)也莽诃(去)迦(引)噜𡰱(上)迦(引)那啰舍(二合)囊(上)娑莽㗚(三合)啰舍(二合)囊便室啰(二合)嚩娑莽(二合)啰你囊(上)者泻莽含萨啰嚩(二合)萨怛嚩难(去)萨啰嚩微也(二合)地指枳瑳(上)迦怛你也(二合)他唵迦𪘨微迦𪘨迦吒微迦吒迦揁(吒痛反)迦𪘨婆伽(轻)嚩底(丁以反)微若曳莎(去)诃(去)   金刚部母真言曰。   囊(上)谟(上)啰怛囊(上一合)怛啰(二合)夜也囊(上)莽室战拏嚩日啰(二合)簸儜(上)曳莽诃(上)药乞沙(一合)细囊钵多(上)曳唵俱(上)兰达哩满䭾满䭾𠵵泮吒(二合)   先诵此母真言故能卫本尊复令罪灭能除诸障与悉地门相应但诵忙么鸡真言亦通于二部初后持诵诸天增卫若于本法而已说者持诵之时先念此者应随本法而念诵之或于本法有独胜真言亦应先诵无烦别者如上所说供养次第乃至除秽护净结界等事初持诵时及作法时扇底迦等所作事时皆应作之若以部尊主真言或以部心真言或以一切真言王真言或以苏悉地法王真言或以一切事真言此五种真言三部遍有随作诸事各于本部应取其一而用作之所谓护己及请召洒水作净结诸方界以法相治真言不真为增力故为治罚真言故为发觉故及余诸事所不述者亦以当部五真言中随取其一而以用之当速悉地部心真言能护本尊及护己身护身之时应诵三遍或经七遍结其顶发而作一结若出家人结袈裟角或结护身线或直咒头七遍点五处亦成护身所谓顶两肩膊咽下心上或用牛黄或白芥子或阏伽水随取其一而用护身若作阿毗遮噜迦法应用部尊主真言而护自身若作扇底迦法应用忿怒金刚真言护之若作补瑟徴迦法应用部尊主真言及忿怒金刚二真言兼而护之若真言主现时持诵人怖者应用部尊主真言用护自身但作诸事之时常以二真言而护自身谓部尊主及忿怒真言念诵了时应当发遣发遣之时护彼真言主或部尊主真言或用部母或以部心亦护自身而作随意。   若于秽处不净等处缘事须往先诵乌枢涩摩真言作印印其五处任意而往仍须常诵其真言不得废忘澡浴之时先诵伏障真言护身乃至浴了已来不应废忘伏障真言者军茶利也吃食之时用部尊主真言护身念持欲卧之时用部母真言护身若作诸法遂乃忘作护持法则令使魔兴欲除魔故速应诵持当部明王真言将护自身一切魔障不得其便如上所说护身结界及余法等已然后摄心安详念诵念诵之人所须之座以青茅草而作其座座高四指阔一搩手长十六指如此之座初念诵时及持诵时皆应受用或用迦(去声)势草或余青草等或随部法而取乳树以用其木最为要妙用作床座量如前说而净刬治或用诸𦰧或以枝茎如上而制随观事法取枝𦰧用为座于彼座上结跏趺坐作扇底迦及上成就半跏趺坐作补瑟徴迦及中成就垂两足坐作阿毗遮噜迦及下成就供养既了应起诚心赞叹于佛次叹法僧次观自在次叹明王大威金刚亦如是赞。 大悲救众生 善导一切智 福持功德海 我今顶礼佛 能净贪瞋毒 善除诸𢙣趣 一向真如理 我今礼彼法 得彼解脱门 善住诸学处 胜上福田德 我今礼彼僧 诸佛同赞叹 能生种种福 号为观自在 我今稽首礼 大力忿怒身 善哉持明主 降伏难降者 我今稽首礼   如是虔诚赞叹佛菩萨已复合指掌起殷重心赞诸佛德及余菩萨其赞叹文应用诸佛菩萨众等所说叹文不应自作赞叹既已起至诚心忏悔诸罪我今归命十方世界诸佛世尊罗汉圣僧及诸菩萨证知我等自从过去及以今生烦𢙉覆心久流生死及以余生贪瞋痴覆造诸𢙣业或于佛法及以圣僧或于罗汉菩萨圣众或于父母及尊者处及余众生有德无德于如上处造诸𢙣业自作教他见作随喜身口意业广聚诸罪对诸佛菩萨前合掌诚心顶礼如是频忏以不善业所造众罪如法佛知并皆忏悔起至诚心尽形归命佛法僧宝涅盘正路为除众生生死苦故归命三宝起珍重心如是归依头面作礼次复起诚心求胜上子解脱甘露果应怀踊跃发菩提心求悉地果世界众生无量法苦我当除灭复度令离一切𢙣趣于诸烦𢙉令得解脱所有众苦种种煎迫而起大悲发菩提心苦𢙉众生中为作归依无主众生我当为主失路众生为作导师恐怖众生为作无畏苦𢙉众生令得安乐众生诸烦𢙉逼我为除灭之我今所作诸余善业及发胜心所生功德回施一切众生归于正路所造六波罗蜜门及余所造诸福回与众生同归胜果自从过去现在未来略而言之所作胜福尽皆回施一切众生速成佛道乃至菩提不生懈怠而起发菩提心悲念诸众生起大慈心彼有众苦何时除灭为净心故常持六念念六念时专注一境而不散乱不应我执又如过去诸佛发愿应如是发愿所生诸净业回施众生成就诸德复愿我所生功德愿一切众生获无尽财复能舍施增益智慧成大忍辱常修善品常宿命智常怀大悲诸众生类所生之处具如上事次应合掌顶礼部尊主忆念明王次依法则作诸事业先以右手而取数珠置左手中合掌捧之思念明王为用数珠故而诵真言。   金刚部真言曰。   囊(上)谟(上)啰怛囊(上)(二合)怛啰(二合)夜也囊(上)莽室战(二合)拏嚩日啰(二合)𥳽儜(上)曳莽诃(去)药乞沙(二合)细囊钵多(上)曳唵枳里枳里唠捺哩(二合)𡰱(上)莎(去)诃(去)   佛部真言曰。   囊(上)谟(上)啰怛囊(上)(二合)怛啰(二合)夜也唵阏那(轻)部(二合)帝微若(而也反)曳悉䭾(引)啰替(二合)莎诃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七 (二十五张)   丁未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来㓮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卷第八 俊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苏悉地羯啰经卷中之二   莲花部真言曰。   唵庵没㗚(二合)担伽(轻)咩室哩(二合)曳室唎(二合)忙里宁(上)莎(去)诃(去)   二手头指无名指捻右手掐念通一切用若阿毗遮噜迦坚其母指捻数珠印菩提子珠佛部念诵莲花子珠观音部用噜梛啰叉子金刚部珠三部遍用各如前说此等数珠最为胜上一切念诵应当执持或用木槵或多罗树子或用土作或螺琁作珠或以水精或用真珠或牙作珠或用赤珠或诸摩尼等或用薏苡珠及余草子各随于部观其色类应取念持若作阿毗遮噜迦法应用诸骨而作数珠速得成就为护净增益法验故更应诵。   佛部真言曰。   唵囊(上)谟(上)薄伽(轻)嚩底(丁以反)悉悌娑(去)大也悉䭾(引)啰替(二合)莎(去)诃   莲花部增验真言曰。   唵嚩苏(上)莽底(丁以反)室哩(二合)曳莎(去)诃   金刚部增验真言曰。   唵嚩日谰(二合)尔担若曳莎(去)诃   用前珠印而念诵之念诵之时珠置当心不得高下捧数珠时以小低头结志诚心而礼三宝次礼八大菩萨次礼明王眷属次应起首持诵真言想真言主如对目前如是倾诚不应散乱心缘别境但诸真言初有唵字及囊(上)么塞迦(去)㘕等字者应静心中念诵扇底迦时补瑟徴迦时皆应缓诵或心念诵或有真言后有𤙖字及有泮吒字者当知皆应厉声念诵作阿毗遮噜迦时及余忿时用看真言字数有多少字有十五应诵十五落叉遍有三十三字应诵三落叉过此数者诵十千遍如上初诵之时满如上数观其部类或上中下或三种事或观圣者说为天说谓地居天说细观部类当诵持之乃至成就如是初诵若不先诵而遍念持所求下法尚不得久况求上中悉地成就以是义故作胜上心而先念诵但诸真言初诵持时如已先说诵持遍数分为十分然后念诵既满祈请真言主悉地因缘初无相㒵如是从头第二第三祈请若有相㒵即当依法念诵真言若无境界弃不应诵请祈法则与请召法同祈请之时于其梦中见真言主背面而去或不与语当应更须起首念诵如是再三若于梦中见真言主与语当知此人不久成就若无境界不应诵持若强念持与人为祸初持诵时于净密处起首诵持从初日诵持乃至疲极遍数多少一须依定不应加减。   先说三时念诵者昼日初分后分于此二时应当持诵中分之时加以澡浴及造诸善业于夜有三时亦同于上中分之间消息等事于此夜中持诵供作阿毗遮噜迦法安怛䭾囊法及起身法于此夜分说为胜上若昼念诵夜作护摩若夜中持诵昼作护摩多具诸药念诵之前而作护摩持诵了后复护摩若能如是最为其上如前先出所说团食应作护摩无问前后但依此法念诵护摩或于法中但作护摩而得成者当知亦须念诵真言若如是者诸明欢喜法验易成持诵之人不生瞋怒不求欲乐不应自下劣不劳勤苦不生恐怖不过勤求不生轻慢念诵之时不作异语身虽疲极不纵放之制诸𢙣气世间谈语皆不思念不舍本尊纵见奇相不应怪之念诵之时亦不分别种种之相持诵了时应诵部主真言或诵部母真言诵此真言故当得卫护无能为障依于本法念诵了已或过本数亦无所畏应起诚心作祈请云我依本法念诵数满唯愿尊者领而为证于其梦中为授教诲正念诵时忽然謦咳及来欠上下气忘真言字等即起就水作洒净法纵掐数珠欠一欲匝有斯病至洒净讫已还从首念如上所说障道者为一一皆须从始而念念掐数珠将毕之时申礼一拜终而复始又申一礼于其㡧前或于像所或于塔前或于座所随念诵处数珠一匝一观尊颜而作一礼已如前说念诵了已安心静虑或想真言及其尊主三时念诵但初中后诚心作意遍数多少皆须一类不增不减三时澡浴涂地献花及除萎花种种供养等事皆三时作应具三衣又内衣三时浣泽其身燥听以香薰洒净一一时中随听作一别置睡衣及以浴衣于此二时替换内衣日别一洗其衣难燥听以熏晒献尊钵器三时洗涤既除萎花更置新者三时常读大乘般若等经及作制多涂漫茶罗先诵承事真言既了请祈未得于中不得废阙一时二时乃至一饷应当念诵不得闲断若魔障所著病业婴身心不精诚恒常放逸身心疲劳违于时节不依法则或时不浴作如是念诵及以护摩不应作数摄心用行依法念持具此之者应记数之作护摩时念诵之时请召于此三事之中所有真言遍数皆不成就一一皆须依法满数纵欲数满欠一未了而有障起更从头数若有依法作曼茶罗或于日月蚀时于此二时就彼念诵其福增高不久成就无有疑也或于八大灵塔及有过去诸佛行菩萨行处最为胜上或于正月十五日时亦为胜时或于师主处受得真言先经承事便当念持不久速成或于梦中见真言主而指授者依彼法则亦速成就彼念诵人供养增加处所尊胜或当时分便加精诚其数未满唯此胜故真言主悦而赐成就当知此法悉地虽速不久当坏以是义故先承事了而所得者说为坚固先承事时应广供养于日月蚀时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复加献供诸神仙众如余部说于前等日加诸善事业斋戒等事复加献供本真言主复于是日瓶盛香水垂𢰔花枝或取阏伽器用甘露军茶利真言而真言之自灌其顶能除魔障或于其日献诸饮食涂曼茶罗及以护摩然灯等供并须加之或有法中但说持诵自然验见者㡧前像所舍利塔等或然摇动或光焰出当知不久速得成就得成就时有何相㒵所谓身能轻利病苦永除增益胜慧心无所畏身威光现勇健增益夜梦常见清净实事心恒安泰于诵念时及作事业不生疲倦身出奇香或行勇施钦敬尊德于真言主深生敬仰成就之时现如上事当知即是成就相㒵先事了依于法则供养本尊应加献供及以护摩先承事法依数既了次应须作悉地念诵复先求愿于其梦中而希境界作先承事法时所念诵处应作悉地念诵不应移处有诸难事而欲移者至所住处复须先作承事法则然后乃作悉地念诵若不依前念诵应作治罚令取部尊主真言诵一千遍或时念诵本持真言经十万遍若离此者还如前说先作承事正念诵时忽然错误诵余真言既知错误诚心悔过由放逸故致斯错误愿尊舍过便申顶礼复须从始而念诵之忽于秽处心放逸故诵本真言便自觉已应须治罚至持诵处诵部尊主真言七遍半月半月一日不食次服五净诵五净真言经八百遍然后服之服此五净半月之中所食秽𢙣之食当得清净真言增力。   佛部五净真言曰。   囊(上)谟(上)薄伽嚩底乌瑟𡰱沙(去)(二合)夜微戍悌微啰誓始吠扇帝羯哩莎(去)诃(去)   莲华部五净真言曰。   唵也输(去)誓(轻)莎诃   金刚部五净真言曰。   囊(上)谟(上)啰怛囊(上)(二合)怛啰(二合)夜也囊(上)莽室战拏嚩日啰(二合)簸儜(上)曳莽诃(去)药乞沙(二合)细囊钵多曳唵尸弃尸弃宁(上)啰莽(二合)隶钵啰(二合)鞞钵啰(二合)婆(去)娑嚩(二合)隶帝誓帝若嚩帝钵啰(二合)嚩底(丁以反)莎诃(去)   取黄牛乳酪酥粪尿各别真言之经八百遍置于一处复八百遍以波罗舍中盛之或诸乳树𦰧或阏伽器复以茅草搅诵真言经一百遍后面向东蹲踞而坐顿服三合如是三度如用药汁合当服之时不应致语念诵之时像见声语先应拣炼即诵部尊主真言及印若是魔作自然而退或出语言与本法异当知魔作或出语言劝作𢙣事亦知是魔若见𢙣梦即须先诵部母真言经一百遍若不先诵部母真言不可念诵念诵之时其数减少不应休止若增无过如上所说念诵次第皆须依之若异此法欲求悉地不可得也。   苏悉地羯啰经光显法品第十九   复次今说增益威神令使欢喜所持真言而速成就先具香水澡浴身首于大节日加诸供养复取苏摩那花一百枚取一一花别诵真言经二十一遍或经七遍或时三遍先观真言字数多少而念诵之奉献本尊次献涂香及以烧香奇香气者复献饮食如先陈说加以粆糖及酪复作护摩但用其木取烧之其木不过其量烧百八枚次用乳酪和蜜护摩一百八遍次用酥酪和粳米饭一百八遍而作护摩经三七日或一七日或复三晨此三既了应取乳粥和以牛酥一百八遍复作护摩此既终了取阏伽器诵以真言经一百八遍倾致少水而作护摩作此等法真言增盛若为异真言截断其威而得增益或真言损坏而得增益或被罗截真言不行或被系缚或异真言𨔛相交杂或真言欠字或真言字增如上等患尽皆除去而得增威诸护摩中所说药草随取其一经一日夜而作护摩真言欢喜而得增威复取诸香和作香泥作本尊形献怛攞底花烧树胶香或坚木香一日三时诵以真言一百八遍真言欢喜而得增威作此尊形置荷𦰧上或芭蕉𦰧或乳树𦰧或诸草𦰧非直昼日夜亦献之法事了时如法发遣送置大河如上次第依此法则作者本尊欢喜速赐悉地。   苏悉地羯啰经灌顶本尊法品第二十   复次先承事了若欲真言主增加威德故应灌顶之取以金瓶或银铜等或新瓦瓶盛满香水置于五宝花果香𦰧复置五谷种种涂香或坚香末以新彩帛系其瓶项𢰔诸哆罗树枝或乳树枝用部尊主真言或用部母真言持诵一百八遍然后灌其真言主顶应用金等及以沉檀而作其形置于座上而灌顶之灌顶既了复当献供花香等色或诸璎珞种种供具而供养之为供养故复作护摩并加念诵如是作者能令本尊增加威力速得悉地先氶事故作念诵时应灌本尊取阏伽器标想本尊而灌顶之或自浴了时复应想念本真言主三度七度而灌顶之先承事时不应废忘或复用乳或复用酥或时用蜜满瓶中如法复置七宝等物灌顶本尊所祈之愿速得成满。   苏悉地羯啰经祈验相品第二十一   复次广说祈请法则于黑白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日月蚀日等经一日不食或经三日或经七日澡浴清净着祈净衣离此晨日而祈请者应用白月诵扇底迦真言而祈请之复于暮闲以诸汤水及用真言澡浴清净除诸垢秽洒沾五处如法供养本真言主复献阏伽加诵真言一百八遍复用阇底花未盛开者洒栴檀香次奉献之又广献食名乌那(去)梨食中加陪酪以忙攞底花作鬘供养先取牛酥而作护摩一百八遍次娑折啰娑一百八遍复作护摩令童女合白㲲缕或布线缕取作七结一结一诵真言七结都了复七诵真言系左肘上随左胁卧思念真言主得进止已随意而住安置茅座上敷散花想念尊形于其梦中见自部主或真言主或见明王当知此相成就之相或见三宝或诸菩萨及四众等并见供养者悉地之相或见自身诵持真言作诸事等或见自身着净白衣复见他来供养当知胜上悉地在近或见登山峰或见乘𤉢或渡大河海或升果树或乘师子或牛鹿马诸余兽等或乘飞鹅孔雀鸟等一切飞禽或见羙女佩带璎珞手持花瓶或香花盖围绕行道或于梦中受得𤉢马车乘诸宝物等见是等相悉地之相或梦得花果根酥乳酪稻花等物所成就药悉地之相先承事时梦是成就药及得数珠得是相者当知即须便作持诵法或见熏馥自身或见澡浴清净或见身分佩带璎珞见是相已便作持诵当速悉地作持诵法取阇底花一百枚用部母真言兼本真言和诵一百八遍而供养之复取白檀香真言百遍如是祈请当随意卧时真言主自当见相又取乌施啰药捣和作真言主形以乌里弭迦蚁土和作器盛满牛乳置形于中或用酥乳蜜和置器中内形于中诵一百八遍三时供养如是供养本尊欢喜速得相现复于白黑二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月蚀日等不食持斋广作供养以七胶香及五坚香一一香等一诵真言一作护摩数满一千二百遍已所祈之愿速见其相如上广说祈请𥱍则若依法作速得成就见其相㒵不有疑也。   苏悉地羯啰经受真言法品第二十二   复次广说受真言法双膝着地先于尊者阿阇梨处广作布施手捧妙花发殷重心于阇梨处三遍口受真言多者受诵不得应用纸叶牛黄写之受取随意诵之先入漫茶罗已后于余时受真言者于良日时于尊者阇梨等处广作奉施已如前受之如是正受真言速成纵不作先承事法便即持诵亦得成就复以新瓶无有损缺置诸花𦰧七宝五谷一一如法唯不着水作至诚心广作供养阿阇梨先书写纸叶作诸真言主名置于瓶中庄严供养如灌顶法作此法时或经一日或经三日不食斋戒于日暮间作此法则以牛黄抄诸真言名号置于瓶中献以涂香花香灯食并作护摩以本真言作百八遍广作勤求圣众护听如是经满三日令其弟子乃于瓶中擎取一𦰧先须洗浴身体香馥手加吉祥茅环以用真言诵百八遍持诵其瓶并以香熏倾心作礼令取一叶取已复礼如是受者速得悉地若更别诵诸余真言所受真言退失悉地若于弟子处心生欢喜授与自所持悉地真言应依轨则如法受之为先诵持故弟子不久当得悉地先于真言主处启请陈表授此真言与此弟子愿作加被速赐悉地手捧香花诵一百遍或一千遍便呼弟子来授与之复作是言我于今时回本明主授与弟子唯愿照知为作悉地弟子应言我于今时已受明主誓从今日乃至菩提而不废忘如上所说师主弟子受真言法当得成就离此受者不得悉地如此受得悉地真言于中决定成就无疑既先有悉地不先承事真言既尔悉地药等受法亦然或复有人先承事已次合念持依于法则回授与人所受得者不先承事但作念持便得成就受真言者为悉地故先于师主处广作奉施花果根药名衣上服金银摩𡰱诸杂宝物种种谷麦瓶盛好酪男女童仆种种卧具奇妙革屣严身之具已成就药𤉢马牛犊诸余乘等乃至自身亦将奉施为仆所使久经承事不惮劳劬合掌虔诚珍重奉施如是行施速得悉地广说如上种种之物先须奉施上阿阇梨已然后受于真言妙句。   苏悉地羯啰经满足真言法品第二十三   复次持诵之人于其梦中见真言主身诸支分加者应知真言字加支分减少应知字少委是相已作满足法或见真言与受持者异或加或减字数不同心便生疑应作满足作满足法先以纸𦰧牛黄稀写所错真言如法供养明王真言及卫护已置真言主座复取乳木并依本法但用空酥为求明王而加助故应作护摩布茅为铺先礼部尊主次礼部母次礼诸佛作如是启唯愿诸佛及诸众圣而加助卫启已于茅草上头面东卧其于梦中本尊示相牛黄所写纸叶之上有加有减本尊还以牛黄写之题注满足乃至加减点画亦皆揩定真言不错但云不错或于梦中指授满足作此法时为除魔故作法卫护。   苏悉地羯啰经增威品第二十四   复次为欲增加威力故应作护摩或用酥蜜或时用乳各各别作或用油麻和酥护摩或用胶香和酥护摩或用莲花和酥护摩或时空用娑阇啰娑或于山间常服五净不食余餐取本部花满十万枚枚一真言奉献本尊妙好涂香及以香花然灯食等各诵真言经八百遍一日三时经于三日如是供养增加威力或用坚木然以为灯一日三时经于七日能令真言增加威力或用时供养迦弭迦食亦增威力如上所说念诵护摩供养法则亦复能令增加威力。   苏悉地羯啰经护摩法则品第二十五   复次广说护摩法则令持诵者速得悉地于尊像前作护摩炉䪺方一肘四面安椽深半肘量圆作亦然念诵之处若在房室应出于外望见尊形而穿作炉随其事业依法作之乳木等物及以香花置于右边护摩器皿置于左边用诸事真言洒诸物等坐于茅座摄心静虑手持阏伽启请明主倾阏伽水少泻炉中复以一花一诵真言献真言主为除秽故应诵计利吉里真言并作其印为卫护故诵军茶利真言水洒作净然后用乳木烧火既烧火已先请火天我今奉请火天之首天中之仙梵行宗敬降临此处受纳护摩次诵真言请召火天真言曰。   唵 𪾼呬䤈莽诃(去)部多泥(去)嚩哩使(二合)你尾(二合)若萨多(上)莽多(上)莽仡㗚(二合)呬怛嚩(二合)护底莽诃(引)诃(去)啰莽娑泯(二合)散宁(上)呬妒婆(上)嚩阿仡囊(二合)曳合尾也(二合)劫尾也(二合)嚩(引)护底也莎诃(去)   召火天已先以阏伽水三度洒净取诸五谷酥酪等物诵以真言三遍护摩奉祀火天。   祀火天真言曰。   阿蘖囊(二合)曳合微也(二合)劫微也(二合)嚩贺囊也你比也(二合)你比也(二合)你钵也莎(去)诃(去)   作祀火天食已唯心标想引送火天置于本座然后诵计利吉里真言并作手印复净其火一切护摩皆应如是次请本尊先诵本尊真言一遍安住本座依法供养已垂受护摩护摩之时所须之木谓钵罗(去)输木乌昙么啰木钵攞(二合)讫沙(二合)木尼俱陁木却地罗木阏迦木吠宫讫那木闇没啰(二合)木迦湿没(二合)啰也(二合)木闪弭木阿簸么㗚伽(二合)木阏说替那木如上十二种树枝量长两指一搩皆须湿润新采得者通于一切护摩处用条端直者观其上下一向置之香水净洗纤头向外粗下向身酥揾两头掷于炉内作扇底迦等法时各依本法先出抟食取作护摩如是轨摸遍通一切每日作食之时先出一分之食置在尊前待护摩时先应取用如念诵时致于两手在双膝闲护摩之时亦应如是取以沉水量长四指粗如头指揾酥合香百八护摩此法深妙益真言威如是作时遍通诸部或用安悉和酥护摩复一百八或时空用安阇啰娑而作护摩作百八遍皆能增益真言威力为欲成就真言法故作诸护摩先请部尊主次请本尊然后依法乃作护摩为欲成就真言法故作诸护摩先用部母真言护卫本尊次及自身然后依法乃作护摩为欲成就真言法故作诸护摩护摩了时为增益真言力故应当念诵部心真言为欲成就诸真言法故凡作诸护摩初时皆须大杓酌施欲了之时亦用大杓满泻三遍在于中间应用小杓为欲成就真言法故作诸护摩了持用部心真言真言阏伽而供养之如漫茶罗法中所说护摩次第请作护摩亦应如是先作阿毗遮噜迦法次作补瑟徴迦法复作扇底迦法护摩了已用本尊真言加持净水以手巡绕散洒炉中如是三度护摩都了复启火天重受余供如法退还发遣祈愿如请召法去降临字置退还字所残余谷酥蜜酪等并和一处用祀前火天真言真言三遍而作护摩复观本真言字数多少行念诵之复作供养护卫本尊并护己身如法发遣。   苏悉地羯啰经备办诗诵支分品第二十六   复次广说诸成就支分为欲成就诸真言故先当办备诸杂物分然后应作先承事法已先承事次应当念诵所谓诸杂涂香诸烧香等五种坚香谓沉檀紫檀娑啰罗香天木香等七胶香者谓𠃵陁啰娑香萨阇啰娑香安悉香苏合香薰陆香设落枳(去)香室唎吠瑟吒迦香并白芥子毒药盐芥子胡麻油牛酥瓶铜碗五谷谓大麦小麦稻谷小豆胡麻五宝谓金银真珠螺贝赤珠五药谓𠃵杔迦哩药勿哩何底药娑诃药娑诃提婆药税多拟里讫哩迦药五色线谓青黄赤白黑童女所合线金刚杵灯炷灯盏瓦碗五种彩色却地啰木橛乳木枝苦楝木碗大杓小杓牛黄𨮘䥫紫檀护净线净浴衣黑鹿皮钵孕瞿花苏谷花木屐冒饵草大茅草设多布涩波茴香是采花筐缘饮食所须酥蜜粆糖石蜜等物数珠如上所说种种等物皆预备之然后应当作先承事及广念诵。   苏悉地羯啰经成就诸物相品第二十七   复次我今说成就物依是等物真言悉地所谓真陁摩𡰱贤瓶雨宝伏藏轮雌黄刀此等七物上中之上能令种种悉地成就增益福德乃至成满法王之果况余世事佛部莲花部金刚部等此三部真言皆有如是胜上成就于此之中随取受持获具五通为上悉地前说七物今又细演长一肘量作一金台或用银作庄严精细安摩𡰱珠着以摩𡰱红玻璃光净无翳或好水精置于台头成就此宝者应夜念诵次作台样。   K38p0567_01.gif   若欲成就贤瓶法者庄严其瓶如受真言品中说唯不着水置于幢台次作瓶㨾㨾准印法。   若欲成就雨宝法者法验成已但当诚心五由旬内能雨金银种种杂宝若欲成就伏藏法者法验成已但当诚心随所念处伏藏发起真金满藏济给贫乏种种费用其藏无尽若欲成就轮仙法者𨮘䥫作轮量圆两指一搩轮安六辐辋缘纤利如是依法速得悉地若欲成就雌黄法先取好光雌黄如日初出其光㸶赤亦如炼金作水之时金汁㸶光其雌黄应取如是好者若欲成就刀法先取𨮘刀量长两肘以小指齐阔四指无诸病疹其色绀青如[操-品+卉]施鸟翎若欲成就佛顶法者以金作佛顶犹如画印安置幢台茎用颇知迦若欲成就莲花法者先以金作莲花花作八𦰧如两指一搩手量或用银作或熟铜作或白檀作若欲成就拔折啰者先以𨮘䥫作拔折啰长十六指两头皆作三股或紫檀作或三金作三金者谓金银熟铜若欲成就雄黄法者先取雄黄色如金薄块成分片复有光焰如是雄黄能成上事若欲成就牛黄法者取黄牛牛黄若欲成就𠚫哩迦药者先取其药色如金钱花者好若欲成就素噜(二合)多安膳那药如曲蟮粪者好若欲成就白㲲布者取细软者择去毛发蔚金染之若欲成就护身线者取白㲲缕细细三合复三合之皆须右合或缕金合若欲成就花[肆-聿+(彰-章+(曼-又+方))]法者童女合缕取阇底花作[肆-聿+(彰-章+(曼-又+方))]若欲成就牛粪灰法者取兰若所乹燥牛粪烧作白灰和龙脑香用若欲成就木屐法者取室唎(二合)钵㗚𡰱(二合)木作木屐上安其盖若欲成就伞盖法者盖应以孔雀尾作以新端竹而作其茎若欲成就弓箭枪槊独股叉棒诸余器仗各随世人所用应如是作若欲成就世间诸物所谓鞍马车乘牛羊一切鸟兽诸余物等随其世人共将为上或所意乐或依本法应如是作制若欲成就吠多罗者应取族姓众生盛年无病卒死身无瘢迹由未𦚣坏诸根具足取如是尸而作成就随其所作上中下成所取之物亦复如是心无怖畏方作此法。   苏悉地羯啰经取成就物品第二十八   复次我今说取物法于黑白二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日月蚀时地动时日于其午前而取其物于念诵时得境界已然后应当而取诸物或澡浴清净不食持齐求善境界而取诸物所说须物随于方处所有是物者而就货买不酬价直而取诸物或时自觉增加威力堪忍饥寒种种异相当尔之时而取诸物所取诸物各依本性上中下品取上好者如法得已应加精勇作成就法。   苏悉地羯啰经净除诸物品第二十九   复次今说净除诸物而洒净法先以五净洗之不应洗者五净洒之观雌黄量五净亦然而和末之雌黄和乳作末朱砂牛尿和作其末牛黄酥和末彩色和乳调安膳那药唯空作末刀轮等物用牛粪水洗余所说者牛尿洗之应洗物等先以牛尿和胡麻水洗讫后以香水洗之诸余物等世所称用其水洗应随洗之或可香水洗洗次用诸事真言真言水洒净次用部心真言真言水洒净次用部母真言真言水洒净但应洗者先以五净次胡麻水次用香水如所应净皆应如是。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卷第八 (二十五张 俊)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九 俊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苏悉地羯啰经卷中之三   苏悉地羯啰经诸物量数品第三十   复次广说成就物量成就物者谓身庄严具诸倚仗等种种衣服如世常法所用量数应作成就然欲成就雌黄法者取末五两为最上法三两为中法一两为下法成就牛黄者一两为上半两为中一分为下法成就雄黄者二两为上法一两为中法半两为下法若欲成就安膳那者取三分为上二分为中一分为下成就酥者七两为上五两为中三两为下成就灰者五两为上三两为中二两为下若欲成就郁金香者量比雌黄于安怛法说种种丸欲成就者其数须只二十一丸为上十四为中七丸为下于本法中诸物量少应加数或依都量或如本法或世所贵尊量数多少亦可依之应观念诵功力及观同伴多少应当具备如本尊恩眷境界许多任可成就悉地之法有上中下诸物数量亦复如是。   苏悉地羯啰经除一切障大灌顶曼茶罗法品第三十一   复次广说成就诸物秘密妙法令速悉地若欲起首成就法者先应备办诸悉地具次应以护摩之法而加威本尊真言及自灌顶欲灌顶者作曼茶罗如法供养作灌顶已然后起首作成就法次说灌顶大曼茶罗能得成就一切诸事如前所说明王曼茶罗净地等法皆应如是其曼茶罗顿方四角安置四门其量八肘或七肘五肘唯开四门分明界道以五彩色而用画之如其胎晕次外减半次外亦然于此西面四肘之外复作一曼茶罗其量五肘或四或三唯开东门或如根本大曼茶罗灌顶处所减半而作凡曼茶罗地势皆须北门而泻说为吉祥但曼茶罗地势北泻说为最胜或用一种彩色画之于四角外作三钴叉拔折罗于中台内如法画作八叶莲花诸曼茶罗亦应如是莲花叶外周匝画作吉祥妙印于四门中画拔折罗复于诸角安吉祥瓶于外灌顶曼茶罗亦如是作凡欲灌顶必须四种所置瓶处并函界角随所持诵真言及与明等于其台内画本尊印并置一瓶所持真言随其部类画本尊主印所谓佛顶莲花金刚应知此法置为秘密所持真言不识名号及部不贯者应安一瓶名办诸事或安成就义利之瓶或安一瓶名诸真言次外东面画佛顶印右边部母印左边部心印次右铄底印次左牙印次右阿难次左湏菩提诸余真言及明等印左右安置乃至两角次于北面画观自在菩萨印右边部母印左边部心印次右落涩弥印次左多罗印次右成就义菩萨印次左大势至菩萨印诸余真言及明等印左右安置乃至两角次于南面画金刚印右边部母印左边部心印次右金刚拳印次左食金刚印次右拔折罗印次左金刚棒印诸余真言及明等印左右安置乃至两角次于西面门南画梵王印及梵吉祥明并诸眷属乃至南角门北画达罗神印及妃印并诸眷属乃至北角次第三曼茶罗画八方神各与眷属令满其位第二曼茶罗门外右边画难陁龙王左边画拔难陁龙王于三曼茶罗门外右边画孙陁龙王优波孙陁龙王曼茶罗外画甘露瓶印如前作曼茶罗法已及供养已次应如法作三种事护摩为欲遣除毗那夜迦故应作阿毗遮噜事为自利益故应作补瑟徴迦事为息诸灾难故应作扇底迦事应以当部成办诸事真言作阿毗遮噜迦事或用甘露瓶真言通三部用应用当部心明作补瑟徴迦事应以当部母明作扇底迦事于曼茶罗所集圣者及以诸天各各以本真言而作三种护摩或以成办诸事真言而作其护摩处曼茶罗西面门南作之如护摩法酥等诸物以三事真言各供养百遍或加其数为欲加威诸真言故应作如是三种护摩次为三部诸真言等各供养七遍其三部主应加其数或但三部各供养百遍如不办者七遍三遍亦得满足所持真言主于台曼茶罗内部尊之下安置于曼茶罗外东面别安诃利帝毌南面安置输利尼西面安置医迦热吒北面安置句吒啮利随彼所乐而奉献之如法供养诸真言已及护摩已前之安瓶随所为者诵彼真言而用加被于本尊前所安之瓶还用彼真言而加被之其台内瓶应用明王真言而作加被当门为军茶利所安置瓶亦须用彼真言加被于台曼茶罗东面两角所安置瓶东北角者以部心真言东南角者用部母真言西北角者用能办诸真言西南角者用一切真言如是加被此上瓶已及供养已次应右绕如前已说灌顶之法此亦如是安置吉祥所谓谷实药草花果香树枝叶花鬘及宝置于瓶内新帛缯彩用缠其颈诸灌顶法皆应如是即令同伴灌行者顶其同伴者皆须持诵如法清净或求阿阇梨与其灌顶为欲除遣诸作障故先用军茶利瓶而用灌顶第四应用所持真言而用灌顶其余二瓶随意而用如是毕已应以牛黄涂香薰香芥子线钏衣服皆应受用如法灌顶了已复为息诸障故应作护摩了已便即发遣或于平净处所但一彩色作小曼茶罗极令方正其量二肘安置三部大印西面朔印如前安置净瓶如法灌顶即应离诸障难本尊欢喜不久速成此是秘密最胜悉地。   苏悉地羯啰经光显诸物品第三十二   复次如法灌顶毕已应作护摩经三七日或一七日或经一月或随其成就相应或于本法所说每日三时用酥密及酪和以胡麻应作护摩或依本法或献乳粥或以酪饭所成就物每日三时以香熏之以香水洒以真言加被其眼观视其物以吉祥环安置于指撝按其物以牛黄水或白芥子洒散其上及于节日加诸供具奉献彼物若白月成者取十五日若黑月成者取十四日如斯光显其物皆用部母真言复重加诸香花鬘等物供养以香涂手安置茅环按所成物毕夜持诵于夜三时诵百八遍如斯光显成就之物从始至终皆应如是若具此法速得成就。   佛部光显真言曰。   唵 帝誓帝若娑尾(二合)宁(上)悉悌娑(去)大也𤙖泮吒(二合)   莲花部光显真言曰。   唵 你(去)比也(二合)你(去)比也(二合)你(去)钵也莽诃(去)室哩曳莎(去)诃(去)   金刚部光显真言曰。   唵 若嚩(二合)罗若嚩(引)(二合)罗也满度莎(去)诃(去)   于三部法皆用赤羯啰微啰花以真言持诵散洒其物或用忙落底花或白芥子初首及末乃至中间皆应如是散沾其物或有境界及见异相亦如是散临欲成就亦如是散便成光显若欲成就酥等之物真言香水用洒其物便成光显以如是法而光显物纵不成者不应闲断或作曼茶罗以为光显如前净地用五种色作曼茶罗其量四肘而开一门于内院东面先置轮印于东北角置钵印东南角置袈裟印次于北面置莲花印于西北角置难(上)拏棒印于东北角置军持瓶印次于南面置拔折罗印于东南角置蘖那棒印于西南角置羯攞赊瓶印次于西面置金刚钩金刚拳印于西南角置计利吉罗印于西北角置逊婆印复于东面轮右边置佛眼部母印次于北面莲花印右边置半拏啰嚩思宁部母印次于南面拔折罗印右边置忙莽计部母印次于曼茶罗门外如前所说置能摧诸难军茶利印依前供养复于北面置六臂印马头印多罗印战捺啰(二合)印及于当部所有眷属次第安置其形皆白复于东面置如来铄底印帝殊啰施印无能胜明王印无能胜妃印复于南面于当部内所有眷属次第安之然于西面随意安置三部诸印次于外院置俱尾啰等八方大神于其空处任置三部内成办诸事真言等主次于中台置所持部主印所成就物随于本法所说置于其中安其部主中台印上其物东边置真言本所持印其物西边安护摩炉次于西边持诵人坐各各以本真言依法召请如前所说次第供养供养毕已以三部母明次第护摩光显其物然后以本真言护摩而作光显于诸光显法中护摩为最凡初护摩先以部母明持诵香水洒净其物护摩既毕亦如是洒或用忙莽计心明或用四字明王真言通用三部护摩而作光显随其所用真言为护摩者初且诵其真言次诵求请之句复中间诵其真言复诵求请之句复亦诵其真言远安求请句如是真言之中三处上中下分安置求请之句最后安其𤙖泮吒莎(去)诃(去)字所谓。   阇嚩(二合)(放光)攞阇嚩(引)(二合)啰也(令放光)悉地(成)娑(去)䭾也(令成)你(去)[卑*也](威耀)你(去)跛耶跛跢跛跢(去)(二合)南(诸威耀者)帝阇(润泽)帝阇也(令润泽)拔䭾也(令增长)忙尾览摩(莫延迟)阿(去)尾赊(遍入)啰乞沙(二合)(护持)散你(轻)甜(令瑞现前)俱(上)噜(日耳)𤙖泮吒莎(去)诃(去)   以如是等求请之句光显其物前后中间种种重说亦无所妨护摩毕已次应持诵白羯啰尾啰花散其物上而作光显或持诵赤羯啰尾啰花或用白芥子或用酥摩那花而作光显先用涂香涂手以按其物次以诸花持诵而散次散白芥子次烧香熏之次后持诵香水而洒应知如是次第初中后夜三时以本尊主真言持诵香水真言而洒次诵本持真言而洒毕已如前护摩念诵乃至日出具此法者速得成就如是光显诸物及与己身决定速得成就其物纵少亦获大验具此法者其物增多及得清净是故应作光显之法此名一切成就秘密之法于诸节日应作如是光显之法余日随时而作光显念诵遍数满已欲作成就法时先应初夜具作光显之法然后成就(中卷竟)。   苏悉地羯啰经卷下   大唐中天笁三藏输波迦罗 译   分别悉地时分品第三十三   复次我今解释如说吉祥成就时节行者知已寻求悉地其时节者八月腊月正月二月及四月此等五月白十五日应作上成就其四月时必有雨难于二月时亦有风难于正月时有种种难但其腊月无诸难事于八月时应有雷雹霹雳之难如上所说之难皆成就相此五个月求但作成就亦当应作扇底迦事即此五月黑十五日应作中下二成就法亦当应作补瑟徴迦事阿毗遮鲁迦二事于月蚀时成就最上之物于日蚀时通上中下成就之物或月十五日或七或一或十三日或用三日应作成就及一切事若作最上成就应取上宿曜时其中下法类此应知然诸宿中鬼宿为最若作猛利成就还依猛利宿曜时等或与三种事法相应其所成就亦依三事而作或如本法所说或依本尊指授然十正二月一日至十五日于其中间应作一切成就及事或取本尊指日或诸月中黑白十三日亦得成就七月八月是雨时后节应于此时作扇底迦法九月十月是冬初节应于此时作补瑟徴迦法三月四月是春后节应于此时作阿毗遮噜迦法正月二月是春初节应于此时通一切事五月六月是雨初节要欲成者作下悉地如是春冬及雨后节亦应成就三种悉地此中九品分别随类分配于初夜分下成就时于中夜分中成就时于后夜分上成就时于初夜分是作扇底迦事时于中夜分是作阿毗遮噜迦事时于后夜分是作补瑟徴迦事时于此三事九品分别随类相应知其时节于其时分所现之相辨上中下然于日月蚀时即当作法不观时分凡猛利成就及阿毗遮噜迦事日月蚀时最是相应凡起首成就三日二日一日断食上中下事类日应知。   苏悉地羯啰经圆备成就品第三十四   复次当说本法阙少成就支身若恐身力不济勿须断食念诵遍数满已欲起成就更须念诵护摩花香赞叹种种供养观念本尊取白㲲缕令童女合为绳如前作法系作七结诵明七百遍于晨朝时以系其𦝫便止失精明曰。   唵若(而也反)以俱忙束讫啰(二合)满䭾宁(上)莎(去)诃(去)曀䤈曀䤈莽忙伽(去轻呼)宁(上)乞使(二合)钵啰(二合)忙尾舍苏(上)么啰(二合)帝莽若(而也反)囊莽比僧室㗚(二合)底(丁以反)也(二合)微者[((口*上)/示)*(企-止+米)]多(去)忙指嚂唵啰乞产(二合)俱噜俱咙拟(宜以反)𡰱(上)莎诃 唵俱兰达哩蒲䭾𤙖泮吒(二合)   俱摩罗明佛部中用。   俱咙拟(宜以反)尼明莲花部用。   忙莽计明金刚部用。   初中后分闲诵求请之句若于本法自无求请之句应取安之然此三明当部用之其持诵绳或每日系或作光显法时应系作曼茶罗时念诵之时于节日时皆湏急系又除惛沉故应合眼药 苏噜多安膳那 涩砂蜜 龙脑香 荜茇 婆罗门桂 得蘖啰香 自生石蜜各取等分捣筛为粖以马口沫相和细研复以此明持诵百遍成就之时数数洗面以药涂眼除去懈怠及以惛沉有诸难起遥皆悉见。   佛部明曰。   唵 若嚩(二合)罗路者宁(上)莎诃   莲花部明曰。   唵 微路枳宁(上)莎(去)诃(去)   金刚部明曰。   唵 满度哩你异(二合)钵帝(二合)莎诃   此三部明通一切用之若有持诵人今欲成就之时念诵若乏以白檀香和水用部心明持诵七遍而饮三掬欲成就时先以水洒身应取善相方可作成就其善相者谓商佉轮钩鱼右旋印白莲花幢莎悉底迦印满瓶万字印金刚杵花鬘或见端正妇人缨珞严身或见怀妊妇人或擎衣物或见欢喜童女或见净行婆罗门着新白衣或见乘车象马根药及果或见奇事或闻雷声或闻诵吠陁声或闻吹螺吹角诸音乐声或闻孔雀之声鹘鹧鹅鹦鹉等吉祥鸟声或闻善言慰喻之音谓起首安乐成就可意之言或见庆云闪电微风细雨或雨天花或有好香及见晕虹于此相中天所降者为上成就于空现者是中成就于地现者为下成就于此三相九品分别如上所现皆是吉祥反此见者即不成就见此相已深生欢喜以如是心方作成就。   苏悉地羯啰经请尊加被成就品第三十五   复次说奉请成就之法如前所说时节星曜及瑞相等于作曼茶罗法中及成就法中广以陈说若不善相现时即以部母明护摩牛酥经一百遍然后作法亦得成就悉地前所分别曼茶罗地亦应依彼而作成就若上成就于山上作若中成就于池边作若下成就随处而作或与真言相应之处当就彼作不依此处成就稍迟于有舍利骨制底之中作一切内法真言皆得成就佛生处等八大制底成就之中最为胜上然于菩提道场无一切难能与成就相应魔王尚于彼处不能为难况余诸类是故一切真言决定成就凡是猛利成就于塚间作或于空室或于一神独居之庙或迥独树下或于河边当作成就若欲成就女药义者于林间作若欲成就龙王法者于泉边作若欲成就富贵法者于屋上作若欲成就使者法时于诸人民集会之处作若欲成就入诸冗法于窟中作此是秘蜜分别成就之处拣择地定已先应断食如曼茶罗净地之法或如念诵室法应净其地处所清洁速得灵验先以成办诸事真言或用军茶利真言持诵白芥子等物散打其地辟除诸难以佉达罗木为橛四枚其量二指纤其一头如一股杵以紫檀香涂其橛上复以绯线缠之以跋折啰橛印作拳执之以此真言持诵一百遍钉于四角橛头少现作一白幡于曼茶罗东西悬长竹竿上以金刚墙真言持诵䥫末百遍作三钴跋折啰皆相接围绕漫茶罗为金刚墙复以金刚钩栏真言持诵䥫末百遍亦作三钴跋折啰各横置于竖跋折啰上绕曼茶罗为金刚钩栏外曼茶罗门以军茶利真言以跋折罗印而护其门第二重门以诃利帝母而护其门中台院门以无能胜而护其门此等护门三部通用或用其一通护三门此三圣者能摧诸难无有能坏此是秘密护成就物其台中心埋五宝等物若于人民集会之处作曼茶罗时其五宝等物不应埋之但置所成物下若于中𨓍及与室内或佛堂中作曼茶罗时亦复如是以上五处但持诵香水洒即便成净不假掘地若于本念诵室中作此法速得成就于诸室中必不合作成就法于坏室中亦不合作欲作曼茶罗时七日已前于黄昏时以敬仰心观念诸尊如对目前而奉请言于三部内一切诸尊及于本藏中诸尊与眷属等我已久时念诵护摩坚持戒行以此真心供养诸尊愿后七日降赴道场哀愍我故受此微供以大慈悲令我成就如是乃至满其七日依时启请然后作法又以阏伽花香饮食及赞叹等每日暮时别供一方护世诸神乃至三方皆应如是又以香涂手持诵其手以按其物而奉请之复以烧香熏物奉请又复断食取好时日略作曼茶罗用奉请物或但用一色作圆曼茶罗唯开一门中置八𦰧莲花其量二肘次余外院随意大小而作先于内院置三部主西面门北置摩醯首罗及妃佛右边置帝殊罗施左边置佛眼次观自在右边置摩诃室利左边置六臂次金刚右边置忙莽计左边置明王心西边门南置吉里吉利忿怒及金刚钩如上所说皆于内院安置次于外院置八方神及置能办诸事真言主等内外二院心所敬重真言主等乐皆应安置外门北边置军茶利门南置无能胜各以心真言而请供养于莲花上置成就物而供养之或于莲花上置满迦罗赊瓶于上置其成就之物或于莲花上置合子于中盛物或莲花置瓦器于中盛物其物或于花台中盛置莲花上加以手按持诵其物千遍或一百遍次复持诵花以掷物上次复以酥和安悉香而烧熏之次复香水微洒物上次复以部母明持诵其物于曼茶罗所有诸尊各以彼等真言持诵其物次复以牛酥护摩或用牛乳或以酥蜜胡麻和作护摩后以酪饭护摩于本法中所说诸物皆应护摩各取以曼茶罗内所有真言遍作护摩及各以真言持诵香水而洒其物如前所说光显物法此亦如是持诵自眼用看其物心诵真言如是作法其物即成奉请凡一切物作奉请法速得成就或于本法所有一切供养及祭祀法一一皆应具作此奉请法曼茶罗中亦通受持其物其物亦通光显其物于中若作成就诸作障者亦不得便亦通净物依灌顶法亦通灌顶其物亦通灌顶自身此是秘密能办诸事胜曼茶罗若作此法不久得成。   苏悉地羯啰经补阙少法品第三十六   我今当说补阙少法从受持物已每日三时澡浴三时供养及作护摩手按其物三时换衣节日断食供养等法皆须增加三时礼拜忏悔随喜劝请发愿三时读经及作曼茶罗三时归依受戒三时护身如是作法定得成就或由放逸致有阙少即应以部母明持诵二十一遍便成满足若阙此法成就亦阙或若有阙更须念诵一十万遍复应作此曼茶罗补前阙少然后方作成就其曼茶罗方四角安四门如前所说分布界道东面置佛右边置佛毫左边置佛铄底右边置佛慈左边置佛眼右边置轮王佛顶左边置白伞佛顶右边置帝殊罗尸左边置最胜佛顶右边置超越佛顶左边置须菩提右边置阿难于西南角置钵于西北角置锡杖门外右边置诃利帝母左边置无能胜于曼茶罗外置能办诸事中央置轮于上置其所成就物或置本尊外院置八方神门两边置难陁及拔难陁龙王各以本真言请或以部心明都请依法供养然后护摩其诸尊等或置其印或置其座以本真言成净火已护摩酥密一百八遍又以酪饭及用胡麻各以本真言护摩百遍其事毕已复诵百遍此是秘密补𠍴过法所供养物皆须香羙其所献食用呜那啰供及粆糖和酪作此法者诸尊皆得充滋欢喜得成就非但补阙亦应半月半月或于节日或复每日作此曼茶罗供养诸尊皆得充滋速与成就若不办时随力而作如前所说佛部曼茶罗法此莲花部法亦皆同彼唯改圆作其量随意东西置观自在右边置马头明王左边置毗首噜波右边置三目左边置四臂右边置六臂左边置十二臂右边置能满诸愿又右边置耶输末底左边置大吉祥右边置多罗左边置战捺啰(二合)近门右边置湿吠多左边置半拏啰嚩悉宁中央置莲花曼茶罗外置本部能办诸事此是莲花部补阙曼茶罗法如前所说佛部曼茶罗此金刚部亦复如是然须方作其量随意东面置执金刚右边置明王左边置忙莽计右边置军茶利忿怒左边置金刚钩右边置棒左边置大力右边置拳左边置逊婆右边置提防伽左边置钵那宁乞差(二合)跛右边置忿怒火右边近门置金刚可畏眼右边近门置金刚无能胜曼茶罗外置本部能办诸事诸余外院及供养法皆如前说此是金刚部补阙之法如是供养毕已求得好梦晨朝澡浴著白净衣以稻谷花及青俱蒌草香羙白花供养所作曼茶罗地然后以牛粪遍涂扫却复作三簸多护摩右边置俱蒌草柴酥蜜胡麻及饭所有护摩之物皆置于右左边置阏伽器[〦/(孪-子+十)]酥杓及[〦/(孪-子+十)]诸物杓置于当前融酥次置杓前用成办诸事真言洒其物等请部主尊安置供养用本真言以阏伽请其本尊亦复安置自身前置酥酥前置火酥火中间置成就物最初自身次酥次物次火次本持尊及部主尊如前五种之物置次应知部主左边置帝阇宁明右边置成办诸事如前所说护摩法中次第安置先敷青俱蒌草置和酪饭散稻谷花献莎嚩(二合)悉底(二合)供以好美香供养然后依法作护摩事所成就物置于金器或银熟铜石商佉螺木嚩弭迦土器等敷阿说他树𦰧于上置器或敷有乳树叶或阏伽树𦰧或芭蕉树𦰧或莲花𦰧或新净白㲲随取敷之又叶五重先敷地上置成就物复以𦰧五重而覆其物或可是伞或种种衣或诸杂物次第应知所盛之器然后以不散乱心作三簸多法以心光明其物及散洒之手执杓缓[〦/(孪-子+十)]其酥置其物上诵本真言至其莎(去)字即泻炉中呼其诃(去)字还触其物却至酥器如是来去三处触物不得断绝是名三簸多护摩法经一千遍或一百遍或观真言广略或复成就上下轻重乃至护摩二十一遍此名都说遍数之限三簸多时以杓遍沾其物令皆润腻初置物时先以水洒次按持诵次以眼看次献供养护摩毕已还须如是于成就曼茶罗所说三种成就之相作此法时若有相现即须禁之应知不久即得成就其物若大置于右边应右手执者置于左边而三簸多之若成有情之物作其形像杓触于头而作护摩若成自身以杓触顶而作护摩若为他故作三簸多者但称其名而作护摩其成就物复有三种差别一但称名二以物盖隔之三但露现眼所观见如是皆用其酥而作护摩若不获酥当用牛乳或酥和乳或用三甜或观成就差别应当用酪或如本所说而用护摩或以麻油护摩器仗若成吠多罗者应用坚木香心护摩或用苏合等诸余汁香或观其物差别及与成就差别当取诸类香物与法相应者而作护摩若或犬肉还用彼脂诸余肉类亦复如是其成就物或尽置于前以此所三簸多法说或如前说护摩之法当应广作三簸多法护摩其物如是作已速得成就三簸多已洗灌令净然后如法灌顶灌顶毕已供养护持置本尊前更加种种饮食供养本尊及当祭祀八方护世亦须如法供养护摩之地然后以诸澡豆及阿摩罗以自如法澡浴于其午时手按其物而加念诵又更别办其线依前如法持诵臂钏衣灰白芥子水一一皆须如前持诵欲作成就之时如是护身之物先须持诵拟充后用如是念诵护身诸物成就之时有所用处皆即有验是故应须预先持诵备拟花等供养之物亦须加法持诵置于侧近次则依作曼茶罗如法供养而作成就用能办诸事真言持诵五色界道线缠四橛上以军茶利真言持诵瓶置外门前所缠之线两头俱系瓶项稍令宽纵每出入时思念军茶利举线而入其线若以军茶利真言持诵亦得或取本法真言持诵亦得如是所说辟除难法先净其处然后作法其时于外祭祀入方护世大神并诸眷属于其瓶上置𧿡折罗或置有果枝条其瓶及线或当部明王持诵或用部心或用部母持诵以护其处或于当部所有契印各于本方而安置之以辟诸难其橛以金刚𣐍真言持诵百遍其𣐍上一头作三钴杵形或一钴形如是作已于净室外四角钉之若作曼茶罗于界道角钉之此名金刚𣐍法能办诸事其曼茶罗或用干粖彩色或用种种香粖或以湿色用牛毛笔画于诸角外画三钴杵其诸界道遍作三钴杵形还用金刚墙真言持诵复于其界杵形之中更复横置一杵遍应如是则名金刚钩栏还用金刚钩栏真言持诵如是作已无有能坏是故于中作成就法于诸门中及门外由各置跋折罗其成就法或于净室中作或于露地作曼茶罗其量五肘或七或八观其所成就事随事大小而作于诸门中置跋折罗于诸角上置瓶于外门前置能办诸事瓶于内东面置法轮印右边置佛眼左边置佛毫右置牙印左置铄底印右置五种佛顶次第左右安置于佛部中所有诸尊随意次第左右安置最后两边置阿难及须菩提次下近门置无能胜次于外院东面置悉达多明王北面置大势至尊南面置妙吉祥尊西面置军热啰尊东面右置梵天及与色界诸天左置因陁罗上至他化自在乃至地居天神于东南方置火神与诸仙人以为眷属于南方置焰摩王与毗舍遮布单那诸魔怛罗而为眷属于西南方置泥唎帝神与诸罗刹而为眷属于西面门南置嚩噜拏神与诸龙众而为眷属门北置地神与诸阿修罗而为眷属于西北方置风神与诸伽路拏而为眷属于北方置多闻天王与诸药叉而为眷属于东北方置伊舍那神与诸鸠盘茶而为眷属。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卷第九 (二十七张 俊)   丁未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 俊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苏悉地羯啰经卷下之二   复于东面一所之处置日天子及与曜等复于西面一所之处置月天子与宿围绕于西门曲两边置难陁拔难陁龙王于佛部中所有使者等类真言及明于其外院四面随意安置然后依法启请次第供养护摩念诵于最中央置其本尊或成就物如于曼茶罗法所说护身等事此亦如是次第应行此是佛部成诸物曼茶罗一切诸难无能得便于中作法速得成就一切诸尊增加卫护如前以五彩色作曼茶罗唯改圆作方于其内院东面处中置莲花印右置七多罗明左置七吉祥明次左右置六大明王右置半拏嚩悉宁左置耶输末底近门两边置一髻明妃及马头明王于外门前置能办诸事瓶于门及角置拔折罗中置莲花于其外院置其梵天及因陁罗摩𨢘首罗等净居诸天及无垢行菩萨光㻴菩萨庄严菩萨无边龙王逊陁及优波逊陁龙王及商佉持明仙王与诸持明仙俱如前诸方护世于此部中所有使者诸类真言及明随意安置如前所说安置次第此亦如是一切诸难无能得便应当此中作成就法如前方作如所界道于内院东面置苏悉地羯啰右置天尸金刚明妃左置金刚拳明妃右置逊婆明王左置计利枳里明王右置拔折啰尊左置拔折啰但吒右置金刚亩特伽罗锤左置金刚商羯罗右置金刚钩明妃左置忙莽计明妃于其外院东边置胜慧使者金刚慧使者摩醯首罗及妃多闻天王及诸药叉于其门前置办诸事瓶于金刚部中所有使者真言及明部多毗舍遮乹闼婆摩[仁-二+(俟-矢+夫)]罗伽及持明仙八方护世各于外院次第安置然后启请如法供养护摩念诵起首成就其所启请诸尊应用明王真言或用部母明请于曼茶罗所有诸尊各为置瓶如前曼茶罗所有诸法各为置瓶如前曼茶罗所有诸法此成就法亦皆如是若于此等曼茶罗中作成就者纵不具足护身之法亦得悉地为彼诸尊自有其誓若请我等赴曼茶罗者以虔诚心如法供养我等当与彼所求愿是故于此应知无难必为加护若用部心真言及以部母或用明妃能办诸事真言并及内护身真言而用启请护身诸界速得成就此是三部秘密之法。   复次更说通三部秘密曼茶罗如法界道置跋折啰中央置本部主印其前置本真言主或如前置羯罗尸瓶其物盛于器等之中置其瓶上内院东面置如来印北面置观自在印南面置金刚印西面右边置噜达罗左边置多闻天王如前所说明王曼茶罗此亦如是次第安置右边置部母明左置办事明莲花金刚二部左右亦尔西面右置嘺(宜乔反)唎左置落乞涩弥东面两角置钵及支伐罗北面两角置但拏棒及军持瓶南面两角置跋折啰及母特伽罗西面两角置输罗及宝瓶于外门前别立置处所置无能胜东面门前置诃利帝母南面门前置句吒祇唎迦北面门前置翳迦契吒于其外院随意遍置诸印如法启请供养此是秘密都曼茶罗于中所作成就诸物皆得悉地顶行于此尚不得便何况诸余毗那夜迦以诸羙香花灯种种饮食持诵光显然供养如于念诵及于曼茶罗所说供养法此亦如是应作若于净室中作亦复如是其曼茶罗主种种供养应加四倍此是秘密之法供养毕已次应于外如法祭祀以酥燃灯其炷鲜净供养本尊一一之物皆须奉献阏伽若如是作法速得有验以明王真言持诵白芥子或用能办诸事真言或用先持有功真言持诵近置成就物边用辟诸难便即退散又用本部主印置于左边或但持诵大刀置于左边于其八方所各置丈夫初于东方其人作帝释装束手执跋折啰形色一如帝释于南方其人作焰摩装束手执但拏棒于西方其人作龙王装束手执罥索于北方其人作毗沙门装束手执伽𠰹棒于东北方梵人作伊舍那装束手执三钴叉于东南方其人作火神装束状如仙人手执军持及数珠于西南方其人作罗刹王装束手执横刀于西北方其人作风神装束手执幢旗帝释白色焰摩黑色龙王红色毗沙门金色伊舍那白色带黄火神火色罗刹王浅黑云色风神青色其所著衣皆亦如是其人皆须受戒极令清净有大胆勇善作护身之法形色端正盛年𦘺壮所执器仗皆须持诵于颈两肩交络花鬘备白芥子善知难相若有难至即散白芥子而用打之或掷花鬘或若其难众多现大怖畏当以所执器仗而遥拟之彼若相逼以器仗击散白芥子及掷花鬘以器仗拟及击时不得移动本处若移本处当得便是故应须不动本处于本藏中所有护身之印难摧伏者持诵供养置己身边若有极大猛害难来应自用彼诸印以掷打之或比来持诵有功真言诵白芥子散击难者必若不止即应出外以好饮食加以丰多如法祭祀彼诸难众一切护法揔有九种谓辟除诸难结地界结虚空界结曼茶罗界结方所结金刚墙结金刚钩栏护物护身以除诸难作成就时如斯等法皆须忆念或若不办前护方人应当置其当方器仗此亦不办于诸方所置那逻遮器仗或张弓擩箭置诸方所或与助成就人明解藏法有智方便持诵有功戒行清洁立在门中助办诸事辟除诸难乃至内院外院彼皆应助所有一切诸事至于暮闲皆须办足日才没已即起首成就中间困时出曼茶罗外含水漱口以军茶利真言用持诵水而饮三掬或以本尊心真言持诵少许苏而用饮之所有疲极当得除愈复以蜜和荜茇用佛部母明持诵以涂其眼惛沉难起即便除愈先以诚心面向东立观察诸尊归命启请于三种吉祥瑞应于中随得好相以欢喜心而作成就随见先瑞成就亦尔是故行者应观先瑞先当须㬰观察苏悉地羯啰明王次则右绕办诸事瓶入曼茶罗时随所逢瓶皆右绕过到已顶礼诸尊及以遍观各各以本真言而奉阏伽或以部心真言奉献所请诸真言主当以明王真言请召所请明王当以明妃请召请已各示本印及诵本真言明等或但都示一印诵其真言及明若如是作速得悉地其成就物有置阏伽器中或置瓶上或掬合手内或但心念或置嚩啰(二合)弭迦器或置𦰧上迫置于内本尊之前所成诸器皆以牛黄涂之次用白芥子作护次持诵摩辣底花供养其物牛黄涂故便成禁住用其芥子便成作护以花供养便成光显此三种法次第应作不得废阙于本尊前置成就物于中不得余物间隔成就之物用两种法为作护一谓手印二白芥子令成就物速有验故数献阏伽花香等具及酪数应供养其助成就之人护其物故常在其处如是安置供养物已然后以手按之或以眼观以其不散心徐徐持诵中间数数光显其物如是相续竟夜持诵勿令间断其夜三时以阏伽等次第供养若须出外漱口令助人替坐物前续次念诵其持诵人有所废念其所助人皆须补阙持诵之时若大难至助成之人应拒其难如不能禁行者应自散白芥子以辟其难助成之人持诵其物于时东方有是难现谓大雨电应知帝释之难于东南方有是难现谓火色大人或如昼日应知即是火天之难于其南方有是难现谓死尸形甚可怖畏高声𠮧唤手执大刀皆悉劓鼻手执髑髅盛人血饮头上火燃应知即是焰摩之难于西南方有是难现谓雨其屎尿秽曼茶罗及种种形甚可怖畏应知即是泥利𦍝难于其西方有是难现谓雨雷电霹雳雹等应知即是龙王之难于西北方有是难现谓有大黑风起应知即是风神之难于其北方有是难现谓大药叉及女药叉𢙉乱行者应知即是多闻天王难于东北方有是难现为象头猪头狗头异形各持大山应知即是伊舍那难于其上方有诸天现具大威德应知即是上方天难下方之难地动及裂应知即是阿修罗难作上成就方现斯难如是等难于中夜现凡上成就难相还大中及下成准此应知于夜三时是其上中下相与时应即是成就时不相应即非成就其三种相谓暖气烟光如是三相应次第现若上成就即具三相若中成就具前二相若下成就唯现初相或若持诵虔诚于初夜时三相次第现者即以部母明禁住其光或以明王心禁住其相及以持诵牛黄涂洒或以手按或酥洒或以散花或白芥子或但洒水禁住其相便即受用亦果其湏或若初夜即成便作禁住念诵至其本时方可受用其中成就准此应知于其初夜下悉地成于其中夜获中成就明相动时获上成就其中成就中夜成就者如法禁已纵至明晓受用亦得其下成就准此应知各于本时其成者若不受用不亦为者其物纵成不即用又不禁住至其平晓亦不受用其物犹若萎花亦如秽食无所堪用以念诵故请启真言入其物中时既过已其验亦失又成就物虽初相现然不成就当时若禁其相已后还作光显等法及诸节日供养灌顶便作成就经于三年若不成者当知此物不可得成上成就法限至三年若中成就至第六月若下成就不限其时祯成就法亦复如是。   苏悉地羯啰经被偷成物却徴法品第三十七   我今当说被偷之物却徴之法其物成已或作成就之时其物被偷偷物之时或见其形或但失物不见偷者于时不择日宿亦不断食发起嗔怒现前速应作此曼茶罗法用烧尸灰三角而作唯开西门于外门前置其本尊内院东角置苏悉地羯啰明王右置金刚忿左置大怒右置金刚拳左置金刚钩右置金刚计利者罗左置毗摩右置热吒左置宾蘖罗右置阿设宁左置商羯罗右置微若耶门右置迦(引)利门左置难地目佉左置金刚军右置苏摩呼及置诸余大忿怒等为成就故次第安置如法启请以赤色花及赤食等次第供养如前所说阿毗遮噜迦法于此应作门外所置本尊应以美妙花等如法供养于其外院置八方神及置本部诸余使者等尊亦须如是供养于其中央作护摩法其炉三角一一如前以七枚纤却地罗以己身血涂而用护摩或用苦练木或用烧尸残柴而用护摩火着已后以烧尸灰和己身血而用护摩及以毒药己身之血芥子油及赤芥子四种相和而用护摩复取四种物作偷物者形而坐其上以左手片片割折而取护摩若其能伏瞋者及明法者应作此法其偷物者慞惶恐怖赍持亲付行者便应施彼无畏于时与彼作扇底迦法若不作者彼便命终或所将物更复加添密置尊前。   又成就物盗将日久若欲追取即应作此通三部成办诸事曼茶罗四方而作中央安置苏悉地羯啰明王印内院南面置金刚忿怒大忿忙莽鸡金刚钩食金刚拳金刚火金刚母特伽罗金刚怖畏金刚商羯啰锁计利者罗慧金刚无能胜及置诸大忿怒及诸使者诸大威德真言主等于其南面次第安置内院北面置能满诸愿观自在马头明王多面多手能现多形耶输末底大吉祥落乞涩(二合)弭湿吠多半拏啰嚩悉宁(去多)啰战捺啰末啰所有真言及明诸使者等各各次第如法安置内院东面置金轮佛顶等诸余佛顶佛毫佛眼佛铄底佛牙佛慈及无能胜等自余明主及能办事诸真言等诸余真言及诸使者于其东面各各次第如法安置近门两边又门外者亦复如前依法安置于其外院八方神西门南边置梵天王及与眷属西门北边置摩醯首罗及妃言那钵底等诸眷属俱及七忙怛啰母及八龙王并诸眷属阿修罗王与诸眷属归依佛者大威德神于其外院各各如法次第安置至诚启请次第供养于外西面置护摩炉以蜡作其盗物者形置簸箕中依阿毗遮噜法启请祭祀供养护摩次以刀割其形而作护摩或依本部所说阿毗遮噜法依彼而作或本尊自盗及不与成亦如是作从黑月五日至十四日来中间作法说为胜达其形复以杖鞭及以火炙种种猛法打棒以末但那刺依金刚橛法用刺身分以黑芥子油和盐遍涂其身随意苦楚而致害之复以盖尸之衣而覆其形以赤线缠献赤色花持诵自眼努目视之于真言中置诃责句每日打之若将物来即当休止中夜应作是猛利法用俱徴那木涂黑芥油而作护摩又以毒药及己身血芥油盐及黑芥子揔与相和称盗物者名而作护摩经八百遍或但用己身血和盐而和护摩如是苦治若不还物即应更作至死猛法于阿毗遮噜法中所说煞法遍作其法于真言置其杀句若将物来即止其法从乞欢喜彼若已用其物将余物替亦止其事或已用其物复无物替但来悔谢亦止其事施彼欢喜彼或损失及分与他随残所有持来还者亦止其事施彼欢喜应当以金刚徴那啰真言而作护摩或用大怒或用不净忿怒而作护摩或于当部所说却追失物真言而作护摩然此三种真言通三部用真言曰。   囊(上)谟啰怛囊(上)(二合)怛啰(二合)夜也囊(上)莽室战拏嚩日啰(二合)簸儜(上)曳莽贺药乞沙(二合)细那囊钵多(上)曳唵贺罗贺罗嚩日啰(二合)莽他莽他(上)嚩日啰(二合)度囊度囊(上)嚩日罗(二合)贺曩贺曩嚩日啰(二合)钵者钵者嚩日啰(二合)捺罗捺罗嚩日啰(二合)那啰野那啰也嚩日啰(二合)那啰野尾那啰也嚩日啰(二合)瞋(去)那瞋(去)那嚩日啰(二合)频(去)那频(去)那嚩日啰(二合)𤙖泮吒(二合)   得其物已或得替已即护其物兼及护身当于节日次第而作光显等法其中成就物及下成就一分应奉世尊一分应奉于阿阇梨出曼茶罗外取其一分奉先成就者一分当与同伴等人取第五分而自受用或作两分一分自用一分奉四处诸有末物法皆如是先以阏伽奉献尊等后取本分其先成就者分以阏伽供养倍其价直自取受用其价直者供养是也其阿阇梨若不在时其分还酬价直而自受用其愧直者心生惭愧即是价直出曼茶罗外奉先成就者时应作是言诸先成者受取本分手执阏伽第二第三应如是唱若无取者即当持与同伴之人勿怀疑虑彼等以虔诚心故以供养故坚持戒故侍行人故即是先成之人是故其分彼等应受三唱之时彼同伴者应如是报我等即是先成就者行人自分其物与同伴等其物若少不可分者即安善那及牛黄等不可分也应当以心作其分量而自受用有如是物唯一人用不可分者轮刀等是随于本法所说成就应如是作其帧像等亦不可分于本法中成就之物其量纵少任加本量而作成就与伴同等或依先成之人物量而作成就纵减其半亦得成就或于本法所说分量皆须依行行人分物与同伴时应处分言汝等随我种种驱使彼然诺已后当与之或若一身成就利益余人依此藏教或余法中并皆通许分与同伴等时随其功劳节限分物不应偏傥物成就已先应供养本尊深生渐愧殷勤再请然后可分一切诸部法皆如是中下成就准此应知深生惭愧恭敬供养及施财物所得进止依其处分以如是事酬还物价物成就已先献阏伽如法分与诵本真言及作手印以心观念本尊及诵明王妃真言乃至观念然后受用其物随意升空至众仙所彼无能坏及以轻蔑纵有怨敌亦无能损彼成就者常念本尊不应废忘其成就物常须心念或以眼视为持诵明王真言故诸仙恭敬持妃明故无诸怖畏作三摩耶印及作部印及眼视物皆不应废与仙相见应先起敬而问讯言善来安乐复从何至彼若所问善言而答游行空时不应于神庙上过及独一树并四衢道诸仙居处及以城郭祭祀之坛婆罗门集会处假使邪法仙众所居之处不应过增上慢故经彼等过必当堕落为放逸故而堕落者即应持诵明王真言及以思惟若已堕落及欲堕时便得本位虚空虽无形色天眼见道譬如成者起心即至如亦在定不动而至是故游彼先成就路以福力故自然衣服随意宫殿用花林园观种种诸鸟天女游献歌舞妓乐种种欲乐炽然光明如意劫树能满诸愿为居止故宝石为座下流渠水耎草布地种种璎珞及严身具并娱乐诸吉祥树有甘露果乃至随所意乐忆念之处皆现其前纵如是已常须护身不应废忘应住清净园林及诸山顶并海洲岛江河滩渚以游戏故应住其处于彼便有如前胜境或与先成仙众共住又如前所说具足而作悉地之法其物不成者如法禁住护持藏弃如前更作先念诵法乃至还作成就之法如是作已若不成者重加精进又更念诵作成就法如是经满七遍犹不成者当作此法决定成就所谓乞食精勤念诵发大恭敬巡入圣迹礼拜行道或复转读大般若经经七遍或一百或持胜物奉施僧伽或于入海河边或于海岛应作一肘窣睹波数满一百于一一窣睹波前如法念诵满一千遍最后第一百塔若放光者当知作法决定成就后作一千窣睹波于一一前念诵千遍假使无间罪其数满已不须作法自然成就又一切真言念诵一俱𦙁决定成就若作时念诵者经十二年纵有重罪亦皆成就假使法不具足皆得成就又念遍数及时满已即当应作增益护摩或复作此成办诸事曼茶罗于中而作四种护摩或于山顶或于牛群先所住处或恒河渚平治其地作曼茶罗量百八肘置一百八瓶于其四门立柱为门各于门前建立宝台种种装严以名花枝条作鬘系其门柱及角幢上遍绕其处以酥燃灯满一百八布曼茶罗及一百八香炉烧诸名香亦置其处内院一面其量七肘外院一面三肘余是中央所有启请及供养等皆悉如前准护摩法次当别说于中以本真言置羯攞舍瓶其瓶四面作护摩法于其内院东面遍置佛部诸尊其北面遍置莲花部中诸尊于其南面遍置金刚部中诸尊于西面置噜达啰神及多闻天王各并眷属如前所说使者等尊内院若不容受当置外院其护方神与诸眷属各置本位方其三部主及噜达罗多闻天王先置本处次复各置明王明妃办事真言主等并诸使者次第安置于外门前置军茶利尊及置无能胜尊如是依法作曼茶罗成已用本部心而作启请次第供养即于四方而作念诵然后其瓶四面所置之炉各依彼部中作护摩法是名增益诸尊护摩其供养食用乌那罗献作此法已一切诸尊便成增益如是念诵作护摩已更以部母真言而护摩酥次以本尊真言乳粥酥和而作护摩更以部母真言胡麻和三甜而作护摩又以部母真言用酥护摩作此法已一切尊即便充足及成增益圆满具足悉皆欢喜速与成就若作此曼茶罗乃至七度决定成就如前念诵及巡塔乃至七遍作此曼茶罗若不成者即以阿毗遮噜迦法苦治本尊以蜡作其形像取其真言而念诵之先诵部母及明王真言中间置本尊真言以阿毗遮噜迦法护摩用芥子油涂其形像便着壮热若伏他者遍身皆痛以瞋鞭打及以花打用前二真言以其瞋心而作供养譬如治罚鬼魅治罚本尊法亦如是如斯之法依教而作不得自专辄其尊即来现前与其成就满本愿已止其前事作扇底迦法或以毒药己身血胡麻油盐赤芥子揔相和竟夜护摩本尊于时慞惶唱言止止莫莫与成就如是作法经三日已亦复不来与成就者又加勇猛以无畏心便割己肉护摩三遍本尊即来乞彼欢喜心所求愿即与成就若有阙过一一而说假使犯五无间经于九夜割肉护摩决定而来与其成就此是与真言斗争之法以无畏心如法护身方可而作必不空过得成就已即应当速作扇底迦法若说愆过即须补阙于诸成就事中此曼茶罗为最于中作三种事得三种果于中应作一切诸事及以护摩治罚本尊如治鬼魅每时供养皆用新物护摩之物亦复如是此法不应放逸澡浴清净如法护身不应轻慢明解藏教方以此法治罚本尊若违此者即使自损。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 (二十一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一 乂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羔函 魔逆经   魔逆经法护译者按开元录是单译经而国丹二本虽始终无异宋本与彼文义全别则必有一是一非未知孰是真魔逆经耶今捡宋经全是后念函中文殊师利悔过经耳宋藏错乱名魔逆经重编于此故今去宋取国丹本为真魔逆经焉后贤欲知今所去经是何等者请见念函文殊师利悔过经即全是耳今为看旧 宋藏者具录正经于左。   佛说魔逆经   西晋三藏笁法护  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千二百五十摩诃菩萨不可计及欲行天诸色行天净居天人彼时世尊与无央数众会眷属周匝围绕而说经法有一天子名曰大光在于座中翼从文殊师利而侍卫焉于是大光白文殊师利所可谓言诸菩萨众有魔事者何谓魔事文殊答曰有所兴业而有所作则为魔事若使志愿有所受取而有所夺则为魔事假令所欲思想诸着识念求望则为魔事复次仁者倚着菩萨忐欲至道则为魔事心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而依智慧则为魔事识念布施妄想持戒受于忍辱放逸精进及倚禅定专惟智慧则为魔事复次仁者心乐闲居行得于观则为魔事若使想念止足独处节限名德则为魔事若行空无依无相愿修无放逸住于如来所说言教则为魔事假使仁者思想识念有所受取志在所应见闻念知分别经典皆为魔事大光问文殊曰其魔事者为住何所文殊答曰住于精进又问以何等故住于精进文殊答曰其精进者乃为诸魔求其便耳若懈怠者彼魔波旬当奈之何又问何谓菩萨精进而不应者文殊答曰假使计言我身精进则为不应所以者何己身精进计有所应则依倚世仁者欲知为精进者等遵所修此之谓也以等精进则曰平等无所应进已无所应则无放逸假使仁者眼无所进不行于色是则名曰平等精进耳无所进不行音声鼻无所进不行众香舌无所进不行众味身无所进不行细滑意无所进不行诸法是则名曰平等精进复次仁者假使不行一切尘劳而以断除众生爱欲垢秽是则名曰菩萨所行平等精进若于三界而无所行救济三界倚着众生诸𢙉之患是为菩萨平等精进行于布施无所想念修以四恩摄诸悭贪行于禁戒而无想念摄诸犯𢙣众生之类行于忍辱而无所想摄诸瞋恚人民之众行于精进无所想念摄诸懈怠行于禅定无所想念摄诸乱意行于智慧无所想念摄诸𢙣智是为菩萨平等精进文殊师利复谓大光其有晓了空无慧行不想空无是为思念精进行空游于诸见悉察诸见而无所见观诸邪见不离空无是为行空所谓空者诸见则空以空之故故曰空空由是空空故曰为空因是空故诸法皆空假使晓了此慧明者而不自大是谓菩萨平等精进复次天子修行于此无所想着不念无想皆与一切众念俱游不舍众念不有所念所念无想不想所念等于诸想及一切念若能晓了一切想念设于此慧不以知慧而憍𢢔者无所逸乐是为菩萨精进之行文殊师利复谓大光其行无愿随心所生有所志慕心无所著不行所愿其趣所生已离诸见及众駃水舍于二事不计有身亦无吾我而等除去终始生没其有能行如是精进是为菩萨平等精进文殊师利复谓大光菩萨修业常以平等其于智慧圣明之达无所修行晓了善权将摄一切众德之本分别慧者无我无人无寿无命则以善权精进开化一切众生圣明达者于一切法无应不应无净不净晓善权者精进摄于一切正法进智慧者悉了于一切不坏法界了善权者供养奉事无央数佛达智慧者进圣无为晓善权者宣畅一切文字之教种种别异智慧圣者修行佛身了无穿漏解善权者三十有二大人之相而自㽵严智慧圣者使诸生死而无所生解善权者则为所念常向众生智慧圣者修行于空无相无愿晓善权者颁宣断除六十二见众想之着志有所求智慧圣者劝助精进至于六通解善权者神通变化多所救济智慧圣者精进不见诸种阴入众衰之难解善权者执持将护诸种阴入智慧圣者遵修泥洹本性清净解善权者为诸众生开化导示无上正真所当修行智慧圣者谓得慧眼所睹无极解善权者逮致天眼化诸著者智慧圣者不得诸法所行精进解善权者敷演文字而讲说法智慧圣者分别诸法义之所趣解善权者宣畅如应辩才之慧智慧圣者晓了诸根各各别异心念不同解善权者究尽众人如应说法智慧圣者识达八万四千诸行解善权者能为一切颁宣指示八万四千诸品法藏是为菩萨平等之业精进行也文殊师利分别说此平等精进示众会时八千天子寻发无上正真道意五百天子逮得无所从生法忍世尊即赞文殊师利曰善哉善哉仁[怡-台+史]说此诸菩萨众平等之行于是大光白文殊曰如来赞仁宁踊跃乎文殊答曰卿意云何假使化人赞于化者又其化者宁踊跃乎答曰不也其化人者无所系着亦无所受报曰如是一切诸法自然之相悉如幻化如来之相亦复如此吾当何因而踊跃乎譬如呼响于善𢙣声无所是在亦无所受一切诸法亦复如是犹如呼响本悉清净如来文殊其净亦如吾当何因而踊跃乎大光又问何故如来赞于仁者文殊答曰其有颁宣无所立慧乃为如来所见嗟叹于诸言说不怀忧戚亦无增减于诸众生无众生想于一切法无诸法想若志泥洹修治生死晓了魔事解佛道业以于魔事觉了真谛分别佛法及与魔事不畏魔事不依佛法如是行者则为如来之所嗟叹又问文殊仁为奉行如此法乎所以如来而嗟叹之答曰其平等者终无偏党又问其平等者不与偏乎答曰所谓平等等于诸逆亦等吾我等诸四大亦等住见吾所等者亦复若兹如诸种等四颠倒等吾等亦如如等不顺反戾之事及欲所得吾等亦如如等生死等及与本际如等行原等生死本及泥洹本以用泥洹本等等之故因此故曰本际平等如本际等故吾我等已等吾我亦等无明恩爱之本如等无明恩爱之本亦等明彻解脱之本若以平等明脱之本亦等贪淫瞋恚愚痴以等三垢亦复等于空无相愿已等三脱亦等有为之本以等有为本亦等无为本以等于无为之本文殊所等其亦若兹是故大光以此平等诸法皆等其以说者今所颁宣方当演说而见嗟叹一切此法皆悉平等犹如虚空虚空正等而无偏党虚空无数亦无所为若有趣斯方欲习入是故如来赞叹于彼大光又问宁可宣畅善哉之法无善哉法乎文殊答曰菩萨善哉从志愿出谀谄无质所行放逸为不善哉用众生故不舍大哀故曰善哉若不怀仁念𡧱众生则非善哉若能愍伤一切众生乃为善哉瞋恚怀结离于忍辱为不善哉若不醉乱又随律教已有罪过自首归诚而不藏匿则为善哉隐蔽殃衅而不发露则非善哉自见身𢙣能改除者则为善哉假使志求他人瑕阙则非善哉若行返复而知恩好心不怀𡧱孝顺行仁则为善哉无有返复心常怀𡧱欲危返复不奉孝顺不知报恩则非善哉闻佛道教寻能遵修乃为善哉若闻经典不肯敬顺则非善哉奉行禁戒未曾缺漏乃为善哉若受于戒失不顺从则非善哉常处闲静其心寂寞乃为善哉设慕愦𠆴自放恣者则非善哉在于闲居舍身寿命而不恋恨乃为善哉假使贪爱己身寿命则非善哉修四贤圣止足知节乃为善哉不知进退多所志求慕乐𢙣事则非善哉为人羸劣能忍辱者乃为善哉若以𡧱心向于众人则非善哉诸所欲度能自节限则为善哉为人舒缓不能谨来则非善哉所可归命未曾忘舍乃为善哉本有所归遗弃不念则非善哉晓了威仪礼节之正所行至诚所作如言心口相应乃为善哉欺诈迷惑一切世间则非善哉将护正法不违雅典乃为善哉诽谤经道违失正理则非善哉假使所闻不谤经典虽不师受颁宣道教无所希冀乃为善哉爱惜经法自称为师若说经法常怀妄想则非善哉执权方便开化众生乃为善哉不护众生无权方便不行四恩则非善哉若能遵修六度无极殷勤慕求乃为善哉若复弃捐六度无极则非善哉造行慧业自致圣道乃为善哉贡高自恣为憍𢢔业则非善哉行牢强慈愍伤众生乃为善哉趣尔行慈所愍不弘则非善哉奉行十善不违大猷乃为善哉玩习自恣行十𢙣事则非善哉若能弃捐一切众𢙣乃为善哉顺从诸𢙣非法之事则非善哉大光欲知出家颠倒不顺行者则非善哉好乐空无相无愿具足成就乃为善哉强上高床师子之座而演杂句世间之谈随俗同尘则非善哉若得菩萨箧藏之典修习遵行升师子座颁演道教乃为善哉毁于禁戒受信施食则非善哉奉顺戒法清净鲜洁应服一切供养之利乃为善哉贡高自大憎妒经法则非善哉谦下恭顺不怀𢢔恣嗟叹人德乃为善哉嫉妒菩萨憎其高行则非善哉见诸菩萨敬之如佛乃为善哉是为大光如佛所说其行法者则为非远不至大慧皆非善哉其有顺从如来教者乃为善哉大光又问以何等故赞法善哉法在善哉非善哉乎文殊答曰吾于诸法不行善哉亦复不行非善哉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悉无所合亦无吾我又问文殊仁者不与善法合乎文殊答曰吾则不与善法俱合亦复不与𢙣法共合所以者何计极著者谓有为矣其无著者谓无为矣计无常者亦是有为自计有身不了本无又问文殊师利仁者至德亦是有为计有吾我文殊答曰假使吾计有为身是我所则堕恐惧又问文殊师利仁者不畏于有为乎报曰假使见于有为究竟成就永存无灭尽者我乃恐惧又问文殊仁者不见有为之事而成就乎答曰吾尚不见无为之事而在成就况当复睹有为之事而成就也又问文殊仁为有为若无为乎答曰仁者吾不有为亦不无为所以者何设使有为则与愚痴凡夫同尘假使无为则与声闻缘觉同等又问文殊设使仁者亦不有为复不无为今我云何执持此教答曰譬如化人之所兴为欲持法者亦当如彼于天子意所志云何如来神识为住何所立在色乎答曰非也为复立在痛痒思想生死识乎报曰非也又问住三界乎答曰非也住在有为若无为乎答曰非也又问如来神识为何所住报曰文殊如来神识永无所住答曰如来神识设无所住卿当执持如彼所住又问文殊仁者则为是如来乎答曰天子其无本者无来无去无所周旋吾所由来亦复如是以是之故吾为如来所来亦如如佛所来吾亦如之以是之故吾为如来如如来住吾住亦如以是之故吾为如来如来无本文殊师利亦复无本故曰无本以是之故吾为如来又问文殊其无本者当从何求答曰天子其无本者当于六十二见中求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答曰当于如来解脱中求不怀瞋法而求之矣又问如来解脱不怀瞋法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众生志行中求又问众生志行当于何求答曰当于如来圣慧中求又问如来圣慧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众生诸根各异分别原际而于中求又问文殊师利今者所说吾不能了其不解者不能分别则当愕然答曰如来之慧无能分别又问何故答曰如来慧者无所挂碍亦无想念不可逮得无有言辞亦无所行无心意识离于言教以是之故无能知者不可分别又问文殊设如来慧不可分别诸声闻众云何晓了何因菩萨而得住于不退转地答曰天子如来至真善权方便因时颁宣文字之说又其慧者无有文字譬如不从水中而生火矣钻木求火及照阳燧乃出火耳如来若此威神圣旨道慧无边广分别说本无之慧无有能知如来圣慧如来圣慧烧诸愚痴闇昧草木令不复生彼则何谓烧诸愚痴闇昧草木一切分别众行之心演道品法六波罗蜜诸度无极又问文殊无有草木不生瑕秽亦无疮病云何说之答曰所畅说者无缘起分所言无毁无合无散所颁宣者不说生死无泥洹教无所蠲除亦无所断不有造证无所遵修无得无归此所言者乃为寂寞坚要之辞天子报曰难及难及至未曾有文殊师利今所说者微妙巍巍无极之慧超异如是而魔波旬不来至此欲废乱之行于逆乎适说是语须㬰未久时魔波旬在于虚空兴大云雨謦扬大音其音普闻一切众会时众会者各心念言此何等声流溢乃尔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仁宁见魔所兴乱乎答曰唯然天中天文殊师利即如其像三昧思惟令魔波旬自然见缚寻便堕地唤呼称怨恚恨骂詈文殊师利今当杻械锁缚我身文殊答曰咄魔波旬复有系缚坚固难解逾过于此今者所被如卿不觉何谓坚缚谓言吾我颠倒恩爱诸邪见缚因缘系缚卿常为此枷锁所缚不自觉知魔又启曰唯见原赦使得解脱文殊师利曰汝当兴造行作佛事我能令卿从系得解魔即对曰我于佛法无所妨废亦无所坏已当何因兴作佛事文殊答曰波旬欲知兴作佛事修行乃为菩萨智慧变化假使如来兴作佛事不足为难魔作佛事斯乃为奇于是文殊师利即如其像三昧思惟使魔波旬变作佛像三十二相㽵严其身坐师子床智慧辩才所说如佛而宣此言所欲问者一切众生诸所狐疑自恣所启当为发遣时大迦叶问魔波旬比丘修行以何为缚魔寻答曰计我禅定而志寂然则是有想无想品第想空为要毁众见想想于要想兴于众念御无愿想怀诸所愿为泥洹想而乐无为毁生死想是为迦叶修行比丘之系缚也所以者何迦叶当知不当毁坏诸所往见因而行空也所谓空者诸见皆空不当毁念求于无想所以者何敢可所念悉为无想不当毁愿而求无愿其所愿者悉亦无愿不当毁生死而求泥洹晓了生死不可得处则为泥洹迦叶当知其行泥洹不起思想当于众著令无所起毁坏灭尽泥洹本净无所起生乃为无为说是语时五百比丘心逮清净时须菩提问诸比丘谁为开化诸贤者等五百人曰其无所得不成正觉开化吾等又问云何开化答曰不来不去晓了如是不起不灭其慧常住说是语时二百比丘逮清净眼时须菩提问魔波旬何谓比丘为最众祐魔即对曰若无所受亦无毕净而从䔍信爱乐佛法受饮食馔如须菩提若有比丘不受不舍其施与者观彼比丘犹如幻化其受施者意念如影无有生者亦无受者心无所著无心不起彼则于世为最众祐时舍利弗问魔波旬何谓三昧而不秽乱波旬答曰于三昧尽如无所尽悉令都尽其无生者不令兴起烧尽众欲本末清净悉无所生令不复愚无所更历一切诸法晓了清净平等正受遵修寂灭察诸所更灭尽三昧而以正受无观不观亦无所见如是三昧乃无秽乱大目揵连问魔波旬何谓比丘心得自在波旬答曰假使比丘晓了一切究畅人心及与诸法悉解脱相宣说诸法悉解脱相无所依倚所怀来心亦无所解亦无所怀心无色欲见一切色心无所住晓了诸法亦无处所心不可护晓于诸法亦不可持心不知心心者自然则为清净诸法亦然自然清净法界清净得不动转以他因缘现在目前备六神通四神足念而自娱乐比丘如是心乃自在邠耨文陁𡰱弗问魔波旬何谓比丘说法清净波旬答曰假使比丘见一切法皆度无极而悉遍见众心各异悉无所著一切所念则无同像𣅀分别说晓了一切音声言说谈语论议如山呼响观诸讲法亦如幻人身所识知如水中月别诸尘劳思想众念所从起立无受法者亦无舍者得入三昧若颁宣法等获超度则以逮知四分别辩才心无所冀赞言善哉不怀狐疑净其己心则能清净一切人心晓了本净鲜洁无垢解知尘劳悉瑕疵矣见诸阴魔悉为闲静其死魔者住无终始其天魔者皆除一切倚着之教一切众生心净如是如是比丘乃为清净普见道法演布经典耆年优波离问魔波旬何谓比丘奉持法律波旬答曰其能晓了一切诸法悉被开化识知众罪本际寂寞教授犹豫若见诽谤不以狐疑亦不怀结彼于诸法未曾生心而有所御常能化度诸有逆者何况小小犯禁戒乎体解尘劳靡所不别诸客尘劳不以坚要怀思想也说众爱欲无内无外不处两间晓了尘劳由从无觉不坏爱欲亦不劝化至于无欲亦无所起计于尘欲犹如云雨观于圣慧晓了颁宣所可说者如风散云悉无所住有尘劳者如水中月缘想念起欲现面像中于闇冥当得智慧以为明照欲如明镜见其面像其色如鬼罗刹之形其顺念者观无所见求舍尘欲不益众秽则以空慧无相无愿无所越度其有晓了爱欲如是设复有著于爱欲者则于众生不兴慈哀众生无我而无有身亦不望想于诸吾我如是观者审谛持律其尊弟子五百人等各各自问己身所知时魔波旬各各分别而发遣之于是诸天众中有一天子名曰须深问魔波旬文殊师利属者讲说诸魔事业仁岂堪任重复义理何谓菩萨之魔事时魔答曰天子当知菩萨魔事则有二十何谓二十恐畏生死欲得解脱遵修玩习于佛正法稽首归命而有望想则为魔事业(一)观于空无而察众生则为魔业(二)观于无为而猒有为善德之本则为魔业(三)禅定正受不求一心而已退转则为魔业(四)若颁宣法不为听者兴发大哀则为魔业(五)求诸禁戒有德众祐瞋怅毁戒则为魔业(六)畅演声闻缘一觉事咨问大乘不别巨细则为魔业(七)启受深说憎道杂言则为魔业(八)求度无极自号菩萨则为魔业(九)咨嗟寂灭澹怕之事所化众生无权方便则为魔业(十)积众德本不亲道心则为魔业(十一)殷勤遵修寂观之事所观察者见有众生则为魔业(十二)求尽尘欲使无有余度生死岸𢙣畏爱欲则为魔业(十三)修行智慧常乐猗求依于大哀则为魔业(十四)无权方便而已皆见一切德本则为魔业(十五)不进志求菩萨箧藏慕于世俗方类之言以此为务则为魔业(十六)各各分部博闻师教而有去就则为魔业(十七)设使得为富乐饶财豪贵大威而贪着之不奉博闻则为魔业(十八)设为尊豪君子长者释梵之位不习大法则为魔业(十九)不与菩萨法师相从藉受所闻反与声闻缘觉相习乐共谈言不欲闻法自恣放逸所游搪揬则为魔业(二十)是为二十菩萨魔事于时世尊赞魔波旬善哉善哉快说于斯菩萨魔事假使有人论此法事听省奉行不从魔教其人则逮佛大道法讲说经典获致二十事何谓二十大慈大哀(二)不猒生死(三)常见善友(四)所生之处辄遭佛世(五)得有启受诸度无极(六)以诸菩萨用为眷属(七)逮得揔持(八)具足辩才(九)五通之慧(十)所未遇法而得闻之(十一)世世所生常怀道心(十二)当得出家而为沙门(十三)致闲不[怡-台+处](十四)究竟博闻(十五)善权智慧(十六)开化众生导以四恩(十七)将护正法(十八)常行质直而无䛕谄(十九)一切所珍而不爱吝不怀𡧱心向于众生(二十)是为二十逮得经典至佛大道于是须深天子问魔波旬快哉善利乃为如来之所嗟叹时魔报曰吾身不用快哉善利譬如男子鬼神着之当可所说计实不是其人所语鬼神所言也如是仁者今吾所说文殊师利之所发动不当宣传言是我说天子问曰今仁变成为佛身形不以欢乎又复相好㽵严其身坐师子床讲说经法不以乐耶魔复报曰卿等见我相好严身我还自睹枷锁系缚天子告曰波旬自归悔过伏罪文殊师利文殊师利威神原赦波旬波旬答曰不当首悔学于大乘菩萨大士所以者何行菩萨者不见缺漏瑕秽之界兴瞋恚者设怀怨恨乃当对悔稽首自归天子又问菩萨忍辱为何等类其魔报曰菩萨忍辱有十二事何谓十二志性忍辱而无瑕疵(一)其意忍辱心不怀𡧱(二)忍辱无谄不欺众生(三)忍辱愍穷哀伤一切贫于智慧不及道者(四)修忍辱事所行如言则不退转(五)其空忍者离于一切犹豫邪见(六)专惟法忍导御诸法(七)深妙忍者不计吾我(八)柔顺法忍而从归趣众贤圣慧(九)真谛忍者不乱缘起(十)不错乱忍顺从一切众生之心(十一)意不起忍因便逮得无所从生法忍(十二)是为菩萨十二事忍于是须深天子问魔波旬卿若寻说此二十事至十二忍宁踊跃乎答曰欢喜湏深即启文殊师利仁者原赦魔波旬罪文殊问魔谁为系汝报曰不知谁为缚我答曰波旬卿不被缚自想为缚一切愚痴凡夫之士其亦若兹心本悉净无所思念志在想着不知无常计有常想苦为乐想无身计身不净净想无色色想无痛痒思想生死识而想五阴如今波旬𢙣畏系缚何因得脱又曰今我不复得解脱乎答曰如是波旬已得脱者不复更脱何因得脱由缘从于虚伪之想而致系缚蠲除此秽名曰解脱于是文殊师利舍所建立威神感动令魔波旬即复如故时大迦叶谓魔波旬波旬以为兴作佛事其魔答曰文殊师利境界所感不当观之是我所为湏深天子问文殊曰其佛事者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众生爱欲之中求于佛事又问文殊何故说此答曰以于众生尘劳之故受于爱欲设无爱欲不兴佛事譬如无疾则不用医如是行者假使众生无有爱欲则不用佛又问以何所生佛兴于世答曰起生老病𣧩没之患故佛兴出所以者何三界有是生老病死故佛现世又问文殊如来得道兴显何法灭除何所答曰天子如来得道法无所起亦无所灭所以者何佛兴出世则无所生亦无所失所可谓言佛兴出者假有此辞随俗现身自然本净则云平等无所生者又问文殊何谓菩萨建立志性答曰于一切法无所得者不堕诸见六十二疑系缚罗网又问何谓本净答曰于内外法无所著又问何谓菩萨为布施主答曰舍身尘劳不舍一切众生爱欲又问何谓禁戒具足答曰分别晓了寂然之界蠲除一切众生诸𢙣不舍道心又问何谓备悉忍辱答曰究尽诸法见一切法除去众生结恨猒秽瞋恚之难而不违舍一切智通至德之铠又问何谓究竟精进答曰菩萨所因可精进者悉见诸法至于无上正真之道𠚫除众生懈怠之秽遵修精进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何谓究竟于禅定已答曰见一切法本悉清净平等正受一切众生因有所著而兴生矣又问何谓菩萨成就智慧答曰于诸所行不得所行蠲除一切放逸之事𠚫去众生沉吟邪见遵修圣达是为菩萨成就智慧又问何谓行慈答曰见一切法永悉灭度又问何谓为哀答曰晓了诸法无有作者亦无报应又问何谓为喜答曰若于诸法无所兴乐亦不无行又问何谓为护答曰于一切法不造二事又问何谓菩萨至诚真谛答曰分别一切诸法犹如幻化于诸所生而无所生悉无所有又问何谓大士答曰观诸众生而无众生又问何谓尊人答曰睹一切法不可受持而不恐惧又问文殊何谓菩萨被大德铠答曰观一切法等如虚空不舍僧那又问何谓为仁和乎答曰行于大哀不远众生亦不亲近开化尘劳恩爱之着又问何谓所止宿安答曰不以身口及与心念烦娆他人不得吾我及与他人又问何谓顺教答曰如所闻法能奉行者所言真谛又问何谓众人之所归伏答曰能随五趣众生言教不坏其辞将顺己心因化一切无所违失又问何谓具足知耻答曰能内自寂游行于外化导众生又问何谓为信答曰游诸挂㝵而无所著又问何谓菩萨行牢强慈答曰顺从佛教无所毁坏又问何谓反复答曰所造德本未曾违失常乐如应又问何谓知节答曰志游一切尘劳之欲已不乐欲又问何谓知足答曰慕智慧圣不乐诸法又问何谓满足答曰假使满足度世智慧于诸世法无所犯负又问何谓分别答曰不见一切尘劳之欲断除众生诸垢瑕秽又问何谓菩萨而得自在答曰见诸所生身无所成于慧自在不从尘欲又问何谓博闻答曰不应闻者而不听之又问何谓得至静然答曰见诸所作而无所有亦无所舍不御诸法亦无所念又问何谓住行答曰不于空行分别教化观察众生其心所行不起吾我及他人想又问何谓揔持备悉辩才答曰一切所闻悉能执持分别众生根原所归于诸音声而无所著是为天子菩萨揔持逮得辩才于是大光菩萨问文殊师利谁当启受如斯言教文殊答曰为善知识所见将护及往宿世微妙具足善德之本所见养育乃能晓了此义说耳又问何所欣乐志性如何答曰爱乐深奥志性柔和不怀自大又问何谓比丘不怀自大答曰假使比丘不自见身自然志求专一大乘了身自然而于自然不贪己身不住于二如是比丘不怀自大求舍无明无𡨋恩爱不志明脱明脱自然晓了无明因爱痴𡨋皆悉无本是为比丘不怀自大文殊复谓其天子曰假使比丘离于贪淫解欲本际离欲清净解于贪欲行无本际离瞋恚本晓瞋恚本离于瞋恚本悉清净本末鲜明离愚痴本了于愚痴舍于愚𡨋本悉清净晓了愚痴无有根原如是比丘不怀自大文殊师利复谓天子假使比丘不了众苦不断于习而不造证于诸所习不行径路晓了众苦而无所生入于四谛设使于苦无所生者则无有习已无有习则无尽灭设使于苦无所生者则于彼人无行径路尔时魔波旬心怀忧戚泣泪如雨而说此言若此经典所流布处诸魔波旬不得其便设有受持断绝魔事魔说此语则便没去于是大光问文殊师利曰如今仁者所可讲说吾等观察义之所归假使有人不怀自大不复具学出家之福不畏所行精进之业若闻此法而怀恐惧亦不启受不以如来为圣师矣若有比丘比丘𡰱优婆塞优婆夷闻是法言而欢喜乐则当观之得解脱也佛言如是如尔所说菩萨由此得忍受决因斯所忍得生声闻缘觉之地又问唯然世尊今此经典当名何等云何奉行佛言名曰魔逆降化波旬当奉持之佛说如是文殊师利大光天子一切众会天龙鬼神揵沓和阿须轮世间人闻经欢喜作礼而退(魔逆经竟)。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一 (二十七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二 乂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作函 大智度论第四卷   第一幅第九行云答曰(之下)菩萨虽应次佛以诸烦恼(乃至第二幅第八行云)菩萨众答曰等凡二十二行文此宋本中本阙今依二本补之又为看旧宋藏论者具录其文于左。   答曰菩萨虽应次佛以诸烦恼未尽故先说阿罗汉诸阿罗汉智慧虽少而已成熟诸菩萨智慧虽多而烦恼未尽是故先说阿罗汉佛法有二种一秘密二现示现示中佛辟支佛阿罗汉皆是福田以其烦恼尽无余故秘密中说诸菩萨得无生法忍烦恼已断具六神通利益众生以显示法故前说阿罗汉后说菩萨复次菩萨以方便力现入五道受五欲引导众生若在阿罗汉上诸天世人当生疑怪是故后说问曰在阿罗汉后可尔何以乃在优婆塞优婆夷后答曰四众虽漏未尽尽在不久故通名声闻众若于四众中间说菩萨者即不便如比丘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比丘后在沙弥前佛以仪法不便故在沙弥后此诸菩萨亦如是虽应在学人三众上以不便故在后说复次有人言菩萨功德智慧超殊阿罗汉辟支佛是故别说问曰声闻经中但说四众此中何以别说菩萨众答曰。   圣函 大智度论第十四卷   第十一幅初行云能到(之下)菩萨若遇恶口(乃至)阿毗昙广分别等凡十七行文此宋本中本阙今依二本补之又为看旧宋藏论者具录其文于左。   菩萨若遇𢙣口骂詈若刀杖所加思惟知罪福业因缘诸法内外毕竟空无我无我所以三法印印诸法故力虽能报不生𢙣心不起𢙣口业尔时心数法生名为忍得是忍法故忍智牢固譬如画彩得胶即坚著有人言善心有二种有粗有细粗名忍辱细名禅定未得禅定心乐能遮众𢙣是名忍辱心得禅定乐不为众𢙣是名禅定是忍是心数法与心相应随心行非业非业报随业行有人言二界系有人言但欲界系或不系色界无外𢙣可忍故亦有漏亦无漏凡夫圣人俱得故障己心他心不善法故名为善善故或思惟断或不断如是等种种阿毗昙广分别。   建函 大智度论第三十一卷   第二十七幅末六行云无始空之下问曰有始法(乃至第二十九幅初行云)有始空等凡三十一行文此宋本中本阙今依二本补之又为看旧宋藏论者具录其文于左。   无始空问曰有始法亦是邪见应当破何以但说破无始答曰有始是大惑所以者何若有始者初身则无罪福因缘而生善𢙣处若从罪福因缘而生不名为初身何以故若有罪福则从前身受后身故若世间无始无如是咎是故菩萨先已舍是粗𢙣邪见菩萨常习用无始念众生故说无始常行因缘法故言法无始未得一切智故或于无始中错谬是故说无始空复次无始已破有始不须空破有始今欲破无始故说始空问曰若无始破有始者有始亦能破无始汝何以言但以空破无始答曰是二虽皆邪见而有差别有始起诸烦恼邪见因缘无始起慈悲及正见因缘所以者何念众生受无始世苦恼而生悲心知从身次第生身相续不断便知罪福果报而生正见若人不着无始即是助道善法若取相生着即是邪见始常无常见有始见虽破无始见不能毕竟破无始能毕竟破有始是故无始为胜如善破不善不善破善虽㸦相破而善能毕竟破𢙣如得贤圣道永不作𢙣𢙣法则不然势力微薄故如人虽起五逆罪断善根堕地狱久不过一劫因缘得脱地狱终成道果无始有始优劣不同亦如是以无始力大故能破有始是故不说有始空。   谷函 大宝积经论四卷(菩提流支 译)   宋本第一卷与国丹二本迥异未知去取今按开元录中叙此论云右释旧单卷大宝积经即宝积第四十三会是(已上)按宝积部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一卷失译右旧译单卷大宝积经有释论四卷(已上)今对捡之宋本初卷全是彼经非论文也是则宋本错将经本为论初卷耳其名加论字又为流支译何耶故今去彼取此为正后贤欲知今之所去宋本初卷是何等者请见大宝积经第一百一十二卷则是耳今为看旧宋藏论者具录其文于左。   大宝积经论卷第一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归命世间救苦海度彼岸大悲降魔怨。 我释宝积经 庄严十六种 真实微妙义 欲令法久住 自利利他故   问曰汝欲释宝积经应先释此法问以何义故名为宝积答曰大乘法宝中一切诸法差别义摄取故所有大乘法宝中诸法差别相者彼尽摄取义故名曰宝积一聚二积三阴四合和义一名异是中一切大乘法中如来为诸菩萨十六种相差别说法何者十六种相一法邪行相如是菩萨行邪行已名为行邪行相二正行相如是菩萨行正行已名为行正行相三行正行利益相菩萨住正行已名法行等行善行四行法行诸相差别五于诸菩萨所生慈心相为令生敬重心行说相故六菩萨住正行学戒相故七声闻戒与菩萨戒中说优劣胜如相故八菩萨善学菩萨戒已能与世间智等饶益他行差别相故九受彼菩萨藏时教修声闻戒相差别十不善学沙门相差别故十一不学沙门相差别故十二住假名行相差别故十三住真实行相差别故十四如来方便化度众生相差别故十五说微密语相差别故十六于菩萨藏中得教诲已善信有益相差别故大乘经中如来为诸菩萨说如是等十六种相差别法故彼法门中此一切诸相现所说故彼大乘法宝中所有诸相尽摄取故此妙法门名为宝积问曰云何彼大乘正法宝中所有诸相而此法门中所摄取成答曰迦叶有四法退失智慧如是等黑朋所摄八种四句摄邪行相差别故迦叶菩萨有得四大伏藏如是等六种四句所摄正行利益相差别如是此诸二十二四句具说染净退益之事迦叶名菩萨者非但名字名为菩萨如是等有三十二种相差别应知迦叶菩萨功德无量无边我当以譬喻演说如是十九喻所明诸相差别应知迦叶菩萨欲学此大宝积经乃至其灯明者圣慧根是其黑闇者诸结业是是名住正行中摄诸戒相差别应知迦叶譬如种在空中而能生长者从本以来无有是处乃至能出无量百千声闻辟支佛报如是等明声闻戒喻菩萨戒中胜劣相差别摄故应知尔时世尊复告大迦叶言乃至从本以来毕竟净故如是等摄取世间出世间智饶益他行事差别相应知迦叶汝等观内莫外逃走乃至出家人有二种病何等为二一者怀增上慢而自伏心二者坏他发大乘心如是等摄取受彼菩萨藏时教修声闻戒相差别应知迦叶沙门沙门者以何义故名为沙门复云何沙门迦叶有四种沙门乃至如是普明是名菩萨速疾法通如是等摄前三种沙门不善学沙门相差别应知尔时尊者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希有希有此大宝积经行大乘者而能作利益乃至读诵受持书写此大宝积经彼人即供养一切诸佛如是等于菩萨得教授已善信有益相差别摄故应知如是大乘中所说十六种诸法相差别摄取故此法门名为宝积应知耳佛住王舍大城问曰何故初明住处答曰佛住此处者欲令敬重彼处故重福众生敬此处故增长善根是故先明住处问曰何故此法唯王舍城说非余城郭答曰释此法门法王住处故喻如王舍王所止住故明王舍此大法门亦复如是法王住处释成此义故说住王舍城问曰何故唯在耆阇崛山非余方中答曰说此大乘法比于声闻缘觉乘中增上义故增上自利利他行故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万六千人俱问曰既因菩萨明此法门以是义故应说菩萨大名称众说声闻众有何义也答曰说声闻众若有声闻于大乘中所有疑心为除彼疑故若有不定助成正信若有自谓得清净者为欲舍离彼净心故复有声闻谓尽诸结于佛法中无复所修所谓灭诸烦恼等障心生逮得来利为欲舍离彼慢心故此法门中为诸菩萨说烦恼障灭因彼烦恼障及灭智障亦非余所说胜于声闻缘觉中得上果报问曰声闻众数此诸菩萨从何而至答曰未来世中有疑惑者为令除彼疑惑故经家所说从他方诸佛国土而来集会问曰何故说言皆得不退转也答曰皆得不退转者已得具足四忍故一生得者闻说此法堪为器故问曰是诸菩萨从他方诸佛国土而来此土成有何益彼世界中是诸如来各自说法答曰为益众生故此世界中亦有众生彼诸菩萨本所化受既见本同修诸行故是则乐见及本所化诸菩萨法以复受是行余方亦有无量诸佛为令生渴仰敬重咨请亲近之心说无量佛故令诸众生生堪得心起勇猛精进不生疲惓复是释迦如来本所化故忆本化度修诸愿行事从他方来亲近如来问曰何故明菩萨多说声闻少答曰说菩萨众多者此法门中所辩诸行彼尽因为诸菩萨说问曰何故先说声闻众答曰因彼加持所说法故问曰何故说言从他方来集会皆得一生者说懈怠我慢故令不生往求于正法对治此患故言自乐法故从他方来集会不为顺他心故释成远来诸佛世界中此诸菩萨已得佛位尚为法来况于余者云何不来问曰如来何故但对迦叶说此法门不对菩萨答曰如来告大迦叶时知堪能说故唯未知觉复未正信以释成堪知觉信大乘义故是中邪行所摄八种四句上上相释渐次应知第一四句说退失智慧邪行相事第二四句退失智慧已忘于正念第三四句灭正念已令灭白法第四四句灭白法已似非菩萨行𢙣心相第五四句行𢙣心相已难调伏故第六四句难调伏已行于邪盗第七四句行邪盗已不应亲近而能亲近第八四句不应亲近而能亲近已令不助菩萨行成于邪行对治此故正行所摄亦有八四句上上相释渐次应知第一四句说为满足助道智已令不忘正念第二四句令不忘正念助道智增长故第三四句不忘正念已增长白法第四四句增长白法已行似菩萨心想行故第五四句行不𢙣心事善调伏故第六四句善调伏已行于正道第七四句既行正道已应亲近者而能亲近第八四句应亲近而能亲近已令随菩萨所行诸行成于正行先所说正行利益有六种四句上下相释渐次应知第一四句菩萨如是多行正行已习成福德智慧第二四句依功德智慧习成已令得障净第三四句依障净已令一切法门助习通达一法门故第四四句依习一切白法门已一切相一切种利益一切众生故复修行无量功德第五四句既修行无量功德已令过无明住地第六四句依过无明住地已令得无障碍地是名此诸二十二四句之中所说渐次自此已后还彼前四句次第解释说应知经言迦叶菩萨有四法退失智慧问曰以何义故发此说答曰修大乘者为得无上菩提方便故愚痴者为令示现故放逸者令正劝故怯弱小心者令助慰喻使发大意故已行正行者为令赞叹故问曰明四法者此数无义而说自体明故答曰四算数者说摄取义故广不可尽伏防听者不乐多闻故以数摄故令忆持则易如绳穿华不使零落故问曰何以故唯定四不多亦不少答曰遮无穷及无义问故复有喻者退失三种助智摄取故明四数复有余者略说有三种智慧闻思修等是中前三法多示尽失助闻慧智故第四法者多明尽失思修慧等是故说四法次者是诸法中示相近渐次差别解释义佛告迦叶时劝令听众听众之徒一心不念余缘听故法者舍于人故言听法若不言法者容有生疑为欲说法为欲说人问曰先言菩萨者以何义故名为菩萨答曰行大乘者此菩萨名为摄取多义然今略说三义说应知一者信二者修行三者证云何信觉知甚深智慧而能令觉故云何修行为自利利他因故往行无上菩提云何得证以智慧力故今得证无上菩提退失智慧者明二时有二种失一已得失二当得失何者退云何失于无漏中失当得余者世间故二时俱失不甄说退失智慧故问曰无漏亦失答已解释不尔说退失智慧者欲明不放逸因于所作事中令作法故言退失智慧何以故有漏智者与无漏智助道因故是有漏智得已未得二故便失无漏智失者以不得故既证无漏智则无有退失问曰云何不尊重等法令能退失智慧答曰瞋恨故不敬不敬故不闻不闻故不生解以不生解故即现退失智慧吝惜诸法所受诸法秘不尽说故不闻不闻故于未来世中众缘不具缘不具故退失智慧有乐法者为作留难说诸因缘沮坏其心说有余言所犯覆藏不能悔过等故得闻障报已闻障报故得愚痴因是故未来必得愚痴以愚痴故退智慧其心憍慢自高赞己卑下他人故令恨他以恨他故即为倒说以颠倒说故于未来世中招倒以招倒故退失智慧问曰何时退失答曰二时中现及未来问曰若布施等诸法亦是退失因有吝等诸法者何故但说唯退失智慧因不说布施等退失因也答曰易失故先说菩提是智性故诸余波罗蜜者从彼智所生智依止故菩萨于智中邪行已即于菩提及助菩提法中不名正行是故但说退失智慧因不说布施等退失因如是不敬等法退失智慧因四句显说不乐闻等四法是中不敬重故显说不乐闻吝惜法故不闻障他法故得不闻障报我慢故姤心倒说如是不能助闻等智退失意此四法已以复有余智相谓生于四悔法现及未来何者四法一不能生解二众缘不具三助愚痴福报四及已颠倒故依不闻故于现法中不生正解依不闻故于未来世中众缘不具依闻障故亦于未来世中得愚痴报依姤心倒说故未来世得颠倒报问曰不尊重敬法及不敬法师者此二句重说有何义答曰此二句重说中显示具足不乐闻意设有人瞋谤不敬法故不闻其法敬重法师故乐听闻法复有瞋恨不敬重法师故不听闻法复有瞋敬重法故能乐听闻法若二俱瞋恨谤不敬重者彼众无方而能听闻是故此二句重说示现具足不乐听闻法意吝惜诸法所受诸法秘不尽说者此二句有何义吝惜诸法见既于他所知解中胜故即于法中秘不尽说护得后不敬防畏胜故或复有义若请不请一向不说故吝法者或有向说或复不说或复吝法故弃舍正法已舍法故即坏其心所受诸法秘不尽说起吝惜心行故说言坏行有乐法者为作留难说诸因缘沮坏其心说有余言所犯覆藏不能悔过如是等句有何异义是中有乐法而作留难者此是说有余言云何乐法者而作留难说诸因缘沮坏其心呵责说有余言所犯覆藏不能悔过云何沮坏人法并说诸𢙣所有法从人所欲乐听闻者彼法及彼人已无实言及无义者而言能种种说既说已即令不复乐闻云何说诸因缘呵责等所说不正复言无限或复乐闻者为助种种难访无限等言说闻难访等即便不听亦不乐闻云何不能为说教故复请而不受有他乐法者来请问说法已吝惜法故即不为说复不请余法师等若欲请闻不为许可云何覆藏说其听者及呵听众亦说彼法汝等无智此法甚深不能通达知故已说听众故覆藏正法如是障法因缘令得难处果报其心憍慢自高赞己卑下他人如是等句有何义憍慢者说初句云何憍慢若赞己为胜毁谤于他云何赞己为胜自所说不善修行不正见他所说皆善修行亦正于中起慢妒心云何毁谤于他若他善说善修行中生不善说不善修憍慢妒心想已憍慢患故令不能得证正觉智慧诸法尽证所摄此要略而说一唯所退失二如何退失三以何时失四所有既法退失彼尽显示何处退失者于智慧中如何退失以何想退失者失已解释何时退失者现在及未来所有既法而退失者明不敬重等四法已有此不恭敬等四法能令退失智慧等法障故说四对治法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成大智慧何等为四所谓尊敬重法及敬法师等菩萨顺行此敬等法因故得与大智因故生四种智慧何等为四一者起二者成熟三者满足助道四者能为成菩提然彼恭敬故乐听闻法既闻法已便得起发智慧随所闻读诵受持诸法以清净心广为人说而不求一切名闻利养恭敬等事故令得化他成熟心智善知智慧从多闻生精进不懈怠如救头燃闻法诵持乐如说行不随言说常求多闻闻则忆持不忘故令得满足助道智行其实行行不随言语及己音声为实行故令能得成菩提智慧是中尊敬重法及敬法师者以不敬重故对治说敬重应知随所闻诸法读诵受持是中闻者以耳识故诵持者以意识故或复闻者以闻慧故诵持者以思慧故经言以清净心广为人说者以离悭妒嫉心故不求一切名闻利养恭敬等事者是则吝法因故利养者衣服等恭敬者礼拜等名闻者称扬诸功德以多闻故堪得闻慧等智已如救头燃修求闻慧为求闻慧故劝转明修慧譬如有人或燃头或燃衣彼人舍一切诸事先救头及衣服菩萨亦如是知闻慧是智因智者乃至亦能得一切智因故转勤求闻为自利利他故随所闻法而能诵持及如说行者若随闻而能取义者彼已顺行故则能生如顺智非如但有音声语言者非如但求闻非但口说或复无义故或复所说皆无出世之益顺次解释不尊敬重法及行顺法已成吝惜诸法吝惜法已于乐求法者起诸障碍秘不为说彼灭此三种智因已无智故则起我慢自法对治尊敬法者已顺行法及次法故离悭吝惜心已随所闻法广为人说好乐法故求多闻记具多闻已即能行自利利他之行随说修行不着语言语言音声等事菩提心者唯智根本一切智者唯菩提心为本是以不忘菩提心故忘菩提心及已不忘诸法因故佛告迦叶菩萨有四法忘失菩提心何等为四欺诳阿阇梨等问曰何故但说有四法能忘失菩提心因不多不少答曰忘失有四种故略说有四种一不正信忘失二信颠倒忘失于菩提心中见有过故三所受诸法皆是假名心故忘失四得法体心忘失此四种忘失中对有四种因如是次第应知是中欺诳阿阇梨师长等者于师长前不能如实语既犯罪不发露故妄语心诳故即成欺诳师长是中阿阇梨者能谏及劝指授随彼所犯为令发露此不应作先所犯罪为欲忏灭故说诸方便汝应如是作师长者若能助益长秀圣者虽非师长已有诸功德故怜愍与乐劝止𢙣修善为既犯故令彼以妄语忘失以是义故助得增上业报已助得增上业报故成不正信忘失菩提心应知若彼不能令忘失者如是彼已习妄语及得戒障故忘失菩提心是名初因无疑悔者令生疑悔同修梵行中无疑能令生颠倒疑故同梵行中正修戒行者于戒中令起疑惑故彼如是同梵行中不至心恭敬及行谄曲心能于戒中生疑惑故生深重业障彼以是故于菩提心中颠倒不正信见过故忘菩提心彼若不能令生疑惑者如是彼已谤说故令忘菩提心是名第二因修大乘人呵骂诽谤广彰𢙣名乐修法者随所有法利彼能令远离背故若有信乐修大乘者为欲坏彼故呵骂诽谤广彰𢙣名说不善言破坏说无利益无利益语是中不善语者说𢙣名响彰其诸过所谓破戒发言说谓𢙣广彰人短谓非梵行分别说者不称功德随彰其说𢙣有如是等事彼如是向诸菩萨说无利语分别广彰𢙣名等若欲修大乘者如是等令退迷惑彼如是向诸菩萨心不恭敬已所有功德则便覆藏已覆藏故令𢙣深重业障以彼障故本所修戒心即便灭坏若使不能覆藏菩萨真实功德者彼如是以得戒障故退灭其心是名第三因以谄曲心与他从事非真实心者欲为诸法师开彰诸秘密之事令生迷惑故是中谄者以虚伪无有实心而与从事故曲者以心谄诳非真实心与人随顺为欲诸法师开彰说行诸秘密之事从诸法师所闻深密微妙法已若有修行大乘者为彼能起诽谤意作如是意已令助无量𢙣业以有彼业障故应得顺法心而成远离退失若不能诽谤远离者彼以如是故于戒障中心得退失略说以何退失所谓心何时退失现法中及已未来行中如何等行于师尊长中不正恭敬等故有何等相具四法故彼以显说对治彼故说四善法应知经言菩萨乃至失命因缘不故妄语者护治实语故以不惜身命故何况戏笑者菩萨于微轻罪中生大怖畏故常以真心与人从事者以离无我谄曲心故是中真心者实心随顺亲近故离无我患者菩萨如实亲近不示假名行离谄曲远离不调伏𢙣心故于一切菩萨生世尊想能为诸菩萨于四方中称扬功德者随所得法利彼常赞叹故自不爱乐诸小乘法随所化众生令彼一切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不乐狭小乘已劣弱故既得上义行所摄取化意欲故此诸句渐次重释欺诳阿阇梨等复不供养恭敬阿阇梨师长等故于戒法中不生殷重速疾之意自无惭愧悔过见他有惭愧悔过者为令恼故助不安乐心忧恼彼已无惭愧开令悔故于修大乘人中说诸𢙣事以谤菩提心所起诸利益他心无故以谄曲心与他从事非实真心复有不失诸句渐次重释以实语不忘菩提心集因故不失菩提心所起众生饶益故自身中所有无量希有诸法知己敬菩提心及一切智因故于菩提心并一切菩萨所起世尊想已敬菩提心故所化众生彼一切劝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喜乐求行狭劣小乘之法菩提心者是菩提应义问曰若是菩萨初发心者我当成于正觉彼心有何等性复有何相有何等念有何功德有何胜事以何所摄为谁根本是谁现气因谁所依止答曰初正愿性岂欲求相菩提为念及念众生以一切智因无量功德一切世间声闻缘觉愿中上故为胜信地所摄无上菩提根本慈悲现气因菩萨戒所依止然是发菩提心略有二种一者出世因二者不出世因是中出世因者若发心已永遂不忘是名出世因不出世因者若心不永遂中忘彼心退亦有二种一者永退二者不永退是中永退者若有数退而复能生不永退者若退已即生然彼心以四种缘四种因及四种力而能生何等四种缘一者见闻如来希有变化故发菩提心二者因于无上菩提以闻法为怜愍利益众生故发菩提心三者菩萨为欲正法久住故发菩提心四者见末世众生受诸重苦故发菩提心何者四种因一者具性故二者具善知识故三者慈悲为首故四者不惊怖世间长夜种种深重有闻等因故何等四力一者自力二者他力三者因力四者修行力是中自力者以自力故堪乐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自力他力者以他所劝令发心是名他力前所习大乘善法者是名因力现在法中亲近知识长夜之中闻思等正法习行善不息者是名修行力是中若广略此四缘及四因借故若使内自力及以因力具此二因生彼心者如是故名为有益名坚不动而生他力修行力生彼心者名为不应动失应知彼心退转相亦有四种无性故𢙣知识所摄于诸众生不起悲愍心及恐怖世间故不忘菩提心菩萨还忆持彼菩提心故能修行功德智明助道所摄善根法中彼如是修诸行已善法灭不增长因故说诸法经曰佛语迦叶菩萨成就四法所生善法灭不增长何等为四但以憍慢心读诵世间经典咒术如是等问曰何故唯有四法明因能灭善法不能增长不多亦不少答曰善法有四种灭不增长故此略有四种善法灭不增长事一者不生灭不增长二者不能增长灭不增长故三者除拔根本灭不增长四者作及远离灭不增长是中不生诸白法灭因者以我慢心故读诵世间经典求诸咒术不能通达菩萨六波罗蜜及菩萨法藏菩萨以我慢心降伏故悕望名闻利养妒胜憎他常诳故求于世间咒术不能求善白等法已不生诸白法灭尽故能令尽灭及先所得者以缘事故闻习转弱故是不增长灭。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二 (二十五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三 乂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大宝积经论之余   何以故贪着利养名闻故亲近诸檀越是中利养者衣服等供养者礼拜等著于利养名闻故说着利养名闻耳以着利养名闻故受于邪命资养等显说应知以亲近檀越家故多有亲近中诸患若彼有如是二疑助成者故说以如法得财利养以为不灭因以依谄曲等意故不住圣处彼如是著名闻利养亲近诸白衣家故以多缘亲故闻等善法不能增长闻等不增长已闻等诸善法悉不增长故令尽义便灭根本因故及增谤菩萨已𢙣见还增及谤菩萨法藏已瞋故于诸菩萨觅诸错谬等患令为诸菩萨以虚实等罪谤故令得大罪以此罪业因缘故所有善法从根本拔除远离灭尽远离灭因故未闻未曾受持诸修多罗法而能诽谤未闻者未至耳识道故未曾受持者虽至耳识道不诵持诸顿说教及诸修多罗法谤以是义故如来说此修多罗大阿波提舍中亦说此义若有邪师能测量如来意者彼人得大毁谤正法之事是故彼远离诸尽法故诸白等法令灭颠倒对治故明此白等法句应知是故如来告迦叶言迦叶菩萨成就四法所生善法转胜增长不令有失转复倍胜何等为四舍离邪法唯求正法如是等是中唯求正法者六波罗蜜菩萨法藏所说正闻非不正闻所明世间咒术等不定闻现事故言非不定闻复是随如劝心者柔耎善心故显示何意求世间语言咒术等求因故着我慢者成世间咒术等事求世间咒术语言者成舍利养恭敬名闻之心令舍故言求六波罗蜜及菩萨法藏耳以法财利养为足舍离一切诸邪命等及安住知足圣主性中者以法利为足如法所得利养心足故舍离一切诸邪命等者远离诸谄曲等心故安住知足圣主性中者不生疲倦心故得失不以心故彼如是行之正行已为成自利利他行故防护他心若有失事不谏向人罪过虚实何况觅人长短诸过是菩萨修行六波罗蜜菩萨法藏以于诸佛法中心不通达是中唯佛为现作证故不生谤心何以故佛菩提无边及所信根非一故演说诸法亦治诸法㹅略而明以何退失不能增长如何退失以何时失及何等法彼以显说以何退失不能增长者谓诸善法如何退失者以我慢心求世间语言咒术等渐次说以何时失者现法中及未来何等法者具足四法白朋中亦尔所有善法生及如何生以何时生及何等法生以何对治说复此诸法渐次以何我慢所摄诸利养等悕望求世间语言咒术等求以随所家中见利养者则能亲近此家身为利养名闻被缚妒吝心故因彼家所有余菩萨亲近者为令起瞋及以𢙣谤因瞋谤彼人故则谤正法白朋法中渐次明离慢等诸患故六波罗蜜所摄菩萨修学正闻故能行顺法行顺法已如法得施以为知量舍离一切诸邪命等安住知足圣主性中以着利养名闻谤因缘故不说他人罪过实以不实不求人短离谤菩萨心故能行利益如法等事行如法行故不谤正法舍离灭诸白法因诸法故修行不灭诸白法因已舍离似非菩萨随一一相习行𢙣心等修行似菩萨直心修相习诸行故为令劝故明显生灭苦不行诸恼等行故佛语迦叶菩萨有四种谄曲心菩萨常应舍离何等为四于佛法中心生疑悔不决了如是等问曰何故唯说四法答曰为因四种谄曲等法故以有此四种谄曲心故说四谄曲应知何等四一者于乘谄曲二者化受谄曲三者助功德谄曲四者助智谄曲是中乘谄曲者于佛法中心生疑惑不决了等及不敬尊复不敬诸戒等法于佛法中生疑惑等故诸大乘中生不信默然行是中于诸佛法中以有故生疑以有大意德故生惑以其不可得故生不决了等事化受谄曲因者于诸众生起憍慢瞋恨妄想等以慢等心故化诸众生中恨默故不能化导憍慢瞋恨妄想等于诸尊及弟子并劝谏有益无益等中应知助功德谄曲因者于他利养中生妒吝等心是中见他得利养心起忿恼瞋意妒若见彼求而起惜心是名吝彼如是既起妒吝心炽盛故于助功德智中恨不修行故诸功德智即便退失助智谄曲因者于诸菩萨广彰诸𢙣𢙣名𢙣称𢙣行等说𢙣名等事前已解说为诸菩萨说诸𢙣等句为说大乘经应知以谤大乘故菩萨于助道智中默住懈怠不修行故修道智中成于退失以为此故说朋应知谄曲对治故佛语迦叶菩萨有四质直之相何等为四所谓所犯诸罪终不覆藏如是等是中所犯诸罪终不覆藏者是㹅向他发露者发露事故说者有犯能忏悔故彼如是忏悔是以后时不生悔恨等情发起善故或失国土或财者以真求实故示现不惜诸施等故身命难者以舍离身命不依止余种种不举余事舍彼事已令惑人故忆余事故一切𢙣事中骂詈诽谤挝打系缚种种伤害受此苦时但求自责自忆业报不瞋恨他此诸句有何异义是中骂者说虚妄故瞋者虚实俱说故于他苦者已说种生姓等说诸𢙣事故诽谤者以因实见彰𢙣故挝打责数者于身中具诸缘故责数者具三业故复挝打者以手足等诸身分故煞者依身手等及刀杖等故系缚者以绳索锁等如是等事中唯责己之业报善𢙣业报因故不瞋恨他心不怀瞋恨等及无诸结使不怀瞋恨结使彼善坚住信欲之中设使有不可信诸佛法者彼能信以心清净故显说于大乘中身心成就此诸句渐次说于诸佛法中以疑心故不修戒行故令诸众生中行诸邪行行邪行已彼利养中即生悭吝妒心以不能制妒心故见闻有功德利养诸菩萨中起诽谤广彰𢙣名白朋法中渐次亦作依持戒故善持戒者善护谛语护谛语者能顺忍法以具忍故得身心清净以清净身心故能信诸佛正法略说谄曲者是名心愧恒事何处谄曲于诸佛法中及以众生以何时谄曲者现法中习不舍故亦至未来随所有法及随所说二种四句随所有真直之相以何义中复以何时有记等法对治明于白法应知于诸谄曲心中诸菩萨谏及以诸真直心菩萨说真直心已为真直心菩萨说诸调伏义故防谄曲法故劝彼调顺现示调顺及不调顺等法故佛语迦叶菩萨有四种不调顺散坏之相何等为四读诵经典而生戏论法及顺法不随而行于诸教诲中不调散坏如是等四法何故但说四法有四法有四种不调散坏因故何者不调散坏四法一者处不调散坏二者发行中不调散坏三者受用中不调散坏四者共住不调散坏是中不调散坏者名为不善调伏故喻如𢙣马此诸不调散四法能障修彼菩萨行故名为不调散法是中闻诸法及修行处而生戏论者是名处不调散坏因喻如不调散𢙣马以不调故还安本处已尔时不能善住复不能调伏不能散坏菩萨亦尔如法义中多闻已多闻故心不调伏彼诸善知识正劝令行修诸法及次法不能正住于教诲中不能正受法行是名发行不调散坏因譬如不调伏𢙣马安置正道处中以不调伏故向于𢙣道不调伏菩萨亦复如是为诸善知识所劝修行法及次法诸悔之中现以心颠倒分别念故即便倒取损他信施供养恭敬者是名受用中不调散坏因喻如不调伏𢙣马共诸调伏马同其一处而与诸调伏马行异故说不调伏也不调伏菩萨亦复如是虽在调伏菩萨同其一处已漏戒行故受诸信施供养恭敬以成其悔恨于善调伏菩萨所行行不相似不乐知见善调伏菩萨中起心诽谤不生恭敬是名处不调伏散坏因譬如不调𢙣马共诸调伏马同其一处以不调伏故心不悦乐善调伏者共不调伏同其一处亦尔不调伏菩萨亦复如是以自有见取义故共诸善调伏菩萨同在一处故心不悦乐善调伏菩萨亦复如是是中调者根调胜故伏者一心灭𢙣得胜行故转一切黑法对治说白朋法应知经言善说所闻闻便信受如所说行依止于法不依言说者非妒心诤胜故但听闻正法唯求利益不求觅见人诸短菩萨如是行诸行已常得值不离法善知识随顺师教能知依止以余言语所作皆善不失师意不退戒定者此诸句有异义是中于教诲处随顺师教者是㹅能令善以喻言语者闻善𢙣等忍故所作皆善者一切时不犯戒故不失师意者于教诲中心敬重故菩萨如是行诸行已常得值不离阿练善知识故不退戒定以调顺心而受供养者所说不退戒定者重明戒以定名说故应知菩萨如是行行已诸常得不离行诸功德善知识见诸善调顺菩萨已恭敬爱乐随顺善人劝受等行顺向顺意顺诸功德为令得利此诸句有何异义是中善调及顺等诸句前已解释恭敬爱乐者示现喜敬重心故顺向者乐见故顺意者正亲近意故顺诸功德者乐闻意故为令得彼利者顺行此法意故菩萨如是行诸行已成不离得众首善知识略说以何故调顺不调顺边坏事及云何而有唯以闻等诸相故以何时现法中及未来习学不止故以何等相具足四法行闻等法对治故说白朋等法应知起次说者行闻等法慢心故顺行正法次法等行已于正教授处不如法行既正教授处不如法行已所用受信施中诸事彼令能堕不饶益处彼如是杂垢染心故见诸善调伏心菩萨已即不生恭敬对治渐次说白朋等法应知不调伏诸法中谏已劝修调伏等法故防护住调伏法菩萨错谬等法劝修不错谬等法故说错谬不错谬等法佛语迦叶菩萨有四错谬法何等为四未与所化信受众生而共同意是菩萨错谬乃至摄取破戒𢙣人等是菩萨错谬问曰何故但说四法答曰依四种错谬法故说菩萨有四种错谬何等四种一者不作错谬二者过量错谬三者不正作错谬四者𢙣作错谬是中不作错谬者未受化众生而与同意依化众生劝令到究竟故信心敬众生中所说法中断绝是菩萨错谬过量错谬者非器众生中说深妙上法故于小乘众生悕求大乘而不随根说是菩萨错谬不正作错谬者为诸上根众生说小乘法于大乘众生求小乘不随根说法是名错谬𢙣作错谬者住正行众生如法持戒者持罚不敬摄取破戒等于持戒破戒中偏心倒说法故是中持戒者有三义应知住正行者不犯诸业故持戒者不缺漏诸戒故真法者敬戒法故有二种相释成破戒者破戒缺漏戒故𢙣法者不敬重诸戒错谬者取不正道及示不正道故应知此四错谬句现说四法一者不说二者不相似说三者不称根说四者𢙣说不说者对前后说法疲倦已生𢙣心故不相似说者所说无方便故不称根说者喜乐小乘法故𢙣说者以利养心训诲行行故是中𢙣心者以不说故于诸善根中而便退失不能满足以不满足故调诳众生已说法中无方便善巧故及不能摄取诸上善根以乐小乘故及远离上善根复悕求利养心训诲行行故不集功德及助诸𢙣故调诳众生对治彼故白朋所说应知经言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乃至普令众生等住正行于诸众生其心平等者自己及他心平等故于不深信众生化未成熟者而为说法防护不作错谬心知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者法等故名为等法于非器众生乐小乘等悕求大乘者随力说法防护过量错谬应知随器说故普化一切众生令入佛慧者信乐大乘上根众生而意求小乘法劝令入佛慧防护不正作错谬应知普令众生等住正行者舍诸利养名闻破戒持戒等心以等同说法护𢙣作错谬事应知谏菩萨不正取因及不应亲近已示现可亲近不可亲近因故佛语迦叶菩萨有四非善知识非善等侣菩萨常应舍彼何等为四求小乘者但欲自利乃至亲近以成世间利而无法利问曰何故定说四法答曰因非善知识故说四种非善知识非善等侣应知何等四种一者于乘中非善知识二者于行中非善知识三者于佛法中非善知识四者于正法中非善知识是中小乘人者但求己利不求他益性行狭劣相似故劝菩萨令远离大乘法中故是名于乘中非善知识应知求缘觉者少欲少作背众生益及修行处令劝菩萨远离众生益及诸行等以远离益故成失行因是名于行中非善知识应知卢伽耶陁者说种种异言故劝令远离于佛法中以远离故成失行因是名于正法中非善知识应知彼亲近已唯有世间利而无法利于善法中勤修故得成退失因以退失善法因故名为于正法非善知识应知对治非故说四种善知识经言诸来求者是菩萨善知识佛道因缘者对不断绝大乘法故说诸来求者是菩萨善知识差别应知菩萨作是念我依来求善知识因故修无量功德回向无上菩提修行不虚故不悕求小乘所修布施助成菩提作善根故令不失大乘行说法者是菩萨善知识生智慧纯志者不失行对治以多闻故能令为他说法是故不求少欲之事闻慧多纯志故虽得世间苦而不疲倦教化人令得出家者是菩萨善知识纯志增长一切善法者不断正法理对治劝出家故于诸邪法而成远离以一切善根纯志故作利益而不生懈怠疲倦退失诸佛世尊是菩萨菩知识纯志一切佛法增长者对治不失佛法故示现得诸佛挍量胜不退故释成不着利养名闻等既着利养名闻故令远离退失诸佛法修习纯志诸佛法及以积善根力故不能退失以是义故从非善知识中谏已劝修如是实行行菩萨事故明不如实及如实诸菩萨相故佛语迦叶菩萨有四非菩萨而似菩萨何等为四一者贪求利养而不求法乃至乐聚徒众不乐远离问曰何故唯有四法答曰因四种非菩萨相故说四种非岂菩萨相事而似菩萨应知一者多闻相似二者阿兰若相似三者造作功德行相似四者将诸徒众相似贪求利养而不求法者菩萨于诸信心中悕求利养者虽复持法是名不如实非如实贪求名闻称己之德不求出世功德者乐名闻菩萨者虽为阿兰若是名不如实非如实贪求自乐不能救拔众生诸苦者以利养悕求心缚故菩萨虽作功德行而名不如实非如实乐求聚徒众不乐远离者以供养恭敬心缚故菩萨虽是众首而名不如实行非如实行菩萨如是行行已令失持法阿兰若作诸功德及众首之事对治彼故说诸真实功德应知经言能信解空亦信业报以信解空故不乐利养等事及信业报故喜乐诸法因乐法故闻修无量功德忍一切无我我所者以忍无我故不喜乐著名闻称等事于一切众生起大悲心者以大悲故悕求菩萨功德入涅槃意者以涅槃意不乐自乐不舍世间行者以不舍世间故拔众生苦为化众生者心不舍众生故而行布施者以行施故善知众生功德虽修行施而不望报者以乐寂静故行施而不求报耳问曰白朋中演信乐等法说空等法何用答曰布施等助道诸行者意谓与声闻缘觉等共诸行而欲闻菩萨胜行故及生犹豫心为欲现说声闻缘觉不共助成正觉诸菩萨法故(宝积经论竟)。   日函 摄大乘论释卷第九(世亲菩萨释真谛三藏译)   第九幅十三行懒墯即是退弱心因(之下)应有定慧二波罗密文而三国本皆阙遂令次文坏失心因者谓散乱邪智之言及与结文为对治六种惑障故立波罗密有六数等言皆无所从来今捡本论中卷(二十四幅)此中有云若已起发行及不退弱心为对治坏失心因故立定慧二波罗密等二十五字今依本论足之。   当函 决定藏论   下卷十五幅十八行依大五尘一切(之下便云)思惟如正心人(等)第十七幅第六行水雨溉灌芽等增长(之下便云)他色假名说阴法入中(等)第二十幅第五行如是邻虚不正(之下便云)是名长生离增长生是名坏生(等)按此宋本三节论文皆文断义绝不相连续今捡国丹二藏宋本错将第三节是名长生(之上)思惟如正心人(乃至)水雨溉灌㸦得增长(等)凡三十五行揔四百一十七字却安初节依大五尘一切(之下)却将初节依大五尘一切(之下)他色假名说阴法入中(乃至)如是邻虚不正(等)凡三幅㹅六十九行之文却安第三节是名长生(之上)故致如是断绝今依二本进退正之又为看旧宋藏论者具录正文于左。   依大五尘一切他色假名说阴法入中色得有二种物有假有依定自在定中观色名为物有是定果化定共识尘戒非戒色皆是假名又定尘色处果定处色相应故依于定大得生世法依有漏定及无漏定色是世法非出世法何以故有相思惟定因缘故一切定人有能生色不能生色犹如化生若不思惟依前自在无有闇障得净光明自然而至现在世生是名物有思惟思惟解脱力故得见诸色色未现前是假名有非出世定境界之尘出世定色不可思惟欲色界色云何为异色界中色极大清净出光明故极妙微细非下根尘无有苦受过苦受故不可思惟住邻虚尘无妨碍故随于心想得有粗细是五种异略说色阴有六种相自相共相依依者相关相用相业相妙相地水等大坚润热动四大自相眼等诸根净是自相是名自相皆有障碍是色共相四大是依依者五尘是相关相内入有色用增上故外尘得生多种有一色聚得名坚触有润有热有动有杂为内入用是名用相地等四大依摄熟牵是事业相复有别业后当广说邻虚细色是名妙相妙相三种分破极细有生极细自在极细分破故邻虚极微生极细故风等诸微至中阴色色界中色无色界色自在细故得名极微如佛经说人生中住得平等心修学自心庄严自心作自在心共一处住不相妨碍亦无恼害若于此后生色究竟大梵自在是其生处下阎浮提为听法故破一二十头作十六分地如一切众天共住无相妨碍名自在极微妙是色阴物种思惟邻虚色相几种分别略说有五后当广说如经本地智分破故种分别故独自分故共伴分故无方分故析色究竟智决定故是邻虚分非身量故是故邻虚不生不灭是故色聚非邻虚生分别邻虚有十五种眼等五根色等五尘四大法色自相分别是名独分和合邻虚是共伴分何以故地等邻虚不相离故何故有障碍法不离一处共伴住故不无障碍如心大地合根相似故诸事用生为相似业增上缘故诸色和合共为根用故得生起若不如是非诸和合眼识等尘根尘无用是故共伴不得相离有一种色或碍不碍如中阴等乃至梵色名共伴分色究竟故诸邻虚色无有方分不和合故和合诸色邻虚方离一方处无邻虚色如前所说五种邻虚有五种眼肉天圣慧法眼似佛眼五种邻虚几眼境界肉天二眼所不能见余三眼见何以故唯色和合天眼得见内外上下前后明闇不见邻虚智分别故邻虚色相非体别故何故邻虚不生不灭可知可说答具足和合前得生故未至后时未得别体于中灭故譬如水滴五种相故邻虚思惟得知不正于色和合以自体故邻虚得住是为第一不正思惟邻虚生灭是为第二邻虚色住共伴离伴是名第三唯邻虚中色和合住是名第四邻虚和合能生他色他色得生异于邻虚如是邻虚不正思惟如正心人又取诸相离前五种不正思惟邻虚思惟正故得起五种功德和合色处邻虚分故用行修道于诸境界无疑惑因所作自在是一功德身见灭道渐渐增胜是二功德我慢灭道方便得生是三功德诸烦恼起起而暂止心得清净是四功德为空无相二解脱门便得修慧是五功德生者略说色物有五种生依生种生牵生长生坏生何者依生于四大依造色得生是故四大不名造色是四大虚造色得生此色和合是四大依知色自相于和合中得知有色复更有虚不见自相知无别色略说得知有相非有相若虚不见而言有者譬喻得知若有共依为得同物为不同物义有二种量故力故若不同量应得小知小知不得则无是义若有力故依物不同离自相故则无别力此力不同亦无是义是名依生何者种生从自种生譬如谷子至多因缘芽内等界地灰等生遇诸因缘坚物得䎡䎡物得坚不热不动得动动得不动如是好色及不好色有自相故为自种子多得生是名种生何者牵生内入业增不动外物而能得生譬如世器宿业牵故内入得生譬如为业五道入生外诸色物三种业牵一者如郁单越依报自生四天王天至第四天二者现业自牵外色得生如第五天三者依他念业外色得生如第六天是名牵生何者增长生具足因缘多种得生谓色增长渐渐具足水雨溉灌芽等增长。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三 (二十二张)   丁未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来㓮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四 乂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竭函 宝性论第二卷   第十三幅初二行声闻僧宝(之下)宋本脱此有何义偈言境界诸功德(乃至)偈言果胜最无上(等)凡二十四行㹅三百三十八字今依他本足之又为看旧宋藏论者具录其文于左。   此有何义偈言。 境界诸功德 证智及涅盘 诸地净无垢 满足大慈悲 生于如来家 具足自在通 果胜最无上 是胜归依义   此偈明何义略说菩萨十种胜义过诸声闻辟支佛故何等为十一者观胜二者功德胜三者证智胜四者涅盘胜五者地胜六者清净胜七者平等心胜八者生胜九者神力胜十者果胜观胜者谓观真如境界是名观胜偈言境界故功德胜者菩萨修行无厌足不同二乘少欲等是名功德胜偈言功德故证智胜者证二种无我是名证智胜偈言证智故涅盘胜者教化众生故是名涅盘胜偈言涅盘故地胜者所谓十地等是名地胜偈言诸地故清净胜者菩萨远离智障是名清净胜偈言净无垢故平等心胜者菩萨大悲遍覆是名平等心胜偈言满足大慈悲故生胜者诸菩萨生无生故是名生胜偈言生于如来家故神力胜者谓三昧自在神通等力胜是名神力胜偈言具足三昧自在通故果胜者究竟无上菩提故是名果胜偈言果胜最无上故。   力函 转识论   第四幅十五行但遣前境未无识故(之下)释曰谓是一切种子识者(等)凡五幅十三行文此宋本中本阙今依他本足之又为看旧宋藏论者具录其文于左。   释曰谓是一切种子识者是阿梨耶识为诸法种子及所余七识种子并能生自类无量诸法故通名一切法种子识也如此如此者由此等识能回转造作无量识法或转作根或转作尘或转作我或转作识如此种种不同唯识所作云如此造作回转也或于自于他㸦相随逐者于自则转为五阴或为色阴乃至识阴于他则转为怨亲中人种种不同望自五阴故称为他如是自他㸦相转作前后不同故云㸦相随逐也种种所作并皆是识无别境界起种种分别等者一一识中皆具能所能分别即是识所分别即是境能即依他性所即分别性故云起种种分别及所分别也由如此义离识之外无别境但唯有识义成既未明遣识惑乱未除故名不净品也问遣境在识乃可称唯识义既境识俱遣何识可成答立唯识乃一往遣境留心卒终为论遣境为欲空心是其正意是故境识俱泯是其义成此境识俱泯即是实性实性即是阿摩罗识亦可卒终为论是摩罗识也记曰由二种宿业熏习及二种习气能为集谛成立生死二种宿业熏习者即是诸业种子一宿业熏习二宿业熏习执宿业熏习即是所分别为分别性宿业熏习执即是能分别为依他性所即为境能即为识此二种业名相似集谛能得五阴生二种习气者即诸烦恼一相习气二粗重习气相即烦恼体是依他性能摄前相貌粗重即烦恼境是分别性境界粗显故也此二烦恼名真谛能集令未来五阴由此似真两种集谛若宿业已尽更受别报能安立生死释曰二种宿业熏习者一一种子备有两义所分别即是宿业熏习能分别即是宿业熏习执所即分别性能作生起种子法门故说此法门名为宿业熏习有名而无体也能即依他性正是起业种子名宿业熏习执有体而不真实也二种习气亦尔一一烦恼皆有两义所分别即粗重习气作起烦恼法门有名而无体能分别正是烦恼体亦有而不真实是依他性然此中所明分别依他与三无性中名字不同三无性中说分别名相类依他性名粗重以分别性当体有其相类能作烦恼法门说名烦恼也依他性正是烦恼体能得生死报故名粗重今此中为明分别性相类粗显故名粗重依他性能执前相类故名为相各自有意若欲转此中自三无性中名亦好也记曰如是如是分别若分别如是如是类此类类名分别性此但唯有名名所显体实无此所显体实无此分别者因他故起立名依他性此前后两性未曾相离即是实实性若相离者唯识义不成有境识异故由不相离故唯识无境界无境界故识亦成无由境无识无故立唯识义是乃成立是故前性于后性不一不异若定一异则有过失何耶分别与依他定一者分别性决定永无不为五法藏所摄依他性亦应永无若尔便无生死解脱善𢙣律戒法此为不可既不如此故分别性与依他性不得定一若定异者则分别性便不能遣依他性既由观分别性是无所有方见依他性亦无所有故不得定异又若分别性定异依他性者分别性体应定是有非谓永无有可异无何所论异是故但说不一不异不可定说一异也如无常与有为法亦不得定说一异前无后无是无常义五阴是有为法若无常与有为法定一者无常是无一切诸法并皆是无既不并无故不得定一若定异者观无常时不应通有为法以其通故不得定异此亦是不一不异也如是一切诸法皆尔如色等与瓶亦不一不异若色与瓶定一香等不成瓶瓶则真实若色定异瓶见色不应通瓶是故不定一异也两说亦尔若不见分别性则不见依他性是故不一不异然一切诸法但有三性摄法皆尽如来为众生说诸法无性亦有三种三性如前说前二是俗谛后一是真谛真俗二谛摄一切法皆尽三无性者即不离前三性分别性名无相性无体相故依他性名无生性体及因果无所有体似尘相尘即分别性分别既无体亦是无也因亦无者本由分别性为境能发生识果境界既无云何生果如种子能生芽种子既无芽从何出是故无生也真实性名无性性无有性无无性约人法故无有性约二空故无无性即是非有性非无性故重称无性性也此三无性是一切法真实以其离有故名常欲显此三无性故明唯识义也若人修道智慧未住此唯识义者二执随眠所生众惑不得灭离根本不灭故由此义故立一乘皆令学菩萨道若谓但唯有识现前起此执者若未离此执不得入唯识中若智者不更缘此境二不显现是时行者名入唯识何以故由修观熟乱执尽是名无所得非心非境是智名出世无分别智即是境智无差别名如如智亦名转依舍生死依但依如理故粗重及执二俱尽故粗重即分别性执即依他性二种俱尽也是名无流界是名不可思惟是名真实善是名常住果是名出世乐是名解脱身于三身中即法身。   释曰二执随眠所生果或不得灭离者即是见思二执随眠烦恼能作种子生无量上心或皆以本识为其根本根本未灭支未尽如胜鬘经说无明住地不断不究竟无边四住地不断不究竟也若智者不更缘此境二不显现故者此境即此唯识境唯识散乱无由境故识无此识既无能缘唯识之心亦无故云二不显现此二但谈二识所现前境前境先已无故是名转识品究竟也。   命函 法界无差别论一卷(提云般若译)   此论丹藏与国宋二藏不同此则丹本有五字四句二十四颂闲挟七言一偈离为十二假假假各释吾祖贤首䟽所释者此本也按彼国宋两本有七言四句二十偈一举并出后方次第释之其初偈曰法界不生亦不灭无老病死无蕴过由彼发胜菩提心是故我今稽首礼者是也今按开元录及贤首䟽并以此论为单译而国宋两本与此丹本文虽有异义则无殊必是开元之后后代重译也但未详何代何人之译此须待勘二藏直以彼为提云般若译者错耳今为看旧国宋藏者具录丹本文于左。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坚慧菩萨造   大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等 译 稽首菩提心 能为胜方便 得离生老死 病苦依过失   菩提心略说有十二种义是此论体诸聪慧者应如次知所谓果故因故自性故异名故无差别故分位故无染故常恒故相应故不作义利故作义利故一性故此中最初显示菩提心果令见胜利次即说彼所起之因然后安立此出生相及显异名而无差别于一切位无有染着常与净法而共相应不净位中无诸功用于清净位能作利益一性涅盘应知如是十二种义今此论中次第开阐何者名为菩提心果谓最寂静涅盘界此唯诸佛所证非余能得所以者何唯佛如来能永灭尽一切微细烦恼热故于中无生永不复生意生诸蕰故无老此功德增上殊胜圆满究竟无衰变故无死永舍离不思议变易死故无病一切烦恼所知障病及与习气皆永断故无苦依无始时来无明住地所有习气皆永除故无过失一切身语意误犯不行故此则由菩提心为最上方便不退失因一切功德至于究竟而得彼果彼果者即涅盘界何者为涅盘界谓诸佛所有转依相不思议法身以菩提心是不思议果因如白月初分故今顶礼复次颂曰。 能益世善法 圣法及诸佛 所依宝处如 如地海种子   复次菩提心如地一切世间善苗生长所依故如海一切圣法珍宝积聚处所故如种子一切佛树出生相续之因故如是已说菩提心果云何此因颂曰。 信为其种子 般若为其母 三昧为胎藏 大悲乳养人   复次云何此因积集应知如转轮王子其中于法深信为菩提心种子智慧通达为母三昧为胎藏由定乐住一切善法得安立故大悲为乳母以哀愍众生于生死中无有猒倦一切种智得圆满故云何自性颂曰。 自性无染着 如火宝空水 白法所成就 犹如大山王   复次应知此菩提心因积集已有二种相谓离染清净相白法所成相离染清净相者谓即此心自性不染又出客尘烦恼障得清净譬如火摩尼宝虚空水等为灰垢云土所覆翳时虽其自性无所染著然由远离灰等故令火等得清净如是一切众生自性无差别心虽贪等烦恼所不能染然由远离贪等故其心得清净白法所成相者谓如是自性清净心为一切白法所依即以一切白净法而成其性如说须弥山众宝所依即以众宝而合成故云何异名颂曰。 至于成佛位 不名菩提心 名为阿罗诃 净我乐常度 此心性明洁 与法界同体 如来依此心 说不思议法   复次此菩提心永离一切客尘过𢙣不离一切功德成就得四种最上波罗蜜名如来法身如说世尊如来法身即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如来法身即是客尘烦恼所染自性清净心差别名字又如说舍利弗此清净法性即是法界我依此自性清净心说不思议法云何无差别颂曰。 法身众生中 本无差别相 无作无初尽 亦无有染浊 法空智所知 无相圣所行 一切法依止 断常皆悉离   复次此菩提心在于一切众生身中有十种无差别相所谓无作以无为故无初以无起故无尽以无灭故无染浊以自性清净故性空智所知以一切法无我一味相故无形相以无诸根故圣所行以是佛大圣境界故一切法所依以染净诸法所依止故非常以是杂染非常法性故非断以是清净非断法性故云何分位颂曰。 不净众生界 染中净菩萨 最极清净者 是说为如来   复次此菩提心无差别相故不净位中名众生界于染净位名为菩萨最清净位说名如来如说舍利弗即此法身为本际无边烦恼藏所缠从无始来生死趣中生灭流转说名众生界复次舍利弗即此法身猒离生死漂流之苦舍于一切诸欲境界于十波罗蜜及八万四千法门中为求菩提而修诸行说名菩萨复次舍利弗即此法身解脱一切烦恼藏远离一切苦永除一切烦恼随烦恼垢清净极清净最极清净住于法性至一切众生所观察地尽一切所知之地升无二丈夫处得无障碍无所著一切法自在力说名如来应正等觉是故舍利弗众生界不异法身法身不异众生界众生界即是法身法身即是众生界此但名异非义有别云何无染颂曰。 譬如明净日 为云之所翳 烦恼云若除 法身日明显   此复云何于不净位中现有无量诸烦恼而不为染譬如日轮为云所覆而性常清净此心亦尔彼杂烦恼但为客故云何常恒颂曰。 譬如劫尽火 不能烧虚空 如是老病死 不能烧法界 如一切世间 依虚空起尽 诸根亦如是 依无为生灭   复次云何于此现有生老死而言是常譬如虚空虽劫灾火起不能为害法界亦尔是故经言世尊生死者但随俗说有世尊死者诸根隐没生者诸根新起非如来藏有生老死若没若起世尊如来藏过有为相寂静常住不变不断故云何相应颂曰。 如光明热色 与灯无异相 如是诸佛法 于法性亦然 烦恼性相离 空彼客烦恼 净法常相应 不空无垢法   复次云何未成正觉而言于此佛法相应譬如光明热色等与灯无有异相诸佛法于法身亦如是如说舍利弗诸佛法身有功德法譬如灯有光明热色不离不脱摩尼宝珠光色形状亦复如是舍利弗如来所说诸佛法身智功德法不离不脱者所谓过恒河沙如来法也复次如说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何等为二所谓空如来藏一切烦恼若离若脱智不空如来藏过恒河沙不思议诸佛法不离不脱智云何不作义利颂曰。 烦恼藏缠覆 不能益众生 如莲花未开 如金在粪中 亦如月盛满 阿修罗所蚀   复次众生法身即与如是功德相应何故无有如来德用应知此如莲未开诸𢙣见叶共包裹故如金堕厕在于觉观粪秽中故如满月被蚀我慢罗睺所执取故如池水被浊贪欲尘土所混杂故如金山被翳瞋恚泥垢所封着故如虚空被覆愚痴重云之所蔽故如日未出在无明习气地中故如世界未成在六处水大藏中故如云无雨相违缘现前故㹅为颂曰。 如莲金等未开显 佛体客尘翳亦然 是时功德不自益 反此则能为大利   云何作义利颂曰。 如池无垢浊 如莲大开敷 亦如上真金 洗除众粪秽 如虚空清净 朗月星围绕 离欲解脱时 功德亦如是 譬如日明现 威光遍世间 如地生众谷 如海出众宝 如是益众生 令从诸有脱 了知诸有性 而起于大悲 若尽若不尽 斯皆无所著 佛心如大云 住于实际空 三昧㹅持法 甘雨随时降 一切诸善苗 因此而生长   此偈中义与前相反应知则是清净法身远离客尘众患故成就自性功德故证斯法者则名如来应正等觉于常住寂静清凉不思议涅盘界恒受安乐为一切众生之所归仰云何一性颂曰。 此即是法身 亦即是如来 如是亦即是 圣谛第一义 涅盘不异佛 犹如冷即水 功德不相离 故无异涅盘   若如来法身异涅盘者经中不应作如是说如彼颂曰。 众生界清净 应知即法身 法身即涅盘 涅盘即如来   复次如有经言世尊即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涅盘界即此涅盘界名如来法身世尊无异如来无异法身言如来者即法身也。   复次应知此亦不异苦灭谛是故经言非以苦坏名苦灭谛言苦灭者以从本以来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尽离尽常恒不变无有断绝自性清净远离一切烦恼藏具足过恒河沙不离不脱智不思议诸佛法是故说名如来法身世尊即此如来法身未离烦恼藏说名如来藏世尊如来藏智是如来空智世尊如来藏者一切声闻独觉本所不见本所不证唯佛世尊永坏一切烦恼藏具修一切苦灭道之所证得是故当知佛与涅盘无有差别譬如冷触不异于水复次应知唯有一乘道若不尔者异此应有余涅盘故同一法界岂有下劣涅盘胜妙涅盘耶亦不可言由下中上胜劣诸因而得一果以现见因差别果亦差别故是故经言世尊实无胜劣差别法证得涅盘世尊平等诸法证于涅盘世尊平等智平等解脱平等解脱见证得涅盘是故世尊涅盘界者名为一味所谓平等味解脱味也。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命函 国本宋本法界无差别论   此是二藏所谓法界无差别论提云般若译者今按开元录及贤首䟽则彼丹本五言二十四颂者真是提云般若所译而贤首䟽所释者又此论录及䟽中并为单译而国宋两本与彼丹本文虽有异义则无殊必是开元之后后代重译也但未知何代何人之译此须待勘而二藏直以此为提云般若之译者错也。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四 (十八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五 乂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校勘   薄函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此经此卷国宋二本皆直以三十二相经第二为卷初首遂令第二之言无所对第一又于三十二相经中直以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言为经初首而阙其我闻如是已下证信发起二序之文遂令一经正宗起无由序今于丹藏经中得七宝经第一㹅一百九十字为卷初首又于三十二相经初得我闻如是(乃至)无家学道者必(等)凡一百八十二字为经初首补其阙焉其所补者具列于后。   中阿含经王相应品第六(有七经王相应品本有十四经分后七经属第二诵)初一日诵 七宝相四洲 牛粪摩竭王 鞞婆丽陵耆 天使最在后   中阿含经王相应品七宝经第一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转轮王出于世时当知便有七宝出世云何为七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谓为七若转轮王出于世时当知有此七宝出世如是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出于世时当知亦有七觉支宝出于世间云何为七念觉支宝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息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宝是谓为七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出于世时当知有此七觉支宝出于世间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宝经第一竟   中阿含经王相应品三十二相经第二 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诸比丘于中食后集坐讲堂共论此事诸贤甚奇甚特大人成就三十二相必有二处真谛不虚若在家者必为转轮王聦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天下由已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宝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千子具足颜㒵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彼必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仗以法教令令得安乐若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必(已上)。   薄函 中阿含经卷第十五   此卷初三十喻经丹藏作世喻经者但卅字之讹变也三十为正国宋经初直以比丘比丘尼以护六根为守阁人为经初首而阙我闻如是等证信发起二序之文今于丹藏经中得我闻如是(已下乃至)犹如王及大臣有守阁人舍利子如是(等)凡三十五行揔四百九十字补其阙焉其所补文今录于左。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加兰哆园与大比丘众俱共受夏坐尔时世尊于十五日说从解脱时在比丘众前敷座而坐世尊坐已便入定意观诸比丘心于是世尊见比丘众静坐默然极默然无有睡眠除阴盖故比丘众坐甚深极甚深息极息妙极妙是时尊者舍梨子亦在众中于是世尊告曰舍梨子比丘众静坐默然极默然无有睡眠除阴盖故比丘众坐甚深极甚深息极息妙极妙舍梨子谁能敬重奉事比丘众者于是尊者舍梨子即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如是比丘众静坐默然极默然无有睡眠除阴盖故比丘众坐甚深极甚深息极息妙极妙世尊无能敬重奉事比丘众者唯有世尊能敬重奉事法及比丘众戒不放逸布施及定唯有世尊能敬重奉事世尊告曰舍梨子如是如是无能敬重奉事比丘众者唯有世尊能敬重奉事法及比丘众戒不放逸布施及定唯有世尊能敬重奉事舍梨子犹如王及大臣有种种严饰具缯彩锦𦋺指环臂钏肘璎咽钳生色珠鬘舍梨子如是比丘比丘尼以戒德为严饰具舍梨子若比丘比丘尼成就戒德为严饰具者便能舍恶修习于善舍梨子犹如王及大臣有五仪式剑盖天冠珠柄之拂及严饰屣守卫其身令得安隐舍梨子如是比丘比丘尼以持禁戒为卫梵行舍梨子若比丘比丘尼成就禁戒为卫梵行者便能舍恶修习于善舍梨子犹如王及大臣有守阁人舍梨子如是。   松函 杂阿含经第四卷   此经此卷国宋二本文义全同皆有十九经㹅二十五纸丹本有十五经若依宋藏式写之可成二十七纸又其文义与国宋二本全别未知去取今捡国宋本经则下流函中此经第四十二卷耳宋藏错将彼卷重刊于此为初四卷国亦仍之者错也故今去彼取此丹本经焉又为看旧国宋藏者具录正经于左。   杂阿含经卷第四   宋天笁三藏求那跋陁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多罗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常如法行乞持用供养父母令得乐离苦世尊我作如是为多福不佛告郁多罗实有多福所以者何若有如法乞求供养父母令其安乐除苦恼者实有大福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如汝于父母 恭敬修供养 现世名称流 命终生天上   佛说此经已年少郁多罗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年少婆罗门名优波迦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诸婆罗门常称叹邪盛大会沙门瞿昙亦复称叹邪盛大会不佛告优波迦我不一向称叹或有邪盛大会可称叹或有邪盛大会不可称叹优波迦白佛何等邪盛大会可称叹何等邪盛大会不可称叹佛告优波迦若邪盛大会系群少特牛水特水牸及诸羊犊小小众生悉皆伤杀逼迫苦切仆使作人鞭笞恐怛悲泣号呼不喜不乐众苦作役如是等邪盛大会我不称叹以造大难故若复大会不系缚群牛乃至不令众生辛苦作役者如是邪盛大会我所称叹以不造大难故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马祀等大会 造诸大难事 如是等邪盛 大仙不称叹 系缚诸众生 杀害微细䖝 是非为正会 大仙不随顺 若不害众生 造作众难者 是等名正会 大仙随称叹 惠施修供养 为应法邪盛 施者清净心 梵行良福田 如是大会者 是则罗汉会 是会得大果 诸天皆欢喜 自行恭敬请 自手而施与 彼我悉清净 是施得大果 慧者如是施 信心应解脱 无罪乐世间 智者往生彼   佛说此经已优波迦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广说如上差别者谓随说异偈言。 无为无诸难 邪盛时清净 如法随顺行 摄护诸梵行 馨香归世界 超过诸凡鄙 佛于邪盛善 称叹此邪盛 惠施修供养 邪盛随所应 净信平等施 梵行良福田 彼作如是施 是施罗汉田 如是广大施 诸天所称叹 自行恭敬请 自手而供养 等摄自他故 邪盛得大果 慧者如是施 净信心解脱 于无罪世界 智者往生彼   佛说此经已优波迦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阇迦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俗人在家当行几法得现法安及现法乐佛告婆罗门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何等为方便具足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䟽算画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善守护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云何为正命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周圆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执秤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优昙钵果无有种子愚痴贪欲不顾其后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入等出是名正命具足如是婆罗门四法成就现法安现法乐婆罗门白佛言世尊在家之人有几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佛告婆罗门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何等为四谓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定何等为信具足谓善男子于如来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诸天魔梵反余世人同法所坏是名善男子信具足何等戒具足谓善男子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名戒具足云何施具足谓善男子离悭垢心在于居家行解脱施常自手与乐修行舍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云何为慧具足谓善男子苦圣谛如实知习灭道圣谛如实知是名善男子慧具足若善男子在家行此四法者能得后世安后世乐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方便建诸业 积集能守护 知识善男子 正命以自活 净信戒具足 惠施离悭垢 净除于速道 得后世安乐 若处于居家 成就于八法 审谛尊所说 等正觉所知 现法得安隐 现法喜乐住 后世喜乐住   佛说此经已郁阇迦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国有憍慢婆罗门止住父母种姓俱净无瑕点能说者七世相承悉皆清净为婆罗门师言论通达诸论记典悉了万名解法优劣分明诸句句记说容貌端正或生志高族姓志高容色志高𦖟明志高财富志高不敬父母诸尊师长闻沙门瞿昙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闻已作是念我当往彼沙门瞿昙所若有所说我当共论无所说者默然而还时憍慢婆罗门乘白马车诸年少婆罗门前后导从持金柄伞盖手执金瓶往见世尊至于园门下车步进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围绕说法不时顾念憍慢婆罗门时憍慢婆罗门作是念沙门瞿昙不顾念我且当还去尔时世尊知憍慢婆罗门心念而说偈言。 憍慢既来此 不善更增慢 向以义故来 应转增其义   时憍慢婆罗门作是念沙门瞿昙已知我心欲修敬礼尔时世尊告憍慢婆罗门止止不须作礼心净已足时诸大众咸各高声唱言奇哉世尊大德大力今此憍慢婆罗门恃生憍慢族姓憍慢容色憍慢聦明憍慢财富憍慢不敬父母诸尊师长今于沙门瞿昙所谦卑下下欲接足礼时憍慢婆罗门于大众前唱令静默而说偈言。 云何不起慢 云何起恭敬 云何善慰谕 云何善供养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父母及长兄 和尚诸师长 及诸尊重者 所不应生慢 应当善恭敬 谦下而问讯 尽心而奉事 兼设诸供养 离贪恚痴心 漏尽阿罗汉 正智善解脱 伏诸憍慢心 于此贤圣等 合掌稽首礼   尔时世尊为憍慢婆罗门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如佛世尊次第说法说布施持戒生天功德爱欲味患烦恼清净出要远离诸清净分如是广说如白净衣无诸黑𢙣速受染色憍慢婆罗门即于座上解四圣谛苦习灭道得无间等时憍慢婆罗门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疑惑不由他度于正法中得无所畏即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我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不佛告憍慢婆罗门汝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彼即出家独正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得阿罗汉心善解脱。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长身婆罗门作如是邪盛大会以七百特牛行列系柱特牸水牛及诸羊犊种种小䖝悉皆系缚办诸饮食广行布施种种外道从诸国国皆悉来集邪盛会所时长身婆罗门闻沙门瞿昙从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作是念我今办邪盛大会所以七百特牛行列系柱乃至小小诸䖝皆悉系缚为邪盛大会故种种异道从诸国国来至会所我今当往沙门瞿昙所问邪盛法莫令我作邪盛大会分数中有所短少作是念已乘白马车诸年少婆罗门前后导从持金柄伞盖执金澡瓶出舍卫城诣世尊所恭敬承事至精舍门下车步进至于佛前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我今欲作邪盛大会以七百特牛行列系柱乃至小小诸䖝皆悉系缚为邪盛大会故种种异道从诸国国皆悉来至邪盛会所又闻瞿昙从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我今故来请问瞿昙邪盛大会法诸物分数莫令我所作邪盛大会诸分数之中有所短少佛告婆罗门或有一邪盛大会主行施作福而生于罪为三刀剑之所刻削得不善果报何等三谓身刀剑口刀剑意刀剑何等为意刀剑生诸苦报如一会主造作大会作是思惟我作邪盛大会当杀尔所少壮特牛尔所水特水牸尔所羊犊及种种诸䖝是名意刀剑生诸苦报如是施主虽念作种种布施种种供养实生于罪云何为口刀剑生诸苦报有一会主造作大会作如是教我今作邪盛大会汝等当杀尔所少壮特牛乃至杀害尔所微细䖝是名口刀剑生诸苦报大会主虽作是布施供养实生于罪云何为身刀剑生诸苦报谓有一大会主造作大会自手伤杀尔所特牛乃至杀害种种细䖝是名身刀剑生诸苦报彼大会主虽作是念种种布施种种供养实生于罪然婆罗门当勤供养三火随时恭敬礼拜奉事施其安乐何等为三一者根本二者居家三者福田何者为根本火随时恭敬奉事供养施其安乐谓善男子方便得财手足勤苦如法所得供养父母令得安乐是名根本火何故名为根本若善男子从彼而生所谓父母故名根本善男子以崇本故随时恭敬奉事供养施以安乐何等为居家火善男子随时育养施以安乐谓善男子方便得财手足勤苦如法所得供给妻子宗亲眷属仆使佣客随时给与恭敬施安是名家火何故名家其善男子处于居家乐则同乐苦则同苦在所为作皆相顺从故名为家是故善男子随时供给施与安乐何等名田火善男子随时恭敬尊重供养施其安乐谓善男子方便得财手足勤劳如法所得奉事供养诸沙门婆罗门善能调伏贪恚痴者如是等沙门婆罗门建立福田崇向增进乐分乐报未来生天是名田火何故名田为世福田谓为应供是故名田是善男子随时恭敬奉事供养施其安乐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根本及居家 应供福田火 是火增供养 充足安隐乐 无罪乐世间 慧者往生彼 如法财复会 供养所应养 供养应养故 生天得名称   然婆罗门今善男子先所供养三火应断令灭何等为三谓贪欲火瞋恚火愚痴火所以者何若贪火不断不灭者自害害他自他俱害现法得罪后世得罪现法后世得罪缘彼而生心法忧苦恚火痴火亦复如是婆罗门若善男子事积薪火随时辛苦随时然随时灭火因缘受苦尔时长身婆罗门默然而住时有婆罗门子名郁多罗于会中坐长身婆罗门须㬰默然思惟已告郁多罗汝能往至邪盛会所放彼系柱特牛及诸众生受系缚者悉皆放不而告之言长身婆罗门语汝随意自在山泽旷野食不断草饮净流水四方风中受诸快乐郁多罗白言随大师教即往彼邪盛会所放诸众生而告之言长身婆罗门语汝随其所乐山泽旷野饮水食草四风自适尔时世尊知郁多罗知已为长身婆罗门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如律世尊说法先后说戒说施及生天功德爱欲味患出要清净烦恼清净开示现显譬如鲜净白㲲易受染色长身婆罗门亦复如是即于座上见四真谛得无间等时长身婆罗门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疑惑不由他度于正法中得无所畏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袓右肩合掌白佛已度世尊我从今日尽其寿命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为优婆塞证知我惟愿世尊与诸大众受我饭食尔时世尊默然而许时长身婆罗门知佛受请已为佛作礼右绕三匝而去长身婆罗门还邪盛处所诸供办净羙好者布置床座遣使请佛白言时到惟圣知时尔时世尊着衣持钵大众围绕往到长身婆罗门会所大众前坐时长身婆罗门知世尊坐定已手自供养种种饮食食已澡漱洗钵毕别敷卑床于大众前端坐听法尔时世尊为长身婆罗门说种种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而去。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五 (十七张 乂)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六 乂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杂阿含经卷第四之余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年少婆罗门名僧迦罗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不善男子云何可知佛告婆罗门譬犹如月婆罗门复问善男子云何可知佛告婆罗门譬犹如月婆罗门白佛云何不善男子如月佛告婆罗门如月黑分光明亦失色亦失所系亦失日夜消灭乃至不现如是有人于如来所得信家心受持净戒善学多闻损己布施正见真实于如来所净信持戒惠施多闻正见真直已然后退失于戒闻施正见悉皆忘失日夜消灭乃至湏臾一切忘失复次婆罗门若善男子不习近善知识不数闻法不正思惟身行𢙣行口行𢙣行意行𢙣行行𢙣因缘故身坏命终堕𢙣趣泥梨中如是婆罗门不善男子其譬如月婆罗门白佛云何善男子其譬如月佛告婆罗门譬如明月净分光明色泽日夜增明乃至月满一切圆净如是善男子于如来法律得净信心乃至正见真净增明戒增施增闻增慧增日夜增长复于余时亲近善知识闻说正法内正思惟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故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化生天上婆罗门是故善男子譬如月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譬如月无垢 周行于虚空 一切小星中 其光最盛明 净信亦如是 戒闲离悭施 于诸悭世间 其施特明显   佛说此经已僧迦罗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生闻婆罗门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我闻瞿昙说言唯应施我不应施余人施我得大果非施余人而得大果应施我弟子不应施余弟子施我弟子得大果报非施余弟子得大果报云何瞿昙作是语者为实说耶非为谤毁瞿昙乎为如说说如法说耶法次法说不为余人以同法来诃责耶佛告婆罗门彼如是说者谤毁我耳非如说说如法说法次法说不致他人来以同法呵责所以者何我不如是说应施于我不应施余施我得大果报非施余人得大果报应施我弟子施我弟子得大果报非施余弟子得大果报然婆罗门我作如是说者作二种障障施者施障受者利婆罗门乃至士夫以洗器余食著于净地令彼处众生即得利乐我说斯等亦入福门况复施人婆罗门然我复说施持戒者得果报不同犯戒生闻婆罗门白佛言如是瞿昙我亦如是说施持戒者得大果报非施犯戒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若黑若有白 若赤若有色 犁杂及金色 纯黄及鸽色 如是等牸牛 生犊姝好者 丁壮力具足 调善行捷疾 但使堪运重 不问本生色 人亦复如是 各随彼彼生 刹利婆罗门 毗舍首陁罗 旃陁罗下贱 所生悉不同 但使持净戒 离重担烦恼 纯一修梵行 漏尽阿罗汉 于世间善逝 施彼得大果 愚者无智慧 未尝闻正法 施彼无大果 不近善友故 若习善知识 如来及声闻 清净信善逝 根生坚固力 所住之善趣 及生大姓家 究竟般涅盘 大仙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生闻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𠧒食时有异婆罗门年耆根熟执杖持钵家家𠧒食尔时世尊告婆罗门汝今云何年耆根熟柱杖持钵家家𠧒食婆罗门白佛瞿昙我家中所有财物悉付其子为子娶妻然后舍家是故柱杖持钵家家𠧒食佛告婆罗门汝能于我所受诵一偈还归于众中为儿说耶婆罗门白佛能受瞿昙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生子心欢喜 为子聚财物 亦为娉其妻 而自舍出家 边鄙田舍儿 违负于其父 人形罗刹心 弃舍于尊老 老马无复用 则夺其䵃麦 儿少而父老 家家行𠧒食 曲杖为最胜 非子为恩爱 为我防𢙣牛 免险地得安 能却龱暴狗 扶我闇处行 避深坑空井 草木𣗥刺林 凭杖威力故 峙立不堕落   时婆罗门从世尊受斯偈已还归婆罗门大众中为子而说先白大众听我所说然后诵偈如上广说其子愧怖即抱其父还将入家摩身洗浴覆以青衣被立为家主时婆罗门作是念我今得胜族姓是沙门瞿昙恩我经所说为师者如师供养为和尚者如和尚供养我今所得皆沙门瞿昙力即是我师我今当以上妙好衣以奉瞿昙时婆罗门持上妙衣至世尊所面前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我今居家成就是瞿昙力我经记说为师者以师供养为和尚者以和尚供养今日瞿昙即为我师愿受此衣哀愍故世尊即受为哀愍故尔时世尊为婆罗门说种种法示教照喜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𠧒食时有异婆罗门年耆根熟摄杖持钵家家𠧒食彼婆罗门遥见世尊而作是念沙门瞿昙摄杖持钵家家𠧒食我亦摄杖持钵家家𠧒食我与瞿昙俱是比丘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所谓比丘者 非但以𠧒食 受持在家法 是何名比丘 于功德过𢙣 俱离修正行 其心无所畏 是则名比丘   佛说是经已彼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一那罗聚落住一那罗林中尔时世尊着衣持钵入一陁罗聚落𠧒食而作是念今日大早今且可过耕田婆罗豆婆遮婆罗门作饮食处尔时耕田婆罗豆婆遮婆罗门五百具犁耕田为作饮食时耕田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遥见世尊白言瞿昙我今耕田下种以供饮食沙门瞿昙亦应耕田下种以供饮食佛告婆罗门我亦耕田下种以供饮食婆罗门白佛我都不见沙门瞿昙若犁若轭若鞅若縻若镵若鞭而今瞿昙说言我亦耕田下种以供饮食尔时耕田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即说偈言。 自说耕田者 而不见其耕 为我说耕田 令我知耕法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信心为种子 苦行为时雨 智慧为时轭 惭愧心为辕 正念自守护 是则善御者 包藏身口业 知食处内藏 真实为真乘 乐住为懈息 精进为废荒 安隐而速进 直往不转还 得到无忧处 如是耕田者 逮得甘露果 如是耕田者 不还受诸有   时耕田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白佛言善耕田瞿昙极善耕田瞿昙于是耕田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闻世尊说偈心转增信以满钵香羙饮食以奉世尊世尊不受以因说偈得故即说偈言。 不因说法故 受彼食而食   如是广说如前为火与婆罗门广说时耕田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白佛言瞿昙今以此食安着何处佛告婆罗门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世人堪食此食而得安身婆罗门汝持此食着无䖝水中及少生草地时婆罗门即持此食着无䖝水中水即烟起涌沸啾啾作声如热丸投于冷水啾啾作声如是彼食投着无䖝水中烟起涌沸啾啾作声时婆罗门作是念沙门瞿昙实为奇特大德大力乃令饮食神变如是时彼婆罗门见食瑞应信心转增白佛言瞿昙我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不佛告婆罗门汝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得比丘分彼即出家已独静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得阿罗汉心善解脱。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时有尊者名曰净天在鞞提诃国人间游行至弥絺罗城庵罗园中时尊者净天晨朝着衣持钵入弥絺罗城𠧒食次第𠧒食到自本家时净天母年老在中堂持食祀火求生梵天不觉尊者净天在门外立时毗沙门天王于尊者净天所极生敬信时毗沙门天王诸夜叉导从乘虚而行见尊者净天在门外立又见其母手擎饮食在中堂上供养祀火不见其子在外门立见已从空中下至净天母前而说偈言。 此婆罗门尼 梵天极辽远 为求彼生故 于此祠祀火 此非梵天道 何为徒祀此 汝婆罗门尼 净天住门外 垢秽永无余 是则天中天 萧然无所有 独一不兼资 为𠧒食入舍 所应供养者 净天善修身 人天良福田 远离一切𢙣 不为染所染 德同于梵天 形在人间住 不着一切法 如彼淳熟龙 比丘正念住 其心善解脱 应奉以初佛 是则上福田 应以正信心 及时速施与 当𥎀建立洲 令未来安乐 汝观此牟尼 已渡苦海流 是故当信心 及时速施与 当𥎀建立洲 令未来安乐 毗沙门天王 开发彼令舍   时尊者净天即为其母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复道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面前问讯相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所谓佛者云何为佛为是父母制名为是婆罗门制名时婆罗门即说偈言。 佛者是世间 超渡之胜名 为是父母制 名之为佛耶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佛见过去世 如是见未来 亦见现在世 一切行起灭 明智所了知 所应修已修 应断悉已断 是故名为佛 历劫求选择 纯苦无暂乐 生者悉磨灭 远离息尘垢 拔诸使刺本 等觉故名佛   佛说偈已彼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有从迦帝聚落堕鸠罗聚落二村中间一树下坐入尽正受时有豆磨种姓婆罗门随彼道行寻佛后来见佛脚迹千辐轮相印文显现齐辐圆辋众好满足见已作是念我未曾见人间有如是足迹今当随迹以求其人即寻脚迹至于佛所来见世尊坐一树下入尽正受严容绝世诸根澄静其心寂定第一调伏正观成就光相巍巍犹若金山见已白言为是天耶佛告婆罗门我非天也为龙夜叉乹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佛告婆罗门我非龙乃至人非人也婆罗门白佛若言非天非龙乃至非人非非人为是何等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天龙乹闼婆 紧那罗夜叉 无善阿修罗 诸摩睺罗伽 人与非人等 悉由烦恼生 如是烦恼漏 一切我已舍 已破已磨灭 如芬陁利生 虽生于水中 而未曾着水 我虽生世间 不为世间着 历劫常选择 纯苦无暂乐 一切有为行 悉皆生灭故 离垢不倾动 已拔诸剑刺 究竟生死除 故名为佛陁   佛说此经已豆摩种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路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陁竹园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入王舍城𠧒食次第𠧒食至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舍时婆罗门手执木杓盛诸饮食供养火具住于门边遥见佛来见已白佛作是言住住领群特慎勿近我门佛告婆罗门汝知领群特领群特法耶婆罗门言我不知领群特亦不知领群特法沙门瞿昙知领群特及领群特法不佛言我善知是领群特及领群特法是时婆罗门即放事火具疾敷床座请佛令坐白言瞿昙为我说领群特及领群特法佛即就座为说偈言。 瞋恚心怀恨 隐覆诸过𢙣 犯戒起𢙣见 虚伪不真实 如是等士夫 当知领群特 憋暴贪吝惜 𢙣欲悭謟伪 无惭无愧心 当知领群特 一生二生者 一切皆杀害 无有慈愍心 是为领群特 若杀缚椎打 聚落及城邑 无道以切责 当知领群特 住止及行路 为众之导首 苦切诸群下 恐怛相迫胁 取利以供己 当知领群特 聚落及空地 有主无主物 掠护为己有 当知领群特 自弃薄其妻 又不入淫舍 侵陵他所爱 当知领群特 内外诸亲属 同心善知识 侵掠彼所受 当知领群特 妄语欺诳人 诈取无证财 他索而不还 当知领群特 为己亦为他 举责及财与 或复顺他语 妄语为他证 如是妄语者 当知领群特 作𢙣不善业 无有人知者 隐讳覆藏𢙣 当知领群特 若人问其义 而答以非义 颠倒欺诳人 当知领群特 实空无所有 而轻毁智者 愚痴为利故 当知领群特 高慢自称举 毁坏于他人 是极卑鄙慢 当知领群特 自造诸过𢙣 移过诬他人 妄语谤清白 当知领群特 前受他利养 他人来诣己 无有敬报心 当知领群特 沙门婆罗门 如法来𠧒求 呵责而不与 当知领群特 若父母年老 少壮气已谢 不勤加奉养 当知领群特 父母诸尊长 兄弟亲眷属 实非阿罗汉 自显罗汉德 世间之大贼 当知领群特 ▆上种姓生 习婆罗门典 而于其中间 习行诸𢙣业 不以胜生故 障呵责𢙣道 现法受呵责 后世堕𢙣道 生旃陁罗家 世称须陁夷 名闻遍天下 旃陁罗所无 婆罗门刹利 大姓所供养 乘于净天道 平等正直住 不以生处障 令不生梵天 现法善名誉 后世生善趣 二生汝当知 如我所显示 不以所生故 名为领群特 不以所生故 名为婆罗门 业为领群特 业为婆罗门   婆罗门白佛言。 如是大精进 如是大牟尼 不以所生故 名为领群特 不以所生故 名为婆罗门 业故领群特 业故婆罗门   时事火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转得信心以满钵好食奉上世尊世尊不受以说偈得故偈如上说时事火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见食瑞应已增其信心白佛言世尊我今可得为正法律出家受具足不佛告婆罗门汝今可得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戒即得出家独静思惟如前说乃至得阿罗汉心善解脱时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得阿罗汉心善解脱自觉喜乐即说偈言。 非道求清净 供养祠祀火 不识清净道 犹如生盲者 今已得安乐 出家受具足 逮得于三明 佛所教已作 先婆罗门难 今为婆罗门 沐浴离尘垢 度诸天彼岸   川函 杂阿含经第三十四卷   此经此卷第二十七幅第二行令我三(之下)宋经脱结尽得须陀洹(乃至)记说道令正(等)凡五百一十六字遂令婆蹉经尾落三百四十七字郁低迦经首无一百六十九字今依二本补之二经方成矣今为看旧宋藏经者具录其文于左。   结尽得须陀洹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种种神通境界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皆悉得是故比丘当修二法修习多修习修二法故知种种界乃至漏尽尔时尊者婆蹉闻佛所说欢喜作礼而去尔时婆蹉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时有众多比丘庄严方便欲诣世尊恭敬供养尔时婆蹉问众多比丘汝等庄严方便欲诣世尊恭敬供养耶诸比丘答言尔尔时婆蹉语诸比丘尊者持我语敬礼世尊问讯起居轻利少病少恼安乐住不言婆蹉比丘白世尊言我已供养世尊具足奉事令欢悦非不欢悦大师弟子所作皆悉已作供养大师令欢悦非不欢悦时众多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婆蹉稽首敬礼世尊足乃至欢悦非不欢悦佛告诸比丘诸天先已语我汝今复说如来成就第一知见亦知婆蹉比丘有如是德力尔时世尊为彼婆蹉比丘说第一记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外道出家名曰郁𠇓迦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云何瞿昙世有边耶佛告郁低迦此是无记郁低迦白佛云何瞿昙世无边耶有边无边耶非有边非无边耶佛告郁低迦此是无记郁低迦白佛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佛告郁低迦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   不函 别译杂阿含经   第五卷末五经及第六卷初五经皆国宋本所无而丹本独有者前九是梵问经第十是度须跋经今检梵问经者与彼大本杂阿含经第四十四卷之初同本异译度须跋经与大本第三十五卷十六卜已下同本异译则国宋二本无此经者脱之耳今依丹藏加之分入二卷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优楼频螺聚落泥连河岸菩提树下成佛未久尔时世尊独坐思惟而作是念夫人无敬心不能恭顺于其尊长不受教诲无所畏惮纵情自逸永失义利若如是者众苦缠集若人孝事尊长敬养畏慎随顺不逆所愿满足得大义利若如是者触事安乐复作是念一切世间若天若人若天世界若人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有生类中若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胜于我者我当亲近依止于彼供养恭敬遍观察已都不见于世间人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有胜于我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为我依止复作是念我所觉法我今应当亲近供养恭敬诚心尊重何以故过去诸佛一切皆悉亲近依止供养恭敬尊重斯法未来现在诸佛亦复亲近依止斯法供养恭敬生尊重心我今亦当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亲近依止供养恭敬尊重于法尔时梵主天王遥知世尊在优楼频螺聚落泥连河岸菩提树下而作是念观察世间若天若人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一切生类若有胜我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者我当依止然都不见有能胜我者又复观察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悉皆亲近依止于法供养恭敬生尊重心我今亦当随三世佛之所应作亲近依止供养恭敬尊重于法时梵主天复作是念我当从此处没往到佛所时梵主天譬如壮士屈申臂顷来至佛所白佛言世尊实如所念诚如所念即说偈言。 过去现在诸如来 未来世中一切佛 是诸正觉能除恼 一切皆依法为师 亲近于法依止住 斯是三世诸佛法 是故欲尊于己者 应先尊重敬彼法 宜当忆念佛所教 尊重供养无上法   尔时梵王赞叹世尊深生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优楼频螺聚落泥连河侧菩提树下成佛未久佛于树下独坐思惟而作是念唯有一道能净众生使离苦恼亦能除灭不善𢙣业获正法利所言法者即四念处云何名为四念处耶观身念处观受念处观心念处观法念处若人不修四念处者为远离贤圣之法远离圣道若离圣道即远离甘露若远离甘露则不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等人我说终不能得离于一切诸苦若修四念处即亲近贤圣法者若亲近贤圣法即亲近贤圣道若亲近贤圣道即亲近甘露法若亲近甘露法即能得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若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等人即说离苦时梵主天遥知如来心之所念作是念言我于今者当至佛所随喜劝善思惟是已譬如壮士屈申譬顷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诚如世尊心之所念唯有一道能净众生乃至得免忧悲苦恼时梵主天即说偈言。 唯此道出要 斯处可精勤 欲求远离苦 唯有此一道 若涉斯道者 如鹤飞空逝 释迦牟尼尊 逮得于佛道 一切正道师 当以此觉道 显示于众生 常应数数说 咸令一切知 生有之边际 唯愿说一道 愍济诸众生 过去一切佛 从斯道得度 未来及今佛 亦从此道度 云何名为度 能度瀑驶流 究竟于无边 调伏得极净 世间悉生死 解知一切界 为于具眼者 宣明如此道 譬如彼恒河 流赴于大海 圣道亦如是 佛为开显现 斯道如彼河 趣于甘露海 昔来未曾闻 转妙法轮音 唯愿天人尊 度老病死者 一切所归命 为转妙法轮   时梵主天顶礼佛足即没而去。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六 (二十张 乂)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七 乂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别译杂阿含经之余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梵主天于其中夜光明倍常来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梵主威光照于时会赫然大明即于座上而说偈言。 刹利二足尊 种姓真正者 明行已具足 人天中最胜   佛告梵主言诚如是言诚如是言刹利二足尊种姓真正者明行已具足天人中最胜时梵主天闻佛所说踊跃欢喜顶礼佛足于彼坐没还于天宫。   如是我闻一时佛游拘萨罗国时彼国中有一阿兰若住处尔时世尊与诸大众比丘僧俱在彼止宿于时世尊赞斯住处说阿兰若住处法时梵主天知如来游于拘萨罗与比丘众止宿阿兰若住处赞叹阿兰若住处说阿兰若住处法梵主天王作是念言我今当诣佛所赞叹随喜时梵主天即于彼没譬如壮士屈申臂顷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即说偈言。 处静有敷具 应断于结缚 若不能爱乐 还应住僧中 恒应正忆念 调根行乞食 具足禁戒者 应至空静处 放舍于怖惧 坚住于无畏 断除憍慢者 坚心处中住 如是我所闻 不应怀疑惑 一千阿罗汉 于此断生死 学者二五百 千一百须陁 随流修正道 终不趣邪径 不能具宣说 诸道得果者 所以不能说 畏惧不信敬   时梵主天说是偈已顶礼佛足还于天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释翅迦毗罗卫林与五百大比丘众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于重担逮得己利尽于后有无复结使正智解脱复有十世界大威德诸天来至佛所问讯佛僧于时世尊说于随顺涅盘之法有四梵身天各作是念今佛在释翅迦罗卫林与五百比丘僧俱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己尽所作已办舍于重担逮得己利尽于后有无复结使正智解脱复有十世界大威德天来至佛所问讯佛僧世尊为其说于随顺涅盘之法我于今者当往于彼佛世尊所时梵身天作是念已即于彼没譬如壮士屈申臂顷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时第一梵身天而说偈言。 今于此林中 集会于大众 是故我等来 正欲观众僧 不以不善心 坏僧破和合   第二梵身天复说偈言。 比丘诚实心 宜应务精勤 犹如善御者 制马令调顺 比丘亦如是 应制御诸根   第三梵身天复说偈言。 譬如野马被羁系 拔柱蹋堑安隐出 诸比丘等亦如是 拔三毒柱断欲堑 世尊导师之所调 能出是等大龙象   第四梵身天复说偈言。 诸有归依于佛者 人中舍形得天身   时四梵身天各说偈已在于僧中敬心战剽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陁竹林时梵主天于其中夜威光甚明来至佛所尔时世尊入火光三昧时梵主天作是心念今者如来入于三昧我来至此甚为非时当尔之时提婆达多亲友瞿迦梨比丘谤舍利弗及大目连此梵主天即诣其所扣瞿迦梨门唤言瞿迦梨瞿迦梨汝于舍利弗目连当生净信彼二尊者心净柔䎡梵行具足汝作是谤后于长夜受诸衰苦瞿迦梨即问之言汝为是谁答曰我是梵主天瞿迦梨言佛记汝得阿那含耶梵主答言实尔瞿迦梨言阿那含名为不还汝云何还梵主天复作是念如此等人不应与语而说偈言。 欲测无量法 智者所不应 若测无量法 必为所烧害   时梵主天说是偈已即往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以瞿迦梨所说因缘具白世尊佛告梵言实尔实尔欲测无量法能烧凡夫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夫人生世 斧在口中 由其𢙣口 自斩其身 应赞者毁 应毁者赞 如斯𢙣人 终不见乐 迦梨伪谤 于佛贤圣 迦梨为重 日千地狱 时阿浮陁 毁谤贤圣 口意𢙣故 入此地狱   时梵主天闻是偈已礼佛而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二天一名小胜善闭梵二名小胜光梵欲来诣佛时婆迦梵见此二梵即问之曰欲何所至二梵答言我等欲往诣世尊所问讯礼敬时婆迦梵即说偈言。 四梵字鹳雀 三梵名为金 七十二五百 名曰为余毗 汝观我金色 赫然而明盛 所有威光明 晖光蔽梵天 云何不观我 乃欲诣佛所   尔时二梵以偈答言。 汝今有少光 映蔽于梵天 当知此光色 皆有诸过患 明智得解脱 不乐斯光色   尔时二梵说是偈已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二梵白佛言世尊我等欲来见佛时婆迦梵因问我言欲何所至我等答言欲诣佛所时婆迦梵说此偈言。 四梵名鹳雀 三梵名为金 七十二五百 名曰为余毗 汝观我金色 赫然大炽盛 所有身光明 晖光蔽梵天 云何不观我 乃欲诣佛所   我等即便说偈答言。 汝今有少光 映蔽于梵天 当知此光色 皆有诸过患 智者得解脱 不乐斯光色   佛言梵天实尔实尔彼梵虽复少有光色映蔽梵天当知光色皆有过患智者解了不应乐此佛为二梵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二梵闻法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婆迦梵生于邪见言此处常坚实不坏不复往来于其生死若有过此不往来者无有是处尔时世尊知婆迦梵心之所念如来尔时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寻即往彼婆迦梵宫时婆迦梵语佛言大仙此处是常坚实不坏都无往来若有过此无往来者无有是处佛语梵言此处无常汝今云何横生常想此处败坏而复横生不败坏想此处不定横生定想此处往来汝今横生不往来想更有胜处都无往来汝便横生更无胜想时婆迦梵即说偈言。 七十二梵作胜福 悉皆于此而终没 一切诸梵皆知我 唯我在此不退没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汝谓为长寿 其实寿短促 我知汝寿命 百千尼罗浮   时婆迦梵说偈答曰。 婆伽婆世尊 汝智实无尽 过于生老忧 为具眼者说 我先造何业 修何等戒行 在此梵天上 寿命得延长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往昔有群贼 劫掠坏聚落 剥脱系缚人 大取于财物 汝当于尔时 甚有大勇力 救解于诸人 然复不加害 寻共彼诸人 一劫中修善 慈仁好惠施 复能持戒行 汝于睡及寤 宜忆本所行 又有人乘船 于彼恒河中 𢙣龙提船人 尽欲加毒害 汝时为神仙 救济于彼命 此汝昔日时 修戒之所致   时婆迦梵即说偈言。 汝实能知我 寿命之修短 更有诸余事 汝亦悉知之 汝光甚炽盛 能蔽于诸梵 靡所不了达 故名婆伽婆   尔时世尊为婆迦梵说种种法示教利喜寻复于彼没还祇洹。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梵起大邪见而作是言我此处常不见有能生于我宫况复有能过于我上者尔时世尊入于三昧从阎浮提没现于梵顶虚空中坐尊者憍陈如以净天眼观于世尊为至何处即知如来在梵顶上虚空中坐时憍陈如亦入是定于此而没现梵顶上处如来下在于东面。   时尊者摩诃迦叶以净天眼观于如来为至何处寻知世尊在梵顶上复入此定于此处没在如来下现梵顶上在于南面。   尊者目连以净天眼观于如来为至何处寻知世尊在梵顶上即入是定于此处没现梵顶上处如来下在于西面。   时尊者阿那律复以净天眼观察如来为至何处寻知世尊在梵顶上亦入是定于此处没现梵顶上处如来下在于北面。   尔时世尊告梵天言汝本所见为舍已不复告梵天汝本心念我不见有能生我宫者况能出过汝今试观此等天身容貌光明胜汝已不时梵白佛唯然已见而今见之斯等光明昔所不见而今见之斯等光明真为殊胜自今已后更不敢言此处常恒无有变易佛告梵天此处无常空不自在佛为彼梵种种说法示教利喜入如是三昧从彼梵没还于祇洹尊者憍陈如摩诃迦叶阿那律等亦为彼梵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亦入是定从彼处没还于祇洹唯尊者大目揵连在彼而坐尔时彼梵问目连言世尊弟子颇有如汝有大威德神足者不目连答言诸余声闻亦有如是威德神足尊者目连即说偈言。 牟尼弟子大罗汉 有大威德具三明 得尽诸漏知他心 能现神变化群生 如是声闻甚众多 是故汝今宜恭敬   时尊者目连说是偈已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亦入是定从彼梵没还于祇洹。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竭力士生地娑罗林中尔时如来涅盘时到告阿难曰汝可为我于双树间北首敷座于时阿难受佛来已于双树间北首敷座既敷座已还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于双树间北首敷座所作已竟尔时世尊即从座起往趣双树敷上北首右胁而卧足足相累系心在明起于念觉先作涅盘想尔时拘尸那竭国有一梵志名须跋陁罗先住彼国其年朽迈一百二十时彼国中诸力士辈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阿罗汉时须跋陁罗传闻人说婆伽婆于今日夜当入涅盘作是念言我于法中有所疑惑唯有瞿昙必能解释决我所疑作是念已即出拘尸那竭往诣娑罗林尊者阿难在外经行时须跋陁见阿难已即诣其所白阿难言我闻他说沙门瞿昙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盘吾今须见咨决所疑阿难答言梵志佛身疲惓汝今扰恼须跋陁罗白阿难言我闻如来今日中夜入无余涅盘我昔曾闻宿旧仙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如优昙钵花难可值遇我有少疑思得咨决愿听我见如是三请阿难答言莫扰恼佛尔时世尊以净天耳遥闻阿难遮须跋陁不听前进佛告阿难莫遮彼人听其前进随意问难时须跋陁罗闻佛慈矜听令前进踊跃欢喜即至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听我问不佛言恣汝所问须跋陁罗既蒙听许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师种种异见富兰那迦叶末迦梨俱赊梨子阿阇耶毗罗坻子阿阇多翅舍婆罗迦尼陁迦旃延尼乹陁阇提子斯等六师各各自称已为世尊竟为实得一切智不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三十一出家 尔来过五十 推求诸善法 戒定行明达 一切诸世间 不知实方所 况知实法者 若修八正道 能获于初果 乃至第四果 若不修八正 初果不可知 况复第四果 我于大众中 说法师子吼 如此正法外 亦无有沙门 及与婆罗门   佛说是时须跋陁罗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须跋陁罗整郁多罗僧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得过三恶道时须跋陁罗白阿难言善哉阿难汝获大利为佛弟子给侍第一我于今者亦得善利于佛法中愿得出家阿难合掌白佛言须跋陁罗于佛法中愿乐出家尔时世尊即告须跋陁罗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着身即得具戒得具戒已即成罗汉须跋陁罗即作是念我今不忍见于世尊入般涅盘我当先入须跋陁罗即时先入涅盘如来于后亦入涅盘尔时众中有一比丘而说偈言。 双树入涅盘 枝条四遍布 上下而雨花 缤纷散佛上 所以雨花者 世尊入涅盘   释提桓因复说偈言。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乃名涅盘   时梵主天复说偈言。 世间有生类 舍身归终灭 今者大圣尊 具足于十力 世尊无等伦 今入于涅盘   时尊者阿那律复说偈言。 法主意止住 出入息已断 如来所成就 行力悉满足 今入于涅盘 其心无怖畏 都舍于诸受 如油尽灯灭 灭有入涅盘 心意得解脱   时众睹己身毛皆竖佛入涅盘始经七日尔时阿难阇维如来右绕说偈。 大悲梵世尊 体同真净宝 有大神通力 火出自然身 千㲲用缠身 内外二不烧   澄函(国宋藏云起世经阇那崛多共达摩笈多等译丹藏则云阇那崛多译)     取函(国宋藏云起世因本经阇那崛多译丹藏则云达摩笈多译)   今捡开元录以起世经为阇那崛多译亦为前经以起世因本经为达摩笈多译亦为后经则经名前后皆同而但译主少差耳及见注云前经初云婆伽婆在舍婆提城后经乃云在舍啰婆悉帝城缘生经亦云舍啰婆悉帝城故知同是笈多译也恐二本相滥题下别云起世因本焉(按云)㨿此注文丹本为正故今以在舍婆提城者名为起世经为崛多译而前之为澄函以在舍啰婆悉帝城者题加因本二字为笈多译而却之为取函焉。   映函 大楼炭经卷第一   右经第十九幅十八行家室亲属四部兵(之下)宋丹藏本脱十五行文今依国本加之又为看旧宋丹藏者具录其文于左。   四部兵(之下有云)止顿其中尔时北方诸少王以金钵满盛银粟以银钵盛满金粟共往至转轮王所白言天王来大善北方诸城国界富乐炽盛安稳五谷丰熟人民珍宝众多工巧者饶明月珠玉琉璃象马牛羊奴婢米谷丰饶仓库储满愿大王止此我等承受其教转轮王便告诸少王言贤等各自治国以正法莫行非法贤等莫杀生莫盗窃莫犯人妇女莫妄语骂詈恶口两舌莫念人恶当念慈心为正见奉行如是者即为受我教尔时诸小王持国界捧上转轮王按行北方诸国(云云)。   映函 中本起经卷下   右经第十幅十四行下宋本阙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第九凡六纸今依他本补之又为看旧宋藏经者具录其文于左。   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第九   尔时佛游于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时大爱道瞿昙弥行到佛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叉手白佛言我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愿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欲出家为道佛言且止瞿昙弥无乐以女人入我法律服法衣者当尽寿清净究畅梵行瞿昙弥又复求哀如是至三佛不肯听便前作礼绕佛而去其后不久佛时与诸大比丘俱从释氏精舍入迦维罗卫国大爱道闻佛从诸弟子来入国中心大欢喜即行到佛所稽首佛足下大爱道复白佛言我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愿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欲出家为道佛言止止瞿昙弥无乐以女人入我法律服法衣者当尽寿清净究畅梵行大爱道则复求哀如是至三佛不肯听便前作礼绕佛而去佛时与诸比丘留止是国避雨三月补成衣已着衣持钵出国而去大爱道即与诸老母等俱行追佛佛行转到那私县顿止河上大爱道便前稽首作礼却住白佛言我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愿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欲出家为道佛言止止瞿昙弥无乐以女人入我法律服法衣者当尽寿清净究畅梵行大爱道则复求哀如是至三佛不肯听便前作礼绕佛而退住于门外被弊败之衣徒跣而立颜面垢秽衣服污尘身体疲劳嘘唏悲啼贤者阿难见伯母大爱道如是即问言瞿昙弥何因弊衣徒跣面垢衣尘疲劳悲啼大爱道答言贤者阿难今我用女人故不得受佛法律是以自悲伤耳阿难言止止瞿昙弥且自宽意待我今入向佛说是事贤者阿难即入稽首佛足下长跪白佛言我从佛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今大爱道以至心欲受法律其已居家有信欲出家为道愿佛许之佛言止止阿难无乐使女人入我法律为沙门也所以者何阿难譬如族姓之家生子多女少男当知是家以为衰弱不得大强盛也今使女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清净梵行不得久住譬如稻田禾稼具熟而有𢙣露灾气则令善谷伤败今使女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清净大道不得久兴盛阿难复言今大爱道多有善意佛初生时力自育养至于长大佛言有是阿难大爱道信多善意于我有恩我生七日而母𣧩亡大爱道自育养我至于长大今我于天下为佛亦多有恩德于大爱道大爱道但由我故得来自归佛自归法自归比丘僧又信佛信法信比丘僧不复疑苦不复疑习不复疑尽不复疑道方成其信成其禁戒成其多闻成其布施成其智慧亦能自禁制不杀生不盗窃不淫泆不妄语不饮酒如是阿难正使人终身相给施衣被饮食卧具病困医药不及我此恩德也佛告阿难假使女人欲作沙门者有八敬之法不得逾越当以尽寿学而行之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漏而已其能如是者可入我律戒何谓八敬之法一者比丘持大戒女人比丘尼当从受正法二者比丘僧持大戒半月已上比丘尼当礼事之三者比丘僧比丘尼不得相与并居同止四者三月止一处自相捡押所闻所见当自省察五者比丘尼不得讼问比丘僧事以所闻见若比丘僧有所闻见讼问比丘尼比丘尼即当自省察六者比丘尼有庶几于道法得问比丘僧经律之事七者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戒律当半月诣众中首过自悔以弃憍慢之态八者比丘尼虽有百岁持大戒当处新受大戒幼稚比丘僧下坐以谦敬为之作礼是为八敬之法我教女人不得逾越当以尽寿学而行之假令大爱道审能持此八敬法者听为沙门贤者阿难受佛语已熟谛便作礼而出报大爱道言瞿昙弥可勿复愁已得舍家之信去家就戒佛说女人作沙门者有八敬之法不得逾越但当终身勤意学行之耳持心当如防水善治堤塘勿漏而已阿难便一一为伯母说佛所教来八敬之事言能如是者可入佛法律大爱道即欢喜而言唯诺阿难听我一言譬如四姓家女沐浴涂香衣㽵严事而人复欲利益之安隐不怖以好华香珍宝结为㻉瑶持与其女岂不爱乐头首受耶今佛所教来八敬法者我亦欢心愿以首顶受之尔时大爱道便受大戒为比丘尼奉行法律遂得应真然后异时大爱道比丘尼与诸长老比丘尼俱行诣贤者阿难而问言阿难是诸长老比丘尼皆久修梵行且已见谛云何当使为新受大戒幼少比丘僧作礼阿难言小且待我今入问之阿难即入稽首佛足下白佛言大爱道比丘尼言是诸长老比丘尼皆久修梵行且已见谛云何当使为新受大戒幼少比丘僧作礼佛言止止阿难当慎此言勿得说也但汝所知不如我知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外诸异学梵志及诸居士皆当以衣被布地求哀于诸沙门言贤者有净戒高行愿行此衣上令我长得其福佛言阿难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天下人民皆当解发布地求哀于诸沙门言贤者有戒闻慧行愿行此发上令我长得其福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天下人民皆当豫具衣被饭食卧床病瘦医药愿诸沙门当自来取之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天下人民奉事沙门当如事日月如事天神过逾于诸外道异学者上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佛之正法当千岁兴盛佛复语阿难以女人作沙门故使我法五百岁而衰微所以者何阿难女人有五处不能得作何等为五女人不得作如来至真等正觉女人不得作转轮圣王女人不得作第二忉利天帝释女人不得作第六魔天王女人不得作第七天梵天王夫此五处者皆丈夫得为之耳丈夫得于天下作佛得作转轮圣王得作天帝释得作魔天王得作梵天王佛说是已皆欢喜受行。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七   丁未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八 乂   沙门 守其等奉 𠡠挍勘   容函 受岁经   此经丹藏则名受岁经而丹有宋无宋藏则名受新岁经而宋有丹无按此二经皆云法护译名虽小似义乃大别则未知其孰是孰非又何二藏㸦有无耶今按开元录重译录中容函之内有受岁经笁法护译云与中阿含经第二十三卷初同本异译单译录中竟函之内有新岁经笁昙无兰晋云法正译注中有云中含大本无此等经故编于此今捡丹受岁经与彼中含二十三卷大同则真是容函重译受岁经耳宋本受新岁经与彼中含全别而与竟函名新岁经者在文虽异大旨无殊似是彼经之异译耳然今此容函宋藏受新岁经与彼竟函新岁经以为单译耶则何有广略之殊译人之异又此何编于重译中耶以为重译耶则彼何列于单译中耶此须待勘今且欲类聚以待贤哲故移受新岁经编于竟函此容函中取此丹藏经为真本焉又为看旧国宋藏者具录正经于左。   佛说受岁经   西晋三藏笁法护 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罗阅祇迦兰陁竹园与大比丘众俱受岁彼时尊者大目揵连告诸比丘诸贤比丘受岁者君当说君当教授君当教诫君当爱念谓第一故何以故诸贤或有人反戾难教与𢙣法俱谓梵行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云何诸贤反戾难教谓梵行与俱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此诸贤或一人𢙣求与𢙣求俱诸贤谓彼人𢙣求与𢙣求俱者此法反戾难教如是染欲瞋恨悭嫉不舍䛕謟幻无羞无耻恚结口言恚结比丘语已还报其言比丘语已向多人说比丘语已而诽说各各有所说而外说之瞋恨结而广与𢙣知识俱与𢙣伴俱不知恩润不知反复诸贤谓彼人不知恩润无反复者此反戾难教是为诸贤反戾难教法谓梵行与俱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此诸贤比丘当白思量诸贤谓彼人者𢙣求与𢙣求俱是我所不念我若𢙣求与𢙣求俱他亦不念我比丘作等观当莫𢙣求当作是学如是染欲瞋恨悭嫉不舍䛕謟幻无羞无耻恚结口言恚结比丘语已还报其言比丘语已向多人说比丘语已而诽说各各有所说而外说之瞋恨而广与𢙣知识俱与𢙣伴俱不知恩润不知反复诸贤谓彼人不恩润无反复者我所不爱我若不恩润无反复者他亦不念我比丘当等观当莫为无反复当学诸贤若比丘未受岁君说君当教授君当教诫君当爱念谓第一故何以故诸贤或有人无反戾与教法俱谓梵行与俱者当为说当为教授当为教诫爱念彼人谓第一故云何诸贤无反戾与教法俱谓梵行与俱者当为说当为教授当为教诫爱念彼人谓第一故此诸贤或一人无𢙣求不与𢙣求俱谓诸贤彼人无𢙣求不与𢙣求俱者此法无反戾如是不染欲不瞋恨不悭嫉不谀謟幻不无羞不无耻无恚结口不言恚结比丘语已不还报言比丘语已不向多人说比丘语已不诽说各各有所说不外之不瞋恨而广之不与𢙣知识俱不与𢙣伴俱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诸贤谓彼人此与教法俱是为诸贤不反戾与教法俱梵行与俱者当为说当为教授当为教诫爱念彼人为第一故此诸贤比丘当自思量诸贤谓彼人无𢙣求不与𢙣求俱者是我所念我若无𢙣求不与𢙣求俱者他亦念我比丘作等观当莫𢙣求当作是学如是不染欲不瞋恨不悭嫉不舍不䛕謟幻不无羞无耻无恚结口不言恚结比丘语已不还报言比丘语已不向多人说比丘语已不诽说各各有所说不外之不瞋恨而广之不与𢙣知识俱不与𢙣伴俱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诸贤彼人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者我所爱念我若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者他亦爱念我比丘作等观不无恩润不无反复当作是学此诸贤比丘观已多有所益我为住𢙣求与𢙣求俱当不𢙣求与𢙣求俱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住𢙣求与𢙣求俱彼当不喜悦彼便进欲止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当不住𢙣求与𢙣求俱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行见已乐行犹若诸贤有眼之士持极净镜自用观面此诸贤有眼之士自见面尘垢便不喜悦彼便进欲除此垢诸贤有眼之士不自见面有尘垢彼便悦喜清净自见已乐行如是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为住𢙣求与𢙣求俱彼进欲止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当不住𢙣求不与𢙣求俱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住见已乐行如是住染欲不住不染欲如是住瞋恨不住不瞋恨如是住悭嫉不舍不住不悭嫉不舍如是住䛕謟幻不住不䛕謟幻如是住无羞无耻不住不无羞不无耻如是住恚结口言恚结不住不恚结口言恚结比丘语已还报其言不住比丘语已不还报比丘语已向多人说不住比丘语已不向多人说比丘语已而诽说不住比丘语已不诽说各各有所说而外说之不住各各所说不外说之瞋恨不住不瞋恨而广与𢙣知识俱与𢙣伴俱不住不与𢙣知识俱不与𢙣伴俱不知恩润不知反复不住不无恩润不无反复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住不知恩润不知反复彼便不喜悦彼便进欲上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住不无恩润住不无反复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行自见已乐行犹若诸贤有眼之士持清净镜自照面此诸贤有眼之士自见面有尘垢彼便不喜悦便进欲止此诸贤此有眼之士不自见面有尘垢彼即喜悦清净自见已乐行如是诸贤比丘观而知住不恩润反复彼便不喜悦即进欲止此诸贤比丘观而知当我住不无恩润不无反复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行自见已乐行乐行已悦喜悦喜已身信行身信行已知安乐安乐已意定意定已知如真见如真知见如真已无厌无厌已无染无染已解脱解脱已得解脱知生已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知如真。   贤者目揵连如是说彼诸比丘闻尊者目揵连所说欢喜而乐(竟)。   止函 佛说频毗娑罗诣佛供养经 西晋沙门法炬 译   右一经经名译主诸藏皆同而其文相国本宋本全同丹本大别似未知去取今按开元录云此经与增一阿含经第二十六卷等见品同本异译捡之国宋二本与彼全同即是彼经中抄出耳何为异译耶意者宋藏失法炬译本遂抄彼本部为此别行然彼增一即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既抄彼经而云法炬译者何耶况凡是抄经非异译者开元录中曾被删去此何独存耶故今以丹藏为真本云又为看旧国宋藏者具录正经于左。   频毗婆罗王诣佛供养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 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为人敬仰悉来供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王大子群臣下至人民悉来供养具衣被饮食床卧疾瘦医药尔时世尊名德远闻如是世尊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为众生说法初善中善竟善义甚深远具诸梵行尔时摩竭王频毗娑罗告诸群臣汝等严驾羽葆车所以然者我欲往迦尸拘萨罗国问讯世尊礼拜承事世尊出世甚难直亦甚难遇如来时时出世譬如优昙钵华时乃出世世尊亦复如是亦甚难遇对曰如是天王尔时群臣闻摩竭国王频毗(颜色)娑罗(端正)教便严驾羽葆车往诣王频毗娑罗所便白王言车已严驾今正是时尔时摩竭王频毗娑罗乘羽葆车群臣人民前后围绕从罗阅城出以王威力渐渐往诣迦尸拘萨罗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乘车至城门从车下步往诣祇桓至如来所犹如刹利王舍五威仪头面礼世尊足以手摩抆世尊足自称姓名我是摩竭国频毗娑罗王中之王是频毗娑罗王尔时世尊告频毗娑罗王汝是大王刹利豪族我是释子出家学道于此色身众德具足乃屈大王至我所问讯起居康强叉手承事王白世尊曰蒙世尊恩我亦见刹利有智慧多闻者婆罗门有智慧者长者有智慧者沙门有智慧者各共论义我以此论尽往问沙门瞿昙若彼沙门瞿昙答以此论者我等以此论答若瞿昙沙门不答此论者亦当共论义便往至世尊所尔时世尊与说法从世尊闻法不复问论义况当有所难便归命世尊法比丘僧是谓世尊身有功德说微妙法知时之行是时得等三欢喜于世尊所复有恭敬大声闻众行皆清白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四双八辈是谓世尊声闻众可敬可贵为第一尊是世间人民无上福田是谓第三欢喜于三耶三佛所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从佛闻微妙法闻微妙法已白世尊言愿如来受我三月请游罗阅城当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及比丘僧尔时世尊默然受频毗娑罗王请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王见世尊默然受请便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从坐起头面礼世尊足右绕三匝便退而去祇桓门乘羽葆车还诣罗阅祇城自宫殿所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来诸大臣人民卿等善听我欲请世尊于此三月及比丘僧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汝等各相劝率答曰如是天王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在独处坐便作是念我有资财能有所办欲尽形寿供养世尊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及比丘僧当率劝大臣人民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即曰劝率诸大臣我向者在独处坐便生是念我有资财能有所办欲尽形寿供养世尊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及比丘僧我应来群臣人民卿等随其种类请佛及比丘僧汝等长夜受报无穷答曰如是天王群臣人民从王闻教已尔时世尊游在舍卫城便出人间游行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渐往诣罗阅祇尔时世尊住竹林迦兰檀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闻佛至罗阅祇城住竹园迦兰陁所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王频毗娑罗来诸群臣速严驾羽葆车往诣迦兰陁所问讯世尊尔时群臣闻摩竭国频毗娑罗来便往严驾羽葆车白频毗娑罗曰车已严驾今正是时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便乘羽葆车群臣人民前后围绕以王威势出罗阅城往诣竹园迦兰陁所便下车步入迦兰陁诣世尊所犹如刹利王有五威仪谓剑金屣盖天冠珠柄拂皆舍一面头面礼世尊足在一面坐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白世尊言自还国已来在独处坐便生是念我典此国界所有资财能有所办欲尽形寿供养如来及比丘众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亦当劝率臣人民使得蒙度使长夜得离三涂永处安隐尔时世尊告摩竭国王频毗娑罗善哉善哉大王为众生故发弘誓意欲安隐众生义理深远天人得安尔时世尊为摩竭国王频毗娑罗说微妙法劝乐令闻皆令欢乐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从佛闻微妙法发欢喜心即从坐起礼世尊足绕佛三匝即退而去出迦兰陁门还自乘车诣罗阅城入自宫里坐其殿上即其日办具甘馔饮食若于种味即其日为佛比丘僧敷众坐具手执香炉升高楼上东向叉手至心念世尊亦自思惟今时已到愿世尊知时见顾尔时世尊知时已到便着衣持钵比丘僧前后围绕入罗阅城往诣摩竭国王频毗娑罗宫到已诸比丘僧各次第坐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见佛比丘僧坐已定自手执若于种甘馔饮食饭佛及比丘僧见世尊饭已摄钵更敷小床在如来前坐尔时世尊为摩竭国王频毗娑罗说微妙法渐渐共议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论欲秽浊漏为大若出家为要尔时世尊知王心欢喜不能自胜皆悉柔和犹如诸如来所应说法苦习尽道尔时世尊具为王说微妙法尔时二百五十婇女即于坐上逮法眼净彼已见法得法选择诸法奉持诸法无疑犹豫希望已断得无所畏及所应学法归依佛法众受持五戒尔时世尊见王频毗娑罗闻微妙法欢喜奉持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祠火最为首 诗颂亦为首 王为人中首 众流海为首 众星月为首 光明日为首 上下及四方 诸所生品物 天上及世间 佛最无有上 欲求种德者 当求于三佛   尔时世尊以此偈为王说即从坐起便退还去。   若函 舍卫国王十梦经(安公失译经今付西晋录)   按此经与增一阿含经第五十一卷大爱道般涅槃品同本异译今国宋二本文义相同此丹本与宋义同文异似非一译而未知是非不敢去取然此丹本详悉今且双存以待贤哲。   若函 四未曾有经一卷(西晋笁法护译)   右一经经名译主诸藏皆同而国宋两本文义全同始终唯说造塔功德未虽结名未曾有法然一经始末无四字之义此丹本经说转轮圣王有四未曾有法以喻阿难亦有四未曾有法按开元录若函中有四未曾有经云与增一阿含八难品同本异译今捡之丹本即是也其国宋本经即前毁函中未曾有经后汉失译人名出古旧录者耳意者宋藏于此若函中失真四未曾有经而得毁函中未曾有经以为名脱四字遂加四字重编于此错也意此错之失凡有四焉失真四未曾有经一也未曾有经一本重载二也又彼失译而为法护译三也彼是大乘而抑之编此小乘藏中四也故去宋经而取丹本后贤欲知今所去经是何等者请见毁函未曾有经即是耳今为看旧国宋藏者具录正经于左。   佛说四未曾有法经   西晋三藏笁法护 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转轮圣王有此四未曾有法云何为四于是转轮圣王为人民类皆悉爱念未曾伤害譬如父子转轮圣王亦复如是爱敬人民未曾有瞋怒向之譬如父有一子是谓转轮圣王初未曾有法或复转轮圣王游人民间见皆欢喜如子亲父是谓转轮圣王二未曾有法复次转轮圣王住不游行时人民类其有睹者皆得欢喜彼转轮圣王与人民说法其有闻者皆悉欢喜时人民闻转轮圣王说法无有猒足是谓转轮圣王三未曾有法复次转轮圣王坐不游行时人民类其有睹者皆悉欢喜彼转轮圣王教来人民此事可为此不可为此可亲此不可亲若为此事者长夜获福无穷极若为此事长夜受苦亦无休息彼人民类闻转轮圣王如此教来喜无猒足是谓转轮圣王有此未曾有法如是阿难比丘亦有四未曾有法云何为四于是阿难比丘若至比丘众中诸比丘见皆悉欢喜彼阿难比丘为说法其闻法者皆悉欢喜诸比丘闻阿难所说无猒足是谓阿难比丘第一未曾有法若阿难比丘默然至比丘𡰱众中其有见者皆悉欢喜彼阿难比丘为说法其闻法者皆得欢喜时比丘𡰱众闻阿难说法不知猒足是谓阿难比丘第二未曾有法若复阿难默然至优婆塞处时优婆塞见皆欢喜彼阿难比丘为说法时优婆塞众闻阿难所说无有猒足是谓阿难比丘第三未曾有法复次阿难比丘默然至优婆夷众中彼众见者皆悉欢喜彼阿难比丘为说法优婆夷闻者无有猒足是谓阿难比丘四未曾有法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八 (十六张)   丙午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九 乂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籍函 本事经第三卷   此一卷经国宋则同同有四十三假丹本唯有十八假耳多少如是不同文义始终迥异如何去取今捡国宋本经有四大错丹有二事以知其正何则此卷品名既是二法则应始终唯说二法而国宋本经四十三假皆是一法则名义不相当是一错也又国宋本卷初二假及第三假前六行文即是诸本初卷(三幅)心意经一假十二行耳国宋于此三重重写是二错也第三假中一类有情已下即是诸本初卷(七幅)破僧经一假十七行耳国本于此重重写之其乃至于四十一重是三错也其卷末颂云贪欲瞋恚痴覆藏及恼忿不恨嫉与悭耽嗜慢将害者即是诸本第二卷(九幅)结经颂正云贪恚及愚痴覆藏恼忿恨嫉悭与贪嗜慢害将一切之小讹变耳宋本于此闲重写之是四错也故知大错耳今此丹本十八假经始终成就二分终至二果二缠皆是二法即与品目名义相当是一正也又按诸本第四卷中七幅有结颂云为通达律仪猒知不净果缠觉悟宴坐愧所作寻求者则结十二经为一颂其觉悟已下五经即是诸本第四卷卷初五经其缠经果经已上七经即是丹本此卷卷末七经耳则列结相应是二正也余本则非故今取此丹本为正又为看旧国宋藏者具录正经于左。   本事经卷第三     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二法品第二之一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成就二分于现法中多诸忧苦无喜乐住有灾有患有恼有烧有罪有责为诸有情同梵行者之所诃毁身坏命终生诸𢙣趣云何为二一于根门不能守护二于饮食不善知量诸有苾刍成就此二于现法中多诸忧苦无喜乐住有灾有患有恼有烧有罪有责为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诃毁身坏命终生诸𢙣趣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不能守护 眼等六根门 饮食不知量 成不信懈怠 彼于现法中 身心多受苦 及有灾有患 有恼有烧然 行住与坐卧 若觉若梦中 由彼二因缘 恒有罪有责 居聚落空闲 众中及静处 有智常诃责 当生𢙣趣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成就二分于现法中多诸喜乐无忧苦住无灾无患无恼无烧无罪无责为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称赞身坏命终生诸善趣云何为二一于根门能自守护二于饮食能善知量诸有苾刍成就此二于现法中多诸喜乐无忧苦住无灾无患无恼无烧无罪无责为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称赞身坏命终生诸善趣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自能守护 眼等六根门 饮食善知量 成就信精进 彼于现法中 身心多受乐 及无灾无患 无恼无烧然 行住与坐卧 若觉若梦中 由彼二因缘 恒无罪无责 居聚落空闲 众中及静处 有智常称赞 当生善趣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二种法能生焦恼云何为二谓有一类补特伽罗唯造众𢙣唯作凶狂唯起杂秽不修众善不习调柔不救怖畏彼于后时身婴重疾遍体发生增上猛利严切苦受楚毒垂终不可医疗受此苦时呻吟怨叹作是念言我从昔来唯造众𢙣唯作凶狂唯起杂秽不修众善不习调柔不救怖畏若诸有情唯造众𢙣唯作凶狂唯起杂秽不修众善不习调柔不救怖畏彼之所趣我定当往彼由唯造众𢙣等故心生焦恼及以不修众善等故心生焦恼如是名为有二种法能生焦恼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有二法能生 愚者心焦恼 谓唯作罪业 及不修福因 后遭病苦时 呻吟而怨叹 恨有罪无福 心悔恼焦然 有罪无福人 所生诸𢙣趣 我亦当随往 决定无有疑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二种法心不焦恼云何为二谓有一类补特伽罗唯修众善唯习调柔唯救怖畏不造众𢙣不作凶狂不起杂秽彼于后时身婴重疾遍体发生增上猛利严切苦受楚毒垂终不可医疗受此苦时虽有呻吟而无怨叹作是念言我从昔来唯修众善唯习调柔唯救怖畏不造众𢙣不作凶狂不起杂秽若诸有情唯修众善唯习调柔唯救怖畏不造众𢙣不作凶狂不起杂秽彼之所趣我定当往彼由唯修众善等故心不焦恼及以不造众𢙣等故心不焦恼如是名为有二种法心不焦恼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有二法能生 智者心欢喜 谓唯修福业 及不作罪因 后遭病苦时 呻吟无怨叹 庆有福无罪 不悔恼焦然 有福无罪人 所生诸善趣 我亦当随往 决定无有疑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为汝略说二速通行云何为二一者乐行二者苦行谓由乐行证彼速通及由苦行证彼速通所修加行无歰难故所得诸根皆猛利故是则名为乐速通行所修加行有歰难故所得诸根皆猛利故是则名为苦速通行是名略说二速通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今为汝略说 二种速通行 谓乐行苦行 因斯证速通 无歰难加行 有猛利诸根 由是大仙尊 名乐速通行 有歰难加行 有猛利诸根 由是大仙尊 名苦速通行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为汝略说二迟通行云何为二一者乐行二者苦行谓由乐行证彼迟通及由苦行证彼迟通所修加行无歰难故所得诸根皆羸钝故是则名为乐迟通行所修加行有歰难故所得诸根皆羸钝故是则名为苦迟通行是名略说二迟通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今为汝略说 二种迟通行 谓乐行苦行 因此证迟通 无歰难加行 有羸钝诸根 由是大仙尊 名乐迟通行 有歰难加行 有羸钝诸根 由是大仙尊 名苦迟通行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二法不能发生白净善法设已发生不能决定设已决定不能圆满彼于如是白净善法能为障碍能作衰损能生忧悔身坏命终如弃重担堕于地狱受诸剧苦云何为二一者𢙣戒二者𢙣见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如是所说二法定不能生白净善法设复已生不能决定广说乃至身坏命终如弃重担堕于地狱受诸剧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成就二法 谓𢙣戒𢙣见 彼人终不能 生白净善法 虽生而不定 设定不圆满 于白净善法 能衰损障碍 彼临命终时 有忧悔悲恼 如弃舍重担 定生地狱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二法定能发生白净善法若先已生能令决定若先已定能令圆满彼于如是白净善法不为障碍不作衰损不生忧悔身坏命终如弃重担生天趣中受诸快乐云何为二一者善戒二者善见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如是所说二法决定能生白净善法若先已生能令决定广说乃至身坏命终如弃重担生天趣中受诸快乐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成就二法 谓善戒善见 彼人终定能 生白净善法 若生而决定 决定必圆满 于白净善法 不衰损障碍 彼临命终时 无忧悔悲恼 如弃舍重担 定生天趣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二法临命终时能生忧悔身坏命终堕诸𢙣趣生地狱中云何为二谓作不作云何为作谓身𢙣行语𢙣行意𢙣行是名为作云何不作谓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是名不作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如是所说二法临命终时能生忧悔身坏命终堕诸𢙣趣生地狱中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诸有愚痴人 作三种𢙣行 不作三妙行 引余过令生 彼临命终时 决定有忧悔 死堕诸𢙣趣 生于地狱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二法临命终时不生忧悔身坏命终升于善趣生天界中云何为二谓作不作云何为作谓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是名为作云何不作谓身𢙣行语𢙣行意𢙣行是名不作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如是所说二法临命终时不生忧悔身坏命终升于善趣生天界中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诸有智慧人 作三种妙行 不作三𢙣行 引余德令生 彼临命终时 决定无忧悔 死升诸善趣 生于天界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二妙智应修令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会正理能获甘露能证涅槃云何为二一者法智二者类智法智生时便能无倒遍知有为于有为法既遍知已便能令彼感后有因不得生起增长广大类智生时便能如实断灭无明灭无明故便无戏论无戏论故便无寻伺无寻伺故便无乐欲无乐欲故便无爱憎无爱憎故便无悭嫉无悭嫉故便无种种执持刀杖违害斗诤㸦相骂辱不真实语相离间语诸杂秽语及余无量𢙣不善法无彼诸𢙣不善法故感后有业便不增长感后有业不增长故诸业灭尽业灭尽故众苦灭尽苦灭尽故生死路绝此路绝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名为有二妙智应修令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会正理能获甘露能证涅槃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有二种妙智 应修习令生 能得未得等 谓法智类智 若法智生时 遍知有为法 便能令后有 因不生不增 若类智生时 无明便断灭 由此展转法 绝生死轮回 自知我生尽 及梵行已立 所作皆已办 更不受后有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二妙智应正寻思应善称量应审观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会正理能获甘露能证涅槃云何为二谓世间智及出世智世间智者谓于色蕴能正了知此为色蕴于受想行及识蕴中亦复如是于其地界能正了知此为地界于水火风及空识界亦复如是于其眼界能正了知此为眼界于其色界及眼识界亦复如是于其耳界能正了知此为耳界于其声界及耳识界亦复如是于其鼻界能正了知此为鼻界于其香界及鼻识界亦复如是于其舌界能正了知此为舌界于其味界及舌识界亦复如是于其身界能正了知此为身界于其触界及身识界亦复如是于其意界能正了知此为意界于其法界及意识界亦复如是于如此等世俗法中如是如是如实了知智见通慧现观等觉周遍照了名世间智诸圣弟子于此所说世间智中应正寻思应善称量应审观察此世间智正修习时为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脱生不为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脱老不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亦复如是既审察已能正了知此世间智正修习时不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脱于生不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脱于老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亦复如是所以者何此世间智非贤圣法非能永出非趣涅盘非能永猒非能永离非能永灭非能永寂非真通慧非正等觉不证涅槃是感生法是感老法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彼于如是寻思称量审观察时于世间法住怖畏想于出世法住安静想以于世间生怖畏故都无执受无执受故不生渴爱不渴爱故便自内证究竟涅槃证涅槃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名于此世间智中应正寻思应善称量应审观察出世智者谓于一切蕴界处中能正了知如是诸法是无常性苦性病性㿈性箭性恼性害性怖性热性坏性灭性灾性横性有疫疠性虚性伪性空性妄性无实我性难保信性于如是等诸法性中如实了知智见通慧现观等觉周遍照了名出世智诸圣弟子于此所说出世智中应正寻思应善称量应审观察此出世智正修习时为能令被生法有情永脱生不为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脱老不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亦复如是既审察已能正了知此出世智正修习时定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脱于生定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脱于老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亦复如是所以者何此出世智是贤圣法是能永出是趣涅槃是能永猒是能永离是能永灭是能永寂是真通慧是正等觉能证涅盘非感生法非感老法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彼于如是寻思称量审观察时于出世法生珍宝想于世间法生下贱想以于出世生珍宝故便生欢喜生欢喜故其心安适心安适故身得轻安身轻安故便受悦乐受悦乐故心得寂定心寂定故能实知见实知见故能深猒背深猒背故能正离欲正离欲故能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名于此出世智中应正寻思应善称量应审观察如是名为有二妙智应正寻思应善称量应审观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会正理能获甘露能证涅槃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有二种妙智 知者应寻思 谓世出世间 能正尽众苦 应观世间智 发生怖畏想 都无有执受 展转证涅槃 应观出世智 发生珍宝想 由此生欢喜 便得身轻安 轻安故悦乐 悦乐故心定 由心得定故 便能生觉支 觉支观圣谛 永断诸疑网 无疑无所取 永脱众苦边   重摄前经嗢柁南曰。 二根二焦恼 二行二戒见 二作及不作 二智有二种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为欲矫诳诸众生故为求名誉远所闻故为求利养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若有苾刍为通达故为遍知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诸苾刍为通达故为遍知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实通所通达知所遍知既能如实通所通达知所遍知便能如实断所应断修所应修证所应证既能如实断修证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若有为通达故为遍知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为矫诳名誉 利养及恭敬 非真修梵行 是虚妄出家 为通达遍知 速证最上义 是真修梵行 非虚妄出家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为欲矫诳诸众生故为求名誉远所闻故为求利养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若有苾刍为律仪故为正断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诸苾刍为律仪故为正断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实守护六根不亏禁戒及能速证最上正断既能如实守护六根不亏禁戒及能速证最上正断便能如实断所应断修所应修证所应证既能如实断修证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若有为律仪故为正断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为矫诳名誉 利养及恭敬 非真修梵行 是虚妄出家 为正断律仪 速证最上义 是真修梵行 非虚妄出家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为欲矫诳诸众生故为求名誉远所闻故为求利养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若有苾刍为求猒背为求离欲而出家者是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诸苾刍为猒背故为离欲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实猒背离欲既离欲已便得解脱既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若有为猒背故为离欲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为矫诳名誉 利养及恭敬 非真修梵行 是虚妄出家 为猒背离欲 速证最上义 是真修梵行 非虚妄出家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说法门略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于𢙣应正了知二者于𢙣应深猒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略说如是二种法门所以者何诸修行者于诸𢙣法应正了知既于𢙣法正了知已便能猒背既猒背已便能离欲既离欲已便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行者永断诸爱及众结缚无倒现观正尽苦边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当知诸如来 应正等觉者 哀愍众生故 说二种法门 于众𢙣正知 及猒背离欲 心解脱自在 正尽众苦边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二种法若修若习若多修习能断二法云何二法若修若习若多修习能断二法谓不净观及慈悲观能断贪欲及与瞋恚所以者何一切已贪现贪当贪皆由作意思惟净相一切已瞋现瞋当瞋皆由作意思惟怨相一切已断现断当断所有贪欲皆由作意修不净观一切已断现断当断所有瞋恚皆由作意修慈悲观于不净观若修若习若多修习决定能断一切贪欲于慈悲观若修若习若多修习决定能断一切瞋恚若欲决定断贪欲者当勤精进修不净观若欲决定断瞋恚者当勤精进修慈悲观修不净观无有贪欲而不能断修慈悲观无有瞋恚而不能断如是名为有二种法若修若习若多修习能断二法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修习多修习 二法断二法 谓不净慈悲 断贪欲瞋恚 是故有智者 当观自饶益 修不净慈悲 断贪欲瞋恚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其涅槃界略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有余依涅盘界二者无余依涅盘界云何名为有余依涅盘界谓诸苾刍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已证自义已尽有结已正解了心善解脱已得遍知宿行为缘所感诸根犹相续住虽成诸根现触种种好丑境界而能猒舍无所执着不为爱恚缠绕其心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于诸色求欲见时虽复以眼观于诸色而不发起贪瞋痴等虽复有眼及好丑色而无贪欲亦无瞋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于诸声求欲闻时虽复以耳听于诸声而不发起贪瞋痴等虽复有耳及好丑声而无贪欲亦无瞋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于诸香求欲嗅时虽复以鼻嗅于诸香而不发起贪瞋痴等虽复有鼻及好丑香而无贪欲亦无瞋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于诸味求欲尝时虽复以舌尝于诸味而不发起贪瞋痴等虽复有舌及好丑味而无贪欲亦无瞋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于诸触求欲觉时虽复以身觉于诸触而不发起贪瞋痴等虽复以身及好丑触而无贪欲亦无瞋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于诸法求欲知时虽复以意知于诸法而不发起贪瞋痴等虽复有意及好丑法而无贪欲亦无瞋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乃至其身相续住世未般涅盘常为天人瞻仰礼拜恭敬供养是名有余依涅盘界云何名为无余依涅盘界谓诸苾刍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已证自义已尽有结已正解了已善解脱已得遍知彼于今时一切所受无引因故不复希望皆永尽灭毕竟寂静究竟清凉隐没不现唯由清净无戏论体如是清净无戏论体不可谓有不可谓无不可谓彼亦有亦无不可谓彼非有非无唯可说为不可施设究竟涅盘是名无余依涅盘界苾刍当知如是名为略有二种涅盘之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漏尽心解脱 任持最后身 名有余涅盘 诸行犹相续 诸所受皆灭 寂静永清凉 名无余涅盘 众戏论皆息 此二涅盘界 最上无等伦 谓现法当来 寂静常安乐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由二缠故令诸天人一类怯劣一类勇猛有慧眼者能正观察云何二缠谓有见缠无有见缠云何天人一类怯劣谓有天人爱有乐有欣有喜有为灭有故说正法时不能恭敬摄耳听受亦复不能住奉教心不能随顺修如实见唯生怯劣退转惊怖我等尔时当何所有我等尔时当如何有如是天人一类怯劣云何天人一类勇猛谓有天人怖有猒有欣求无有彼彼苦法所逼切故摄受执着如是如是诸𢙣见趣作是念言我若断坏隐没不现尔时乃名寂静微妙如是天人一类勇猛云何名为有慧眼者能正观察谓圣声闻如实观察既观察已不于如实而生憍慢不依如实而生憍慢不因如实而生憍慢不恃如实而生憍慢如实见已便生猒背既猒背已便能离欲既离欲已便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作是思惟世尊为彼喜乐诸有阿赖耶者恒为常见所系缚者令灭有故所说正法微细甚深难见难悟寂静胜妙非诸寻思所行境界是诸审谛慧者所证一切世间真实对治谓能除灭憍慢渴爱害阿赖耶断诸径路证其空性离诸贪欲证得究竟寂灭涅盘作是思惟世尊为彼怖畏诸有阿赖耶者恒为断见所系缚者令知业果无失坏故所说正法现见应时易见饶益智者内证一切世间真实对治谓能除灭憍慢渴爱害阿赖耶断诸径路证真空性离诸贪欲证得究竟寂灭涅盘如是名为有慧眼者能正观察如是名为由二缠故令诸天人一类怯劣一类勇猛有慧眼者能正观察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由二缠所缠 令诸天人众 一类有怯劣 一类有勇猛 有慧眼声闻 能如实观察 能除慢猒离 究竟证涅盘 复如实了知 佛所说正法 能灭断常见 及二爱无余 有慧眼龙王 能普雨法雨 灭诸烦恼焰 令证大清凉   本事经卷第三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九 (二十二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 乂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甚函 大安般守意经二卷   此经按经首序及见经文似是书者之错经注不分而连书者也义当节而注之然往往多有不可分处故不敢擅节以遗后贤焉。   竟函 受新岁经 笁法护译   按此受新岁经法护译者国本宋本皆编于容函中以当受岁经丹藏则容函中有名受岁经者而与此经大别今依开元录捡之则丹藏之经正是容函受岁经耳此宋藏经与此竟函新岁经文异义同似是同本异译耳则开元录中以新岁经为单译者厥义未详今且欲类聚以待贤哲故以此经移编于竟函焉。   竟函 护净经(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第三幅五行一切众人普使闻知(已下)国宋两本(有)一切檀越施设法会(等)凡二百五十五字之文丹藏所无其文切要今为看旧丹藏经者具录于左。   一切众人普使知闻一切檀越施设法会供斋调度持斋者得食不持斋者不得食此饭一日持斋得六十万世余粮不持斋者六十万世堕饿鬼中何以故此信施难消故宁吞热䥫丸不食此饭吞热䥫丸须㬰闲耳食此信施久受大苦五百万世中受饿鬼苦诸有设食之处一切如法作斋不得怀挟余残食归给妻子若食此饭若腋底挟檐后五百世常挟热䥫轮左腋底入从右腋底出一切斋饭不可不慎一米化作热丸一切贤者施设福会于先尝啜此食都作残食唐作此会不如不作何以故诸天不欢鬼神不喜此人于先尝者亦五百世中受饿鬼苦自今已后欲得福者如法作斋食可得福德诸天欢喜百神庆悦天神拥护经不虚言福报如影响。   佛说护净经。   摄函 十诵律卷第五   此卷第二十六张第二行夜提(之下)乃至三十日皆如上说者丹本无此中九字而有又比丘得不具足衣(乃至)至三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夜提(等)凡九十一行文国本宋本并无者今依丹本遆而足之。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二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二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三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三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三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四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四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四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五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五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五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六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六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六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七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七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七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八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八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八日应即作方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九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九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九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一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一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一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二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二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二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二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三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三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四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四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四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五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五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五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六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六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六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七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七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七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八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八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八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九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九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九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三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   同卷二十七张第十三行即今正本三十一张第十三行尼萨耆波夜提(之下)十二日乃至三十日亦如上说(者)丹本无此中十二字而有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乃至)至三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夜提(等)凡九十二行国本宋本并无者今依丹本遆而足之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二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二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三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三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三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四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四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四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五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五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五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六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六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六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七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七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七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八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八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八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九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九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九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一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一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一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二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二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二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三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三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三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四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四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四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五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五日断所得非望而得是衣二二十五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六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六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六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七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七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七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八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八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八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九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九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九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三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   同卷第二十九张第四行即今正本第三十七张第四行尼萨耆波夜提(之下)十二日乃至三十日皆如上说(者)丹本无此中十二字而有又比丘得不具足衣(乃至)尼萨耆波夜提(等)凡九十七行国本宋本所无者今依丹本遆而足之又为看旧国宋藏者具录其文于左。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二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二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三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三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三日应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四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四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四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五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五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五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六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六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六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七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七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七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八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八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八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九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九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九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一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一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一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二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具足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二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二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三(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三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三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四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四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四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五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五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五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六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六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六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七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七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七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八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八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八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九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九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九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三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   乐函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二十   此卷十九张第二十行污手捉净水(之下丹本有)瓶应当学(乃至)佛言不(等)凡五十九行文国本宋本并无者今捡若无彼文则文义断绝又违前略摄颂云俗舍善容仪护钵除病人之言遂令众学阙二十余法故今依丹本足之又为看旧国宋藏者具录其文于左。   时六众苾刍以不净手捉净水瓶遂令诸蝇竞来附近招致讥丑佛言不以污手捉净水(下有)瓶应当学时苾刍尼在江猪山于菩提长者高楼上食以洗钵水弃在好地施主生嫌佛言应制学处在白衣舍不弃洗钵水除问主人应当学。   缘在室罗伐城时有婆罗门孩儿遇病有邬波索迦是彼知识来告之曰孩子若病宜往僧处从诸苾刍乞钵中水令其洗沐必得平善时波罗门即往求水见邬波难陁从乞钵水邬波难陁便以残麨饼内置钵水中而授与彼彼见杂水起秽𢙣心作如是语我儿宁死谁能用此鄙𢙣之物而洗浴耶以事白佛佛言不应以此秽水持施于人若人来乞钵水时应净洗钵置清净水诵经中要颂阿利沙伽他咒之三遍授与彼人或洗或饮能除万病(阿利沙伽他者谓是佛所说颂出圣教中若读诵时有大威力但是余处令诵伽他者皆类也即如河池井处洗浴饮水之时或暂于树下偃息取凉而去或止客舍或入神堂蹈曼茶罗践佛塔影或时已影障弊尊容或大众散时或入城聚落或晨朝日暮礼拜尊仪或每日食罢时或洒扫塔庙诸如此事其类寔繁皆须口诵伽他奉行获福若故心违慢感得𢙣作之罪但以东川法众此先不行故因注言知圣教之有在其伽他者即如颂曰)。 (世间五欲乐) (或复诸天乐) (若比爱尽乐) (千分不及一) (由集能生苦) (因苦复生集) (八圣道能超) (至妙涅盘处) (所为布施者) (必获其义利) (若为乐故施) (后必得安乐)   佛言不得以残食置钵水中应当学。   时有苾刍安钵地上下无儭替招致讥丑令疾损坏佛言应制学处地上无替不应安钵应当学。   时有尼立洗钵失手堕地打破其钵佛言不得立洗钵应当学。   时有尼于危险崖岸置钵佛言不应尔不于危险岸处置钵应当学。   河水急流逆以钵𢍶遂令钵破佛言不应尔不得逆流酌水应当学。   十二众尼前人坐自己立为其说法时有敬信三宝婆罗门居士等讥诃佛言不应尔人坐己立不为说法应当学。   时有病人不能久立听法佛言若是病人坐卧高下于道非道及以车乘着靴覆头冠花璎珞持盖刀仗并着甲胄等若是病者随何威仪为说无犯非病不合为制学处当如是说人坐己立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卧己坐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人在高座己在下座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前行己在后行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覆头者不为偏抄衣不为双抄衣不为叉𦝫者不为拊肩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乘象者不为乘马不为乘舆不为乘车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着屐靴鞋及履屦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戴帽着冠及作佛顶髻或缠头或冠花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持盖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缘在劫比罗城时吐罗难陁立大小便诸俗人见共作讥嫌佛言不应尔不立大小便除病应当学。   时吐罗尼持已故衣令浣衣人洗彼不肯洗便起瞋心于彼洗衣水中故放不净佛言不应尔不得水中大小便涕唾除病应当学。   随函 弥沙塞五分戒本 宋𦋺宾三藏佛陀什等 译   按此戒本国本同于宋本丹本独异如何去取今以本律捡之此丹本乃正也彼国宋两本即此随函中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鸠摩罗什译者错重写为五分戒本而云佛陀什译其间虽有小不同处但是写笔之错耳故今取此丹本入藏又为看旧国宋藏者具录正本于左。   弥沙塞五分戒本一卷   宋𦋺宾三藏佛陀什等译   大德僧听春时一月过少一夜余有一夜三月在老死至近佛法欲灭诸大德为得道故一心勤精进所以者何诸佛一心勤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余善道法未受具戒者已出僧今和合先作何事(一人答言布萨说戒)诸大德不来诸比丘说欲及清净(一人答言说欲讫)。 合十指爪掌 供养释师子 我今欲说戒 僧当一心听 乃至小罪中 心应大怖畏 有罪一心悔 后更莫复犯 心马驰恶道 放逸难禁制 佛说切戒行 亦如利辔勒 佛口说教诫 善者能信受 是人马调顺 能破烦恼军 若不受教来 亦不爱乐戒 是人马不调 没在烦恼军 若人守护戒 如𤛆牛爱尾 系心不放逸 亦如猴着锁 日夜常精进 求实智慧故 是人佛法中 能得清净命   大德僧听今十五日布萨说戒僧一心作布萨说戒若僧时到僧忍听一心共作布萨白如是诸大德今布萨说波罗提木叉一切共听善思念之若有罪应发露无罪者嘿然嘿然故当知我及诸大德清净如圣嘿然我及诸大德亦如是若比丘如是众中乃至三唱忆有罪不发露得故妄语罪故妄语罪佛说遮道法发露者得安乐不发露罪益深。   诸大德已说戒经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四波罗夷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若比丘共诸比丘同学戒法戒羸不舍行淫法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   若比丘若聚落若空地盗心不与取若王若大臣若捉若缚若杀若𢷤语言汝贼汝小汝痴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   若比丘若人若似人若自杀若与刀药杀若教人杀若教自杀誉死赞死咄人用恶活为死胜生作是心随心杀如是种种因缘彼因是死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   若比丘不知不见过人法圣利满足自称我如是知如是见是比丘后时若问若不问为出罪求清净故作是言我不知言知不见言见空诳妄语除增上慢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   诸大德已说四波罗夷法若比丘犯一一戒不得共住如前后亦如是是比丘得波罗夷罪不应共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诸大德是中清净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十三僧伽婆尸沙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若比丘故出不净除梦中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欲盛变心触女人身若捉手若捉发若捉一一身分摩着细滑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欲盛变心向女人粗恶语随淫欲法说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欲盛变心向女人自赞身言姊妹淫欲供养是第一供养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行媒法若为私通事持男意至女边持女意至男边乃至一交会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乞作房无主为身应如量作长佛十二搩手广七搩手应将诸比丘求作处诸比丘应示作处无难处有行处若不将诸比丘求作处若过量作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有主为身作房应将诸比丘求作处诸比丘应示作处无难处有行处若不将诸比丘求作处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不如法恶瞋故以无根波罗夷谤无波罗夷比丘欲破彼梵行是比丘后时若问若不问言我是事无根住瞋故谤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不如法恶瞋故于异分中取片若似片作波罗夷谤无波罗夷比丘欲破彼梵行是比丘后时若问若不问言我是事异分中取片若似片住瞋故谤僧伽婆尸沙。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 (二十三)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一 密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弥沙塞五分戒本之余   若比丘为破和合僧勤方便诸比丘语彼比丘汝莫为破和合僧勤方便当与僧和合僧和合故欢喜无诤一心一学如水乳合共弘师教安乐行如是谏坚持不舍应第二第三谏第二第三谏舍是事善若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助破和合僧若二若三若众多语诸比丘言是比丘所说是知说非不知说说法不说非法说律不说非律皆是我等心所忍乐诸比丘语彼比丘汝莫作是语是比丘所说是知说非不知说说法不说非法说律不说非律皆是我等心所忍乐何以故是比丘非知说不说法不说律汝莫乐助破和合僧当乐助和合僧僧和合故欢喜无诤一心一学如水乳合共弘师教安乐行如是谏坚持不舍应第二第三谏第二第三谏舍是事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恶性难共语与诸比丘同学经戒数数犯罪诸比丘如法如律谏其所犯答言大德汝莫语我若好若恶我亦不以好恶语汝诸比丘复语言汝莫作自我不可共语汝当为诸比丘说如法诸比丘亦当为汝说如法如是展转相教转相出罪成如来众如是谏坚持不舍应第二第三谏第二第三谏舍是事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依聚落住行恶行污他家行恶行皆见闻知污他家亦见闻知诸比丘语彼比丘汝行恶行污他家行恶行皆见闻知污他家亦见闻知汝出去不应此中住彼比丘言诸大德随爱恚痴畏何以故有如是等同罪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诸比丘复语言汝莫作是语诸大德随爱恚痴畏有如是等同罪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汝行恶行污他家行恶行皆见闻知污他家亦见闻知汝舍是随爱恚痴畏语汝出去不应此中住如是谏坚持不舍应第二第三谏第二第三谏舍是事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诸大德已说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九初罪四乃至三谏若比丘犯一一戒知故覆藏随几时应与波利婆沙行波利婆沙已六夜行摩那埵次到阿浮呵那如法作已应二十僧中出罪若少一人不满二十是比丘不得出罪诸比丘应如法呵是法应尔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二不定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若比丘共一女人独屏处可淫处坐可信优婆夷见于三法中一一法说若波罗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若比丘言如优婆夷所说应三法中随所说治是初不定法。   若比丘共一女人独露处坐说粗恶淫欲语可信优婆夷见于二法中一一法说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若比丘言如优婆夷所说应二法中随所说治是二不定法。   诸大德已说二不定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若比丘三衣竟舍迦絺那衣已长衣乃至十日若过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三衣竟舍迦絺那衣已三衣中离一一衣宿过一夜除僧羯磨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三衣竟舍迦絺那衣已得非时衣若须应受速作受持若足者善若不足望更有得处令具足成乃至一月若过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从非亲里比丘尼取衣除贸易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故衣若染若打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除因缘尼萨耆波逸提因缘者夺衣失衣烧衣漂衣衣坏是名因缘。   若比丘夺衣失衣烧衣漂衣衣坏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若居士居士妇欲多与衣是比丘应受二衣若过是受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非亲里居士居士妇共议当以如是衣直作衣与某甲比丘是比丘先不自恣请便往问居士居士妇言汝为我以如是衣直作衣不答言如是便言善哉居士居士妇可作如是衣与我为好故尼萨耆波逸提。   若非亲里居士居士妇共议我当各以如是衣直作衣与某甲比丘是比丘先不自恣请便往问居士居士妇言汝各为我以如是衣直作衣不答言如是便言善哉居士居士妇可合作一衣与我为好故尼萨耆波逸提若王若大臣婆罗门居士为比丘故遣使送衣直使到比丘所言大德彼王大臣送此衣直大德受之是比丘言我不应受衣直若得净衣当手受持使言大德有执事人不比丘即指示处使便到执事所语言某王大臣送此衣直与某甲比丘汝为受作取便与之使既与已还比丘所白言大德所示执事人我已与竟大德须衣便可往取是比丘二返三返到执事所语言我须衣我须衣若得者善若不得四返五返六返到执事前嘿然立若得者善若过求得者尼萨耆波逸提若不得衣随使来处若自往若遣信语言汝为某甲比丘送衣直是比丘竟不得汝还自索莫使失是事应尔。   若比丘自行乞缕雇织师织作衣尼萨耆波逸提。   若居士居士妇为比丘使织师织作衣是比丘先不自恣请便到织师所作是言汝知不此衣为我作汝好为我织令极致广当别相报后若与一食若一食直得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与比丘衣后瞋不喜若自夺若使人夺作是语还我衣不与汝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知檀越欲与僧物回以入己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病得服四种含消药酥油蜜石蜜一受乃至七日若过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住阿炼若处安居三月未满八月若处有恐怖听寄一一衣着界内白衣家若有因缘出界离此衣宿乃至六夜若过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春余一月应求雨浴衣余半月应持若未至一月求先半月持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前后安居十日未至自恣得急施衣若须应受乃至衣时若过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钵未满五缀更𠧒新钵为好故尼萨耆波逸提是钵应僧中舍僧应取众中最下钵与之语言汝受是钵乃至破是法应尔。   若比丘长钵乃至十日若过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新憍赊耶作卧具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纯黑羺羊毛作新卧具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作新卧具应用二分纯黑羺羊毛第三分白第四分下若过是作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作新卧具应六年畜未满六年若舍若不舍更作新卧具除僧羯磨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纯黑羺羊毛作新尼师坛应用故尼师坛一修伽陀搩手坏好色若不坏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得羊毛须持有所至若自持乃至三由旬若过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擘羺羊毛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种种贩卖求利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以金银及钱种种卖买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自捉金银及钱若使人捉若发心受尼萨耆波逸提。   诸大德已说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九十一波逸提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若比丘故妄语波逸提。   若比丘毁呰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两舌斗乱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除有别知善恶语男子波逸提。   若比丘知僧如法断事竟还发起波逸提。   若比丘教未受具戒人经并诵者波逸提。   若比丘与未受具戒人宿过三夜波逸提。   若比丘向未受具戒人自说得过人法言我如是知如是见实者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比丘粗罪向未受具戒人说除僧羯磨波逸提。   若比丘作是语何用是杂碎戒为说是戒时令人忧恼作如是毁呰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自伐鬼村若使人伐波逸提。   若比丘故不随问答波逸提。   若比丘诬说僧所差人波逸提。   若比丘于露地自敷僧卧具若使人敷若他敷若坐若卧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不嘱举若见僧卧具敷在露地而不举者波逸提。   若比丘于僧房内自敷僧卧具若使人敷若他敷若坐若卧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不嘱举波逸提。   若比丘瞋不喜于僧房中自牵比丘出若使人牵作是语出去灭去莫此中住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先敷卧具后来强自敷若使人敷作是念若不乐者自当出去波逸提。   若比丘僧重阁上尖脚绳床木床用力坐卧波逸提。   若比丘作大房舍从平地垒留窗户处极令坚牢再三重覆若过波逸提。   若比丘知水有虫若取浇泥若饮食诸用波逸提。   若比丘僧不差教诫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僧差教诫比丘尼至日没波逸提。   若比丘僧不差为教诫故入比丘尼住处除病因缘波逸提。   若比丘作是语诸比丘为供养利故教诫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与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尼独屏处坐波逸提。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衣除贸易波逸提。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波逸提。   若比丘与比丘尼先期共道行从此聚落到彼聚落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若多伴有疑畏处是名因缘。   若比丘与比丘尼先期共船行若上水若下水除直渡波逸提。   若比丘知比丘尼赞叹因缘得食食除檀越先发心作波逸提。   若比丘数数食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病时衣时施衣时是名因缘。   若比丘受别请众食波逸提除因缘因缘者病时衣时施衣时作衣时行路时船上行时大会时沙门会时是名因缘。   若比丘无病施一食处过一食波逸提。   若比丘到白衣家自恣多与饮食若饼若麨若不住其家食须二三钵应受出外与余比丘共食若无病过是受及不与余比丘共食波逸提。   若比丘食竟不作残食法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比丘食竟不作残食法强劝令食欲使犯罪波逸提。   若比丘不受食着口中除尝食杨枝及水波逸提。   若比丘非时食波逸提。   若比丘食残宿食波逸提。   若比丘自手与外道裸形若男若女食波逸提。   若诸家中有如是美食乳酪酥油鱼肉若比丘无病为己索得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食家中与女人坐波逸提。   若比丘与女人独屏处坐波逸提。   若比丘与女人独露处坐波逸提。   若比丘观军发行波逸提。   若比丘有因缘到军中乃至二三宿若过波逸提。   若比丘有因缘到军中二三宿观军阵合战波逸提。   若比丘作是语如我解佛所说障道法不能障道诸比丘语彼比丘汝莫作是语莫谤佛莫诬佛佛说障道法实能障道汝舍是恶邪见如是谏坚持不舍应第二第三谏舍是事善不舍者波逸提。   若比丘知彼比丘不如法悔不舍恶邪见共坐共语共宿共事波逸提。   若沙弥作是语如我解佛所说受五欲不能障道诸比丘语是沙弥汝莫作是语莫谤佛莫诬佛佛说五欲障道实能障道汝沙弥舍是恶邪见如是教坚持不舍应第二第三教第二第三教舍是事善若不舍诸比丘应语是沙弥汝出去从今莫言佛是我师莫在比丘后行如余沙弥得共比丘二宿汝亦无是事痴人出去灭去莫此中住若比丘知如法𢷤沙弥畜使共住共语波逸提。   若比丘故夺畜生命波逸提。   若比丘故令比丘生疑悔作是念令彼比丘乃至少时恼波逸提。   若比丘僧断事时不与欲起去波逸提。   若比丘击攊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水中戏波逸提。   若比丘与女人同室宿波逸提。   若比丘饮酒波逸提。   若比丘轻师及戒波逸提。   若比丘自掘地若使人掘言掘者波逸提。   若比丘共诤已嘿听作是念诸比丘所说我忆持波逸提。   若比丘知不满二十岁与受具足戒波逸提是人不得戒诸比丘亦可呵是法应尔。   若比丘受四月自恣请药若过是受除更请自送请长请波逸提。   若比丘数数犯罪诸比丘如法谏作是语我不学是戒当问余比丘持法持律者波逸提比丘欲求解应问持法持律者是法应尔。   若比丘说戒时作是语我今始知是法半月布萨戒经中说诸比丘知是比丘已再三说戒中生是比丘不以不知故得脱随所犯罪如法治应呵其不知所作不善说戒时不一心听不着心中波逸提。   若比丘王未出未藏宝若入过后宫门限波逸提。   若比丘与贼期共道行从此聚落到彼聚落波逸提。   若比丘与女人期共道行从此聚落到彼聚落波逸提。   若比丘无病为炙故自然火若使人然波逸提。   若比丘若宝若宝等物若自取若教人取除僧坊内及宿处波逸提若僧坊内及宿处取宝等物后有主索应还是事应尔。   若比丘半月内浴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病时作时行时风雨时热时是名因缘。   若比丘瞋故打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瞋故以手拟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故恐怖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知比丘犯粗罪覆藏过一宿波逸提。   若比丘以无根僧伽婆尸沙谤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语彼比丘共到诸家与汝多羙饮食既到不与作是言汝出去共汝若坐若语不乐我独坐独语乐欲令彼恼波逸提。   若比丘新得衣应三种色作帜若青若黑若木兰若不以三色作帜波逸提。   若比丘为戏笑故藏比丘若衣若钵坐具针筒如是一一生活具若使人藏波逸提。   若比丘僧断事时如法与欲竟后更呵波逸提。   若比丘作是语诸比丘随知识回僧物与波逸提。   若比丘与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净施衣还夺波逸提。   若比丘受他请食前食后食行诣余家不近白余比丘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衣时是名因缘。   若比丘非时入聚落不近白善比丘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难时是名因缘。   若比丘以兜罗贮坐卧具波逸提。   若比丘自作坐卧绳床木床足应高修伽陀八指除入梐若过波逸提。   若比丘用骨牙角作针筒波逸提。   若比丘作尼师坛应如量作长二修伽陀搩手广一搩手半若续方一搩手若过波逸提。   若比丘作覆疮衣应如量作长四修伽陀搩手广二搩手若过波逸提。   若比丘作雨浴衣应如量作长五修伽陀搩手广二搩手半若过波逸提。   若比丘作修伽陀衣量衣若过波逸提修伽陀衣量者长九修伽陀搩手广六搩手是名修伽陀衣量。   若比丘知坛越欲与僧物回与余人波逸提。   诸大德已说九十一波逸提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四波罗提提舍尼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若比丘无病在街巷中从非亲里比丘尼自手受食是比丘应向诸比丘悔过我堕可呵法今向诸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若比丘白衣家请食有比丘尼教益食人与是比丘饭与是比丘羹诸比丘应语是比丘尼姊妹小却待诸比丘食竟若众中乃至无一人语者是诸比丘应向诸比丘悔过我堕可呵法今向诸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有诸学家僧作学家羯磨若比丘无病先不受请于是学家自手受食是比丘应向诸比丘悔过我堕可呵法今向诸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若比丘住阿炼若处有疑恐怖先不伺视在僧坊内自手受食不出外受是比丘应向诸比丘悔过我堕可呵法今向诸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诸大德已说四波罗提提舍尼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众学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不高着内衣应当学。   不下着内衣应当学。   不㕘差着内衣应当学。   不如多罗叶着内衣应当学。   不如象鼻着内衣应当学。   不如圆㮈着内衣应当学。   不细褶着内衣应当学。   不高披衣应当学。   不下披衣应当学。   不㕘差披衣应当学。   好覆身入白衣舍应当学。   好覆身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反抄衣着右肩上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反抄衣着右肩上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反抄衣着左肩上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反抄衣着左肩上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左右反抄衣着两肩上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左右反抄衣着两肩上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摇身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摇身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摇头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摇头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摇肩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摇肩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携手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携手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隐人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隐人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叉腰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叉腰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拄颊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拄颊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掉臂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掉臂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高视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高视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左右顾视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左右顾视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蹲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蹲行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企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企行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覆头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覆头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戏笑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戏笑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高声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高声白衣舍坐应当学。   庠序入白衣舍应当学。   庠序白衣舍坐应当学。   一心受食应当学。   不溢钵受食应当学。   羹饭俱食应当学。   不于钵中处处食应当学。   不刳中央食应当学。   不曲指抆钵食应当学。   不嗅食食应当学。   谛视钵食应当学。   不弃饭食应当学。   不以食手捉净饭器应当学。   不吸食食应当学。   不嚼食作声食应当学。   不舐取食应当学。   不满手食应当学。   不大张口食应当学。   饭未至不大张口待应当学。   不缩鼻食应当学。   不含食语应当学。   不胀颊食应当学。   不啮半食应当学。   不舒臂取食应当学。   不振手食应当学。   不吐舌食应当学。   不全吞食应当学。   不抟饭遥掷口中应当学。   不以钵中有食水洒白衣屋内应当学。   不以饭覆羹更望得应当学。   不嫌呵食应当学。   不为己索益食应当学。   不嫌心视比坐钵应当学。   不立大小便除病应当学。   不大小便净水中除病应当学。   不大小便生草菜上除病应当学。   人着屐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着革屣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现胸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坐比丘立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高坐比丘在下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卧比丘坐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前比丘在后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道中比丘在道外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覆头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反抄衣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左右反抄衣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持盖覆身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骑乘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拄杖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捉刀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捉弓箭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树过人不得上除大因缘应当学。   诸大德已说众学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七灭诤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应与现前比尼与现前比尼。   应与忆念比尼与忆念比尼。   应与不痴比尼与不痴比尼。   应与本言与本言治。   应与自言与自言治。   应与多人语与多人语。   应与草布地与草布地。   诸大德已说七灭诤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已说戒经序已说四波罗夷法已说十三僧伽婆尸沙法已说二不定法已说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已说九十一波逸提法已说四波罗提提舍尼法已说众学法已说七灭诤法是法入佛戒经中半月半月波罗提木叉中说及余随道戒法是中诸大德一心和合欢喜不诤如水乳合安乐行应当学。   比婆尸如来应正遍知为寂静僧略说波罗提木叉。 忍辱第一道 涅盘佛称最 出家恼他人 不名为沙门   尸弃如来应正遍知为寂静僧略说波罗提木叉。 譬如明眼人 能避险恶道 世有聪明人 能远离诸恶   比叶婆如来应正遍知为寂静僧略说波罗提木叉。 不恼不说过 如戒所说行 饭食知节量 常乐在闲处 心寂乐精进 是名诸佛教   拘留孙如来应正遍知为寂静僧略说波罗提木叉。 譬如蜂采花 不坏色与香 但取其味去 比丘入聚落 不破坏他事 不观作不作 但自观身行 谛视善不善   拘那含牟尼如来应正遍知为寂静僧略说波罗提木叉。 欲得好心莫放逸 圣人善法当勤学 若有知寂一心人 尔乃无复忧愁患   迦叶如来应正遍知为寂静僧略说波罗提木叉。 一切恶莫作 当具足善法 自净其志意 是则诸佛教   释迦牟尼如来应正遍知为寂静僧略说波罗提木叉。 护身为善哉 能护口亦善 护意为善哉 护一切亦善 比丘护一切 便得离众苦 比丘守口意 身不犯众恶 是三业道净 得圣所得道 若人打骂不还报 于嫌恨人心不恨 于瞋人中心常静 见人为𢙣自不作 七佛为世尊 能救护世间 所可说戒经 我已广说竟 诸佛及弟子 恭敬是戒经 恭敬戒经已 各各相恭敬 惭愧得具足 能得无为道   诸大德已说波罗提木叉竟僧一心得布萨(五分戒本竟)。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一 (二十六张)   丁未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二 密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随函 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 东晋法显共觉贤 译   按此戒者宋本与国本多同丹本与二本大异今对同译本律尼部及比丘同戒捡之丹本乃正其国宋二本亦非异译但文句多涉四分之言故有异耳未详厥由今取丹本对律挍正入藏而众学初有十三戒丹本所无者今勘诸律及五部戒本㸦有一二或并无者既未详故不忍删去并取入之直注其下云。   外函 沙弥尼离戒文 (失译附东晋录)   按此戒名国本宋本及开元录皆云沙弥尼离戒文丹本即云沙弥尼杂戒文今捡正文诸本皆非何则按此译之离字与他译之尼字但梵音楚夏耳曾不是沙弥尼之离戒文亦不是沙弥尼之杂戒文并乖正文故今可直云沙弥离戒文方乃正耳然三本皆无不敢擅改直书其意以待雅正君子焉。   传函 四分比丘尼羯磨一卷(丹本云宋求那跋摩译 宋本但云女人出家事)   按此羯磨一卷宋本与国本则同丹本将二本独异何耶今捡丹本与怀素所集文义大同又其起尽有伦叙可观知是跋摩所译正本故取之入藏彼国宋二本甚是错乱凡尼出家始终之例初求出家次受十戒学法二岁受具足戒久后方𠧒畜众羯磨度人受戒乃其序也二本于受六法请和尚文重用沙弥请十戒文此一乱也以𠧒畜众文系乎受大戒前二乱也凡尼受戒先于尼僧中受后至大僧而受二本即云二部僧听不分先后三乱也其学戒六法中四分即以非时食与饮酒为第五六而二本乃以摩触八事为五为六四乱也首题既云尼羯磨二本即有比丘度沙弥法沙弥受十戒法大僧受具戒法等五乱也开元录云宋求那跋摩译二本但云女人出家法六乱也故知二本是乃后代无稽之人臆度乱钞耳不可依用今故遆之。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   宋𦋺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结界法第一   (其诸结界羯磨作法与上大僧同唯称尼大姊为异)。   受戒法第二   比丘尼乞畜众羯磨文   (若比丘尼欲度人者当往比丘尼僧中偏露右肩脱革屣礼僧足已右膝着地合掌乞畜众羯磨作如是白)。   大姊僧听我比丘尼某甲今从僧𠧒度人授具足戒愿僧听我度人授具足戒(如是三说)。   与畜众羯磨文   大姊僧听此比丘尼某甲今从僧𠧒度人授人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听比丘尼某甲度人授人具足戒白如是。   大姊僧听此比丘尼某甲今从僧乞度人授人具足戒僧今听比丘尼某甲度人授人具足戒谁诸大姊忍僧听比丘尼某甲度人授人具足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听比丘尼某甲度人授人具足戒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度沙弥尼文   (若欲在寺内剃发者应白一切僧若不和合应房房语令知若和合应作白然后与剃发应作如是白)。   大姊僧听此某甲欲从某甲求剃发若僧时到僧忍听为某甲剃发白如是(白已为剃发欲在寺内出家者应白一切僧若不和合应房房语令知若和合应作白然后与出家应作如是白)。   大姊僧听此某甲欲从某甲求出家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出家白如是(应作如是出家教出家者着袈裟已偏露右肩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教作如是白)我阿夷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今随佛出家和尚尼某甲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是我世尊(如是三说)我阿夷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我今随佛出家竟和尚尼某甲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是我世尊(亦如是三说已应与受戒)。   尽形寿不得杀生是沙弥尼戒能持不(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盗是沙弥尼戒能持不(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淫是沙弥尼戒能持不(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妄语是沙弥尼戒能持不(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饮酒是沙弥尼戒能持不(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着花鬘香油涂身是沙弥尼戒能持不(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歌舞倡伎亦不观听是沙弥尼戒能持不(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高广大床上坐是沙弥尼戒能持不(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捉持生像金银宝物是沙弥尼戒能持不(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非时食是沙弥尼戒能持不(答言能)。   如是沙弥尼十戒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汝已受戒竟当供养三宝佛宝法宝僧宝当修三业坐禅诵经劝助众事(听童女十八者二岁学戒年满二十二部僧中受大戒若年十岁曾出适者听二岁学戒年满十二与受大戒应如是与二岁学戒)。   式叉摩那受六法文   (沙弥尼应往比丘尼众中偏露右肩脱革屣礼比丘尼僧足已右膝着地合掌白如是言)。   大姊僧听我沙弥尼某甲今从僧𠧒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愿僧济度我慈愍故(如是三说应将沙弥尼至离闻处着见处已众中应差堪作羯磨者如上应作白言)。   大姊僧听此某甲沙弥尼今从僧𠧒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白如是。   大姊僧听此某甲沙弥尼今从僧𠧒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僧今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谁诸大姊忍僧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如是三说)。   僧已忍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应如是与六法)。   某甲谛听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六法不得犯。   不得行淫欲法若式叉摩那行淫欲法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与染污心男子共身相摩触鈌戒应更与受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不得偷盗乃至草叶若式叉摩那取人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斫若自破教人破若烧若埋若坏色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取减五钱缺戒应更与受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不得故断众生命乃至蚁子若式叉摩那故自手断人命求刀授与人教死劝死赞死若与非药若堕胎厌祷咒术自作教人作者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断畜生不能变化者命缺戒应更与受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不得妄语乃至戏笑若式叉摩那不真实非己有自称言得上人法言得禅得解脱得三昧正受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言天来龙鬼神来供养我此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于众中故作妄语缺戒应更与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不得非时食若式叉摩那非时食犯戒应更与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不得饮酒若式叉摩那饮酒犯戒应更与受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式叉摩那于一切尼戒中应学除为比丘尼过食自受食食。   式叉摩那受大戒法   (若式叉摩那学戒已年满二十若满十二应与受大戒先至比丘尼僧中请和尚应如是言)。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求阿姨为和尚愿阿姨为我作和尚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如是三说和尚尼应答言尔应如是受持受戒人离闻处着见处应差教授师是中戒师应如是问言)。   此众中谁能为某甲作教授师(若有者答言我能尔时戒师即应作白)。   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为教授师白如是(教授师应往至受戒人所语言)。   此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梨此僧祇支覆肩衣此衣钵是汝有不(答言已有)。   善女人谛听今是真诚时我今问汝有便言有无当言无汝不犯边罪不汝不犯净行比丘不汝不贼心受戒不汝不破内外道不汝非黄门不汝不杀父不汝不杀母不汝不杀真人阿罗汉不汝不破僧不汝不恶心出佛身血不汝非非人不汝非畜生不汝非二根不汝字何等和尚尼字谁年岁满不衣钵具足不父母夫主听汝不汝不负债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白癞干痟癫狂二根一道合道小大小便常漏涕唾常出汝有如是诸病不(答言无者应语言)如我向问汝僧中亦当如是问如汝向者答我僧中亦当如是答(教授师问已应至僧中如常威仪至舒手及处立应作白)。   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已教授竟听使来白如是(彼应语言来来已应与捉衣钵教礼僧足已在戒师前䠒跪合掌作如是乞)。   大姊僧听我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我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愿僧济度我慈愍故(如是三说是中戒师应作白)。   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时到僧忍听我问诸难事白如是。   汝谛听今是真诚时我今问汝有当言有无当言无汝不犯边罪不汝不犯净行比丘不汝不贼心受戒不汝不破内外道不汝非黄门不汝不杀父不汝不杀母不汝不杀真人阿罗汉不汝不破僧不汝不恶心出佛身血不汝非非人不汝非畜生不汝不二根不汝字何等和尚尼字谁年岁满不衣钵具足不父母夫主听汝不汝不负债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白癞干痟癫狂二根二道合道小大小便常漏汝有如是诸病不(答言无应作白)。   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衣钵具足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白如是。   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谁诸大姊忍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僧已忍与某甲受大戒竟和尚尼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尼往比丘僧中受大戒法   (彼受戒者与比丘尼僧俱至比丘僧中礼僧足已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言)。   大德僧听我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我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愿僧救济我慈愍故(如是三说此中戒师应问诸难事作白)。   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时到僧忍听我问诸难事白如是。   善女人谛听今是真诚时实语时我今问汝有当言有无当言无汝不犯边罪不汝不犯净行比丘不汝不贼心受戒不汝不破内外道不汝非黄门不汝不杀父不汝不杀母不汝不杀真人阿罗汉不汝不破僧不汝不恶心出佛身血不汝非非人不汝非畜生不汝不二根不汝字何等和尚尼字谁年满二十未衣钵具足不父母夫主听汝不汝不负债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白癞干痟癫狂二根二道合道小大小便常漏涕唾常出汝有如是诸病不(答言无者应问言)汝学戒未清净不(答言学戒清净应问余比丘尼)某甲学戒未清净不(答言已学戒清净)。   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已学戒清净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已学戒清净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谁诸长老忍僧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如是三说)。   僧已忍为某甲受大戒竟和尚尼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善女人谛听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八波罗夷法若比丘尼犯者非比丘尼非释种女不得犯不净行行淫欲法若比丘尼作不净行行淫欲法乃至共畜生此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不得偷盗乃至草叶若比丘尼盗人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斫若自破教人破若烧若埋若坏色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不得断众生命乃至蚁子若比丘尼若自手断人命持刀授与人教死赞死劝死与人非药堕胎厌祷咒术若作方便教人作方便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不得妄语乃至戏笑若比丘尼不真实非己有自称言得上人法得禅得解脱三昧正受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言天来龙来鬼神来供养我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不得身相触乃至共畜生若比丘尼有染污心与染污心男子身相触腋已下膝已上若摩若逆摩若顺摩若牵若推若举若下若捉若急捺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不得犯八事乃至共畜生若比丘尼有染污心与染污心男子受捉手捉衣至屏处屏处立屏处语若共行若身相近若共期行犯此八事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不应覆藏他罪乃至突吉罗恶说若比丘尼知比丘尼犯波罗夷不自举亦不白僧不语人令知后于异时此比丘尼若休道若灭𢷤若作不共住若入外道后作如是言我先知此人如是如是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覆藏重罪故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知不(答言能)。   不得随被举比丘语乃至沙弥若比丘尼知比丘为僧所举如法如毗尼如佛所教犯威仪未忏悔不作共住便随顺彼比丘彼比丘尼谏此比丘尼言大姊彼比丘为僧所举如法如毗尼如佛所教犯威仪未忏悔不共住莫随顺彼比丘彼比丘尼谏此比丘尼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尼应乃至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若不舍者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犯随举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善女人谛听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四依法比丘尼依此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依粪扫衣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   若得长利若檀越施衣若得轻衣若得割截衣应受依乞食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   若得长利僧差食若檀越送食月八日食十五日食月初日食众僧常食檀越请食得受依树下坐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   若得长利若别房楼阁小房石室两房一户应受依腐烂药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   若得长利酥油生酥蜜石蜜应受。   汝已受戒竟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处所和尚如法阿阇梨如法二部僧具足满当善受教法当勤供养佛法僧和尚阿阇梨一切如法教来不得违逆当学问诵经勤求方便于佛法中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汝始发心出家功不唐捐果报不绝余所未知者当问和尚阿阇梨(使受戒人在前而去)。   除罪法第三   尼忏僧残罪法   (尼以女弱事须相假以肃其怀如若私己容恶则自坏彼犯在不轻故尼覆僧残但增罪治半月行摩那埵无别覆藏调伏法故尼忏僧残要在二部僧中作摩那埵羯磨大僧与尼二部各满四人若作出罪羯磨大僧与尼二部各满二十人不得减)。   乞摩那埵羯磨文   (比丘尼犯僧残罪应一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行摩那埵非应至二部僧中偏露右肩脱革屣礼僧足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乞)。   大德僧听我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残罪今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愿僧与我半月摩那埵慈愍故(如是三说)。   与摩那埵羯磨文   大德僧听此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残罪今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残罪今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今与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谁诸长老忍僧与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如是三说)。   僧已忍与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比丘尼行摩那埵法与上大僧同唯应二部僧中日日白应作如是白)。   大德僧听我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残罪已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与我半月摩那埵我比丘尼某甲已行若干日过余有若干日在白大德僧令知我行摩那埵。   乞出罪羯磨文   (比丘尼半月行摩那埵竟应至二部僧中作如是乞)。   大德僧听我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残罪已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与我半月摩那埵我已于二部僧中行半月摩那埵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愿僧与我出罪羯磨慈愍故(如是三说)。   与出罪羯磨文   大德僧听此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残罪已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与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此比丘尼某甲已于二部僧中行半月摩那埵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残罪已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与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此比丘尼某甲已于二部僧中行半月摩那埵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僧今与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今与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如是三说)。   僧已忍与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说戒法第四   (其说戒法一与上大僧同)。   尼僧差请教授人羯磨文   (尼僧应半月半月至大僧请教诫故今须差此使为尼僧请教诫应如是差)。   大姊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白如是。   大姊僧听僧今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谁诸大姊忍僧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更差一人为伴往大僧中至旧住比丘所礼足曲身低头合掌白如是言)。   大德一心念比丘尼僧某甲等和合礼比丘僧足求教授(如是三说受嘱比丘说戒时应作如是白)。   比丘尼僧某甲众和合礼大德僧足求教授(如是三说)比丘尼明日应问可否比丘教授师应期往比丘尼应期迎比丘期往不往者突吉罗比丘尼僧期迎而不迎者突吉罗若比丘尼闻教授师来当半由旬迎至寺内供给所须洗浴具羹粥饮食果蓏以此供养若不者突吉罗若比丘僧尽病若众不和合若众不满遣信往礼拜问讯若比丘尼僧尽病不和合众不满亦当遣信往礼拜问讯若不往者突吉罗。   安居法第五   (其安居法皆与大僧同)。   自恣法第六   尼僧差往大僧中受自恣人羯磨文   (比丘尼僧夏安居竟应往大僧中受自恣故今湏差此使为尼僧诣大僧中求受自恣应如是差)。   大姊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白如是。   大姊僧听僧今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谁诸大姊忍僧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往大僧中受自恣文   (差人为伴往大僧中礼僧足已曲身𠇓头合掌作如是说)。   比丘尼僧夏安居竟比丘僧夏安居竟比丘尼僧说三事自恣见闻疑大德慈愍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如是三说)。   彼即比丘僧自恣日便自恣而皆疲极佛言不应尔若比丘僧十四日自恣比丘尼僧十五日自恣若大僧病若众不和合若众不满比丘尼应遣信礼拜问讯不者突吉罗若比丘尼僧病若众不和合若众不满比丘僧亦当遣信礼拜问讯不者突吉罗(其至大僧中受自恣人还共尼僧作自恣其自恣一与上大僧同)。   分衣法第七   (与上大僧同)。   衣食净法第八   (尼无作余食法除此已余皆与大僧同)。   杂法第九   (尼无乞处分作房法自余皆与上大僧同)。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二 (二十一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三 密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校勘   四分比丘尼羯磨之余   内护匡救僧众𢷤罚羯磨法   律藏所明僧之正法宗要有三故结集称言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   法者谓五种远离行何等五一者出离非世法二越度非受法三无欲非有欲四无结非有结五不亲近生死非亲近。   毗尼者谓五种出要行何等五一小欲非多欲二知足非无猒三易护非难护四易养非难养五智慧非愚痴佛所教者谓五种教诫行何等五一有罪行者制二无罪者听三若制若听法有缺减者如法举之四数数违犯折伏与念五真实功德爱念称叹故经云正法住正法灭谓之于此传法之人亦有于三故圣诰称言知法知律知摩夷知法者谓善持修多罗藏如阿难等知律者谓善持毗尼藏如优波离等知摩夷者谓善于训导宰任玄纲如大迦叶等故凡欲晕踪圣迹以隆道教继䡄后代不绝于时者非兹而谁。   五种入众法何等五一应以慈心二应自卑下如拭尘巾三应善知坐起上下威仪四不杂说俗事为众说法若请他说五若见僧中有不可事心不安忍应作默然。   五种如法默然何等五一见他非法而默然二不得伴而默然三犯重而默然四同住默然五在同住地默然五种非法默然何等五一如法羯磨而心不同默然在之二得同意伴亦默然任之三若见小罪而默然四为作别住而默然五在戒场上而默然五种弃法何等五一比丘犯罪余比丘问汝犯罪见不答言不见彼语言汝若见罪应忏悔二比丘犯罪余比丘问汝犯罪见不答言不见彼语言汝若见罪应僧中忏悔三比丘犯罪余比丘问言汝犯罪见不答言不见彼语言汝若见罪当于此僧中忏四比丘犯罪余比丘问言汝犯罪见不答言不见众僧应舍弃语言汝不见罪随所至处不听汝布萨如恶马难调合缰杙俱弃汝亦如是五比丘犯罪余比丘问言汝犯罪见不答言不见彼应僧中作不见举羯磨。   五种作羯磨法何等五一见前二自言三不清净四如法五和合。   斯谓知病知药知对治善于废兴通塞存护之仪故致任持之功义显于此。   三种调法谓呵责羯磨𢷤羯磨依止羯磨。   三种灭法谓罪处所多人语如草覆地。   三种不共住法谓三举羯磨恶骂治灭𢷤羯磨。   呵责羯磨文   (先作举作忆念与罪已然后作羯磨)。   大德僧听此比丘某甲喜共斗诤共相骂詈口出刀剑互求长短彼自共斗诤已若复有余比丘斗诤者即复往彼劝言汝等免力莫不如他汝等多闻智慧财富亦胜多有知识我等当为汝作伴傥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灭若僧时到僧忍听为比丘某甲作呵责羯磨若后复更斗诤共相骂詈言众僧当更增罪治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比丘某甲喜共斗诤共相骂詈口出刀剑㸦求长短彼自共斗诤已若复有余比丘斗诤者即复往彼劝彼言汝等免力莫不如他汝等智慧多闻财富亦胜多有知识我等当为汝作伴傥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灭僧为比丘某甲作呵责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与比丘某甲作呵责羯磨若复更斗诤共相骂詈者众僧当更增罪治忍者默然不忍者说是初羯磨(如是三说)。   僧已忍为比丘某甲作呵责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与羯磨已以夺三十五事令其折伏后若随顺改悔者僧应还与解羯磨)。   与罪处所羯磨文   (先作举作忆念与罪已然后作羯磨)。   大德僧听是比丘某甲无惭无愧多犯诸罪有见闻疑先自言犯后言不犯前后言语相违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某甲罪处所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听是比丘某甲无惭无愧多犯诸罪有见闻疑先自言犯后言不犯前后言语相违僧今与是比丘某甲罪处所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今与比丘某甲罪处所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如是三说)。   僧已忍与比丘某甲罪处所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与羯磨已以三十五事令其折伏后若随顺改悔僧应还与解羯磨)。   与灭𢷤羯磨文   (先作举作忆念与罪已然后作羯磨)。   大德僧听是比丘某甲犯某甲波罗夷罪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某甲波罗夷罪灭𢷤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白如是。   大德僧听是比丘某甲犯某甲波罗夷罪僧今与比丘某甲波罗夷罪灭𢷤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谁诸长老忍僧与比丘某甲波罗夷罪灭𢷤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如是三说)。   僧已忍与比丘某甲波罗夷罪灭𢷤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此永𢷤无解法)。   此后三羯磨皆是治罚法但以过有轻重阶之为三前呵责羯磨等是调伏法罪处所羯磨等是折伏法灭𢷤羯磨等是驱出法故经言应调伏者而调伏之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罚黜者而罚黜之若随事而言羯磨非一备明律典宁容具集故各当其分唯标一羯磨示之恒式余类准以可知(四分比丘尼羯磨竟)。   入函 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一卷   按文国本有三百六十七问丹本同此则宋本只有二百二十问者脱之甚矣今取二本补之然亦不满五百今疑译本不足或恐题举大数摽为三百而传写者错三为五焉又为看宋藏者具录其文于左。   若不偿计(下国本丹本有十七张文)钱直犯重。   问若他人持食具寄屋中经宿有犯不答不犯。   问续明油一升二升得着自房中不答得。   问药酒得着自房中不答病得七日。   问都不用杨枝有犯不答犯堕。   问未晓得杨枝不答明星出后得用犯堕。   问中食后口得用杨枝不答得用若不用纯灰皂荚计都不用犯堕过中亦犯堕中后除药一切草木有形之味不得入口犯堕。   问若无杨枝口得用一切余木不答尽得。   问贫乏得入市乞不答中前得中后不得亦不得乞钱若欲乞钱当将一白衣沙弥亦得。   问人捉比丘卖得走不答初时得经主不得。   问比丘戏得物作食请比丘得食不答不得犯堕。   问比丘尼不精进可劝罢道不答无此理。   问合药施人而不知裁节服者死犯事不答好心与无犯𢙣心与犯重。   问比丘或十腊五腊竟不诵戒犯何事答若不诵或食人信施日日犯盗若先不知犹得忏悔。   问一切鬼神屋可寄宿不答行路得宿有触扰意住犯堕。   问比丘啖生肉犯何事答犯堕。   问二男行欲不竟犯何事答犯决断。   问二男欲口戏拟便止犯何事答犯堕成者犯决断。   问床席他人于上行欲其处可住不答见处净可住。   问已唱僧跋上坐未食下坐先食犯何事答闻唱便食不犯。   问比丘不具六物犯何事答不乞作犯舍堕若乞不能得不犯。   问比丘大寒得通衣卧不答着衣得。   问比丘自称贵姓及持戒强力乞得犯何事答犯舍堕。   问姊妹有肿病或有痛处比丘手案此处可治犯何事答若起心犯决断不起犯堕。   问妹姊无儿息语比丘教我方术比丘即教犯何事答犯决断。   问寄比丘物与人竟不与犯何事答自取不过犯重着故坏还计直轻重。   问聚落中都不着衣犯何事答犯堕。   问比丘噪犯何事答若聚落众中一作犯堕三谏不休犯决断。   问聚落中持弓刀看犯何事答先不知法无犯知突吉罗。   问比丘骑乘犯何事答雄者一往犯过三谏不止犯决断雌者一载犯决断问聚落中比丘看白衣斗犯何事答犯堕。   问比丘暂捉棋子弄 而戏犯何事答犯堕。   问聚落中三岁小儿抱呜口犯何事答犯堕。   问聚落中合白衣相扑犯何事答犯突吉罗。   问聚落中看白衣合畜生犯何事答知非法故看犯堕不知不犯内起淫心口有染污言犯决断。   问比丘食不足得嘱未具戒者不答得唯除婆罗门。   问山中旷野中见一无主器物可取用不答得用要湏语王若王家之人若语余人得用不得持去犯舍堕。   问道人作医得取物不答若慈心治得作𢙣心不得无衣钵前人与得取若有衣钵前人强与为福事得取若人不与亦不得为福乞犯舍堕。   问食巾或少多将菜饭捉堕上要湏浣不答不污亦湏日浣若有沙弥白衣付之日从受不犯若已付着室中无苦若不付又不浣犯舍堕。   问比丘私房小小出不闭户有犯不答犯舍堕。   问比丘私房内拍手笑犯何事答犯舍堕。   问比丘得踯过小水小坑不答不得犯堕昔有一优婆塞请一比丘欲与作一领好衣比丘即随去中道有一小水比丘便踯度此优婆塞便嫌心念我谓是好比丘欲与一领好衣而更趒踯沟坑我归当与半领衣此是无著人即其人念前行见水复故踯过贤者复念我归当与一张粗㲲前行见水复踯过贤者复念我归当与一顿食无着复知其念前行见水便举衣涉渡贤者问比丘何以不踯渡比丘言卿前与我一领衣已一踯过水正得半领复一踯正得一张粗㲲复一踯正得一顿食我今所不踯者恐复失食贤者乃知是得道人便向忏悔将归大供养以此验之知比丘不得踯过坑水。   问比丘走犯何事答犯堕有急事不犯。   问有人出家之后还来盗本家物犯何事答犯弃所以尔者初出家时一切尽舍非己物故。   问比丘本在俗时共父母兄弟藏物出家后家人尽死比丘还自来取物犯何事答若自取犯弃若有所亲白衣可语使取作福应分半与官所以尔者此物无主应属官不得全取取犯重。   问师更受戒小弟子弟子得下腊下戒及在下行不若不下得为作礼不答都无此理。   问比丘行他田地中或有苗或无苗有事不答有苗犯堕急事不犯无苗尽得。   问大悔人已发露或五三日或有难众僧分散罪得决不答更求众乃决。   问王者问比丘吉凶事比丘为说然后供养犯何事答若得食犯堕得衣犯舍堕若说征伐得供养犯重。   问比丘有缘事俗田行得不答得。   问比丘未满五腊不依止犯何事答不依止师若饮水食饭日日犯盗若先不知法犹得忏悔。   问若比丘或十腊不诵戒答同上依止。   问比丘市卖自誉己物过价前人信贵买犯何事答犯盗。   问比丘行迥路有食无人受云何得食答正得舒一手下向一捉食便止过犯堕。   问比丘船行水大不得下得水中便利不答得。   问比丘书经竹木上诵讫拭去犯事不答犯堕。   问未满五腊得并入诵律不答不得为可粗教诫而已若诵犯堕舍大戒不灭沙弥戒故是沙弥非答非。   问比丘昼眠犯何事答开户不得犯堕。   问比丘得倚堕伏地不答私户得众中不得犯堕。   问比丘舍内都不着三衣犯何事答坐禅诵经不着犯堕。   问比丘行道着泥洹僧得系脚不答大寒得。   问比丘畜漆器犯何事答漆木器尽不得用用犯堕。   问比丘已食手或搪饮食污手更得受食不答得。   问比丘至上房中不坐辄坐犯何事答犯堕。   问比丘旋塔或比丘尼优婆夷随后旋有犯不答若有优婆塞不犯。   问比丘生菜已净有根得食不答得。   问弟子远行寄师物或师寄弟子过期不还或经年岁可取用不答若去时无言不得用若知在是有主物若死是僧物。   问比丘教白衣不祭一切亡人为是理不答非假使父母不食敬心供养亦得其福。   问众中得共师并坐不答不接得共盘食。   问比丘不寒三衣礼佛犯何事答众多突吉罗。   问比丘得手自合药不答被净草得。   问比丘休道意已着俗服经时向其尊礼拜之礼然后还来投众求服常位为应听不答若不舍戒者应听。   问比丘知其父母兄弟破落属人而不购赎有罪不答若为行道不赎无罪。   问若人白僧称言圣众得然可不答不得然可。   问若人持物施僧言施圣众应受不答若不言得分得取以众通有俗故。   问行道过水使人负渡犯何事答若不老病犯堕。   问众僧家奴比丘得小小请使不答小小取与得大事不得。   问比丘养爪甲长犯何事答犯堕。   问上坐比丘未浴下坐于前浴有犯不答犯堕。   问比丘器中忽有异物或复弊故不知谁许可取用不复可弃不答与僧不得私用。   问有一住处多去来僧所有遗亡或是新或是弊衣永无取用者可取不答与众僧众僧停一月一岁后得用若后主来僧物偿若是贵珍宝众后不能偿者勿用。   问比丘有知旧白衣来造已得语上坐维那持僧食与不答僧先令得不令不得。   问比丘舍道还俗后更出家前师故是师非答非是。   问临坛诸师僧可呼言师不答无此理不从受法者尽不得为师。   问一切师得呼为和上不称为弟子不答不得正可敬重如俗中之尊。   问三自归事品第十四   问三自归趣得人受复有不应受者不答除五逆罪得。   问三自归斯行何事答身口意不行邪事及不随邪见师。   问云何犯三归答好邪见随外道师。   问若犯三自归云何悔答向本师悔若无本师向余比丘亦得。   问若不能持得还不答得。   问若还还云何答向本师若一比丘言我从今日以后不复能归佛法归比丘僧如是三说若不满三故成就三归。   问或人受三自归乃悔宿命𢙣逆为是理非答无此理。   问三归正得从一人受复得从三人各得受一归不答不得。   问受三归法要终身复可得一年半年十日五日不答随意多少。   问若从师受一年半年自归日满后故是师非答一从受法终身是师。   问三自归得但受一二归不答不得。   问受三归现前无师得逢从文受不答不得。   问先受三归犯不悔过得更受不答不得要当悔若欲当受舍先所受若不舍更受者不得。   问五戒事品第十五   问不受三归得受五戒不答不得。   问若受三归犯而不悔者得受五戒不答不得。   问受五戒法可得但受五日十日一年二年不答随意多少。   问犯五戒不悔得更受不答不舍不得更受不悔亦不得舍。   问五戒尽得悔不答若杀人淫其所尊及比丘尼盗三尊财尽不得悔余得悔。   问五戒若不能持得中还不答得还若欲都还五戒者合三自归还言从今日佛非我尊我非佛弟子如是至三法僧亦尔若还一二三四者但言我从今日不能复持某戒如是至三若不满三戒犹成就。   问五戒可从五师各受一戒不答得。   问既受五戒偏所重可但分还一二不答得。   问五戒可但受一二三不答得随意多少。   问比丘犯重戒或犯酒戒得不答得。   问颇有八戒白衣不答无唯有八閞斋。   问十戒事品第十六   问不受五戒得受十戒不答若先三自归得以十戒中即有五戒亦不复受。   问犯五戒不悔得受十戒不答不得若先不知悔已而受不悔不得。   问若师犯重戒从受十戒得不答亦得。   问若犯重戒受十戒得不答不得。   问沙弥犯十戒尽得悔不答同上五戒。   问沙弥品第十七   问悔湏众不答不湏众但向本师得了若现在无师向余一比丘亦得。   问沙弥半月一说戒不答无此理所以尔者以沙弥戒不函俗人然终已可说湏十五日一集。   问沙弥犯戒得还向沙弥悔不答不得。   问沙弥得着俗服不答不得。   问师有种种违法事沙弥得舍更求师不答得。   问沙弥叛师以白衣师综謵俗竟不舍戒或经年月还来投师故是沙弥非但悔过而已不湏更受戒耶答故是沙弥但向师忏本不舍戒不得更受受亦不得戒。   问沙弥为贼所抄经历年月或转经主得逃不答转经主不得。   问沙弥犯禁师僧已𢷤谢得更出家不答若不舍戒故是沙弥可忏而已。   问白衣时从沙弥受五戒然后出家受大戒本师故是沙弥得呼为师不答得呼为师但不得为礼沙弥应作礼白衣时从尼受五戒然后出家亦尔。   问比丘贪资之物其罪甚重昔有一比丘贪着一铜铙死后作饿鬼众分物竟便来其身绝大黤黮如纯黑云诸比丘惊怪此是何物众中有得道者言是死比丘贪着铙故堕饿鬼中今故贪惜来欲索之诸比丘即以铙还既得便捉舌舐放地而去诸比丘还取之而绝臭不可近复使人更铸作器犹臭不可用以此验之知贪为大患比丘贪着衣服乃有自焚之酷昔有一比丘喜作衣昼夜染着得病困笃自知当死便举头视衣内起毒想言我死后谁敢着我此服者不久便命终作化生蛇还来缠衣众舁死比丘出烧葬讫遣人往取衣物见蛇缠衣延咽吐毒不敢近即还白众具说所见诸比丘便共往看之都无敢近者有一比丘得道便入四等观毒不中便往近之语言此本是汝衣今非汝有何以护之便即舍去不远入一草毒火出然草还自烧身命终即入地狱火烧一日之中三过被烧皆由贪害。   岁坐竟忏悔文第十八   若僧听多萨阿竭所受岁坐比丘应尔我从岁始至今岁竟六月中多所违失违失者戒事除二鼻贰事余不除是世尊集和僧所教来今我是思念共诸君发露陈说所违失事君各忍受我若九十日无世尊定无世尊智无世尊戒故多犯无世尊智无世尊戒故犯无世尊戒故犯无世尊智故多失教事无世尊定故多犯乱意或念欲法不行欲事或念盗法不行盗事或念杀法不行杀事或念欺法不行欺事或念僧伽婆尸沙法不行僧伽婆尸沙事。   此九十日中所犯事通威仪。   问白衣欲出家比丘即受更为请师故是师非答非师若从受法者可为师若依随者可为依止师。   问若有比丘不舍作沙弥即大道人而更受戒为僧不答得。   问若不得戒前所受戒故在不答在。   问后师是非答非。   问多人受戒而并请一人为师可得十人五人一时受不答无理。   问沙弥受大戒请一比丘为大戒师而此比丘不知羯磨及受戒法转请一人与授以何者为师答与戒者为师是无法非师授五戒比丘唯得授婆罗门于余者尼授比丘不得问中间事问者犯僧残。   问一切所有王者不全施得不答王者不嫌便得。   问见人行欲不呵犯事不答前人可谏不谏犯堕若不可谏向一比丘好发露。   问比丘先犯事更受戒得共住不答犯重不得更受戒决断悔过得更作不悔亦不得况得共住。   问有急事比丘持弓箭上船可随去不答主犯重寄载犯舍堕。   问比丘官逼作非法犯何事答不得作。   问二男共戏便止犯何事答成犯决断。   问比丘盗听二男行欲犯何事答无欲心听犯堕有欲心听身不失犯不失突吉罗。   问比丘病不能得行乘车马不答雄者尽得雌者无想犯堕有想犯决断不知是雌无罪。   问比丘嫌经不好卖去更作好者犯何事答卖经如卖父母罪同。   问二男角力犯何事答犯堕。   问畜生行欲比丘验令全别离犯何事答犯堕。   问着小衣行留大衣得受人施不答言得。   问比丘夏中得受僧物不答若施僧物即应分不得亭。   问比丘有好知家结事委任之更异比丘从乞得物犯何事答观主人意𢙣不得犯舍堕知主意好得取。   问鸠雀于人舍内作窠比丘破或塞鼠孔犯何事答鸠雀未有子得去有子不得鼠冗唯有一孔不得塞若有内外孔得塞内者。   问比丘得与师及同学得作书不答在他方情通异国不得。   问人出家王法父母不听为得戒不答不得。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卷第二十三 (二十三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四 密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诸函 鼻奈耶十卷   按此鼻奈耶国本与丹本皆有十卷宋本唯八卷耳今捡宋本脱第五卷(则于十三僧决断中破僧已下四事阙也)而以第六卷为第五卷又脱第七卷(则九十堕中从教尼至暮至不唱使行十四事阙也)而以第八卷为第七卷故唯八卷耳今取二本之足者入藏又为看旧宋藏者具录其文于左。   鼻奈耶律卷第五   姚秦凉州沙门笁佛念等 译   僧残法之三  破僧戒   佛世尊游罗阅祇迦兰陁竹园彼调达受供养衣被饭食床卧病瘦医药太子阿阇世所贵重随时供给日送五百釜饭严五百乘车将从连日至调达所调达初现将从有百渐二百三百四百五百朋或王眠坐食时调达欲坏乱比丘僧诱訹诸比丘与衣钵户钥针筒革屣大揵茨小揵茨(浅䥫钵)及余什物语诸比丘此亦释种瞿昙我亦释种瞿昙此亦母族成就我亦母族成就此亦生释家我亦生释家此族姓与我无殊尔时国界饥馑乞求难得时众多比丘着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乞食已闻调达欲坏乱比丘僧诱訹诸比丘与衣钵户钥针筒革屣大揵茨小揵茨及什物诸调达弟子贪衣共相佐助众多比丘乞食已出罗阅城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诸比丘白世尊言向入城分卫闻调达欲坏乱比丘僧其比丘贪衣钵户钥针筒革屣至大揵茨小揵茨及什物世尊告曰汝等比丘莫近调达供养何以故诸比丘宁饮毒自杀不近调达供养自饮毒复饮他人譬如比丘以杖打𢙣狗鼻坏云何比丘此狗遂𢙣不唯然世尊如是比丘此痴人长夜受苦无有穷已我亦知调达当坏比丘僧正尔食时当坏和合僧诸佛世尊常法若于食时和合僧坏至暮当还合于其中间不得为道不得为比丘不得为比丘尼不得为式叉摩尼不得为沙弥不得为沙弥尼不得行八关斋不得为优婆塞不得为优婆夷无获道果证无发三佛意时天地闇冥天人失明如来法向暮必还和合僧若不和合者天地翻覆时舍利弗目揵连闻调达破坏和合僧闻已往诣世尊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调达以破坏和合僧今欲往诣调达所还和合僧世尊告舍利弗目揵连曰速往今正是时时舍利弗目揵连即从坐起头面礼足绕佛三匝而往诣调达所遥见调达如如来升高坐说法诸比丘僧围绕右有骞陁陁婆左有迦留罗提施(四人是调达左右弟子)海义捉拂在后调达遥见舍利弗目揵连来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是沙门瞿昙上足弟子今来至我所如世尊见舍利弗目连等法唱言善来比丘调达亦复唱言善来舍利弗目揵连起右骞陁坐舍利弗起左迦留陁坐目揵连如世尊告尊者舍利弗目揵连与诸比丘说法我今患脊疼欲得小息调达亦复告舍利弗目揵连与诸比丘说法我今患脊疼欲小息如世尊四褺襞忧多僧布床上僧伽梨着头前右䝱倚卧师子坐互屈伸脚系意念明何时当晓调达亦复尔时调达眠首陁会天来下𡑅其身甚欲复觉竭力不能得觉喘息粗𢙣或时䆿语手脚不住扪摸四壁作种种变不能得觉时尊者舍利弗叹誉佛法及比丘僧时目揵连作若干变化东没西出南没北出坐卧虚空或坐三昧于三昧中放种种光明或青或黄或赤或黑或琉璃色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西南上下作若干变化无所挂碍放诸光明普有所照时五百比丘见目揵连现诸变化各共相语我等不堕颠倒见婆云何舍如来依倚调达复作是念此必然不疑时尊者舍利弗目揵连与说法言使心开意解起慈心向如来悔前所为时舍利弗目揵连及五百比丘来诣世尊所调达座上尽空无人唯有调达及四弟子时骞荼陁婆比丘以左脚踏调达使觉促起调达舍利弗目揵连将五百人去坐席尽空时调达觉见座上空无复有人便从座上自投于地其弟子以水洒面还坐床上尔时世尊从静室起出至外堂床上布尼师坛结跏趺坐时五百比丘遥见如来于堂上结跏趺坐内怀惭愧外则耻众前行诣如来如来亦见五百比丘来顾语阿难若我不与语者沸血当从面孔出时如来以大悲意欲度彼人便与共语善来比丘如来难遇时时乃有虽如来出世闻法亦难欲求灭度亦复难得欲入泥洹当行此法痴缘行生行缘识生识缘名色生名色缘六入生六入缘更生更缘痛生痛缘爱生爱缘受生受缘有生有缘生生生缘老病死生老病死缘忧悲苦𢙉生如是则成五阴苦痴不觉行行不觉识识不觉名色名色不觉六入六入不觉更更不觉痛痛不觉爱爱不觉受受不觉有有不觉生生不觉老病死老病死不觉忧悲苦𢙉成五阴病说是十二缘法时五百比丘得阿罗汉道八十百千天女得法眼净尔时世尊备十功德为沙门结戒若比丘有坏乱和合僧僧伽婆尸沙调达犯此无救入地狱。   佛世尊游王舍城耆阇崛山金毗罗阅叉所住处有大石室尔时调达欲害世尊以四千两金雇四力人共此四人上耆阇崛山抱大石当石室上立伺如来出时佛出石室将经行调达共此四人山上下石磓如来时金毗罗阅叉在世尊后仰视大石来下两手接之以掷南山彼时此石碎散有小假纵广七十步迸来向世尊时如来为众生故现宿对有报即坐三昧飞升虚空石亦逐后众生尽见南西北方石皆逐后时如来入大海水中石亦逐后时如来升须弥顶石亦随之时如来上四王尼邪山上天宫石亦随之时如来上三十三天焰魔兜率涅摩罗那提婆罗尼蜜波舍跋提梵迦夷梵福楼醯陁波栗多婆阿婆𠻕罗阿男毙弗如钵羞多毗颇罗宿呵宿呵阿施那宿呵讫栗那阿迦尼吒天石亦随后时世尊以神足力还石室户此石磓世尊右足趺破脚血流此调达及四力士为无救罪时世尊患脚疼痛自力说偈曰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得解宿罪殃时众多比丘在石室左右乍坐乍行恐调达害如来时如来遥见知而问阿难彼众多比丘石室外何等作为乍行乍坐阿难白佛遥看如来恐调达害是故在彼乍行乍坐世尊告阿难曰如来出世调达终不能害汝颇闻如来为人所害不不也世尊时世尊仰视时四力士见如来视心怀恐惧衣毛皆竖欲走脚不移时诸沙门一一捉得来诣佛所时如来语四力士善来童子我与汝说法时四力士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世尊与说法语解悦其意各使欢喜童子汝还本舍勿向向者处时调达见此四人迟不时到更以八千两金雇八大力士汝往杀此四人使根本断时世尊遥见八力士来告曰善来童子我与汝等说诸法言时八力士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世尊与说法解悦其意各使欢喜童子汝还本舍勿向向者来处时调达见此八人复迟不至复以十六千两金雇十六力士汝往杀彼八人断其根本世尊遥见十六人来告曰善来童子我与汝说法时十六人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世尊与说法解悦其意各使欢喜告曰童子汝还本舍勿向向者来处时调达见十六人复不时至更雇三十二人汝往杀十六人断其根本世尊遥见三十二人来世尊告曰善来童子我与汝说法时三十二人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世尊为说法解悦其意各怀欢喜童子汝还本舍从其所宜时三十二人承世尊命从坐起头面礼足而去时世尊见三十二人去不久顾语阿难汝往入罗阅城往大市四街巷头作是唱言若调达所作行身口意所为莫呼佛法僧教使为调达自有亲信弟子为阿难白佛前叹誉调达今复说其𢙣众人有讥者当云何答世尊告阿难曰有此语者以此语答本虽习善今复习𢙣何足怪耶时阿难将一比丘即诣罗阅城住大市街巷头告诸行人调达所作行身口意所为者莫呼佛法僧教调达自有亲信弟子时阿阇世大子其左右傍臣事调达者闻说调达𢙣名还相谓言沙门瞿昙甚为憎疾谤贤调达调达岂有身口过耶时调达亦闻此声沙门瞿昙遣信入罗阅城住大市道头作是唱言若调达信行身口意所为莫谓佛法僧教调达自有亲信弟子时调达加瞋意炽盛往诣阿阇世大子所语作是言卿自杀父我杀沙门瞿昙汝作摩竭大王我当作佛于摩竭界里新王新佛不亦[怡-台+史]耶王闻是语欢喜时王频婆娑罗乘羽宝车诣后园观时阿阇世大子[要/曰]带利剑自匿在门闲待父王王竟日戏驾四马车还宫适入门时大子以剑遥掷马去驶竟不中王时大子便走四人逐得四人问曰大子欲何所为大子答曰我欲杀王四人复问伴党是谁是贤调达及四弟子时四人议曰若实尔者当尽取沙门释子杀或复议曰置沙门释子但取调达将从杀复有议曰亦莫杀沙门释子亦莫杀调达将从何以故此王频婆娑罗吉祥良善系牢狱应死者常赦宥之况当杀沙门释子及调达将从耶旦往白王王自当处断我等何为于此自作怨咎即往白王王于明日出殿上坐遣信往呼太子阿阇世太子至即问童子子欲何为我欲杀王汝何以杀吾太子言王有鸣鼓我无鸣鼓王有曲盖我无曲盖王有卤薄我无卤薄王告太子汝代我处鸣鼓曲盖卤薄尽随汝后时鸣鼓曲盖卤薄即随太子后时太子佞謟傍臣便作是语若审尔者太子就位就位已取父王杀一以自由时太子可其所白即遣旃陁罗往𠬧父王闭着狱中即往𠬧王系狱王素仁慈于民数千万人送食饷王阿阇世问傍臣父王故活耶答言故活何由活答人民送食来饷故活王来莫使人得前时诸夫人送食往饷阿阇世问父王故活耶答言活复来门家莫令夫人得前时第一夫人以饮食涂身外着衣裳不令现入见王使王就身上食王复问父王故活耶答言活来莫令夫人入所系狱门向耆阇崛山遥见世尊与比丘僧舍利弗目揵连阿那仑陁难堤金鞞罗上山下山王得道迹见比丘僧欢喜无有饥渴想王阿阇世问傍臣父王犹活乎答言王活王问傍臣以何故活傍臣嫉妒答言曰向如来谒拜以是故活王告曰汝促往筑高墙障狱前莫令见耆阇崛山即往筑令不见诸去来现在佛常法若欲入城有诸瑞应𤉢鸣鼻面举马亦皆鸣牛吼凫雁鸳鸯孔雀鹦鹉白鸽千秋鹄尽皆和鸣箜篌筝鼓琵琶筑笛不鼓自鸣诸长者库藏金银水晶琉璃珊瑚琥珀砗𥓼码瑙不触自作声盲者得目聋者能听瞎跛躄瘿诸苦痛者皆得休息伏藏自发世尊入城有此瑞应时王频婆娑罗知佛入城踊跃欢喜于狱孔隙瞻视世尊及比丘僧王得道迹见世尊除饥渴想时王阿阇世问诸傍臣父王犹活耶答言故活问以何故活诸臣嫉妒答王言父王于狱孔隙瞻视世尊入城使其活耳卿往以利剑削足下勿令得行重加桎梏即往削足重加桎梏王曰羸瘦时阿阇世入宫与夫人共食阿阇世有幼子在外斗鸡戏王阿阇世问夫人幼子所在答在外斗鸡戏王语夫人呼来共食时幼子即抱鸡入而不肯食王问何故不食若此鸡不食我终不食时阿阇世语夫人言奈此幼子何我今大王欲令共鸡食夫人答言王何所嫌或有人以儿故食鸡肉王听夫人所白忆本父王执辛苦不王问夫人有何辛苦夫人答王王少时患左手拇指昼夜患痛不得眠寐时父王抱王膝上取王痛指含着口中指得暖气王得小睡时指浓溃于王口里王作是念若我出指去脓或能疼痛即便咽脓而不出指汝父有是辛苦不扬于外愿王见原莫杀王王闻是语默然不言时夫人谓呼以原即出堂户唱言原王命展转遍城内至狱数千万人皆欢喜称善称善皆奔走狱所王已得脱王已得脱王闻是语已我子凶𢙣无孝顺心知当更加何事同不原我即从床上自投于地王即命𣧩时王阿阇世杀父得无救罪佛告诸比丘前遣阿难于市唱说调达身口意所作者正以今日事故杀父者不得为道披法服不得作比丘不得作比丘尼不得作优婆塞不得作优婆夷不得听入八关斋何以故此人无有道迹得果证不但杀父杀母亦尔若比丘知而容使为道者与上坏僧同。   佛世尊游王舍城耆阇崛山与摩诃比丘五百俱尔时调达欲坏乱比丘僧时舍利弗目连等欲往晓喻调达勿坏乱比丘僧何以故僧和合一水乳一禀受尔时调达弟子骞陁陁婆迦留罗提施三闻陁罗系头语舍利弗等诸君莫语调达作是语何以故调达如法去趣真调达所说我等尽奉行舍利弗等语骞陁陁婆等莫作是语言调达如法毗尼诸君莫随调达教斗乱比丘僧莫助欲斗乱者何以故僧和合一水乳一禀受是故莫斗乱僧莫相佐助此比丘语彼比丘彼比丘不从语故往随调达教时舍利弗等不知当如何往白世尊世尊因此事集和合僧备十功德世尊为沙门结戒若比丘有坏乱僧者于中相佐助僧伽婆尸沙。   佛世尊游王舍城耆阇崛山与五百大比丘俱尔时世尊着衣持钵从耆阇崛山来入王舍城分卫分卫已还诣耆阇崛山于石室结跏趺坐七日不起入种种正受过七日已着衣持钵从耆阇崛山入王舍城分卫时调达闻沙门瞿昙游王舍城耆阇崛山将从弟子五百人至时着衣持钵从耆阇崛山入王舍城分卫分卫已还入石室一跏趺坐七日乃出阿阇世王有𤉢名望伽婆凶𢙣暴横边国诸王无此𢙣𤉢如阿阇世王望伽婆时调达怀五百两金诣望伽婆𤉢师所语𤉢师言汝知我阿阇世王许有力势不对曰知若我使人富贵能不答曰有是力时调达将五百两金以此雇卿办我此事亦当语王与汝田业不审何事调达语此沙门瞿昙游王舍城耆阇崛山将从弟子五百人到时着衣持钵来至王舍城分卫分卫已还耆阇崛山结跏趺坐七日不起若入罗阅祇城时汝将此望伽婆𤉢与醇清酒使饮解钢䥫绊放使杀沙门瞿昙𤉢师答言此是小事不足殷忽若我事办后愿不见忽时𤉢师日日屈指数待七日七日已至以醇清酒饮望伽婆𤉢以钢䥫绊绊使不动隐城门间以待如来诸佛常法若欲入城有诸瑞应𤉢鸣举鼻马鸣牛吼凫雁鸳鸯孔雀鹦鹉白鸽千秋鹄尽皆和鸣箜篌筝鼓琵琶筑笛不鼓自鸣诸长者库藏金银水精琉璃珊瑚琥珀𤥭𤦲码瑙不触自作声盲者得眼聋者能听瞎跛躄瘿诸苦痛者皆得休息伏藏自发世尊入城有此瑞应时御𤉢师知佛欲至城门便解𤉢钢䥫绊放数千万人各各奔走求所安处人民怖惧或入舍内或复上屋阁上立𤉢奔如来所人民愕看各各唱言其中不信佛者咄咄杀是沙门其信佛者此小𤉢无如佛何有一长者遥见𤉢走便乘一𤉢先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白世尊言此望伽婆𤉢以清酒饮使令醉解钢绊却使来害世尊善哉世尊愿入此舍避若还出城此𤉢狂醉备害如来世尊告曰此𤉢终不害我世尊终不为他所杀𤉢遥见如来及比丘僧踏地瞋吼噤切牙齿张郭两耳擎鼻赶尾急走向世尊所时诸比丘僧见𤉢走趣毛衣皆竖弃远如来唯有阿难一人不去时𤉢至如来前世尊仁慈意向𤉢醉势解无瞋怒心两膝跪地以舌舐如来足时世尊出金色臂摩𤉢头如父告子而说偈言。 汝莫起瞋恚 害心向如来 其瞋恚向佛 终不生善处 伊罗钵那𤉢 在于二天宫 如须弥山侧 诸𤉢王处中 彼雪山之顶 阿耨达𤉢王 皆稽首正觉 汝种害佛殃 诸𤉢修善本 而得在彼处 汝今醉怀害 安得生彼数   时望伽婆𤉢悲泣堕泪头面礼足便去七日不食草命过即生第四天上时数千万人见如来此变化尽来至佛所尔时世尊顾语阿难汝往取床及水我欲洗足时阿难承佛教即布床备水阿难右膝着地白世尊言床水已办愿如来往洗脚洗脚已尔时世尊坐三昧现种种变化东没西踊北没南踊坐卧虚空身放光明青黄白黑或琉璃色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上出火身下出水作种种变化已还复本座结跏趺坐尔时人民见世尊变化心开意解时世尊观众生意种种说法各得所愿其中人民或发神足意者或发信根或发法忍或得道迹果频来果不还果发无上正真道意辟支佛声闻意拘利人得度尔时世尊不及中食右肱挟阿难飞还耆阇崛山时五百比丘迸走诸谷羌虏中乞食乞食已各还精舍举衣已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众多比丘白世尊言甚奇甚特是阿难见大𤉢来不舍世尊左右世尊告曰不但今日听我说昔久远世时有鹿王名失利末与五百鹿在雪山止时有猎师散饭草闻张大绳弶鹿王在前左足堕弶鹿王便作是念若我告诸鹿堕弶者诸鹿不得食相诸鹿食足便告言我今堕弶诸鹿闻是语皆各迸走唯有一鹿不舍失利末王走时此鹿白鹿王言努力求脱今猎师至答我今竭力求脱绳鹿入网知当奈何猎师至前此一鹿言宁执刀前杀我身却乃杀王猎师作是念怪其能语此畜奇复欲代他死便语鹿言我不杀汝亦不杀汝王我今解弶放汝王去便解弶放之佛告诸比丘尔时鹿王者即我身是尔时五百鹿者今五百比丘是尔时亦弃我今复弃我尔时猎师者今望伽婆𤉢是本不触我今复不触尔时一鹿者今阿难是本不舍我今亦不舍我尔时世尊因此事重说往昔所更去婆罗奈斯不远有池水名吉雨水涌出丰多鱼鳖多雁鸳鸯彼有雁王名蹄提赖昼将从五百雁于池水戏尔时猎师张罗捕雁时雁王堕罗网中便作是念若我说堕罗网者诸雁惊不得食诸雁食足便言我堕罗网诸雁闻惊各各飞散有一雁名须默独住不去时雁王语须默我今堕罗网汝代我作王须默答我不堪任代王处王问何故不堪须默以偈答言。 宁与王俱死 不失王活 生死牵连久 不敢独脱   时雁王方便求脱不能得解猎师已至时须默以偈语猎师。   雁王血肉与我无异汝先杀我愿赦王𦊨时猎师便作是念此[序-予+(雁-厂)]可奇可特乃欲代他死以偈答[序-予+(雁-厂)]曰。 汝为鸟兽形 忠主代身当 我今不杀汝 亦不害尔王 今当解网放 随卿意所向   时猎师便解网放时雁王小退还相对谈此人大慈于死生我若当杀我者谁当来救猎师来问汝说何等我今放汝何不早飞答不为不能飞所以议者欲小报恩猎师问汝为鸟兽何能报恩雁王答曰将我二雁往波罗奈城梵摩达王所到彼当相报恩猎师问到彼傥伤害汝等当作何计雁答不足虑此但将我去时猎师各挟一雁入城从大市中诣王门坐肆诸𧷮人见雁可爱或以五钱十钱二十乞此猎师比到王门以得数千时猎师抱此雁放于王门时雁王语守门者蹄提赖吒雁王在门求现时守门者即奏于王王教使入时梵摩达王与敷金床雁王就坐须默随侍其后时雁王以偈问讯王安隐不王康强不国界士马健不民顺化不时梵摩达王以偈答雁卿从远来飞越山海遥历修长身不疲怠不尔时二王共谈说五百偈时雁须默默然不语梵摩达王问汝何默然湏默答言一是人王二是雁王二王高谈不敢间豫时梵摩王语雁王言可受我请此间园池树木可于此住所湏饮食当相供给雁王答不敢受请梵摩达问何故不受雁王言王饮酒醉来厨烹雁若无余者取我等杀以是故不敢留耳时五百雁闻雁王在梵摩达王所相率飞来在宫上翔王问此是何雁雁王答是我将从王问审欲去乎答言去欲湏何物雁王言我无所湏唯有此人抱我达此愿王赐金银珍宝饮食所湏作是语已便即高翔佛告诸比丘尔时蹄提赖吒雁王者今我身是尔时五百雁弃我逝者今五百比丘走者是尔时王梵摩达者今输头檀释是尔时教我使去今复放我出家尔时猎师者今望伽婆𤉢是尔时不害我今亦不触尔时湏默[序-予+(雁-厂)]侍我后者今阿难是昔不弃我飞今故不弃我也比丘重听去此久远有师子王游于雪山将五百师子师子王年耆根熟两目无所见时师子王在诸师子前行堕空井五百师子尽弃去去井不远有野狐见师子王堕井便作是念有此王时我常饱满饮食我今当思方䇿使得出井去井不远有大河水即掘窟通水使来入井水渐渐多师子转上遂得出井山神以偈叹曰。 人之有朋友 不必择弱猛 如彼小狐兽 师子出深井   说此偈已便不复现佛告比丘尔时师子王者今我身是尔时五百师子弃去者今五百比丘是尔时野狐者今阿难是布施精进不修𢙣事其发意向道者所生处不逢𢙣对。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马师弗那跋比丘游那竭提国迦罗园止往白衣家修行𢙣事比居村落无不闻者尔时佛遣尊者阿难诣𦋺尸国分卫六十日阿难去后佛往天上与母说法竟四月尔时尊者阿难十日分卫渐渐还过那竭提国平旦着衣持钵入城分卫分卫无所得空钵而出尔时优婆塞名劫不(䟦钩反)来入城里遥见尊者阿难出城便前头面接足礼叉手白阿难言久违颜色分卫教化劳婆何时来此时尊者阿难语劫不优婆塞贤者知不朝着衣持钵来入乞食乞食空钵无所得此间无释种子坏败优婆塞作非沙门行犯身口意那贤者答此间迦罗园中有二比丘马师弗那跋数至白衣家止宿作诸𢙣事比居村落无不闻见者或共妇女一床席坐同一器食同一器饮襞僧伽梨着架上共妇女歌舞弹琴敲节琵琶搏颊弄口着华鬘或𢰔华鬓上或带香缨着彩色衣连臂至[淫-壬+(工/山)]种家牵配男女或着俗服弄五兵或复射戏或习掷拖连绝高赴投挟入案或共角走或乘𤉢马出入园观湏㬰不住日时已到善哉愿尊者阿难到舍小食时尊者阿难默然受请到舍就坐行水自手斟酌布净食饮阿难食讫行澡水时尊者阿难与劫不说法已从坐而去渐渐分卫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因此事集和合僧备十功德佛世尊为沙门结戒若比丘住白衣家作上𢙣事僧伽婆尸沙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比丘阐(处旃反)怒执心刚强甚难可化语诸比丘诸君无说吾善言𢙣言我亦不说若善言𢙣言时诸比丘语阐怒(耨慕反)君不说我善言𢙣言者我亦不说君善言𢙣言汝所知善法毗尼语诸比丘诸比丘善法毗尼亦当向君说若其尔者长益佛种诸比丘展转相授展转相教君为𢙣者莫从君意刚强莫执是心时阐怒比丘不从诸比丘语此阐怒甚难可化诸比丘不知当如何往白世尊世尊因此事集和合僧备十功德世尊为沙门结戒喻婆怒比丘自心刚强不受谏诲者僧伽婆尸沙佛告诸比丘置阐怒(当车匿)比丘吾涅盘后自当受化忧波离问世尊云何僧伽婆尸沙僧伽婆尸沙者有怖于比丘僧有怖于圣道有望于果证有怖于悔过若悔过时集二十僧当自悔过六宿五体布地所犯过不得藏匿僧决断原如是故曰僧伽婆尸沙(鼻奈耶律第五竟)。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四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五 密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鼻奈耶卷第七   姚秦凉州沙门笁佛念等译   波逸提法之一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罗芸于众人中戏笑妄语诸比丘诲责汝为佛子云何妄语诸比丘往具白世尊世尊告罗芸曰汝何为戏笑妄语以偈诲责罗芸。 妄语地狱近 作之言不作 二罪后俱受 是行自牵去 法衣在其身 为𢙣不自禁 苟为𢙣行者 命逝堕地狱 无戒受供养 街巷乞不惭 死啖烧䥫丸 极热剧赤火   如是世尊诲责已为沙门结戒若比丘戏笑妄语者贝夜提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种类骂诸比丘诸比丘往具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种类相骂者贝夜提。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常与十七群比丘共诤此间闻语便往告彼彼闲闻语便来告此诸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调戏两舌斗乱彼此者贝夜提。   佛世尊游拘舍弥瞿师罗园彼拘舍弥比丘喜斗系闭坐众耆[孝-子+工]事以得解六群比丘还扬举本事诸君以何事诤不使我等断诸比丘闻六群比丘事解还扬举往具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诤如法事止还扬举者贝夜提。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迦留陁夷独入宫与末利夫人说法王诸大臣自相谓言云何比丘独入宫说法十二法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独与女人说法不得过五六语除其有人贝夜提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向沙弥说毗𡰱语诸比丘见云何向未受大戒者说戒往具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向未受大戒者说一句戒法贝夜提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比丘入沙弥聚自称誉言我得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慈悲喜护诸比丘见即往责数云何比丘向未受大戒者自称得禅往具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向未受大戒人自称誉言我知是见是实者贝逸提。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语不受大戒人某甲比丘犯僧伽婆施沙贝逸提诸比丘闻便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向未受大戒人说犯僧伽婆施沙贝逸提者除其僧使贝逸提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长者来诣园房观看若还去者身饥不能得达便语十二法比丘此沙门释子常食人供而到园了无待宾比丘语六群比丘此诸长者诣园观看若还去时饥不能得至可听少籴谷米以供宾客六群比丘答言大善后比丘多籴谷米以待宾客六群比丘语诸比丘谁使汝等大散僧物籴谷米以待宾客比丘答君前自许复言我不许汝诸比丘不知当何答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先共要后作是语汝减比丘僧物用违前要者贝逸提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十五日挝揵𥣔比丘僧集说戒尊者阐怒语诸比丘半月用说是杂碎戒为使诸比丘愁愦不得行道诸比丘闻便往白世尊世尊因此事集和合僧备十功德佛为沙门结戒若比丘说戒之日作是语半月用说此杂碎戒为弹却戒者贝逸提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六群比丘斫树作床树神瞋往语十二法比丘我所居舍尽斫坏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告曰有神依树根有神依树岐有神依树枝里有神依树皮里有神依树皮裂中有神依树蓓蕾有神依树𦰧有神依树花住有神依树果一切药草树木尽有神神所以依住者食其香故若比丘自斫树教他斫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六群比丘常与十七群比丘共诤十七群比丘不能忍卒便瞋恚诸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卒瞋恚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挠扰激动阿练儿诸君已得初禅第二第三第四尽生死修梵行诸比丘闻便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激动人使瞋者堕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于露地敷床荐席拘柘竟日坐论便起去时天大雨尽污湿座具床廌席拘拓诸长者见自相谓言我等减损子孙分以供比丘僧此比丘不惭取他信施使雨浇烂十二法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于露地敷比丘僧床廌席拘拓若坐若卧起后不自[羽-?+又]不教他人[羽-?+又]者堕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于房中敷卧具起去后不[羽-?+又]坐具䖝食诸长者来房中见自相谓言此沙门释子夜卧已不[羽-?+又]卧具使䖝啖食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比丘僧坐具于房中敷若坐若卧起后不自[羽-?+又]不教人[羽-?+又]者堕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耶舍将五百众从拘萨罗至舍卫国六群比丘自相谓言我等小避湏此比丘扫洒房室敷坐具已我等当往问君为几岁彼自当说尔许岁答言我等大君若不出者当强驱出伺诸比丘扫洒房室敷坐具已即往问君为几岁答我尔许岁六群比丘言我大君促出去不湏住此诸比丘不知当云何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至比丘房诈为瞋恚驱他使出若使人驱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众多比丘于讲堂前夜敷坐具或禅或卧迦留陁夷从后至亦敷坐具卧时迦留陁夷诈呓喘喘息粗𢙣如厌唤呼手脚烦扰诸坐禅比丘不住即皆[羽-?+又]坐具避去诸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于房中先敷卧具若后有来强敷坐具若不憘我者自当出去及烦扰者堕。   佛世尊游罗阅城迦兰陁竹园所时新成重阁重阁上敷义足床阁下有一比丘禅跋难陁释子于阁上放身疾坐床上床足下陷蹄比丘头破禅比丘即失声唤众比丘集问汝何以头破具陈所由诸比丘不知当云何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上重阁上作尖足绳床纵力坐若卧者堕。   佛世尊游罗阅城迦兰陁竹园所尊者阐怒以有䖝水洒地和泥诸比丘语阐怒汝无以䖝水洒地和泥阐怒佷戾不随谏语诸比丘不知当如何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知有䖝水洒地若教人洒自和泥若教人和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一摩诃卢比丘取檀越百千两金作大讲堂一日累涂覆即夜𡶤坏其长者闻惊怪愁忧用乃尔所钱竟不成讲堂即往具白世尊世尊因此事集和合僧备十功德佛为沙门结戒比丘作大讲堂先作阈窗牖得通日光细泥涂地再三覆之(重草盖之)若过三者贝逸提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次未应与比丘𡰱说法自往与说法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比丘僧次未差与比丘𡰱说法自往说法者堕。   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诸比丘次第与比丘尼说法尊者难陀次应直往而不肯行摩诃爱道瞿昙弥将五百比丘尼诣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时世尊与大爱道及五百比丘尼说微妙法说法已今正是时各还所在大爱道及五百比丘尼头面礼足右绕三匝而去去不久顾问阿难次应谁与比丘尼说法耶阿难白佛言比丘僧已周次应难陀难陀不肯行时难陀亦在座上时世尊告难陀汝可往为比丘尼说法何以故我之说法汝之说法有何等异难陀闻佛教默然而受时尊者难陀平旦着衣持钵入舍卫分卫分卫已还出城举衣钵举座布着肩上入房坐禅时比丘尼众闻难陀次来说法自相谓言难陀于夏四月读一偈不能得欲云何与比丘尼说法难陀出静室在堂前敷座具结跏趺坐时大爱道及五百比丘尼诣难陀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尊者难陀则入三昧以三昧力东没西踊西没东踊坐卧虚空身放种种光青黄赤白或琉璃色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如是变化不可称数还于本座上结跏趺坐难陀告诸比丘尼与汝说法善思念之云何诸妹眼有常无常耶答曰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为苦不苦耶答曰苦也难陀若无常苦为变易法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耶不也难陀云何诸姓耳鼻舌身心有常无常耶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耶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何以故今如谛等智见眼无常眼识苦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无常意识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善哉善哉诸妹如汝所言眼无常眼所识苦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无常意识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云何诸妹眼因缘有识彼眼识者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耶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如是耳鼻舌身心心因缘有识生心识者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耶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何以故如谛等智见眼无常眼色识无常眼识起想苦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无常心识因缘生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善哉善哉诸妹如汝所言眼无常色眼识无常眼识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无常心识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诸妹眼因缘色色因缘识三事共会有更云何诸妹更者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耶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法者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心更心更者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法者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何以故如谛等智观眼无常色眼识眼更眼更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心更心更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善哉善哉诸妹如汝所言眼无常色眼识眼更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心更心更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云何诸妹眼因缘色色因缘识三事合为更更因缘痛彼更痛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法者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心更心更所生痛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法者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何以故如谛等智观眼无常色眼识眼更痛眼更痛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心更心更痛无常痛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善哉善哉诸妹如汝所言眼无常色眼识眼更眼更痛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心更心更痛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云何诸妹眼因缘色色因缘识识因缘更更因缘痛痛因缘爱彼眼爱者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法者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心更心更痛爱彼痛爱者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法者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何以故如谛等智观彼法法自生法法自灭善哉善哉诸妹彼法法自生法法自灭如是诸妹六情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诸妹譬如屠牛人若屠牛弟子执利刀杀牛剥皮取筋肉假假置着一处还以其皮覆上云何诸妹还得成牛不比丘尼答不也难陀何以故牛以分离实不像本所以引斯喻者当解此义如是诸妹牛者六情相因起想苦乐不苦不乐常住不灭无变易法作是等求者为可得道何以故如谛等智观不见彼法法生不见彼法法灭所以引喻者观意不聚如牛者六情无异如彼筋肉六尘是彼利刀者等智是何以故诸妹等智刀尽断一切生死结不复生彼此界断等断善哉诸妹当作是学于染着法心不染着欲得息于牵连法心不随瞋恚愚痴息次当学四意止七觉意八圣道八解脱门是故当学诸妹如是学者诸多陀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从中出无数善法皆从三十七品中出常等心身无令中绝说是法时五百比丘尼得阿罗汉道见始变化时二百五十比丘尼得阿罗汉道其二百五十比丘尼迦叶佛时曾闻此法故今闻法得果难陀语诸妹今正是时各还所在时大爱道及五百比丘尼头面礼足而去明日大爱道及五百比丘尼平旦着衣持钵诣如来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世尊观诸比丘尼尽得道须㬰佛告诸比丘尼今正是时各还所在诸比丘尼作礼已还去世尊告曰难陀明日复次与比丘尼说法时难陀默然受教难陀明日着衣持钵入舍卫分卫分卫已还出城举衣钵洗手足以尼师檀着肩上入室坐禅出室于堂前敷座具结跏趺座瞿昙弥大爱道将五百比丘尼诣难陀所头面作礼在一面坐尊者难陀与说种种微妙法说法已竟今正是时各还所在诸比丘尼礼足而去时日入城门已闭或依树下宿或住阜边宿或依池水宿或依流水宿或依城池宿明日门开诸比丘尼入城其守门者自相谓言诸比丘尼是沙门妇城外共宿清旦来入其十二法比丘闻以是语往白世尊世尊告曰比丘僧次第与比丘尼说法不得至暮还至暮者堕。   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次应为比丘尼说法六群比丘作是自相谓言诸比丘所以为比丘尼说法者得好饮食故若不得者不与说法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作是语以饮食故比丘与比丘尼说法者堕。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与比丘尼同道行诸长者见自相谓言此沙门释子与诸比丘尼同道行是沙门妇若非妇者何由同道行其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共比丘尼同道行从一村至村落内者堕或应共行者若有贾客前有虎狼贼[宋-木+祋]得共行。   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从拘萨罗国来至舍卫时阿脂罗江须舡尔乃得渡六群比丘与比丘尼同舡或逆水上或随水下经时日已没便渡水各散去时比丘尼为贼所劫以此事具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与比丘尼同舡或逆水上或随水下除直渡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迦留陀夷与崛多比丘尼衣着诸比丘尼问所由得此衣答迦留陀夷见施诸比丘尼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非亲里比丘尼持衣施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迦留陀夷使崛多比丘尼作衣诸比丘尼问与谁作衣答言迦留陀夷作衣诸比丘尼不知当云何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非亲里比丘尼使作衣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迦留陀夷与崛多比丘尼屏处坐诸比丘尼见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独与比丘尼屏处坐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迦留陀夷与佛陀优婆夷露处坐诸长者见自相谓言此沙门释子云何与妇人露处坐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独与妇人露处坐者堕(上比丘尼妹)。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一优婆夷请摩诃迦叶舍利弗目揵连阿那律时长者妇馔具种种饮食敷好坐具时鍮罗难陀比丘尼先与长者妇善知识平旦着衣持钵来诣此家见馔具种种饮食敷好坐具即问长者妇欲请阿谁作是好饮食敷好坐具长者妇答请摩诃迦叶舍利弗目揵连阿那律比丘尼语舍龙象而请骡驴长者妇问谁是龙象比丘尼答尊者调达骞陀达婆迦留罗提施三文陀糸头此上人是迦叶最大先前入舍鍮罗比丘尼见来入语长者妇善哉优婆夷所谓龙象以至时长者俱闻此语便作是言恶比丘尼先言骡驴今言龙象耶去恶比丘尼莫复入此舍时长者见贤严坐定自行澡水布种种饮食饮食已竟重行澡水已在一面坐听达嚫摩诃迦叶说达嚫已即从坐起去诣如来所头面作礼在一面坐以此事具白世尊世尊因此事集和合僧备十功德佛为沙门结戒若比丘知比丘尼誉一比丘僧毁一比丘僧往彼饭者(调达婆儿阿难妹也)波逸提。   佛世尊游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所当于尔时人民饥馑乞求难得诸长者或请一比丘或请两比丘其不请往者或四或五诸长者见自相谓言此沙门释子不知猒足无有惭愧其请一者五三自往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不请强往者堕或时应往或病或执僧事作衣此应食。   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拘萨罗界有一长者起招提僧舍其有客比丘得一日食时尊者舍利弗遇病从拘萨罗至舍卫国过此僧舍住三宿食时舍利弗便发去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便怀狐疑我不过食招提僧食耶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无病得一宿住食若过食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多比丘从拘萨罗诣舍卫国有长者中道请饭丰饶酥酪时六群比丘两三钵盛下行比丘不得诸长者见自相谓言此沙门释子重叠两三钵盛下行比丘不得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请入舍长者设好食酥酪丰饶不得两三钵盛犯者堕若两三钵取出外当等分与不得比丘。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舍卫国有一长者居门衰丧唯有一少男儿在后此少儿闻其饭佛及比丘僧者得生三十三天第二天我当往行出筋力作所得钱财当饭佛及比丘僧即往诣比舍语一长者作是语我欲客作为可尔不长者答须几许物少儿言与我五百两金自当竭力作使长者便思惟如今人饥馑乞求难得乞一食者尚不可得况尔所两金长者问少儿能何等作为少儿答能坐金银铜铁绵绢丝肆要不取价竟十月已长者便作是念或有人先索价却作使今此少儿先与人使却乃索直即使知金银肆是少儿宿有福德常人坐肆得一倍利此少儿得八倍十倍长者便作是念得此少儿是我之幸常人坐肆得一倍利此少儿坐肆得八倍十倍利次使知铜铁绵绢丝肆皆尔获利次使知田业常人耕种得一倍利此少儿得八倍十倍利十月期尽即从长者索直时长者不为不欲与正欲与恐少儿去复重再三索为欲与我不长者问得此金用作何等少儿答我闻饭佛及比丘僧得生三十三天所以客作欲饭佛及比丘僧愿见时与长者便作是念怪此少儿为佛及比丘僧执此勤劳即问少儿汝欲饭佛耶答言饭佛奈得薪草釜灶器皿及人力可即于此间饭佛及比丘僧二人俱时得福少儿答亦可尔耳长者语汝自往请佛及比丘僧即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世尊与说法说法已默然时少儿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叉手向佛白世尊言欲设微供愿佛及比丘僧临顾须㬰时世尊默然受请少儿见如来默然可之即起头面礼足而去即夜具种种饭食敷好座具往白世尊饮食已办今正是时比丘僧往世尊住别送食来僧诣长者家各次第坐坐定少儿自手行水布种种食时是月八日国俗此日食先亡者以残食施诸比丘僧诸比丘僧食已至少儿家略不食诸比丘同声语行食人稍下少儿见饮食不减便作是念比丘僧不食者我必不生三十三天涕泣诣如来所白世尊言比丘僧食少不多比丘不食者我必不生三十三天世尊告曰汝往稍益食必生三十三天无疑少儿复作是念如来广长舌言必得生三十三天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头面礼足绕佛三匝而去往诣比丘僧所比丘僧食竟行澡水已在前长跪受咒愿上坐咒愿已便去即日有五百贾客入海还归最大导师入城求食问行路人谁家有食卖行人答言某长者家今日饭佛及比丘僧必有饮食导师即诣此舍语守门者言汝往白长者外有入海导师欲得相见守门者即为白长者出迎共相问讯𢯇引入坐须㬰起语长者言承有饮食卖当送直时少儿在一面坐长者答此非我食指言此檀越食也复问少儿有食见与当送直答言我食不卖若须者便相呼入坐当相供给不须直即往呼伴入坐少儿自手行水布种种食贾客食讫少儿还就床坐去少儿不远有拘萨罗码瑙揵茨(拘萨罗国[(夕-、+一)*(〡/下)]大故称)。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五 (二十一张)   丁未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六 密   沙门 守其等奉 来勘挍   鼻奈耶卷第七之余   时大导师语诸贾人此少儿饭食我等皆令充足我等各各共报其恩诸商称善时大导师语少儿过此揵茨来即过与导师开头巾里一明珠直百千两金着揵茨钵中其余商人或直九十千两金珠或八十七十六十五十四十三十二十下至直十千两金珠流溢揵茨持与少儿少儿不取曰薄食不卖自相施耳导师复语计此珠价百千万倍胜汝饮食意欲相遗幸莫见逆少儿便作是念我若取者不生三十三天上少住此间听我往问世尊还即诣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以此事具白世尊世尊告曰汝往受之此并花报果实在后少儿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头面礼足便退去去不久佛与沙门结界若比丘先食重往食者堕时此长者往诣妇所作是语此少儿门户种姓不减我族计一珠价足得我田业可嫁此女与为夫妇妇言善即嫁女与俄尔长者夫妇尽丧亡王波斯匿闻彼长者亡问傍臣颇有兄弟儿息不答言无唯有女夫在家王来召来即往召至王遥见容颜甚欢敬之即封户一千使知边城日出就位即名日出相国。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众多比丘从舍卫国诣拘萨罗界时跋难陀弟子欲与诸比丘伴至拘萨罗来辞跋难陀今比丘去弟子欲共行跋难陀以前恐故即语卿少住食弟子对先以食跋难陀语知卿已食意欲使卿更食去言语留连诸比丘已去跋难陀弟子后去不及伴为贼所劫即往具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以知比丘食强劝使食犯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失梨崛长者事外道常狐疑世尊是佛非佛耶是法非法耶是比丘僧非比丘僧耶我当施设饭食往请佛试之即往诣世尊所擎拳问讯在一面坐时世尊与说种种微妙法佛说法已默然住长者失梨崛白佛言欲请沙门瞿昙及比丘僧时世尊默然可之失梨崛从坐起擎拳而退于门中凿坑盛满炭火无有烟𦦨以沙薄覆上兴起此念沙门瞿昙有一切智知一切未然事自当知若无一切智自当堕火及沙门众堂上设不累绳床伪敷坐具复作是念若沙门瞿昙有一切智者自当知若无一切智者当堕床及沙门众为人所笑复设杂毒食复作是念若沙门瞿昙有一切智者自当知若无一切智食此毒饭自当死及诸沙门即往白佛食具已办今正是时世尊着衣持钵及比丘僧来至失梨崛舍世尊顾语阿难汝往语诸比丘尽不得先如来前入失梨崛舍阿难即往告诸比丘不得先如来入失梨崛舍时如来足蹑火坑自然成浴池中生忧钵枸物波头摩分陀利花凫[序-予+(雁-厂)]鸳鸯和声悲鸣时世尊足登花上入失梨崛舍花琉璃色花绀碧色如来黄金色色色相夺时绳伪床自然成宝床时此长者见二变化心开意解叉手向佛白世尊言此食杂毒愿小顷留更设好食世尊告曰但行此食无苦时失梨崛自手行水布种种食佛语阿难此诸比丘尽不得于此间食当诣阿耨达所时世尊与失梨崛男女说法施义戒义十善义生天义贪淫堕恶出家得道时世尊复与说法苦习尽道失梨崛即得道迹如纯白㲲易染为色失梨崛即从座起头面礼足从今以去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听为优婆塞尽命不杀生世尊及五百阿罗汉盛满钵饭即入三昧从失梨崛门尽飞陵虚诣阿耨达宫时阿耨达亦知如来来化五百莲华大如车轮复为如来化作一华最妙如来坐上五百阿罗汉各次第坐如来五百阿罗汉比丘僧食已广说阿耨达经时如来及比丘僧入三昧从何耨达宫没还至祇桓时毗舍佉无夷罗母闻佛及五百阿罗汉受失梨崛请诣阿耨达食广说阿耨达经今来舍卫我当别请佛及五百阿罗汉即往诣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世尊广为毗舍佉说法说法已毗舍佉即长跪请佛及五百阿罗汉世尊默然可之毗舍佉头面礼足而去即夜办馔具好食敷好坐具重开门户手擎香炉叉手礼言饮食已办今正是时诸比丘往或从地踊出或从壁入或从空下唯如来住别留佛食毗舍佉见比丘坐定自手行水布种种食食已竟复行澡水在前长跪受咒愿上坐咒愿已而去阿难来取佛食世尊知而问阿难有几比丘在毗舍佉舍食阿难白佛前所至阿耨达宫食五百阿罗汉尽在彼食世尊告曰云何阿难颇有一比丘于比丘僧中唱使行不不也世尊世尊告曰愍此毗舍佉不获一福云何不食一比丘彼阿难毗舍佉母食一比丘僧者得大福获大果报世尊告曰若比丘众中不唱私去会者犯者堕有应得去若道路行若乘舡若大节会若沙门普会此应去时举国人民闻佛言饭一比丘僧达嚫胜饭五百阿罗汉长者婆罗门尽得信佛净比丘僧(三十六竟)。   子函 阿毗昙八揵度论卷第六   此卷卷初宋本有身中过去爱结系有过去瞋恚结耶(乃至四幅十一行云)答曰若兴未尽则系若前不兴兴者已尽则不系(等)凡七十五行文国本丹本并无者今捡此文则前第五卷自十七幅第二十行乃至卷末之文耳宋本于此错重写耳故今删而正之。   子函 阿毗昙八揵度论卷第八   此卷第七幅原二行声细滑持缘识欲(之下)第九幅十行色界三种(之上)国本宋本有相应无明无漏缘我受(乃至)见谛所断有(等)凡三十五行文丹本所无者致令二节之文文义断绝今捡此文则与此卷下文国宋本第十四幅原四行已下之文大同虽此文省而彼文备然非异译又非他文今按安公序云以建元十九年佛念译传自四月二十日至十月二十三日乃讫译人颇杂义辞予深谓不可遂令更出四十六日而得尽定则佛念初译即有前后二译今疑国宋二本错乱而重写于兹耳今依丹藏删正之。   孔函 发智论第八卷   宋本第三幅第九行当胜解(之下即脱)何缘时心解脱名爱耶(乃至)彼亦如是故名为爱(等)七十六字国本丹本并有者今捡此文此本则至第四幅二行已下方有之按之彼此无妨故不须改耳但国本此文彼此皆有者错乱之甚也。   同函 集异门足论卷第十四   此卷宋本第八幅第八九行云彼色界天中有起(之下便云)坏命终彼色界天(乃至)第九幅原五行补特伽罗复(之下便云)已往生色界(乃至)第十一幅第七行生异熟业身(之下便云)次有作是言说(等)。   如是三节文断义绝不相连续今捡二本则宋本错将生异熟业身(之下)坏命终彼色界天(乃至)补特伽罗复(等)凡三十四行之文进而写之于彼色界天中有起(之下)却将中有起(之下)已往生色界(乃至)生异熟业身(等)三十四行之文退而写之于补特伽罗复(之下)致令如是今依二本进退而正之又为看旧宋藏论者略录正文于左。   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生已后时依有行道以有勤行有勤作意修不息加行道进断余结而般涅盘是名有行般涅盘补特伽罗问何故名有行般涅盘补特伽罗答由此补特伽罗依有行道以有勤行有勤作意修不息加行道进断余结而般涅盘故名有行般涅盘补特伽罗复次有说由此补特伽罗依有为缘定进断余结而般涅盘故名有行般涅盘补特伽罗云何无行般涅盘补特伽罗答诸有补特伽罗即于现法五顺下分结已断已遍知五顺上分结未断未遍知造作增长起异熟业及生异熟业身坏命终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生已后时依无行道以无勤行无勤作意修止息加行道进断余结入无余依般涅盘界是名无行般涅盘补特伽罗问何故名无行般涅盘补特伽罗答由此补特伽罗依无行道以无勤行无勤作意修止息加行道进断余结而般涅盘故名无行般涅盘补特伽罗复次有说由此补特伽罗依无为缘定进断余结入无余依般涅盘界故名无行般涅盘补特伽罗云何上流补特伽罗答诸有补特伽罗即于现法五顺下分结已断已遍知五顺上分结未断未遍知乃至现入杂修世俗第四静虑将命终时退三静虑住初静虑临命𣧩时造作增长起异熟业及生异熟业身坏命𣧩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梵众天中生已后时现入世俗第二静虑临命𣧩时造作增长起异熟业及生异熟业身坏命𣧩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光音天中生已后时现入世俗第三静虑临命𣧩时造作增长起异熟业及生异熟业身坏命𣧩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遍净天中生已后时现入世俗第四静虑临命𣧩时造作增长起异熟业及生异熟业身坏命𣧩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广果天中生已后时现入下品杂修世俗第四静虑临命𣧩时造作增长起异熟业及生异熟业身坏命𣧩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无烦天中生已后时现入中品杂修世俗第四静虑临命𣧩时造作增长起异熟业及生异熟业身坏命𣧩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无热天中生已后时现入上品杂修世俗第四静虑临命𣧩时造作增长起异熟业及生异熟业身坏命𣧩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善现天中生已后时入上胜品杂修世俗第四静虑临命𣧩时造作增长起异熟业及生异熟业身坏命𣧩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善见天中生已后时入上上品最极圆满杂修世俗第四静虑临命𣧩时造作增长起异熟业及生异熟业身坏命𣧩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色究竟天生已后时方得如是无漏道力进断余结入无余依般涅盘界是名上流补特伽罗问何故名上流补特伽罗答有二种流谓生死业及彼烦恼彼于此二俱未断未遍知彼由此因及此缘故上行随行上流随流故名上流补特伽罗复次有作是言说(云云)。   第十二幅原六行善现天中所有无(之下)国本宋本并脱覆无记(乃至)便于诸欲心(等)凡三十五行之文今依丹本足之又为看旧国宋本者具录其文于左。   善现天中所有无(便云)覆无记色受想行识蕴是名善现天复次以善现天于苦见苦于集见集于灭见灭于道见道故名善现天复次以善现天形色微妙众所乐观清净端严超过无烦无热天众故名善现天复次此是彼名异语增语诸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善现天故名善现天云何善见天答谓此与彼诸善见天同一类为伴侣共众同分依得事得处得皆同又彼生在善见天中所有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蕴是名善见天复次以善见天于苦见苦于集见集于灭见灭于道见道故名善见天复次以善见天形色转微妙众所转乐观转清净端严超过无烦无热善现天众故名善见天复次此是彼名异语增语诸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善见天故名善见天云何色界究竟天答谓此与彼诸色究竟天同一类为伴侣共众同分依得事得处得皆同又复生在色究竟天中所有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蕴是名色究竟天复次以色究竟天等苦见苦于集见集于灭见灭于道见道故名色究竟天复次以色究竟天所得自体于生色趣最胜第一故名色究竟天复次此天亦名碍究竟天碍谓碍身此是碍身最究竟处故名碍究竟天复次此是彼名异语增语诸想等想施设言说谓色究竟天或谓碍究竟天故名色究竟天或名碍究竟天。   五出离界者云何为五具寿当知诸有多闻圣弟子众具猛利见若念诸欲便于诸欲心(便云)不趣入不信乐。   分函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十四   此卷第十七张第五行欲令无量那由他众生眷属(之下)皆得解脱入于涅槃(之上)国本有能断贪欲修悲心者(乃至)兄弟姊妹欲令安乐非(等)凡四百五十五字于丹宋二本并无者详其文势非唯首尾不相连续至于立文之体亦非此论国本妄加耳故今不取但恨未详彼文来自何经此须待勘因书其意以告来贤云。   慈函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卷第十四   此卷宋本第十六幅末便不生瞋复次行者得(之下)所起名中(之上)二本有他骂时便审观察(乃至)依十二字四字(等)六十八行文宋本无者脱耳今依二本补之又为看旧宋藏论者具录其文于左。   便不生瞋复次行者得他骂时便审观察有赞我者更无别字但于骂我诸字之中颠倒次比此赞与骂既不决定不应于中生忧生喜由此于骂不生瞋心复次行者得他骂时应审观察如是语业谁所成就为是骂者为是我身即知此是骂者成就便作是念彼为自骂何关于我故不生瞋复次行者得他骂时便观骂者身中诸法骂我法多不骂法多即知骂法唯摄一界一处一蕴少分不骂法摄十七界一界少分十一处一处少分四蕴一蕴少分作如是念彼骂我者骂我法少不骂法多何为忘多于少生恚复次行者得他骂时应观一字一刹那顷必不成骂无有多字多念俱生前字生时后字未起后字若生前字已灭都无骂理但妄分别谓之为骂故不应瞋复次行者得他骂时应观我身及能骂者皆念念灭适欲分别骂者及我皆已灭无谁复于谁应生瞋恨由此观察故不生瞋复次行者得他骂时应观诸行离我我所作者受者皆不可得唯空行聚何为生瞋有说所以作此论者为显此论文义具故谓此论中分别诸法自相共相名为义具此中分别名句文身名为文具有说为显名句文身有大用故谓由名等显示分别蕴界处等无量义门及能赞述佛法僧宝无边功德由如是等种种因缘故作斯论云何多名身答谓多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假施设是谓多名身此中论者于文善巧以多文句共显一名皆是名之差别名故问此中何故问多名身而不问名及名身耶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应问而不问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名与名身二俱摄在多名身中问多名身则为都问有说此是契经所说不应问作论者契经但问多名身故论者于中不能增减问若尔何故问多名身而答以名答名是根本名满名身名身复满多名身故有说依展转因故作是说如子孙法谓依名有名身依名身有多名身故问名体是何答是不相应行蕴所摄句文亦尔问何故名名答名者名为随名为名名为合随者如其所作即往相应名者为此义立如求便应合者随造颂转令与义会此中名具三义故名为名心心所法有随有名而无合义故不名名余不相应色无为法有随有合而无名义故亦非名问名身者是何义答是二名聚集义是故一名不名名身问多名身是何义答是多名聚集义如一象二象不名多象身要众多象名多象身马等亦尔句身多句身文身多文身亦复如是此中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有一字所起名有二字所起名有多字所起名一字所起名中于一字但有名于二字有名身多名身者有欲令依三字有欲令依四字二字所起名中于二字但有名于四字有名身多名身者有欲令依六字有欲令依八字三字所起名中于三字但有名于六字有名身多名身者有欲令依九字有欲令依十二字四字所起名中。   恻函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卷第三十二   此卷宋本第七幅已下有三处文文断义绝一者第七幅初三行有余师说但(之下便云)答此不决定(等)二者第八幅十四五行或忍或戒乃至不(之下便云)于过去未来诸法得非择灭(等)三者第十幅初四行不共得耶(之下便云)忍皆于恶趣得非择灭(等)今捡国丹二本则宋本错将不共得耶(之下)答此不决定(乃至)或忍或戒乃至下(等)凡三十六行文进而写之于余师说但(之下)却将说但(之下)于过去未来诸法得非择灭(乃至)不共得耶(等)凡三十五行文退而写之于或戒乃至下(之下)忍(字之上)又错下字为不字又错重写其忍字致使如是三处文断今依二本进退而正之又国本中第九幅十七行乃至下忍(之下)于过去未来得非择灭(乃至)为皆共得不共得耶(等)凡十二行者亦错重写耳故今不取又为看旧宋藏论者具录正文于左。   有余师说但于过去未来诸法得非择灭非于现在以现在法在身行故问若尔此灭应一一念得已还舍舍已复得谓未来法入现在时彼非择灭得已还舍现在诸法入过去时彼非择灭舍已复得然非择灭无如是义或有说者唯于未来法得非择灭非过去现在所以者何过去诸法已在身行现在诸法在身行故问若尔此灭得已应舍谓未来法入现在时彼非择灭得已舍故然非择灭无如是义评曰此非择灭唯于未来不生法得所以者何此灭本欲遮有为法令永不生。   若法不生此得便起如与欲法系属有情现在正行过去已行未来当行皆有生义故于彼法不得此灭问择灭与非择灭何者为多有作是说择灭多非择灭少所以者何择灭通于三世法得非择灭唯于未来不生法得故有余师说非择灭多择灭少所以者何非择灭通于有漏无漏法得择灭唯于有漏法得评曰应作是说非择灭多择灭少所以者何非择灭如有为法数量择灭但如有漏法数量故若不尔者诸可生法若得不生应不得非择灭二灭自性多少虽尔而依得者应作四句有法于彼得择灭不得非择灭谓过去现在及未来可生有漏法有法于彼得非择灭不得择灭谓未来不生无漏法有法于彼得择灭亦得非择灭谓未来不生有漏法有法于彼不得择灭亦不得非择灭谓过去现在及未来可生无漏法。   问诸有情类于非择灭为皆共得不共得耶答此不决定于共有法非择灭则共得于不共法非择灭则各别得诸异生类若住一趣于余趣法刹那刹那得非择灭以色等境念念灭时缘彼眼识等毕竟不生故如住一趣一界一地一处亦尔。   问由何善法诸修行者于诸𢙣趣得非择灭答或由布施或由持戒或由闻慧或由思慧或由修慧诸修行者于诸𢙣趣得非择灭由布施者有虽十二年开门大施而于𢙣趣不得非择灭如吠逻摩屈路罗等由彼不能猒生死故有虽于一施一团食而于𢙣趣得非择灭由彼深能猒生死故由持戒者有虽尽寿持别解脱戒而于𢙣趣不得非择灭如前说故有虽能持一昼夜戒而于𢙣趣得非择灭如前说故由闻慧者有虽具解了三藏文义而于𢙣趣不得非择灭如前说故有虽解了一四句颂而于𢙣趣得非择灭如前说故由思慧者有虽具思惟外内书论而于𢙣趣不得非择灭如前说故有虽思惟少分观法而于𢙣趣得非择灭如前说故即不净观持息念等及诸念住由修慧者有虽具得八地世俗定而于𢙣趣不得非择灭如前说故即是外道猛喜子等有虽修习少分观门而于𢙣趣得非择灭如前说故即暖顶忍极钝根者得下品忍时于诸𢙣趣皆得非择灭大德说曰要无漏慧觉知缘起方于𢙣趣得非择灭离圣道不能越诸𢙣趣故评曰彼不应作是说菩萨九十一劫不堕𢙣趣岂由以无漏慧觉知缘起应作是说或施或戒乃至下忍。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六 (二十张 密)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七 密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弗函 大毗婆沙论卷第六十五   此卷十九幅第六行此四果位对治(之下)三结余位不尔(乃至九行)及欲漏(四十字)国宋二本并错重写丹本中作四法余位不尔谓预流果对治见瀑流轭见取戒禁取及后二身系一来果对治欲瀑流轭取及初二身系一分不还果对治欲瀑流轭取及前二身系(五十八字)乃正文也。   廉函 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   此卷十九幅第二十行他心智不相应(之下)苦(字之上)国本丹本皆有道无愿相应法(乃至)及空不相应(等)凡七十二行文此宋本中无者脱之耳今依二本加之又为看旧宋藏论者具录其文于左。   他心智不相应道无愿相应法此无愿相应非他心智是他聚故有法他心智相应亦无愿谓二相应法即无漏他心智俱生聚中除他心智及无愿三摩地诸余心心所法此法是何谓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寻伺及心有法非他心智相应亦非无愿谓他心智不相应无愿无愿不相应他心智及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此中他心智不相应无愿者谓苦集无愿及他心智不相应道无愿此非他心智相应是他聚故亦非无愿相应自性与自性不相应故无愿不相应他心智者谓有漏他心智此非无愿相应是他聚故亦非他心智相应自性与自性不相应故及诸余心心所法者谓空无相俱生聚中心心所法及他心智不摄不相应有漏心心所法此俱不相应是也聚故色无为心不相应行者谓一切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此俱不相应无所缘故对念精进喜轻安定舍觉支正思惟正精进正念正定亦尔者如他心智对无愿有四句此对六觉支四道支亦尔。   诸法他心智相应彼法已知根相应耶答应作四句义不定故有法他心智相应非已知根谓已知根所不摄他心智相应法此法是何谓具知根所摄他心智相应及有漏他心智相应心心所法此法他心智相应非已知根是他聚故有法已知根相应非他心智谓已知根所摄他心智及他心智不摄不相应已知根相应法此中已知根所摄他心智者谓修道中无漏他心智此与已知根相应非他心智自性与自性不相应故及他心智不摄不相应已知根相应法者谓修道中苦集灭智俱生聚及他心智所不摄道智俱生聚中心心所法此与已知根相应非他心智是他聚故有法他心智相应亦已知根谓已知根所摄他心智相应法此法是何谓修道中无漏他心智相应法即此相应八无漏根及彼相应余非根心所法有法非他心智相应亦非已知根谓已知根所不摄他心智及他心智已知根不摄不相应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此中已知根所不摄他心智者谓具知根所摄他心智及有漏他心智此非他心智相应自性与自性不相应故亦非已知根相应是他聚故及他心智已知根不摄不相应诸余心心所法者谓未知当知根俱生聚心心所法他心智不摄不相应具知根俱生聚心心所法他心智不摄不相应有漏心心所法此俱不相应是他聚故色无为心不相应行者谓一切色无为心不相应行俱不相应无所缘故对具知根亦尔者如他心智对已知根有四句此对具知根亦尔。   诸法世俗智相应彼法苦智乃至正定相应耶答不尔设法苦智乃至正定相应彼法世俗智相应耶答不尔所以者何非一心故苦智乃至正定皆无漏故。   诸法苦智相应彼法集智相应耶答不尔设法集智相应彼法苦智相应耶答不尔对灭道智无相三摩地亦尔所以者何非一心故行相异故或所缘异故。   诸法苦智相应彼法空三摩地相应耶答应作四句义不定故有法苦智相应非空谓苦智相应空及空不相应苦。   逸函 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九   此卷第二十三幅第十六行戒禁取问(之下)善及染污(乃至)故说命根缘缘识三界四部随眠随增(等)一百四十六字者即是此论第八十七卷卷末文耳宋本错写焉此中二本即云此四宁是前际分别答此四皆于现在事转待未来故立前际名或有说者此四皆缘先所闻教谓彼外道先闻自师所说至教要由如是答他所问生不死天彼不死天要由如是答问故得故此四种皆是前际分别见摄如是四种前际分别不死矫乱依怖妄语邪见无知愚钝事起此一百九字乃正文也。   逸函 大毗婆沙论卷第二百   初三幅第七行有过失(之下)二本无故作是念此亦有色亦无色我死后有想(乃至)俱有过失(等)凡八十五字宋本错重写耳今依二本删之。   十七幅第六行此二俱(之下)谤因等(之上)二本有入断见品以执无故有说入二品由执我常(等)十七字宋本无者脱耳今依二本补之。   十八幅第二十一行皆常见摄(之下)五现法涅槃(之上)二本有故即常见品七断灭论断见摄故即断见品十七字宋本无者脱耳今依二本足之。   十九幅初二行云一者有见(之下)一切见(之上)二本有二者无见如次摄入常断见品师子吼经说十七字宋本无者脱耳今依二本补之。   二十二幅十二三行定有前心为因(之下)引后(之上)二本有引起将命终位无极缘缘正死时心定能(等)十六字宋本无者脱耳今依二本补之。   渭函 分别功德论第五卷   按此论丹藏为四卷开元录云四卷而注云或三卷或五卷者但分卷有异耳文无增减焉录有注叙云右此一论释增一阿含经义从初序品至弟子品过半释王比丘即止法上录云竺法护译者不然此中牒经解释文句并同本经似与增一阿含同一人译而余录并云失译且依此定僧祐录云迦叶阿难撰者此亦不然如论第一卷中引外国师及萨婆多说故知非是二尊所撰。   渭函 十八部论(开元录云新为失译附秦录)   按此论者宋藏中错重写彼部异执论名为十八部论故今取此国本为正开元录云右十八部论群录并云梁代三藏真谛所译今详真谛三藏已译十八部论不合更译部异执论其十八部论初首引文殊问经分别部品后次云罗什法师集后方是论若是罗什所翻秦时未有文殊问经不合引之置于初也或可准别录中文殊问经编为失译秦时引证此亦无疑若是真谛再译论中子注不合有秦言之字详其文理多是秦时罗什译出诸录脱编致有疑焉其真谛十八部䟽即部异执䟽是虽有斯理未敢指南后诸博闻请求实录。   观函 菩萨本缘经卷上   右经第三幅十四行鹿群威猛(之下)丹本有如我曾闻菩萨往昔以恚因缘堕于龙中(乃至)五谷临熟遇天恶雹(等)凡二十六行四百四十二字国本宋本所无者今捡彼文则是此经下卷龙品第八之文丹藏错乱妄置于兹耳故今不取。   惊函 杂宝藏经卷第五   右经此卷第二幅贾客造舍供养佛生天缘(之下)丹本有贫人以麨团施见获报缘(乃至)乾陀卫国王治故塔寺得延命缘等六缘国本宋本并无者今捡此六缘则前第四卷初已有之丹本错乱重写于兹耳故今不取。   画函 金七十论三卷   按开元录亦名僧伽论或为二卷云右一论外道迦毗罗仙人造明二十五谛所谓数论经中云迦毗罗论是也又长房内典二录真谛译中有金七十论二卷复有僧伽论三卷二目俱存者误也此论及胜宗十句义论者非是佛法而诸外道宗以此数胜二论为上欲令博学而破邪现正之者先须委悉异道之宗故译出之恐其失而不传故编入藏中耳。   右函 神州三宝感通录三卷   此录上卷宋本与二本大异捡之宋本错将宣律师感通录一卷为此上卷耳今依二本正之又为看旧宋藏者具录正文于左。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   右   唐麟德元年终南山释道宣 撰   夫三宝利见其来久矣但以信毁相𥪰故有感应之缘自汉洎唐年余六百灵相盻向群录可寻而神化无方待机而扣光瑞出没开信于一时景像垂容陈迹于万代或见于既往或显于将来昭彰于道俗生信于迷悟故撮举其要三卷成部云。   初明舍利表塔次列灵像垂降后引圣寺瑞经神僧。   初明舍利表塔昔如来行乞有童子戏于路侧以沙土为米面逆请以土面奉佛因为受之命侍者以为土浆涂佛住房足遍南面记曰此童子者吾灭度后一百年王阎浮提空中地下四十里内所有鬼神并皆臣属开前八塔所获舍利于一日夜役诸鬼神造八万四千塔广如众经故不备载(此土即洲之东境故塔现不足以疑)舍利西梵天言此云骨身也(恐滥凡夫之骨故依本名而别之)。西𣈆会稽鄮塔缘一东𣈆金陵长干塔缘二石赵青州东城塔缘三姚秦河东蒲坂塔缘四周岐州岐山南塔缘五周瓜州城东古塔缘六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缘七周洛州故都西塔缘八周凉州姑臧县塔缘九周甘州删丹县塔缘十周𣈆州霍山南塔缘十一齐代州城东古塔缘十二隋益州福感寺塔缘十三隋益州𣈆源县塔缘十四雒县塔附隋郑州起化寺塔缘十五隋怀州妙乐寺塔缘十六隋并州净明寺塔缘十七隋并州榆社县塔缘十八隋魏州临灾县塔缘十九杂明神州山川藏宝等缘二十   初西𣈆会稽鄮塔者今在越州东三百七十里鄮县界东去海四十里在县东南七十里南去吴村二十五里案前传云𣈆大康二年有并州离石人刘萨何者生在畋家弋猎为业得病死[禾*(衡-行)]见一梵僧语何曰汝罪重应入地狱吾悯汝无识且放今洛下齐城丹阳会稽并有古塔及浮江石像悉阿育王所造可勤求礼忏得免此苦既醒之后改革前习出家学道更名慧达如言南行至会稽海畔山泽处处求觅莫识基绪达悲塞烦冤投告无地忽于中夜闻土下钟声即迂记其处剡木为𠛴三日间忽有宝塔及舍利从地踊出灵塔相状青色似石而非石高一尺四寸方七寸五层露盘似西域于阗所造面开窗子四周天铃中悬铜磬每有钟声疑此磬也绕塔身上并是诸佛菩萨金刚圣僧杂类等像状极微细瞬目注睛乃有百千像现面目手足咸具备焉斯可谓神功圣迹非人智所及也今在大木塔内于八王日舁巡邑里见者莫不下拜念佛其舍利者在木塔底其塔左侧多有古迹塔侧诸暨县越旧都之地以句章对鄮剡等四县为之诸暨东北一百七里大部乡有古越城周回三里地记云越之中叶在此为都离宫别馆遗基尚在悉生豫章多在门阶之侧行伍相当森竦可爱风雨晦朔犹闻钟磬之声百姓至今多怀肃敬其迹繁矣诸暨西北百里新义乡有许公岩地志云𣈆时高阳许询字玄度与沙门支道林为友每相从历览山水至此乃栖焉𣈆辟度为司徒椽徴不就后诣建邺见者倾都刘恢为丹阳尹有名当世日数造之叹曰今见许公使我遂为轻薄京尹于郡立斋以处之至于梁代此屋犹在许椽既反刘尹尝至其斋曰清风朗月何尝不恒思玄度矣句章县西南一百三十里明乡有四明天台赤城瀑布等山天下称最东北百四十里有沙塘道广数丈入海百余里地记云是秦皇追安期先生于蓬莱至深而息故此塘道至今宛然鄮县古城在句章东三百余里昔闽越所都其灵塔即县界孝义乡也地志云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此其一也宋会稽内史孟顗修理之山有石坎方可三尺水味清淳冬温夏冷舆地志云阿育王释迦弟子能役鬼神一日夜于天下造佛骨宝塔八万四千皆从地出案𣈆沙门笁慧远云东方两塔一在于此一在彭城今秣陵长干又是其一则有三矣今以经验亿家一塔计此东夏理多不疑且见杨越即有二塔广袤九域故有之焉会稽记云东𣈆丞相王导云初过江时有道人神彩不凡言从海来相造昔与育王共游鄮县下真舍利起塔镇之育王与诸真人捧塔飞行虚空入海诸弟子攀引一时俱堕化为乌石石犹人形其塔在䥫围山也大守褚府君云海行者述岛上有聚乌石作道人形颇有衣服褚令凿取将视之石文悉如袈裟之状东海不远岛上是徐偃王避地之处宫郭古基宛然昔周穆西巡登昆仑山偃王乃有统焉穆王闻之驰还日行万里偃王避之于此𣈆孙恩作逆寄仙[女*(乏-之+犮)]以惑众筑城自卫其处犹存梁祖普通三年重其古迹建木浮图堂殿房廊周环备满号阿育王寺四面山绕林竹䓗翠花卉闲发飞走相娱实闲放者之佳地也有碑颂之著作郎顾胤祖文寺东南三十五里山上有佛右足迹寺东北二里山头有佛左足迹二所现于石上莫测其先寺北二里有圣井其实深池鳗鱼俗号为鱼菩萨也人至井所礼拜鱼随声出来贼过伪礼鱼出贼便以刀斫之因断鱼尾自尔潜隐鱼不时出有至心邀请礼拜者但濆水而已初有一僧闻塔来礼处所荒凉持食为难有一老姥患脚来为造食便去如是怪之去后私寻乃入池内据量即鱼所化也其塔灵异往往不一大略为瑞多现圣僧绕塔行道每夕然灯于光影中现形在壁旋转而行且列数条多则词费。   贞观十九年敏法师者禹冗道胜历览圣迹依然动神领徒数百来寺一月敷讲经论士俗咸会夜中有人见梵僧百余绕塔行道以事告众寺僧曰此事常有不足可怪自古至今四大良日远近来寺建斋树福然于夜中每见梵僧行道诵经赞颂等相。   永徽元年会稽处士张太玄于寺礼诵沙门智悦独与太玄连床而寝半夜闻诵金刚般若了了分明二人静听形心欣泰乃至诵讫然契其相者真寻视无形明知神授矣。   二东𣈆金陵长千塔者今在润州江宁县故杨都朱雀门东南古越城东废长干寺内昔西𣈆未统江南是称吴国于长千旧里有古塔地即育王所构也依於邑里既崩子亮立孙琳执政五凤中毁除佛寺此塔同湮而舍利潜地吴平之后诸僧颇依故处而居起塔三层既不得旧塔之基事迹芜没莫之或识至。   东𣈆咸安二年简文立塔三层孝武上金相轮露盘冥祥记云简文有意兴构未遂而崩即三层之塔疑是先立至孝武太元末有并州西河沙门刘慧达本名屑荷见于僧传来寻古塔莫知其地乃登越城四望独见长干有异气便往礼拜而居焉时于昏夕每有光明迂记其处掘之入地丈许得三石碑长六尺中央一碑凿开方孔内有䥫银金三函相重于金函内有三舍利光明映彻及爪甲一枚又有一发申可数尺旋则成螺光彩照曜咸以为育王之所藏也即从就塔北更筑一塔孝武加为三层故寺有两塔西边是育王古塔也丹阳尹王雅奉五斗米道常谓宜黜佛法除毁塔寺其日下诏令会稽王道子将雅观焉时沙门正行舍利至雅拨翻其钵而舍利附于器内终不坠落王更贮清水燔香咒曰王丹阳酷不信法世尊威灵愿有以津示应声光明焕然腾发雅自此后虽未能精至终身不复诬訾佛法梁大同中月犯五车老人星见改造长干寺阿育王塔出舍利发爪天子幸寺设大无碍法会下诏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万物不得齐其蠢生二仪不得恒其覆载故劳逸异年欢𢡖殊日去岁失稔斗粟贵腾民在困穷运臻斯滥原情察理或有可矜下车问罪闻诸往诰责归元首寔在朕躬若皆以法绳则自新无路书不云乎与其杀不𦍬宁失不经易曰随时之义大矣哉今真形舍利复见于世逢希有之事起难遭之想今出阿育王寺设无㝵会耆年童齿莫不欣悦如积饥得食如久别见亲幽显㱕心远近颙仰士女霞布冠盖云集同时布德𠃔叶人灵凡天下罪无轻重皆赦除之今润州江宁故地但有砖基三层并刹佛殿余则榛木荒藂非人所涉示是古基而已频有大虫发塔基者多自死而草深人希惟有𢙣兽于中产育或衔鹿而血污塔者寻被打扑号叫惊人今去永安坊张侯桥七八里余本住京师曲池日严寺寺即隋炀所造昔在𣈆蕃作镇淮海京寺有塔未安舍利乃发长于寺塔下取之入京埋于日严塔下施铭于上于时江南大德五十余人咸言京师塔下舍利非育王者育王者乃长干本寺而不测其是非也至武德七年日严寺废僧徒散配房宇官收唯舍利塔无人守护寺墌属官事须移徙余师徒十人配住崇义乃发掘塔下得舍利三枚白色光明大如黍米并爪一枚少有黄色并白发数十余有杂宝琉璃古器等总以大铜函盛之捡无螺发又疑爪黄而小如人者寻佛倍人爪赤铜色今则不尔乃将至崇义寺佛堂西南塔下依旧以大石函盛之本铭覆上埋于地府余问隋初南僧咸曰爪发梁武帝者舍利则有疑焉埋之本铭置于其上据事以量则长干佛骨颇移于帝里然江南古塔犹有神异崇义所流盖蔑如也故两述之矣但年岁绵远后人莫测略编斯纪以显厥缘云。   三青州古城寺塔者代历周秦莫知其地石赵时佛图澄者在邺勒虎敬重广置寺塔而少露盘方欲作之澄曰临灾城中有阿余王寺犹有佛像露盘在深林巨树下上有伏石可寻而取也虎使求之依言指授入地二十丈获之至邺阿余阿育声之转耳须访故地处所故慧达在冥中告云雒阳临灾建邺鄮县成都此五处并育王塔礼者不入地狱故知此塔不虚名也四河东蒲坂古塔者后秦姚略叔父为晋王镇于河东古老传云蒲坂古塔即阿育王所立也疑之屡有光现依掘得佛骨于石函银匣中照耀殊常送以上略略乃亲迎睹于㶚上今蒲州东坂有救苦寺僧住立大像极宏冠南古塔不树云。   五扶风岐山南古塔者在平原上南下北高东去武亭州十里西去歧山县二十里南去渭水三十里北去岐山二十里一名马额山同坡山斯并在大山之北南有小山东西而列中间大谷南与北别故号岐山岐即分也西北二十余里有凤泉泉在岐山之阳极高显即周文时鸑鷟鸣于岐山斯地是也饮此泉水故号凤泉又南飞至终南之阴故渭南山下亦有凤泉又西南飞越山至于河池今所谓凤州古河池郡是也不可穷凤之始末且论置塔之根原故隋高美其地泉仍就置塔俯临目极诚为虚迥寺名久废僧徒化往人物全稀塔将颓坏余往观焉榛藂弥满虽无黍离之实深切黍离之悲今平原上塔俗谚为阿育王寺乡曰柳泉取其北山之旧号耳周魏以前寺名育王僧徒五百及周灭法厢宇外级唯有两堂独存隋朝置之名成实寺大业五年僧不满五十人者废之此寺从废入京师宝昌寺其塔故地仍为寺庄唐运伊始义宁二年宝昌寺僧普贤慨寺被废没诸草莽具状上请于时特蒙大丞相见识昔曾经往览表攸然仍述本由可名法门寺自尔至今武德二年薛举称兵将事南及大宗率师薄伐初度八十僧未有住寺宝昌寺僧惠素扫洒凤泉以僧未配遂奏请住法门蒙来依奏便总住焉年岁既久殂落略尽寺在孤城之中问其本起乃云大业末年四方贼起诸乡在平原之上无以自安乃共筑此城以防外[冗-几+祋]唐初杂住未得出居延火焚之一切都尽二堂余烬燋黑尚存贞观五年岐州刺史张亮素有信向来寺礼拜但见古基曾无上覆奏 来望云宫殿以盖塔基下 诏许之因构塔上尊严相显古老传云此塔一闭经三十年一示人令生善亮闻之以贞观年中请开剖出舍利以示人恐因聚众不敢开塔有来并许遂依开发深一丈余获二古碑并周魏之所树也文不足观故不载录光相照烛同诸舍利既出舍利通现道俗无数千人一时同观有一盲人积年目冥急努眼直视忽然明净京邑内外崩腾同赴屯聚塔所日有数千舍利高出众人同见于方骨上见者不同或见如玉白光映彻或见绿色或不见者问众人曰舍利何在时有一人以不见故感激懊𢙉捶[(凵@又)/月]而哭众人愍之吊问曰汝是宿作努力忏悔何用捶[(凵@又)/月]此人见他烧指行供养者即以麻缠母指烧之绕塔而走火盛心急来舍利所欻然得见欢喜踊跃跳踯不觉指痛火灭心歇还复不见显庆四年九月内山僧智琮弘静见追入内语及育王塔事年岁久远须假弘护上曰岂非童子施土之育王耶若近有之则八万四千之一塔矣琮曰未详虚实古老传云名育王寺言不应虚又传云三十年一度出前贞观初已曾出现大有感应今期已满请更出之上曰能得舍利深是善因可前至塔所七日行道祈请有瑞乃可开发即给钱五千绢五十疋以充供养琮与给使王长信等十月五日从京旦发六日逼夜方到琮即入塔内专精苦到行道久之未有光现至十日三更乃臂上安炭就而烧香懔厉专注曾无异想忽闻塔内像下振裂之声寻声往观乃见瑞光流溢霏霏上涌塔内三像足各放光赤白绿色缠绕而上至于衡桷合成帐盖琮大喜踊将欲召僧乃睹塔内畟塞僧徒合掌而立谓是同寺须㬰既久光盖渐歇冉冉而下去地三尺不见群僧方知圣隐即召来使同睹瑞相既至塔所余光薄地流辉布满赫弈润滂百千种光若有旋转久方没尽及旦看之获舍利一枚殊大于粒光明鲜洁更细寻视又获七枚总置盘水一枚独转绕余舍利各放光明炫耀人目琮等以所感瑞具状上闻来使常侍王君德等送绢三千疋令造朕等身阿育王像余者修补故塔仍以像在塔可即开发出佛舍利以开福慧僧以旧材多杂朽故遂总换以柏编石为基㽵严轮奂制置殊丽又下来僧智琮弘静鸿胪给名住会昌寺初开塔日二十余人同共下凿及获舍利诸人并见唯一不见其人懊𢙉自拔头发苦心邀请哀哭号叫声骇人畜徒自𠧨责终不可见乃置舍利于掌虽觉其重不见如初由是诸来谒者恐不见骨不敢见其光瑞寺东云龙坊人来使未至前数日望寺塔上有赤色光周照远近或见如虹直上至天或见光照寺城丹赤如画且具以闻寺僧叹讶曰舍利不久应开此瑞如贞观不异其舍利形状如小指初骨长寸二分内孔正方外楞亦尔下平上渐内外光净余内小指于孔中恰受便得胜戴以示大众至于光相变现不可常准于时京邑内外道俗连接二百里闲往来相庆皆称佛德一代光华京师大慈恩寺僧惠满在塔行道忽见绮井覆海下一双眼精光明殊大通召道俗同视亦然皆慑然丧胆更不敢重视显庆五年春三月下 来取舍利往东都入内供养时周人献佛顶骨至京师人或见者高五寸阔四寸许黄紫色将往东都驾所时又追京师僧七人往东都入内行道 来以舍利及顶骨出示行道僧曰此佛真身僧等可顶戴供养经一宿还收入内皇后舍所寝衣帐直绢一千疋为舍利造金棺银椁数有九重雕镂穷奇以龙朔二年送还本塔至二月十五日奉 来令僧智琮弘静京师诸僧与塔寺僧及官人等无数千人共藏舍利于石室掩之三十年后非余所知后有开瑞可续而广也。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七 (二十四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八 密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之二   岐州岐山县华阳乡王庄村𠗦玄嗣者先来粗犷殊不信向母兄承舍利从东都来将欲藏掩嗣不许往母兄不用其语至舍利所礼拜讫还家玄嗣怒曰此有何功德若舍利有功德家中佛像亦有功德即取像烧之有何灵验母兄救之已烧下半玄嗣即时忽倒后醒曰忽到一处似是地狱大鸟飞来啄睛啖肉入大火坑烧烙困苦以手摩面眉鬓堕落自看天地全无精光亲属傍看曰汝自造罪无可代者玄嗣神识不与人对但曰火烧我心东西驰走又被持拍之状摧恸号哭又称忏悔忏悔而昼夜唯走不曾得住至二月十三日亲属将至塔所于时京邑大德行虔法师等百余僧为众说法裴尚官比丘尼等数百俗士五六千人咸见玄嗣五体投地对舍利前号哭忏悔不信之罪又忏犯尼净行打骂众僧盗食僧果自忏已后眠梦稍安云其佛顶骨国用珍宝赎之计宝约估评绢直四千匹遂依其数以蕃练酬之顶骨今仍在内云。   六瓜州城东古基者乃周朝阿育王寺也废教已后隋虽兴法更不置寺今为寺庄塔有舍覆东西廊庑周回墙匝时现光相士俗敬重每道俗宿斋集会兴福官私上下乞愿有应云云七沙州城内废大乘寺塔者周朝古寺见有塔基相传云是育王本塔才有灾祸多来求救云云。   八洛都故都塔者在城西一里故白马寺南一里许古基俗传为阿育王舍利塔疑即迦叶摩腾所将来者降邪通正故立塔表以传真云云。   九凉州姑臧塔者依捡诸传咸云姑臧有育王塔然姑臧郡名今以为县属州汉书河西四郡则张掖姑臧酒泉炖煌也然塔未详。   十甘州删丹塔者今名为县在甘州东一百二十里县城东弱水北大道侧土堆者俗传是阿育王塔但有古基荒废极久斯即疑为姑臧塔也。   十一晋州北霍山南原大堆塔者远近道俗咸称是育王塔余曾游焉地居爽垲南望迥敞示是古基材落稀远十二代州城东古塔俗云阿育王寺考北朔雁门周时北狄地也故诗云北逐玁狁至于太原然朔方马邑古城大冢往往非一此非北狄所有明知本是夏人为狄所侵故至太原也十三益州郭下福感寺塔者在州郭下城西本名大石相传云是鬼神奉育王教西山取大石为塔基舍利在其中故名大石也隋蜀王秀作镇井络闻之令人掘凿全是一石寻缝至泉不见其际风雨暴至人有于石傍凿取一片将出乃是䃜玉问于识宝啇者云此真䃜玉世中希有隋初有诜律师见此古迹于上起九级木浮图今见在益州旱涝年官人祈雨必于此塔祈而有应特有感徴故又名福感余尝至焉诚如所述近有人盗铃将下三级有神擎栌枓起以贼䏶内中其人被押唱呼寺僧为射枓起方得脱出。   永徽元年有王颜子者剽掠有名夜上相轮取博山将下至底级两柱忽夹之求出不得渐渐急困见一梵僧曰可大唱贼不尔死矣即唱数声寺僧闻救方得拔出贞观年初地大震动此塔摇飏将欲摧倒于时郭下无数人来忽见四神形如塔量各以背抵塔之四面乍倚乍倾卒以免倒有一人极豪侈多产业见前露盘由来小短不称塔形乃舍金三百两共诸信者更造露盘既成[土*(厂@干)]下至覆盆香气熢㶿如云腾涌流芳城邑十日乃歇。   十四益州晋源塔者在州西南一百余里今号为等众寺本名大石基本缘略亦同前寻诸古塔其相不同岂非当部鬼神情有所乐按蜀三塔同一石盖余不定准益州北百里雒县塔者在县城北郭下宝兴寺中本名大石基相同前隋初有天笁僧昙摩掘叉远至东夏礼育王塔承蜀三塔又往礼拜至雒县大石寺塔所敬事已讫欲往成都宿两女驿将旦闻左右行动声叉曰是何人耶妄相恐动空中应曰有十二神王从本国来所在拥护明日当见成都塔今欲西还与师别耳叉曰既能远送何不现形神即现形叉为人善画便一一㒵之既遍形隐及至成都礼大石塔讫诜律师乃依图刻木为十二神像㽵饰在于塔下今犹见在云云。   益州郭下法成寺沙门道卓有名僧也大业初雒县寺塔无人修葺才有下基卓乃率化四部造木浮图㽵饰备矣塔为龙护居在西南角井中时有相现侧有三池莫知深浅三龙居之人莫敢临视贞观十三年三龙大斗雷霆振击水火交飞久之乃静塔如本住人皆拾取龙毛长三尺许黄赤可爱。   十五郑州起化寺塔者在州西南百余里密县界在县东南十五里东大川西嵩岳南归山北又川寺院东西五六十步南北亦尔塔在寺东南角其北连寺方十五步许其寺塔基在淖泥之上西面有五六泉南面亦有皆孔方三尺腾涌沸出流溢成川灌溉远近泉上皆下安柏柱铺在泥水上以炭沙石灰次而重填最上以大方石可如八尺床编次铺之四面细𦝫长一尺五寸深五寸生䥫固之近有人试发一石下有石灰乃至柏团便抽出一团长三丈径四尺见在自非轮王表塔神功所为何能办此基构终古不见其俦也今于上架塔三重塔南大泉涌沸鼓怒绝无水声岂非神化所致也有幽州僧道严者姓李氏形极奇伟本入隋炀帝四道场后从俗服今年一百五岁独住深山每年七日来此塔上尽力供养严怪其泉流涌注无极乃遣善水昆仑入泉讨之但见石柱罗列不测其际中有宝塔可高三尺独立空中四面水围疑然而住竟不至塔所考其原始莫测其由时俗所传育王所立隋祖已来寺塔见在寺南㱕山寺西嵩山寺在川中地极污下每年二山大水常东流注绕寺北转方始东逝水涨寺高水减寺下自古至今终不遭溺泉初出孔文如莲花下打碾硙浪极恬静水中沙石绿色鲜明国家见寺冲要欲造离宫寻行有塔将欲南徙其基牢固遂休近有僧于南夜坐望见此塔光明殊异矣。   十六怀州妙乐寺塔者在州东武陟县西七里妙乐寺中见有五级白浮图塔方可十五步并是侧石编砌石长五尺阔三寸以下鳞次葺之极细密道俗目见咸惊讶其鬼作其下不测其底古老相传塔从地涌下有大水莫委真虚有刺史疑僧滥饰乃使人傍掘其下至泉源犹不尽其基际也。   十七并州子城东净明寺塔者本号育王是僧所住唐初已来僧散寺空尼请居之余往问塔全无踪迹但有空名遂失其本。   十八并州大谷榆社塔者今在县郭下育王寺中见有僧住中有小塔古今相传此是本塔亦未闻异相。   十九魏州临灾塔者在县西北三十里本名舍利寺今为尼住其塔见在三边有水唯西开路基构编石从水底上莲花弥满于三面其水澄深人皆怯入传云舍利真塔在水内空中如郑州者今改为冀州大都督府。   二十杂明神州山泽所藏珍异神宝如上所列育王寺之诸塔沉隐未形其徒不一如后列之沧州长河中塔称育王名非虚立岂唯骨塔灵像亦尔吴宜凉三州俱山现像郊北属山近复出佛愚俗谤为虚诞故知谤者虚焉岂有人造[女*(乏-之+犮)]讹山中藏三丈石佛特是诸谤者坎井焉知九海之天池哉齐州临邑县东有砖塔云是志公所营四面石兽石兽迅煞可畏周灭法时令人百牟搀出终不可脱亦劳有损今在彼云高丽辽东城傍塔者古老传云往昔高丽圣王出见案行国界次至此城见五色云覆地即往云中有僧执锡住立既至便灭远看还见傍有土塔三重上如覆釜不知是何更往觅僧唯有荒草掘深一丈得杖并履又掘得铭上有梵书侍臣识之云是佛塔王委曲问答曰汉国有之彼名蒲图王因生信起木塔七重后佛法始至具知始末今更损高本塔朽坏斯则育王所统一阎浮洲处处立塔不足可怪倭国在此洲外大海中距会稽万余里有会承者隋时来此学诸子史统及术艺无事不闲武德之末犹在京邑贞观五年方还本国会问彼国昧谷东隅佛法晚至未知已前育王及不会答云文字不言无以承据验其事迹则是所㱕何者有人开发土地往往得古塔露盘佛诸仪相故知素有也益州城南空慧寺金藏者有穴在寺近有道士素知有藏来就守寺神乞神令入穴取二升金粟依言即入唯见地下金瓮行行相对莫测其边寺僧通知无敢侵者雍州渭南县南山倒豺谷崖有悬石文状倒豺因以名焉谷有岩像于佛面亦号像谷古老传云昔有梵僧来云我闻此谷有像面山七佛龛昔七佛曾来此谷说法涧内有瞻卜华常所供养近永徽中南山龙池寺沙门智积闻之往寻至谷闻香莫知何所深讶香从涧内沙出即拨沙看形似茅根裹夹沙土然极芬馥就水抖擞洗之一涧皆香将返龙池佛堂中合堂皆香极深美山下俗人时见此山或如佛塔或全如佛面挺出空际故像颜之号非是虚立像去嘉美谷甚近即姚秦时王嘉美所住者也坊州王华宫寺南二十里许大高岭俗号檀台山上有古塔基甚宏壮面方四十三尺上有一层砖塔四面开户石门高七尺余广五尺余傍有破砖无数古老传云昔周文王于此游猎见有沙门执锡持钵山头立住唤下不来王遣往捉将至不见远看仍在时乃来掘所立处深三丈获钵及杖而已王重之为起砖塔一十三级左近村墟常闻钟声龙朔元年京师大慈恩寺沙门惠贵闻之便往又闻钟声慷慨古迹将事修理恨无泉贝怀惑犹预贵又感祥云护塔善神曰可即经始不劳疑虑又感异僧曰我是南方净土菩萨行化至此云此塔自古至今已经四造勿辞劳倦功用必成惟须牢作不事华侈三层便止贵闻此告亲事经营塔侧古窑三十余所犹有熟砖填满更寻塔南川中乃是古寺背山面水一期幽栖之胜地也自未修前钟声时至即令营构依时发声三下长打如今僧事龙朔三年掘得古铭云周保定年塔崩塔初成时南望见渭又云置塔经四百余年崩计周保定至开皇元年得二十年开皇至今龙朔初得八十一年又计铭记四百年后始崩则塔是后汉时所造后周无谥文者前周大远未知古老所传周文是何帝代但知塔砖巨万终非下俗所立耳。   江州庐山有三石梁长数十丈广不及尺下望无底晋咸康年中𢈔亮为江州登山过梁见老公殊伟夏屋崇峻玉堂眩目灵塔高竦莫测是何修葺久之终非人宅乃拜谢而返唐贞观二十一年荆州大兴国寺塔西南柱无故有声人往看之乃见有金铜佛头出如是日日渐出经三夕方尽长六寸许是立佛道俗咸异之唐初相州大慈寺塔被焚余至彼问焚所由僧云大业末岁群盗㸦陈寺在三爵台西葛屦山上四乡来投筑城固守人物拥聚尺地不空塔之上下重复皆满于中秽污不可见闻及贼平人出𡐢秽狼藉寺僧无力可用屏除忽然火起焚荡都尽唯东南角太子思惟像殿得存可谓火净以除其臭秽也此塔即隋高祖手来所置初以隋运创临天下未附吴国公蔚迥周之柱臣镇守河北作𢪛旧都闻杨氏御图心所未𠃔即日聚结举兵抗诏官军一临大阵摧解收拥俘虏将百万人总集寺北游豫园中明旦斩决园墙有孔出者纵之至晓便断犹有六十万人并于漳河岸斩之流尸水中水为不流血河一月夜夜鬼哭哀怨切人以事闻帝帝曰此假一诛深有抂滥贼止蔚迥余并被驱当时恻隐咸知此事国初机𠋫不获纵之可于游豫园南葛屦山上立大慈寺[土*(厂@干)]三爵台以营之六时礼佛加一拜为园中抂死者寺成僧住依来礼唱怨哭之声一期顿绝矣。   振旦神州佛舍利感通序   原夫大圣谋㩲通济为本容光或随缘隐遗景有可承真故将事拘尸从于俗化入金刚定碎此金躯欲使福被天人功流海陆至于牙齿发爪之属顶盖目精之流衣钵瓶杖之具坐处足蹈之迹备满中天罕被东夏而齿牙发骨时闻视听昔育王土中之塔略显于前而偏感别应之形随机又出自汉洎唐无时不有既称灵骨不可以事求任缘而举止得以敬及通信之士举神光而应心怀疑之夫假琢磨而发念所以讨寻往传及以现祥故依缵序庶有披者识释门之骨鲠万载之后难可尘没矣汉法本内传云明帝既弘佛法立寺度僧五岳观诸道士等请求捔试以烧经神变为验及经从火化隐没莫陈费才自憾于众前张衍启悟于时俗于时西域所将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环如盖映蔽日光摩腾罗汉踊身高飞神化自在天雨宝花散佛僧上又闻天乐繁会人感信心焉魏明帝洛城中本有三寺其一在宫之西每系憣刹头辄厈见宫内帝患之将毁除坏时外国沙门居寺乃赍金盘盛水以贮舍利五色光明腾焰不息帝叹曰非夫神效安得尔乎乃于道东造周闾百闲名为官佛图精舍云。   吴孙权赤乌四年沙门康僧会创达江表设像行道吴人以为[女*(乏-之+犮)]异以状闻之㩲召会问佛有何灵会曰佛晦灵迹遗骨舍利应现无方权曰何在会曰神迹感通祈求可获权曰若得舍利当为兴寺经三七日遂获瓶中旦呈于㩲光照宫殿权执瓶写于铜盘舍利下冲盘即破碎㩲大惊嗟希有瑞也会进曰佛之灵骨金刚不碎劫火不燋㩲乃使力者击之捶砧俱陷舍利不损光明四射耀晃人目又以火烧乃腾光上踊作大莲花权大发信乃为立建初寺改所住地名佛陁里孙晧虐政将欲除屏佛法燔经夷塔有谏晧曰且少宽假信无神验诛除不晚晧从之召会曰若能验现于目前助君兴之如其不能将道废而人戮会曰道以缘应感而必通如蒙宽假庶降神效晧与期三日僧众百余同集会寺晧陈兵围寺乃钜齐至克期就戮或惧无灵先自缢者会谓众曰佛留舍利止在今时前已有验今岂欺哉恰期便获乃进于晧曰此如来金刚之骨贲获击以百钧之杵终莫毁也晧曰金石可磨枯骨岂在沙门面欺祇速死耳乃置之䥫砧以金锤击之金䥫并䧟而舍利如故又以清水行之舍利扬光散彩洞烛一殿晧乃欣服革心膺化云晋初竺长舒先有舍利重之其子为沙门名法颜每欲还俗笑曰是沙石耳何足可贵父投之水中五色三匝光高数尺遂不还俗长舒死后还发俗念辄病委顿卒为沙门以舍利安江夏塔中晋大兴中於潜董汪信尚木像夜有光明后像侧有声投地视乃舍利水中浮沉五色晃昱左右行三匝后沙门法恒看之遥起四五投恒怀中恒曰若使恒兴立寺宇更见威神又耀于前于即恒建寺塔於潜入法者日以十数云。   晋大兴中北人流播广陵日有千数有将舍利者建立小寺立刹舍利放光至于刹杪遂感动远近信心云。   晋咸和中北僧安法开至余𣏝欲建立寺无地欠财手索钱贯货之积年得钱三万市地作屋常以索贯为资欲立刹无舍利有罗㓜者先自有之开求不许及开至寺礼佛见㓜舍利囊已在座前即告㓜㓜随来见之喜悦与开共立寺宇于余𣏝云。   晋咸康中建安大守孟景欲建刹孟寺于夕闻床头锵然视得舍利三枚景立刹时元嘉十六年六月舍利放光通照上下七夕乃止一切咸见云晋义兴元年有林邑人尝有一舍利每斋日有光沙门慧邃随广州刺史刁逵在南敬其光相欲请之未及发言而舍利自分为二逵闻心悦又请留敬而又分为三逵欲摸长干像寺主固执不许夜梦人长数丈告曰像贵宣导何故吝耶明报听摸既成逵以舍利着像髻中西来诸像放光者多怀舍利故也。   宋元嘉六年贾道子行荆上明见芙蓉方发聊取还家闻华有声怪寻之得一舍利白如真珠焰照梁栋敬之擎以箱盛悬于屋壁家人每见佛僧外来解所被衣跃坐案上有人寄宿不知汗慢之乃梦人告曰此有释迦真身众圣来敬尔何行𢙣死堕地狱出为尼婢何得不怖其人大惧无几癞死舍利屋地生荷八枚六旬乃枯岁余失之不知所去。   宋元嘉八年会稽安千载者家世奉佛夜有扣门者出见十余人着赤衣运材积门内云官使作佛图忽无所见明至他家斋食上得一舍利紫金色椎打不碎以水行之光明照发便自举敬常有异香后出欲礼忽而失之寻觅备至半日还得临川王镇江陵迎而行之杂光闲出佐史沙门咸见不同王捧水器咒曰(词多如别辩之)咒讫辄应声光出夜见百余人绕舍利屋烧香特如佛状及明人及舍利俱失矣。   宋元嘉九年浔阳张须元家设八閞齐道俗数十人见像前花上似冰雪视得舍利数十便以水行之光焰相属后遂失之数十日开厨更视获牙[└@(大/品)]中有白㲲裹舍利十枚光焰属天诸处咸来请之。   宋元嘉十五年南郡刘凝之隐衡山徴不出奉五斗米道不信佛法梦见人去地数丈曰汝疑方解觉忽乃悟旦夕勤至半年礼佛忽见额下有紫光瑞光处得舍利二枚剖击不损水行光出后于食时口中隐齿吐出有光妻息又获一枚合有五枚后又失之寻尔又得云。   宋元嘉十九年高平徐椿读经及食得二舍利盛银瓶中后看渐增乃至二十后寄广陵今馥私开之空罂椿在都忽自得之后退转皆失舍利应现值者甚多皆敬而得之𢢔而失也舍利东流绵历帝代传纪所及略陈万一由事相重沓屡现非奇佛现栖隐诚其致也然有国兴塔无胜有隋一化之中百有余所神瑞开发陈诸别传今略出之以显盛德云尔隋高祖昔在龙潜有神尼智仙无何而至曰佛法将灭一切神明今已西去儿当为普天慈父重兴佛法神明还来后周氏果灭佛法及隋受命常以为言又昔有婆罗门僧诣宅出一裹舍利曰檀越好心故留供养寻尔不知所在帝曰我兴由佛故于天下立塔并置神尼像焉又于京师法界寺造连基浮图下安舍利开皇十五年秋夜神光自基上绕露盘赫若冶焰一旬内四如之帝于仁寿宫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御宫之仁寿殿降生日也帝于此日追惟永往报父母恩延诸沙门与论至道欲于海内清静处三十所建塔下诏曰仰惟正觉大慈大悲救护群生津梁庶品朕㱕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共修福业令使现在未来俱为利益宜请沙门三十人解法相堪宣导者各将侍者散官分道送舍利于诸州起塔尽州现僧为朕及皇后太子诸王官人民庶幽显生灵七日行道忏悔打𠛴布施限以十文以供塔用不充役丁用正库物其刺史以下常务停七日专知塔事同至十月十五日正午入函一时起塔帝以起塔之旦在京大兴殿西执珽而立延佛像沙门三百六十人上殿左右密数三度常䞉一人帝见异僧披褐色覆膞语左右曰勿惊置之及行道散不复见帝曰今佛法重兴立舍利塔必有感应果如言矣雍州仙游寺立塔天降阴雪舍利将下日光朗照及入函云合。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八 (二十张 密)   丙午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九 密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之三   岐州凤泉寺立塔感文石如玉为函又现双树鸟兽等基石变如水精。   泾州大兴国寺立塔三处各送旧石非界所有合用为函恰然相可。   秦州静念寺立塔定基已瑞云再覆雪下草木开花入函光照声赞。   华州思觉寺立塔初阴雪将下日昭五色气光数丈覆塔上属天雨天花。   同州大兴国寺立塔值雨无壅入函日出光绕于日十二月内夜光照五十里。   蒲州迁岩寺立塔地震山吼如钟鼓声又放光五道二百里皆见。   并州无量寿寺立塔初昼昏云至乃日照将入函放光明天神无量。   定州恒岳寺立塔异公来施布负土忽失之旧无水忽有水来前后非一。   相州大慈寺立塔阴雪将下日出入函云复合后雨天花前后非一。   郑州定学寺立塔感光如流星入寺设二千人供万余人来食不尽。   嵩州闲居寺立塔感兔来舆所初阴雪将下日明入函讫云复合。   亳州开寂寺立塔界内无石别处三石合而成函至基盘石有二浪井夹之。   汝州兴世寺立塔初云将下日出入函讫云合。   秦州岱岳寺立塔庙夜鼓声三重门自开骑自庙出迎光相非一。   青州胜福寺起塔掘基遇自然盘石函将入有光明。   牟州巨神山寺立塔获紫芝二阴云将下日开闭讫还合。   隋州智门寺立塔掘基得神龟甘露降黑蜂绕龟有似符文。   襄州大兴国寺立塔初天阴将下日朗入函云合。   杨州西寺立塔久旱舍利入境夜雨大洽。   蒋州迁霞寺立塔邻人先梦佛从西北来入寺舍利至恰如所梦。   吴州大禹寺立塔舍利凡渡五江风波皆不起又放光获紫芝。   苏州虎丘山西寺立塔掘基得舍利空乐闻人井吼二日舍利方至。   衡州衡岳寺立塔四遇逆风四乞顺水峰上白云阔二丈直至基所三匝乃散。   桂州缘化寺立塔未至十里乌有千计夹舆行飞入城乃散。   番州灵鹫寺立塔坑内有神仙云气像。   交州禅众寺起塔。   益州法聚寺立塔初晦冥将下日朗掩已便暗。   廓州法讲寺立塔初行郊西尔夜廓州光高数丈从东来入地内外皆见。   瓜州崇教寺起塔。   洧州官人王威送流人九十道逢舍利放之为期其囚被放千里一期无一逃者。   随州人于涢水作鱼狱三百既见舍利悉决放余州亦多放矣。   王公百官以舍利应感非一拜表奉贺时有诏曰。   门下仰惟正觉覆护群生 朕所以至心回向思崇胜业普及幽显共为善因故分布舍利营建神塔而大圣垂慈频示光相宫殿之内舍利降灵莫测来由得未曾有斯寔群生多幸延此嘉福岂朕微诚所能致感览表悚敬弥深今真形舍利犹有可依前式分送海内五十三州庶三涂六道俱免盖缠禀识含灵同登妙果。   仁寿三年正月复分布舍利五十三州至四月八日同午时下其州如左。   恒州(无云雨天花遍城寺如此者二)泉州循州营州(三放白光出古石解作函)洪州(白顶乌引路)杭州(掘基自然石窟恰容石函)凉州德州(躄者行大鸟旋塔)沧州观州(塔上五色云现午至暮)瀛州(基内紫光)冀州(患盲躄者则损)幽州(函如水镜放光众像)徐州(函出仙人僧等相)莒州(三现光基得占塔痴者言)齐州莱州楚州(野鹿来听鹤翔塔上)江州(地出铜像)潭州(舍利至江鸟来迎送)毛州(天雨金银花)贝州宋州(井苦变甘放光又雨花如雪)赵州(放赤光有佛像等相)济州(二日放光香气钟音出空)兖州寿州信州荆州(云盖塔上雨花不下)黎州(地下瓦文千秋乐)慈州(云盖如飞仙泉涌病愈)魏州潞州(泉自涌病者愈)汴州(异香放光见像患差)𣏌州(故光)许州(去州九十里放光照见云光覆塔甘井现)沉州兰州(基下得石像又得二铜像)梁州利州(放光如日明)豫州(五色光文字金色)显州曹州(光变最多)安州(感香一夕放光云盖鱼集)邓州(函作玉文现)秦州(重得舍利)卫州(光照于外)洺州(僧先患𦝫不得行闻舍利至起迎十里)𣈆州(三度放光)怀州(雄雉来驯附放光异迹)陕州(前后十一度现瑞)洛州(香气如风又放光明)郑州(放光幡内)(感通录竟)。   既函 辨正论第七卷   右卷第六幅初行注生时之上二本有赵泰精思唯善是求之正文及有注文丹本五十一行国本四十五行捡之有方文足今加之又为看旧宋藏者具录其文于左。   赵泰精思唯善是求(幽明录云赵泰字文和清河贝丘人公府辟不就精思典籍乡党称名年三十五𣈆大始五年十月三日夜半卒心痛而死心上故暖身体屈申停尸十日气从咽喉如雷声眼开索饮食便起说初死时有二人乘黄马从兵二人但言捉将去二人扶两腋东行不知几里便见大城如锡铁正崔嵬从西城门入官府舍有二重黑门数十梁瓦屋男女当五六十住立吏着皂单衣将五六人注䟽姓字男女有别言莫动当入断呈府君泰名在第三十湏㬰将入府君西向坐科出案名复将南入黑门一人绛衣坐大屋下以次呼名前问生时所行事有何罪过行何功德作何善行言者各各不同主者言许汝等辞恒遣六部督录使者常在人间䟽记人所作善恶以相捡校人死有三恶道杀生祷祀最重奉佛法持五戒十善慈心布施死在福舍安隐无为泰答一无所事亦不犯恶科问都竟使为水官监作吏将千余人接沙着岸上昼夜勤苦啼泣悔言生时不作善今堕此处当归索代后转水官都督揔知诸狱事给马兵东到地狱案行复到泥犁地狱男女五六千人有大树横广五十余步高千丈四边皆有剑上人着树上然火其下十十五五堕火剑上贯其身体云此人咒咀骂詈𡙸人财物毁伤良善见泰父母及二弟在此狱中涕泣见二人赍文书来来狱吏言有三人家事佛为其于寺中悬幡烧香咒愿救解生时罪过出就福舍已见自然衣服俓诣一门云名开光大舍有三重黑门皆白壁赤柱此三人即入门见大殿珍宝耀目堂有二师子并伏顾负一金玉床云名师子之座见一人身可长丈六姿颜金色项有日光坐此座上沙门立侍甚众四坐并真人菩萨见泰山府君来作礼泰问吏人吏曰名佛天上天下度人之师便闻佛云言今欲慈度此恶道中及诸地狱中人皆令出听时云有百万九千人一时得出地狱即空徙着百里城中其在此中者皆奉法弟子当过福舍七日随行所作功德有少有无者又见呼十人当上生天有车马侍从迎之升虚空而去出复见一城云纵广二百余里名为吏受变形城云)。   佐函 一字顶轮王经第一卷(此则国本宋本未见)   此经此卷国本有三处文意断绝第七幅八九行云大福庄严一切安(之下便云)王身如伞盖(等)第十三幅十九行云神通炽盛无量(之下便云)乐易成就(等)第二十幅八行云白伞盖佛顶(之下便云)无边一劫不能说(等)今按丹本则国本错将白伞盖佛顶(之下)王身如伞盖(乃至)神通炽盛无量(等)凡一百四十九行之文进而安于一切安(之下)却将一切安(之下)乐易成就(乃至)白伞盖佛顶(等)凡一百五十行之文退而安于神通炽盛无量(之下)致使如是三节文断今依丹本进退正之又为看旧国本经者具录正文于左。   大福庄严一切安乐易成就于刹那顷作一切义利成就已于恒河沙数佛世界魔宫殿咸令萎萃映蔽一切魔光乃至有顶下至无间大地狱边际一切处照耀光耀惊觉一切有情复来旋绕世尊三匝已各各没入本处。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示现真言大威德品第二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从彼三摩地起以佛眼观一切佛刹彼一切天集会如师子奋迅而顾礼告金刚手秘密主言金刚手汝今谛听一字佛顶大明王及四大佛顶及毫相等作大利益成就者明妃如来手如来钵如来唇如来口法轮等大明王所有一切众生界于一切有情勤修佛顶真言行菩萨等及一切有情菩萨乘受持者苾刍苾刍尼坞波塞迦坞波斯迦不被一切天世间沮坏获得不退转一切皆获安乐一切处一切苦恼悉皆除灭一切皆悉起大慈行同一味相不被火烧不被水漂不被刀伤不被毒中不被蛇啮不被一切难一切如来所说大真言明王受持菩萨及余净信大乘菩萨乘有情从此一切如来三摩地出生大真言受持者及余大明王受持者应以牛黄于桦皮上写此陀罗尼安头髻中若是苾刍苾刍尼写此陀罗尼系在袈裟中若坞波塞迦坞波斯迦系在手臂或在颈下若国王带不被他敌之所侵扰昼夜卧安觉安大威德贤圣诸天而常拥护如是及余有情若能持此者勤修真言行者一切处获得无碍一切人见悉皆欢喜远离一切苦得一切安乐一切人天供养恭敬一切天龙乹闼婆阿苏罗蘖路荼紧那罗摩呼罗伽饿鬼必舍遮一切难调障毗那夜迦不敢逼近离恶趣怖秘密主此大明王及明妃真言句一切有情勤修菩萨行者及修佛顶真言者以此作息灾吉祥事恶星𪌑逼皆得息灭作一切众生义利钩召一切天龙药叉秘密主我略说为修佛顶真言者速疾得悉地令作一切事业世尊说是已告金刚手此一切如来所说大真言王大佛顶白伞盖佛顶高佛顶胜佛顶光聚佛顶如是大佛顶真言王入一切如来三摩地勤用力等敌皆殊胜三摩地成就一字顶轮王佛眼毫相大慈大悲佛牙并无能胜如来手如来钵如来袈裟如来法轮并明妃等说从大悲奋迅大人相师子吼流出一切菩萨不能摧坏一切佛加持共随喜大悲照耀忧暗者令作光明以甚深智作无尘垢令作吉祥吉祥一切世间中最胜尊贵作最胜无尘无垢四无所畏令作端严慧令作广大无量殊胜智令作坚固勇猛金刚钩锁身令作十力令作大威德令拂除愚暗令作一切佛智令作大护一切菩萨功德藏能令一切智智能令寂静句令作无碍勇猛威德令作最胜慧难调众生种性令生慈心能作一切如来炽盛三摩地大真言明王一字佛顶轮王而说真言曰。   曩莫三满多没䭾喃 步噜(引)   释迦牟尼佛世尊才说是真言譬如赡部洲大风吹一切树林丛林药草叶及华果悉皆震动如是才说是轮王一字真言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须弥卢山亦皆大动大海腾沸及恒河沙数世界悉皆震动山谷及海犹如草叶一切山林河海皆悉震动一切魔宫如一炽盛火聚以佛威神加持力故悉皆恐怖魔众诸天皆自不安归依于佛世尊于一切世界中那洛迦趣有情悉皆获得安乐尔时世尊作如是神力加持为令显现轮王佛顶故自身作转轮王形功德相庄严七宝成就一切光明炽盛晃耀照耀以无量法庄严间錯严饰大轮王师子座而坐炽盛照耀一切圆光如轮周匝形成一聚光无有一有情有情众当彼之际而敢不瞬目瞻睹彼所有慈氏等大菩萨彼皆刹那顷亦不能不瞬目而瞻视。   尔时观自在菩萨金刚手秘密主菩萨以佛威力闷绝躄地刹那谟呼律闲则彼大威德摩𨢘首罗天帝释天毗纽天夜摩天水天俱尾罗天风天蘖路荼紧那罗摩呼罗伽等一切器仗悉皆堕落摩𨢘首罗三㦸叉堕落帝释金刚杵堕落毗纽天轮俱尾罗棒水天罥索如是一切大威德天一切器仗堕落于地精气威力神通皆夺由转轮大真言明王加持故一切菩萨忆念菩提游戏三摩地一切天龙药叉乹闼婆阿苏罗蘖路荼紧那罗摩呼罗伽等皆归依佛世尊悉皆战掉如芭蕉叶身毛悚竖不能堪忍观大轮王真言色形尔时世尊隐大轮王色形刹那顷说此一切如来所说大明妃能息一切难调有情能成就一切佛顶顶轮王能息一切斗诤言讼一切如来部真言母一切菩萨母观自在菩萨金刚手秘密主为令起故说此佛眼一切佛所说能成就一切义利速疾成就轮王佛顶故说真言曰。   曩莫萨嚩怛他蘖底瓢(一) 曷啰(合)毗药(二合)(二) 三藐三没第毗药(二合)(三) 唵(四) 噜噜塞普(二合)噜(五) 入嚩(二合)攞(六) 底瑟姹(二合)(七) 悉䭾鲁左你(八) 萨嚩啰他(二合)娑但你(九) 娑嚩(二合)诃(引)(十)   说是佛眼陀罗尼已观自在菩萨金刚手秘密主等悉皆而起乃至所有一切天等众会各复得本神通各还执本器仗皆归依佛世尊心大欢喜瞻视观察如来各作是赞言呜呼奇哉观自在菩萨金刚手秘密主白释迦牟尼应正等觉言世尊是何奇特世尊曾所未见如来持此顶轮王形光明聚是何希奇佛言善男子持顶轮王色形三摩地一切诸佛世尊佛游戏神通善男子如于大曼荼罗集会汝等作真言身变化住不思议显示大威德如是如是如来转轮王真言色形身住而显示善男子此佛顶转轮王一切如来真言身住最胜三摩地一切诸大菩萨及一切真言明王明妃一切诸天无能违越善男子有此真言转轮王佛顶若有人诵持处五由旬内一切明世间出世间不流通不成就汝等所说清净真言所加持真言不成就亦不往亦不现威德若才忆念此真言一切世间出世间真言悉皆成就汝等所说如持真言身一切不可成就不现应验者以此真言应成就之五由旬内地方天龙药叉𠃵闼婆阿苏罗蘖路荼加娄罗紧那罗摩呼罗伽菩萨住真言身者于处不堪忍住不游行不成就不与现验不与悉地何以故由住此佛顶轮王三摩地无能欺𣣋除佛眼真言三昧耶用此真言七遍诵之则其身寂静若不然者其威德无能堪忍其修真言者必须初后诵此佛眼真言十地菩萨尚不能堪忍此轮王威德何况余天王小类有情。   尔时世尊显佛顶威德故欲现佛伞盖威德故一切佛伞盖加持故是时住白伞盖佛顶王身如伞盖形盖此三千大千世界无一有情而作质碍白伞盖形悉皆覆于佛顶其伞盖顶于如来顶中观自在菩萨金刚秘密主菩萨问佛世尊此是何伞盖色形盖覆三千大千世界而住住于世尊顶上不见其边际不可得以观察瞻睹不可往其边际佛言仁者此名白伞盖佛顶王无量如来所共宣说一切如来无量色宝普遍音声一切真多摩尼宝间错宝珠网普遍现前不思议庄严而作影现是诸佛世尊伞盖一切如来之伞盖成佛顶王伞盖作一切有情速疾成就是一切诸佛伞盖名为白伞盖大威德菩萨不得边际于千俱知劫度量亦不得其边际亦不能见边际时世尊释迦牟尼观佛顶王以自神通威德加持住真言身形而说真言曰。   曩莫三满多没䭾南唵怛他蘖睹瑟抳(二合)沙阿娜嚩路吉多母㗚䭾(二合)唵摩摩摩摩吽匿(你弋反)   当彼之时此三千大千世界皆动摇震尔时世尊告诸菩萨言诸菩萨此白伞盖佛顶真言能成就一切真言能钩召是大明王不空无碍勇猛。   尔时世尊显扬佛顶王威德故作一切有情利益故能息除一切灾祸逼迫能断坏世间出世间真言以此真言句作加持无量菩萨称赞无量俱知佛说此佛顶王光聚令现大威德故是轮王佛顶之威光金刚句而说真言曰。   曩莫三满多没䭾南(一) 唵(二) 怛他蘖睹瑟尼(二合)沙(三) 阿那嚩路枳帝(四) 母㗚䭾(二合)(五) 帝儒啰始(六) 吽(七) 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八) 䭾迦䭾迦(九) 娜啰娜啰(十) 尾娜啰尾娜啰(十一) 瞋那瞋那(十二) 频那频那(十三) 吽吽泮吒泮吒(十四) 娑嚩(二合)(引)诃(引)   说此真言已三千大千世界如宝爓灯形无量间错照耀为莲华色帝青宝蕊为爓晃耀而现一切虚空际一切宝聚为宝帐间错铃铎一切庄严光聚变化力为门界道种种令普遍佛威德示现遍覆虚空界加持而住令一切菩萨作欢喜一切获得安乐从佛顶出光明一切世间出世间真言明威皆断坏令破𡙸其加持令不成就何以故大威光藏故尔时世尊告金刚手秘密主言秘密主此一切如来光明照耀光聚佛顶由此光明照曜三千大千世界下至无间地狱边际乃至有顶照耀一切魔宫悉皆萎萃于虚空际作照耀金刚手此佛顶王能断一切真言才诵此真言修行者随意世间出世间真言令断令破令坏唯除轮王佛顶白伞盖主佛顶高佛顶胜佛顶佛眼五字如来心除此余一切世间出世间真言明断坏令打令伏令缚摄修行者若才称名才诵随意难调鬼魅令坏令打令驰走令挫辱金刚手此光聚佛顶不应非处诵持应于有舍利处诵持贤圣诸尊所摄受处何以故此威德光聚佛顶等同轮王威德故若不尔者即被伤损即圣众不降临诸魔得便当知于清净处及有舍利处圣人得道处先以三昧耶加持复以轮王三昧耶佛眼加持若异此者即被伤损虽久修行亦不成就此光聚大真言王于修余真言者不得辄诵何以故彼真言主威德损故当知于闲静密处或于河侧或于池边或于海岸或于山间或于窟或于圣人作制底处其修行者获大威德具力具大精进具念具慧等同余部得悉地者威光威德犹如轮王真言成就秘密主此明王能生不思议威德秘密主此是如来威如来光如来加持一切诸佛之光明威德光明体光明性与一切有情威德能生威光性金刚手能断一切真言能调难调者能坏他真言威此是大威德大神通能成办一切事尔时世尊复观无尽法界知己众生利益故能令如来力三摩地等流一切菩萨无边力勇猛故说一切佛所加持修一切真言与安乐故真言曰。   曩莫三满多没䭾南唵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你比也(二合)你比𢈔(二合)那蘖(二合)都瑟尼(二合)沙度那度那吽(引)   尔时一切世界悉皆震动一切天龙药叉𠃵闼婆阿苏罗蘖路荼紧那罗摩呼罗伽迷闷痴乱皆失神通难调者被烧毗那夜迦出呵呵声尔时世尊告秘密主言秘密主此名高佛顶王一切如来三摩地力勇猛大精进大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习轮王佛顶者及余净信者所往处斗战论理诤讼一切处若诵所去处悉皆得胜或余有大国王净信佛法者用牛黄于桦皮上或素上书此真言系旗纛上或于颈下则往他敌若见则便破败他军消融㸦不相救何以故以如来神力加持故或余坞波塞迦坞波斯迦于头上带持彼人吉祥吉祥清净威德吉庆威光威力不被他𣣋突获得吉祥辩才秘密主我略说菩萨持此者获得无量力勇健获得如来加持一切魔无能沮坏一切诸天不敢逼近修此大真言者无有与等威力皆得成就若成就等同转轮王真言何以故一切如来神力所加持三摩地力故是为高顶王。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如来现神通威德故一切罪息灭故一切𢙣趣摧坏故一切那洛迦苦息除故现不思议行神通故现一切如来神通威德积集故此佛顶真言王一切佛之所宣说真言曰。   曩莫三满多没䭾南唵入嚩(二合)攞惹𢈔瑟尼(二合)沙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满䭾娜么满䭾娜么弩噜(二合)么弩噜(二合)么弩噜(二合)么郝贺那吽(引)   才说是真言此世界及一切佛刹六种震动无有一有情受饥渴苦以一切佛威神力现大威德故一切地狱中一切饥渴悉皆止息一切有情悉令获得饮食恒河沙数等如来同共宣说为大怖畏有情作利益故示现大神通金刚手有此佛顶王所流布处一切魔不得其便何况修行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能常忆念此真言王复能持诵彼获不思议神通成就具大精进神通圆满一切诸天礼敬彼人不久获不思议功德若有成就真言王者或有大乘净信者或修习轮王佛顶者彼获得不思议神通相应于一切有情中为最胜不应疑惑获佛神通所求欲愿获得无疑一切神通平等真实无畏一切时等同诸佛金刚手若修胜佛顶真言者不久神通自在成就于刹那顷诸难调有情见者悉皆驰走所有魔众诸天见彼皆失神通而悉驰走若有修习此真言成就者与转轮王真言成就等无有异于地狱中亦作神通为处地狱有情作利益故如是一切有情息除饥苦我略说少分佛顶王三摩地神通炽盛无量无边一劫不能说其福利功德。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九 (二十张) 高丽藏第 38 册 No. 1402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三十 密   沙门 守其等奉 来挍勘   孰函 佛说木槵经 不空译   此函国宋本中有佛说木槵经不空译者今捡与前竟函木槵子经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者始终无异详其文体即是汉晋之译其在竟函者然矣按续开元释教录有佛说木槵经不空译者则今此孰函理必有之此应宋藏失真不空译本而得竟函中经无译人号者错认为此不空之译耳故今除却此函中者后贤若见佛说木槵经与彼竟函之经异者请须编此孰函中焉。   倾函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三   此卷捡国前本及宋本中于第十四幅二十行尔时大子复白王言(已下文脱)今准国后本及丹本则有听我出家(乃至)往四天王所或往等(凡)八十八行文今依二本足之。   又于十七幅第九行得神通已作如是(已下文脱)今准国后本及丹本则有念我得神通(乃至)同诣佛所(等)凡八十六行文今依二本足之又为看旧前本及宋本者具录其文于左。   尔时大子复白王言听我出家王知其意不求世乐遂许出家时彼大子得王放已即入山中仙人住处出家修道父王即册其弟日智绍大子位时日曜大子既至山中系念思惟证独觉果于后时中身染疾患周旋消散还至婆罗痆斯城诸人见已而白王言日曜大子入山修道证独觉果今来城内王既闻已即迎日曜礼其足已白言大仙汝须衣食我求福德今请大仙住我园林随时安置所须之物我当供给时彼独觉默然受请王见受请即来日智大子侍养独觉供给所须时独觉仙即于定中观见日智大子却后七日当舍其命告大子曰弟今何故不求出家弟言我愿出家独觉告曰白父王知日智大子往父王所白言我愿出家愿王听许王闻此言遂生忿怒告太子曰汝兄日曜今已出家我终殁后须有继嗣今不放汝时彼独觉闻王不放其弟即诣王所说伽他曰。 日曜放日智 令随我出家 出家最胜事 诸佛所赞叹   父王白言大仙当知汝已出家我之国法湏有绍继唯有日智令知国位在家修福其事足得何用出家时彼独觉复说伽他曰。 王先别思 此事复别 却后七日 日智命终   王问独觉日智大子却后七日必不活耶答言如是王言若如是者放令出家大子出家已发善心供养独觉彼独觉患风手执饭钵掉动不安其大子见遂将金钏以承其钵钵遂不动大子观已欢喜发如是愿我今听法亦复如是法入我心更不倾动往时独觉未得果证为弟日智常说圆满微妙胜法今得证果更不说法日智见已白独觉言汝未出家恒常说法何因获果遂即默然独觉报言我实不说法日智问曰谁合说法独觉报云汝知应正等觉出世之时当说种种圆满妙法太子闻此发如是愿愿以此善根未来之世与佛作弟又得出家亲承供养闻法领记获大㹅持尔时辟支迦谓其弟曰却后七日汝当报终常守此心莫令忘失七日既满未得果证垂将告谢重发誓言如前所愿尔时佛告诸苾刍曰时辟支弟今阿难陀是缘过去世供养辟支迦当发愿言未来世中与佛作弟亲承供养多闻㹅持所以今时为我昆季聦明第一若水注瓶时诸苾刍咸皆有疑即白佛言其阿难陀过去行何善业今蒙世尊于大众中叹羙称扬聦明莫比㹅持强记领受无遗佛告诸苾刍阿难陀往昔自修善业广说如前。   佛告诸苾刍往昔之时于贤劫中于时有情寿二万岁有佛世尊号迦摄波出现于世在婆罗痆斯城仙人堕处施鹿林中佛有一弟子多闻不忘聦明第一彼有弟子从出家来常修梵行乃至命终不获圣果临终之时一心发愿所作善根愿当来之世与释迦如来为亲侍弟子如今无异于弟子之中聦明第一愿释迦如来与我授记如彼无异汝诸苾刍彼弟子者今阿难陀是以先世善心发愿力故今于我弟子中聦明第一诸苾刍若作黑白杂染业者各获其报汝等应舍杂染黑业常修白业。   佛在王舍城竹林迦兰铎迦园中有五百苾刍围绕世尊皆是阿罗汉唯提婆达多未得圣果尔时国土饥荒人民无食乞求难得众中有神通苾刍即腾虚空或下赡部林中取香羙赡部之果满钵充足还至本处供养四众自亦饱足或往蜜罗林下迦比陀林或下甘露园或下阿犁勒林取香羙之果满钵充足还至本处供养四众自亦充足或有苾刍神通自在即腾虚空往北俱卢洲取自然粳米香羙之者满钵充足还至本处供养四众自亦饱足或有苾刍神通自在虚空游行往至余国乞种种美妙饮食乃至满钵广说如前或有苾刍以神通力往四天王所或往。   得神通已作如是念我得如是神通作诸变相神通亦得诣赡部林中取香羙果满钵充足供养四众自亦饱足广说如前乃至三十三天取天厨食亦供养四众自亦充足复更思念此摩揭陀国中谁人最胜我当归伏因彼人故令一切人皆恭敬我复更思念此国大子阿阇世父王亡后太子为王我应降伏我若降得阿阇世太子令一切人皆恭敬我作此念已往诣阿阇世所即现神相化为白象即入大门从小门出或入小门从大门出已自现其身更入大门变为骏马从小门出已自现其身欲入小门即为牛王从大门出已即真身现如法持钵诣阿阇世所即变其身犹如小儿身衣金璎坐太子膝上乍起乍坐流转徘徊太子知是提婆达多神通之相或弄或抱或拍或呜便唾口中提婆达多以供养利益贪心故即咽其唾时阿阇世起颠倒心作如是念此提婆达多胜佛神通时提婆达多自现真身是时大子心生恭敬便即顶礼及诸供养将五百宝车送提婆达多出时阿阇世还至本处每日两回㕘提婆达多及承事供养时太子遣立五百大铛作诸饮食送至提婆达多以为供养时提婆达多收取自食及五百苾刍围绕共食时苾刍于王舍城晨朝乞食闻如是语此提婆达多得太子种种利供养日日二时恒日不绝及五百车辂宝车承事供养及五百铛作诸饮食而为供养及将自食五百苾刍围绕而食诸苾刍闻此事已次第乞食还至本处依法食讫收衣钵洗足已往佛所顶礼佛足次第而坐而白佛言大德我等晨朝入王舍城乞食闻提婆达多从阿阇世太子所多得利养广说如上乃至五百苾刍围绕坐共食佛告诸苾刍时提婆达多受此利益供养犹此自害及以兼害何以故诸苾刍譬如芭蕉出果便即枯死犹此自害提婆达多受此利养亦复如是譬如竹苇若出花果便即枯死如骡怀妊有子便死诸苾刍提婆达多受此利益亦复如是诸苾刍提婆达多若受利养得彼无智提婆达多日夜长受恶名苦恼无利得如是报汝等苾刍应如是知尔时提婆达多广得利养遂起贪心更不希求起颠倒心别生忆念世尊今既年老力弱今为四众说法劳苦世尊不如与我四众我自教示而为说法世尊当可宴寂而坐修习善法常住安乐是时提婆达多起此念已即失神通自不觉知我失神通尔时迦俱罗苾刍习四无畏除贪念心死生梵天即见提婆达多遂失神通是提婆达多亦不自知尔时大目揵连在揭伽国胶鱼山恐怖鹿林中彼迦俱罗梵天子从彼天没如屈申臂顷往目连处顶礼双足却住一面作如是语大德目连今可知提婆达多为利养故遂起贪心更复希求起颠倒心别生忆念世尊今既年老力弱今为四众说法疲倦劳苦世尊不如与我四众我自教示亦为说法世尊当可宴寂而坐证习善法常住安乐是时提婆达多起此念心即失神通自不觉知我失神通大德大目揵连起慈悲心往诣佛所说提婆达多如上缘起乃至失其神通自不觉知尔时大目揵连从梵天子默然受语尔时迦俱罗天子知目连受已心生欢喜顶礼目连双足匆然不现尔时大目揵连见梵天去便即入如是定从胶鱼山没即于王舍城迦兰铎迦竹林园中踊现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却住一面尔时大目揵连所受迦俱罗天子言语皆悉咨白是时世尊告目连曰汝先知提婆达多如上事耶为复报汝始知时目揵连白言世尊我先旧知尔时世尊共目揵连说是语时提婆达多共四苾刍一名迦利迦二名褰荼达骠三名羯吒谟洛迦底沙四名三没罗达多共此四人同诣佛所。   回汉函   右二函中国本有佛名经十八卷者今检与下宁晋楚函中三十卷本同是一经后人见其卷数有异认为异经故重编入今以三十卷世所盛行故除此中十八卷者乃以摩诃衍论十卷为回函玄文论二十卷为汉函云。   俊乂密函   右三函中国本有一切经源品次录三十卷沙门从梵撰者今检但是标举诸经卷中首尾之言于看览藏经者所益无几今且除之以新选挍正别录三十卷编其函焉。   宁晋楚函 佛名经三十卷(宋藏丹藏并无此经开元录云十六卷或三十一卷贞元录云或三十二卷或十四卷国本回汉函中亦有此经为十八卷挍曰既杂人伪多少任情)   按开元录伪妄乱真中云右一经时俗号为马头罗刹佛名经似是近代所集乃取流支所译十二卷者错综而成于中取诸经名目后取辟支佛及菩萨阿罗汉名以为三宝次第㹅有三十二件礼三宝后皆有忏悔忏悔之下仍引马头罗刹伪经置之于后乃以凡俗鄙语杂于圣言寻其所集之者全是庸愚只如第四卷云南无法显传经在法宝中列此传乃是东晋沙门法显往游天笁自记行迹元非是经置法宝中误谬之甚又如第九卷云南无富楼那南无弥陀罗尼子此是一人之名分为二唱次云南无阿难罗睺罗此乃二人之名合之为一如斯谬妄其𩔗寔繁群愚仿习邪傥共传若不指明恐秽真教故此述之贞元录云此经乃以凡俗鄙语杂于圣言本经虽真以有伪杂作此挍量编于伪妄乱真录中不得入藏由斯可否已数百年贞元十五年十月二十三日乃颁制曰大佛名经左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马承债奏前件经未入藏目录来旨宜令所司附入目录今于谬妄之处分者请合合者请分诸如此类伏请改正下顺人望上副天心编入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传出梁朝附于梁代。   挍曰今捡国本大藏彼回汉函中亦有此经十八卷者以此三十卷本对彼挍之卷数虽异文义全同但一样忏文此经再叠彼乃三叠又宝达伪经此有彼无为少异耳此一伪经古有二名一名大乘莲华马头罗刹经古十六卷本用此名合之一名宝达菩萨问报应沙门经而无答字今此三十卷本用此名合之而妄加答字隋开皇十四年来沙门法经等所撰众经目录暨皇唐诸家目录并以此宝达经列为伪妄今佛名经前诸录家真伪不录开元录中收为伪妄而合此宝达伪经则妄中加妄也开元录云经至晋土其年未远而喜事者以沙揉金而无括正何以别真伪乎农者禾草俱存后稷为之叹息金匮玉石同缄卞和为之怀耻泾渭淆杂龙蛇并进岂不耻之今列意谓非佛经者以示将来学士共知鄙倍焉遂摽此经而为其首录家恳嘱如是国本如何二重重载彼十八卷经乃似是贞元录中奉 制所收入者其分卷小异耳后人见此三十卷本认为异经故加入耳今欲删正则彼十八卷者乃无宝达伪经稍正可存然此三十卷经本朝盛行行来日久国俗多有倚此而作福者今忽删之彼必众怒若俱存之理亦未可且顺人情存此而删彼因书古人之意以告雅正君子但其误分错合之处今随改之如第十二卷云南无拘絺罗难陀此是二圣之名经错合之今分为二第十三卷云南无宾头卢南无颇罗堕此是一圣之名经误分之今合为一此𩔗不少不能具叙呜呼阿难大圣也距佛不远也经藏所集也而欲正一僧水鹤之偈僧竟不从况我凡夫乎佛世已远乎经法遥传乎而于举国盛行久远之典忽独起以删之而欲众情之不怒己如螗螂之怒其臂以当车欲其不辗己也犹不足以譬其非分也心知伪妄力不能正末法之弊一至于此伤哉但有一理既所患在于伪妄乱真若于诸经之名诸罗汉号忏悔文等分明知是人所撰集有所错处各依圣教本文而正之删去宝达伪经而名之曰夹忏佛名经使人看其名分其主客如诸家夹注解经则其行于世亦庶几乎可矣。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三十 (十三张 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