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续藏第 40 册 No. 0718 四分戒本约义   No. 718-A 四分戒本约义序   昔庚辰岁。予在杭之真寂。欲效颦圭峰。挈毗尼之要以示晚学。卒以病阻迨今春。自鼓山来宝善。谢绝参请。但弘唱毗尼而已。诸人以戒本请注作新戒方便。予曰此宿志也。故诺之。发笔于仲秋初旬。辍笔于孟冬末旬。凡三阅月。三脱稿而后成。其中若事若义。悉采之四分律藏。所有开遮亦悉本佛制。非敢妄以意裁也。呜呼是书之成。乃在今日也耶。今当此乾坤鼎革之际。草昧未宁之秋。白刃凌空。横尸遍野。居民逃奔山谷。旦夕莫必其命。而予乃力疾作此何哉。盖以人知世运之变其苦为甚。而不知法运之变其苦为尤甚。世运之变苦在一时。法运之变苦在万劫。一时之苦祸止杀身。万劫之苦祸极三途。以此较彼。岂百千万亿能及其一哉。但人见已然。不能见未然故。于此则惊惶失措。于彼则怡然苟安也。予慨自天启以来耆德凋丧。晚进日趋日下。如狂澜之莫回。且又妄逞空见弁髦戒律。不有防之后将安极。予所以孳孳亟亟勉成此书。未敢以世难阻也。但思行此书于今之世。正如鼓瑟于齐王之门。不鄙而嗤之则幸矣。况敢望其依而习之乎。虽然此亦告朔之羊也。或存或去。是在仁者。   旹岁次丙戌冬一阳月朔旦嗣曹洞正宗沙门元贤题于剑津之宝善庵   四分戒本约义目录卷一戒经序四波罗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二不定法卷二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九十波逸提法卷三九十波逸提之余四波罗提提舍尼法卷四众学法七灭诤法七佛偈回向颂   目录(终)   No. 718   四分戒本约义卷一   福州鼓山嗣祖沙门 元贤 述   四分者。一比丘戒。二比丘尼戒。并受戒说戒。三安居自恣等。四房舍并杂犍度等。故名四分。犍度此云法聚。即分义也。戒本乃是初分比丘戒中。佛制戒之语。半月众所共诵者也。其源出昙无德部。昙无德此云法密。部主之号也。先是佛成道后三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斋毕。罗睺罗洗钵失手堕地。碎为五片。佛云此表我灭度后。诸恶比丘。将我律分为五部也。后佛灭度百年后。有优婆鞠多尊者弟子五人。各执己见。果分律为五部。一昙无德部。二萨婆多部。三迦叶遗部。四弥沙塞部。五婆蹉富罗部。其古律则摩诃僧祇也。此本传至唐凡有四本。宣律师所遵行。乃姚秦陀施耶舍译本。此本与律少有不同故。后有唐西太原寺僧怀素。仍于律中撮出。俗称新律。新旧二律。莫敢低昂。请旨钦定。二律并行。即今藏中二本是也。愚详考之。义实无差。文有少异。今则并用二本参定。非敢妄有增损。  稽首礼诸佛  及法比丘僧  今演毗尼法  令正法久住   将说戒经。先说此偈。是为说戒之序。律中全文尚多。疑是部主昙无德所说。今省繁就要。不知何人所删也。首二句归敬三宝。以求冥加。次二句明说戒之本意。演宣说也。毗尼此云律。又云善治。是以律治罪也。令正法久住者。以戒为定慧之洪基。解脱之要道。若不得戒。虽有禅定智慧。悉成魔外故。说戒则正法久住。不说则正法不久住也。  戒如海无涯  如宝求无厌  欲护圣法财  众集听我说   此叹戒德以劝其听也。戒法广大。犹如大海无有边涯。其可贵重。犹如珍宝。当勤求之。勿生厌倦。圣法财即成宝也。欲守护此戒。不至丧失。则当常听此戒。庶常得䇿励。而戒可护也。  欲除四弃法  及灭僧残法  障三十舍堕  众集听我说   此言戒能灭罪。以劝其听也。戒若有毁犯。当常听说戒。发露忏悔。则罪可得灭。障谓防障。言可防障而不至于堕也。戒有五篇。今止言三者。举重以该轻耳。  毗婆尸式弃  毗舍拘留孙  拘那舍牟尼  迦叶释迦文  诸世尊大德  为我说是事  我今欲善说  诸贤咸共听   此言戒乃七佛同制。非后人妄立。故当共听也。  譬如人毁足  不堪有所涉  毁戒亦如是  不得生天人  欲得生天上  若生人中者  常当护戒足  勿令有毁损  如御入险道  失辖折轴忧  毁戒亦如是  死时怀恐惧   此设喻以示毁戒之害。如人毁足则不可行。毁戒则不能生天人。欲生天人。必须护戒。况入圣道乎。又如御入险道。失辖折轴。则险不可出。毁戒则恶道不可出。临死时恶相现前。必堕三途。有深怀恐惧而已。是知戒决不可毁也。辖车轴头铁也。  如人自照镜  好丑生欣戚  说戒亦如是  全毁生忧喜  如两阵共战  勇怯有进退  说戒亦如是  净秽生安畏   此设喻以示说戒之益。如人照镜则自见其好丑。好则欣而丑则戚。说戒则自见其全毁。全则喜而毁则忧。又如两阵共战。勇则进而怯则退。说戒则净者安而秽者畏。喜与安有增进之意。忧与畏有改悔之机。是说戒之益有如是也。  世间王为最  众流海为最  众星月为最  众圣佛为最  一切众律中  戒经为上最  如来立禁戒  半月半月说   前重重诫劝已竟。此乃较量其胜功。以结上文也。小乘律中。以比丘戒为最故云然。由此戒为最故。如来立此禁戒。使半月半月必说之。所以警䇿昏怠。而除灭愆尤也。   和合僧集会(答言僧集和合)。未受具戒者出(有即遣出答言未受具戒者已出。无答言无未受具戒者)。不来诸比丘说欲及清净(有依法说。无答言无说欲及清净者)。谁遣比丘尼来请教诫(有依请具答。无答言此处无尼来请教诫)。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言说戒羯磨)。   大德僧听。今白月十五日。众僧说戒。若僧时到僧忍听。和合说戒。白如是。   此羯磨轨则也。和合者。律中云。应来者来。应与欲者与欲来。现前人得呵不呵。是名和合。反此名不和合。集会者。律云当敷坐。打揵椎三通。尽大众俱集一处。未受下。律中白衣沙弥。俱不许听大僧说戒。听者得无量罪故遣之。不来下。律云。比丘若有佛法僧事。及有病看病人。并听与欲。与欲者。听其与人说欲也。惟除结界及鄙事不与欲。与者得罪。其传欲人。在众中整仪白云。大德一心念。今有某甲比丘。自说清净。无诸障法。为病因缘。如法僧事与欲清净。一说便止。谁遣下。佛以尼众暗昧。又阙于参访。许半月往僧中。请教诫师。其受嘱人。当于众中整仪白云。大德僧听。某处和合比丘尼。差比丘尼某甲。半月顶礼和合僧足。求请教诫。三说已。僧中应为择教诫师。作白差往。如无堪者。上座应作略教诫法告嘱人云。明日尼来请可不时。报言昨夜为尼遍请无堪者。然上座有敕。语诸尼众精勤行道。谨慎莫放逸。受嘱者如法告于来尼。尼回集众。宣上座敕已。应合掌听受。答言顶戴奉行。礼拜而退。若尼半月不向僧乞教诫师者犯堕。羯磨此云作法办事。乃白众而作法也。大德下。正羯磨之语。白月黑月者。上半月为白月。下半月为黑月。僧时到。谓当作法之时也。忍听。谓忍许听作羯磨也。   诸大德。我今欲说波罗提木叉。诸大德谛听。善思念之。若自知有犯者。即应自忏悔。不犯者默然。默然者知诸大德清净。若有他问者。即应如实答。如是诸比丘。在大众中。乃至三问。忆念有罪。不忏悔者。得故妄语罪。故妄语者。佛说是障道法。若比丘忆念有罪。欲求清净者当忏悔。忏悔得安乐。不忏悔罪益深。   此令其忆念有罪。而忏悔也。波罗提木叉此云保解脱。谓持此戒保任得解脱也。又云别解脱。谓三业七支。因戒防非。别别得解脱也。若有问者。谓此三问之外。别有事当众审问者。亦当如实而答也。不忏悔得故妄语罪者。以其自知有罪。而故覆藏。虽未有语。亦同有罪说无罪。虚妄不实。是障道法也。结突吉罗。   诸大德。我已说戒经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此上通名戒经序。下乃广说戒相。   诸大德。是四波罗夷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波罗夷此云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佛海边外。   若比丘。共比丘同戒。不舍戒。戒羸不自悔。犯不净行。乃至共畜生。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须提那尊者。因岁饥领众。往故里乞食。其母屡劝尊者舍道还俗。尊者再三不允。母云。汝既不还。可为种子。使汝种不断。于时佛未制戒。尊者不知其过。遂诺母命。乃与妻三成其事。后佛知故制。共比丘同戒者。谓共诸比丘。同禀具戒也。不舍戒者。佛言。比丘不乐净行。听舍戒还家。舍时对三宝前。如法三唱而舍。若狂乱心。或对狂乱人前。乃至天龙鬼神。及不解如是语者前。俱不成舍。语而不了了者。亦不成舍。戒羸者。戒多毁犯也。戒多毁犯。便当勇猛忏悔。戒体复完。今又不能忏悔。则恶且日长。必至于犯不净行矣。不净行即淫法也。乃至共畜生者。后因一比丘林中独居。与一雌猕猴交。他比丘伺见白佛。故兼制之。凡比丘。若犯一切男女人非人。是道非道。有隔无隔。初入如毛头许。俱得波罗夷罪。方便不入者。偷兰遮。若有怨家。强捉比丘行不净行。不受乐者不犯。受乐者犯。若比丘教彼比丘行不净行。彼比丘若作教者。偷兰遮。不作教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罗夷。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俱突吉罗灭𢷤。若睡眠无所觉知。及不受乐。一切无有淫欲意者不犯。波罗夷不共住者。谓犯者不得与清众。共一说戒。共一羯磨也。盖犯此者。即当灭摈。若有犯不覆藏者。当退位在比丘后。沙弥前。不同一切比丘事。不应授他人戒。不得畜沙弥。不得受他依止。不得教诫比丘尼。当自屈意。调伏心行。尽形寿不得离。若证阿罗汉果。方超入大僧位也。   若比丘。在聚落中。若闲静处。不与物盗心取。随不与取法。若为王。王大臣所捉。若杀。若缚。若驱出国。汝是贼。汝痴。汝无所知。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檀尼迦尊者。为己造屋。私取平沙王材木。事发被摄。国法盗五钱当论死。王以比丘故。但呵而遣之。佛知故制。凡物必人与方可取。人不与。而以盗心取。则实盗也。随不与取法者。谓依国王不与取之法而论罪也。凡盗取一切财物值五钱。离本处五尺犯弃。五钱。此土值银一钱也。若减五钱偷兰遮。若欲取而未取者。偷兰遮。若方便破坏他物。若倚亲厚强力而取。若以言辞诳诈而取。若以咒术等力而取。得五钱俱犯弃。若减五钱若未得。俱偷兰遮。若为他人偷渡关税。作诸方便。皆偷兰遮。若方便求得五钱犯弃。不得偷兰遮。方便求得减五钱。偷兰遮。不得突吉罗。若教他人求五钱得五钱。二俱犯弃。不得。二俱偷兰遮。若教他人求减五钱得减五钱。二俱偷兰遮。不得。二俱突吉罗。若教人求五钱。受教者得减五钱。二俱偷兰遮。若方便教人求减五钱。受教者得五钱。受教者犯弃。教者偷兰遮。若方便教人求五钱。受教者乃取异物五钱。取者犯弃。教者偷兰遮。若方便教人求五钱。受教者谓是使取物。无盗心取五钱。教者犯弃。受教者无犯。若教人取物。受教人谓教盗取得五钱。受教者犯弃。教者无犯。若有主物有主疑。无主物有主疑。无主物无主疑。取五钱。俱偷兰遮。若有主物有主疑。无主物有主疑。无主物无主疑。取减五钱。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罗夷。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俱突吉罗灭摈。若与想取。若己物想取。若粪扫想取。若暂取想取。若亲厚意取。无犯。   若比丘。自手断人命。持刀与人。叹誉死。快劝死。咄男子。用此恶活为。宁死不生。作如是思惟。种种方便叹誉死。快劝死。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婆裘园诸比丘。习不净观。深厌色身。遂欲自杀。时有勿力迦难提比丘。是外道种。持刀入园。比丘倩断其命。以衣钵酬之。由是死者相继。居士见之讥嫌。佛知故制。断人命者。简非人也。刀与人者。知他欲自杀。便以刀与之。或以刀与彼。令彼行杀也。叹誉死者。赞誉其死之善快。劝死者。劝其速死也。咄男子下。正快劝之辞。持刀与人下。皆非自手杀。而心实杀也。凡比丘若自杀教他杀。使禽兽杀毒药杀。或方便坑陷。以至用水火木石等。断其命者。皆犯弃。方便不死者。偷兰遮。若杀天龙鬼畜生能变形者。犯偷兰遮。方便不死突吉罗。杀畜生波逸提。方便不死者突吉罗。若人疑非人。若人作非人想。若非人人想。若非人疑人。杀之俱偷兰遮。比丘尼犯者波罗夷。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俱突吉罗灭摈。若掷刀杖瓦石等。误杀者。一切无害心。而死者俱无犯。   若比丘。实无所知。而言我得上人法。我已入圣智胜法。我知是。我见是。彼于异时。若问。若不问。欲自清净故。作如是说。我实不知不见。言知言见。虚诳妄语。除增上慢。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因岁饥乞食难得。佛命随处安居。时婆裘园比丘。𥨱作方便。希易得故。乃向居士家。说我得上人法等。上人法犹云过人法。圣智胜法。谓声闻四果四智之法也。我知是我见是。即指圣智胜法而言。彼于异时下。对人发露之辞。纵能发露。犹结弃罪。除增上慢者。因一比丘耻未得道。妄言已得。后以精进故。证阿罗汉果。疑前妄语犯弃。因白佛。佛为开之。为是增上慢心故作是说。非虚诳以希利养者比也。凡比丘向人。说得上人法等语。前人知者。波罗夷。前人不知者。偷兰遮。若以手印。若书信。若遣使。若作相。彼知者波罗夷。不知者偷兰遮。若实得道。向不同意人说。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罗夷。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俱突吉罗灭摈。若实得向同意人说。若向人说诸法。而不言我得。不犯。   诸大德。我已说四波罗夷法。若比丘犯一一波罗夷法。不得与诸比丘共住。如前。后亦如是。比丘得波罗夷法。不应共住。   如前谓如半月前犯者。皆波罗夷不共住。后亦如是者。谓此半月后有犯。皆同此结罪也。   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十三僧伽婆尸沙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僧伽此云众。婆尸沙此云残。犯此罪者。已几于弃。如人为他所斫。而未断咽喉。仅存残生理。宜速救也。   若比丘。故弄阴出精。除梦中。僧伽婆尸沙。   迦留陀夷。欲心炽盛。乃弄阴失精。佛知故制。后有一比丘。梦中失精。疑犯此戒白佛。佛为除之。凡弄阴未失精者。偷兰遮。若比丘教他失精。教者偷兰遮。若不失突吉罗。若教余人。失不失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俱突吉罗。若不弄而自失者。不犯。   若比丘。淫欲意与女人身相触。若捉手。若捉发。若触一一身分者。僧伽婆尸沙。   迦留陀夷。于房门外。伺诸女人至。引入看房。遂与身相摩触。佛知故制。若捉手下。皆身相触也。与一切女人身相触。一触一僧残。若以衣服等触其身分。偷兰遮。若以衣服触衣服者。突吉罗。若与天女。阿修罗女。鬼神女。龙女。畜生女。能变形者相触。皆偷兰遮。畜生女不能变形者突吉罗。若与男子相触突吉罗。若与二形相触。偷兰遮。若人女非人女想。非人女人女想。非人女疑人女。俱偷兰遮。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俱突吉罗。若误相触。无淫欲意。不犯。   若比丘。淫欲意。与女人粗恶淫欲语。随粗恶淫欲语。僧伽婆尸沙。   迦留陀夷。因佛制不得相触。乃引女人入房。向彼说粗恶淫欲语。佛知故制。随其语之多少。了了者。一语一僧残。不了了者。偷兰遮。若其语在二道之外。不甚粗恶者。偷兰遮。若天女。修罗女。鬼神女。龙女。畜生女。能变形者。及二形黄门。向说粗恶语。彼知者偷兰遮。不知者突吉罗。若作手印。若书信。若遣使。若现相。彼知者偷兰遮。不知者突吉罗。向畜生不能变形者。说粗恶语。突吉罗。向男子说粗恶语。突吉罗。人女疑非人女。人女作非人女想。非人女作人女想。非人女疑是人女。俱偷兰遮。比丘尼犯者偷兰遮。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俱突吉罗。若向女人说言女身不净等。不犯。   若比丘。淫欲意。于女人前。自叹身言。大妹。我修梵行持戒精进。修善法。可持淫欲法供养我。如是供养第一最。如是语者。僧伽婆尸沙。   迦留陀夷。因佛制。不得向女人说粗恶淫欲语。乃向诸女人。自叹誉其身之德。索欲供养。佛知故制。若向女人叹身索欲语。了了者。一语一僧残。不了了偷兰遮。若叹身索供养。而不索欲者。若除二道外。令别作供养者。偷兰遮。若作手印。若书信。若遣使。若现相。彼知者僧残。不知者偷兰遮。若天女修罗女。乃至畜生女能变形者。向说而了了者。偷兰遮。不了了者突吉罗。若手印等。彼知者偷兰遮。不知者突吉罗。向畜生不能变形者叹身。突吉罗。向男子叹身突吉罗。若人女疑非人女。若人女作非人女想。非人女作人女想。非人女疑人女。俱偷兰遮。比丘尼犯者偷兰遮。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俱突吉罗。   若比丘。往来彼此媒嫁。持男意语女。持女意语男。若为成妇事。若为私通。乃至须臾顷。僧伽婆尸沙。   罗阅城。有比丘迦罗。善知俗法。尝为人作媒嫁。城中居士便言。释子善为媒嫁。比丘白佛。佛为制戒若比丘自受语。自往彼语。还报者僧残。往彼语而不还报者。偷兰遮。若闻语往彼说还报者僧残。不还报偷兰遮。若作书遣使指印现相往来。皆同罪。若与语而不受。便往彼说还报。偷兰遮。若受语不往彼语不还报。突吉罗。若不受语往说不还报。突吉罗。其还报语。若言已嫁与他。若言至余处。若言死。若言贼将去。若言无。一切偷兰遮。若言癞病。若言痈病。若言白癞干消颠狂。若言痔道有疮。及脓出不断。一切僧残。若比丘。一反媒嫁人女僧残。随媒嫁多少。说而了了者。一一僧残。若不了了。偷兰遮。媒嫁畜生突吉罗。媒嫁男突吉罗。若比丘持他书往不看者。突吉罗。若为白衣作余使命。突吉罗。比丘尼罪同。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不犯者。若夫妇离别为还合。若为父母疾患。若系在狱看书持往。若为信心居士病。若系在狱看书持往。若为佛法僧塔。若为病比丘。看书持往。无犯。   若比丘。自乞作屋。无主自为己。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十二磔手。内广七磔手。应将余比丘往看处所。彼比丘当指示处所。无难处。无妨处。若比丘有难处妨处自乞作屋。无主自为己。不将余比丘往看处所。若过量作者。僧伽婆尸沙。   佛在耆阇崛山。听诸比丘自作屋。有一比丘。大作屋。繁索信施。施主讥避。又一比丘为自作屋。手砍大树。彼树神念。树被砍。子孙无依。欲打比丘。又恐得罪。来白佛。佛叹言善哉。若打持戒比丘。获罪无量。今恒河边有一大树。名娑罗。其神始命终。汝可速往居止。佛因制戒。盖无主则必乞之于人。自为己则非为广众。岂可广索财物。而过量作屋哉。磔者张手一跨也。佛一磔手。准今尺一尺六寸。将余比丘者。将余知法比丘也。彼比丘。即知法者也。难处。谓狮子虎狼盗贼。恶国界恶国王。下至虫蚁多处是也。妨处。谓有妨碍之处。如田园屋宅。道路丘墓等。及尼庵酒肆。王臣外道。往来游戏等处是也。若比丘下结罪。不将余比丘。指示造屋。是一僧残。过量作是一僧残。有难有妨处。二突吉罗。作而未成者。二偷兰遮。二突吉罗。若教人作成者。二僧残二突吉罗。教人作而未成者。二偷兰遮。二突吉罗。为他人作成者。二偷兰遮。二突吉罗。作而未竟者。四突吉罗。比丘尼犯者偷兰遮。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作佛殿讲堂。及为广众。作过量者。不犯。   若比丘。欲作大房。有主为己作。应将余比丘往看处所。彼比丘应指示处所。无难处无妨处。若比丘有难处妨处。作大房。有主为己作。不将余比丘往看处所者。僧伽婆尸沙。   因阐陀尊者。与优填王友善。王欲为作大房。近拘睒弥城。有尼拘律神树。行人车马往来皆止息其下。尊者往伐作屋。人皆讥嫌。佛知故制。作大房。出施主意过量作无犯。但当请僧指授处所。无难与妨可也。此中无僧指授。是一僧残。有难有妨。是二突吉罗。作而未成。一偷兰遮。二突吉罗。若教人作成者。一僧残二突吉罗。未成者。一偷兰遮。二突吉罗。为他作者。一偷兰遮。二突吉罗。作而未成者。三突吉罗。比丘尼犯者偷兰遮。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俱突吉罗。若王自作者。不犯。   若比丘。以嗔恚所覆故。非波罗夷比丘。以无根波罗夷法谤。欲坏彼清净行。彼于异时。若问若不问。知此事无根说。我嗔恚故作是语。若比丘作是语者。僧伽婆尸沙。   沓婆摩子尊者。为众知卧具房舍器物。及次第差僧受食。有慈地比丘来居最下座。所得恶房恶卧具。次日差受食。又得恶食便生嗔恚。谓尊者有爱憎心。托妹慈比丘尼。以无根波罗夷谤。佛差僧诘实。因制戒。无根者。无见根。无闻根。无疑根也。三者俱无。而妄以波罗夷谤。说而了了者僧残。不了了者偷兰遮。若手印书信遣使作相等。彼知者僧残。不知者偷兰遮。除四重外。以非法谤者。结罪亦同。若谤比丘尼僧残。谤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僧残。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俱突吉罗。   若比丘。以嗔恚故。于异分中取片。非波罗夷比丘。以无根波罗夷法谤。欲坏彼清净行。彼于异时。若问若不问。知是异分中取片。是比丘自言我嗔恚故作是语。作是语者。僧伽婆尸沙。   即前慈地比丘事。僧以无根治罪。后在耆阇崛山下。见二羊相交。自言羝羊是沓婆摩子。母羊是慈比丘尼。遂复谤言。亲见其事。非无根也。佛审实因制戒。异分犹云他分。言非彼亲分也。凡同姓同名同貌。而实非者。皆名异分。取片者。于他分中取少分以生谤也。结罪同上。   若比丘。欲坏和合僧。方便受坏和合僧法。坚持不舍。彼比丘。应谏是比丘言。大德莫坏和合僧。莫方便坏和合僧。莫受坏和合僧法坚持不舍。大德应与僧和合。欢喜无诤。同一师学。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是比丘如是谏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应三谏。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提婆达多。欲杀佛而未能。乃作坏僧法。以诱众从己。佛因制戒。初句欲坏和合僧。出其本意也。方便受坏和合僧法。言受方便坏僧之法也。方便坏和合僧法。提婆凡有五事。一尽形乞食。二尽形着粪扫衣。三尽形露坐。四尽形不食酥盐。五尽形不食鱼肉。此五法似善。而心在坏和合僧。则矫诈也。又凡法说非法。非法说法。律说非律。非律说律。乃至别设因缘。破散僧众者。皆坏和合僧法也。三谏不舍者僧残。以欲坏未坏故。若果坏。则罪同七逆。非止此也。然亦须白四羯磨。作白竟舍者。一偷兰遮。一羯磨舍者。二偷兰遮。二羯磨舍者。三偷兰遮。三羯磨竟僧残。若初白未竟舍者。突吉罗。一切未白时。方便欲坏和合僧等。皆突吉罗。若僧为作羯磨时。有比丘教莫舍者。偷兰遮。未羯磨时。教莫舍者。突吉罗。余四众人教者。尽突吉罗。比丘尼犯者僧残。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俱突吉罗。若破非法非律一切恶友。不犯。   若比丘。有余伴党。若一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是比丘语彼比丘言。大德莫谏此比丘。此比丘是法语律语。此比丘所说我等喜乐。我等忍可。彼比丘应谏是比丘言。大德莫作是说。言此比丘是法语律语。此比丘所说我等喜乐。我等忍可。何以故。此比丘。非法语。非律语。大德莫欲坏和合僧。汝等当乐欲和合僧。大德与僧和合。欢喜不诤。同一师学。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是比丘如是谏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应三谏。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提婆余党有四。一名三文陀达多。二名骞荼达婆。三名拘婆离。四名迦留罗提舍。此其党之上首也。从亦应多。前提婆欲坏和合僧。而清众屡谏。此邪党助其所坏。反谏清众。言莫呵提婆达多。佛闻故制。是比丘下。乃邪党谏清众之辞。此比丘指提婆也。彼比丘应谏下。乃清众转谏邪党之辞。莫欲坏和合僧。出其意也。汝等下。劝其和合也。是比丘下。结罪。白四羯磨舍不舍。结罪同上。余结罪亦同上。   若比丘。依聚落若城邑住。行恶行污他家亦见亦闻。诸比丘当语是比丘言。大德行恶行污他家亦见亦闻。今可远此聚落去。不须住此。是比丘语彼比丘言。大德。今诸比丘。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诸比丘谏言。大德莫作是语。言诸比丘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而诸比丘不爱不恚不怖不痴。大德行恶行污他家亦见亦闻。是比丘如是谏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应三谏。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起自阿湿婆富那婆娑二比丘。在䩭连村舍住。行恶行污他家。自种花木灌溉。摘华作鬘。持送与人。教人亦尔。又与女人。同坐同饮食。乃至戏笑歌舞行动之际。全无威仪。俗皆喜乐。有清净比丘。具威仪者。至彼乞食。反不得食。回白佛。佛乃差目犍连舍利弗。领众往与作摈羯磨。二比丘言。僧有爱恚。二尊者回白佛。佛更遥呵制戒。行恶行。即上种花木等。污他家有四。一依家污家。谓比丘向人家得物。与一家不与一家。与者喜。不与者嗔。二依利养污家。谓比丘如法所得利养。与一家不与一家。与者喜。不与者嗔。三依亲友污家。谓比丘与王臣友善。护一家不护一家。护者喜。不护者嗔。四依僧寺污家。谓比丘取僧物。与一家不与一家。与者喜。不与者嗔。诸比丘当语下。谏而驱之也。是比丘下。乃犯戒者自遮之辞。有爱故不驱。有恚故强驱。有怖故不敢驱。有痴故不知当驱不当驱。所以犯罪同。而驱不驱有异也。诸比丘谏言下。证入其罪也。是比丘下结罪。白四羯磨。舍与不舍。结罪同上。余结罪亦同上。若为三宝常住。种花木作供养等。不犯。   若比丘。恶性不受谏语。于戒法中。诸比丘如法谏已。自身不受谏语。言诸大德。莫向我说若好若恶。我亦不向诸大德说若好若恶。诸大德且止。莫谏我。彼比丘谏是比丘言。莫自身不受谏语。大德自身当受谏语。大德如法谏诸比丘。诸比丘亦如法谏大德。如是佛弟子众等增益。展转相谏。展转相教。展转忏悔。是比丘如是谏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应三谏。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起自阐陀尊者恶性不受戒。若有谏者。便言大德莫谏我。我应教汝。且云。我是圣主得正觉故。佛知故制。言诸大德下。正不受谏之辞。彼比丘谏下。乃诸比丘正谏之辞。是比丘下结罪。白四羯磨舍不舍结罪同上。余结罪亦同上。若彼言非法非律。则不受谏者。不犯。   诸大德。我已说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九戒初犯。余至三谏。若比丘犯一一法。知而覆藏。应强与波利婆沙。行波利婆沙竟。增上与六夜摩那埵。行摩那埵竟。应与出罪。当二十僧中出是比丘罪。若少一人。不满二十众。是比丘罪不得除。诸比丘亦可呵。此是时。   此总结前罪也。前九戒初犯即得僧残。后四戒必三谏不舍。方得僧残。波利婆沙。此云别住。谓诸比丘。不与同僧事同起止也。犯罪者若覆藏。当随其覆藏之日多少。强罚行别住法。行别住竟。与六夜摩那埵。摩那埵此云意喜。谓别住竟罪将出。欢喜行此行也。又云极苦卑劣行。谓当于晨朝。洒扫佛塔僧院。洗僧大小便处。又不得与欲。不得受他人欲。不得比丘前后行。不得受一切人礼拜。不得与人说法论义等。应持破旧衣钵。应当礼拜。大僧云。大德某甲。犯某僧伽婆尸沙。望大德与某甲出罪。行六夜竟。应与二十僧中出罪。若少一人。罪不得出。僧亦得呵也。若犯而不覆藏者。直与六夜摩那埵。   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二不定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不定者。于三法中不定治。当审实其罪也。   若比丘。共女人独在静处。覆处。可作淫处坐。说非法语。有住信优婆夷。于三法中。一一法说。若波罗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于三法中。应一一法治。若波罗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如住信优婆夷所说。应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迦留陀夷。未出家时。与亲友妇斋优婆夷通。既出家。犹与往来。一日往其家。于屏处同坐。说非法语。有住信优婆夷。窥见白佛故制。静处谓无人处。覆处谓弗现露处。无人且弗现露。是可作淫处也。住信者。谓住于信实。不妄语也。若者不定之辞。于三法中。随住信者。实举其犯罪之相。俟知律者。定罪也。于中行淫者犯弃。说非法语者犯僧残。但同坐而无前二者犯堕。是坐比丘下。乃犯者领罪之语。若比丘一一自言。当如自言治。若比丘不一一自言。当用觅罪相毗尼治。若比丘先在屏处坐。女人来问讯礼拜者不犯。但当速遣出。若同坐者。亦犯堕。   若比丘。共女人在现露处。不可作淫处坐。说粗恶语。有住信优婆夷。于二法中。一一法说。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于二法中。一一法治。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如住信优婆夷所说。应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此条犯者举者皆同前人。但在不可作淫之处故。无波罗夷。止随二法治也。   诸大德。我已说二不定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卍续藏第 40 册 No. 0718 四分戒本约义   四分戒本约义卷二   福州鼓山嗣祖沙门 元贤 述   诸大德。是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梵语尼萨耆此云舍。波逸提此云堕。此三十事。皆在衣物上犯罪。当堕覆障烧煮地狱。今制令罚其衣物。向僧中舍则免堕也。界内僧。或多人。或一人。俱可舍。但不得别众舍。别众者。谓四人已上私出界外。别为一众也。若向别众。舍犯突吉罗。既舍衣已。当于众中乞忏悔。乞已当请一人。为忏悔主。其人须是清净比丘方可。亦不得遽受忏。必先白众。白已然后受忏。受忏已众中当还此比丘衣。还衣之法有二种。一是即座展转付还。一是直付还。其所犯之事。或是畜长衣经十日。畜非时衣过一月。畜急施衣过十日。畜长钵过十日。畜药过七日。此五事当即座展转付。又或其人有事。欲远行。不能延至明日者。僧中可问言。此衣舍与谁。答言舍与某甲比丘。僧即以此衣与之。然后为作白二羯磨。还此比丘衣。若非前五事者。应用直付法。僧中作白二羯磨。直以此衣还之。若是前五事。其人无远行因缘。可延至明日者。亦作直付还。惟野蚕绵作卧具不可还。应斩碎涂壁及埵。余皆当还。若舍衣不还者突吉罗。若有言莫还者突吉罗。若转与人者。若作别衣用者。或为损坏者。尽突吉罗。   若比丘。衣已竟。迦絺那衣已出。畜长衣。经十日不净施得畜。若过十日。尼萨耆波逸提。   佛制比丘持三衣不得长。长衣者。长如来八指广四指即为长也。时佛座下有六群比丘。一名难陀。二名䟦难陀。三名迦留陀夷。四名阐陀。五名马宿。六名满宿。此六群皆畜长衣。早晚更换以为庄严。佛知故制。衣已竟者。三衣已足也。迦絺那衣此云庆赏衣。一名功德衣。以九旬安居功德胜故。檀越持新衣庆贺之。此衣五条十隔。七月十六日解制后受。受此衣者。许离衣宿畜长衣受别请等。至腊月十五日。随分舍与沙弥等。故云已出。舍过此衣复受三衣。不许离衣宿。不许畜长衣。当作净施。若不净施。转贸与人者。舍堕加突吉罗。经十日得畜者。因阿难得贵价衣。欲奉迦叶。适迦叶未还。阿难欲畜。恐犯此过。乃往白佛。佛问迦叶几时回。答云十日。佛即听许十日得畜。若一日得衣。二日乃至十日亦得衣。畜至十一日明相出时。俱犯舍堕。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衣已竟。迦絺那衣已出。于三衣中。若离一一衣。异处宿。除僧羯磨。尼萨耆波逸提。   六群比丘。出游人间。以三衣寄亲友比丘。彼比丘为搬晒。他比丘见之。白佛故制。离一一衣异处宿者。于三衣中。随离一衣。即犯舍堕。除僧羯磨者。因一病比丘有事。欲往人间。粪扫衣重不能持。乃白佛。佛为作白二羯磨。结不失衣法故。不犯也。若三衣外。离余衣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明相未出手捉衣。或为事难所拘。或衣在掷石所及处。无犯。   若比丘。衣已竟。迦絺那衣已出。得非时衣。欲须便受。受已疾疾成衣。若足者善。不足者畜经一月。为满足故。若过畜者。尼萨耆波逸提。   佛制畜长衣。不过十日。有一比丘。大衣坏。十日不能办。故衣不能即舍。乃白佛。听畜一月。为满足造衣故。非时衣者。谓非施衣之时也。施衣时者。自恣后无迦絺那衣一月。有迦絺那衣五月也。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从非亲里尼取衣。除贸易。尼萨耆波逸提。   莲华色比丘尼。见一比丘着獘衣。起慈愍心。脱己所著贵价衣。易彼衣自着之。来觐佛。佛问何着獘衣耶。尼以实答。佛言汝衣满足有余听施。何以故。妇人着上衣。犹有所嫌。况獘衣耶。故为制戒。后诸比丘。俱不敢取亲里尼衣故。佛更加非亲里之言。除贸易者。因祇林中二部得施衣。共分其衣。有不宜身者。尼持来与比丘换。比丘不敢换。因白佛。佛为开除。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   若比丘。使非亲里尼浣故衣。若染若打。尼萨耆波逸提。   因迦留陀夷。与偷兰难陀比丘尼。彼此相看。出不净污五衣。尼为浣。洗事甚猥𤟬。诸尼嫌之。白佛故制。后诸比丘。不敢使亲里尼浣染。佛更加非亲里之言。此中使浣染打者。三舍堕。使而尼未浣染打者。三突吉罗。若减一减二。仿此推之可见。若使非亲里尼浣染打新衣者。三突吉罗。若使非亲里式叉摩那沙弥尼。浣染染故衣。亦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病无亲里尼。使非亲里尼浣染打。若借他衣浣染打者。不犯。   若比丘。从非亲里居士。若居土妇乞衣。除余时。尼萨耆波逸提。余时者。若比丘夺衣失衣烧衣漂衣。是谓余时。   舍卫城有一长者。与䟦难陀友善。一日至祇园谒之。尊者为说法。大欢喜。欲有所施。尊者却之。彼固请云。欲何所须。尊者云。惟当施汝所著衣。彼云待明日来我家。当相与。今入城不可无外饰故。尊者言且止。我不复须。彼不获已。脱衣别去。入城时门卒问。何无外衣。讹言祇园门外被贼劫去。闻者讥嫌。佛闻故制。后诸比丘。不敢从亲里居士索衣故。更加非亲里之言。除余时者。有比丘夏安居竟来见佛。昼热夜行。被贼劫衣。裸形入城。与比丘借衣见佛故。佛开夺衣失衣烧衣漂衣等时也。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此方从居士索衣。不强取无犯。居士自与者。亦无犯。   若比丘夺衣失衣烧衣漂衣。若非亲里居士。居士妇。自恣请。多与衣。是比丘当知足受。若过受者。尼萨耆波逸提。   时有多比丘。被盗劫去衣。赤身至祇园。诸居士闻知多持衣来施。有他比丘冒取。转与六群比丘。佛闻故制。自恣请者。自发心尽意请问也。多与衣者。愿多施与衣。不限取一取二也。若失一衣不应取。若失二衣。余一衣若是二重三重四重应擿作。若三衣俱失。应知足受。随居士所与衣受之。若衣细薄不牢者。可取作二重三重四重。当肩上。当安缘。或贴障垢腻。或安钩钮。过受者舍堕。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居士居士妇。为比丘办衣价。买如是衣。与某甲比丘。是比丘先不受自恣请。便到居士家。作如是说。善哉居士。为我办如是衣价与我。为好故。若得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䟦难陀。闻一居士夫妇私议。为办衣价。䟦难陀以贪好故。即至其家。嘱办贵价衣。居士嫌云。我方私议。未来恣请。何遽至作是说耶。佛闻故制。得衣犯舍堕。不得衣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二居士居士妇。与比丘办衣价。买如是衣。与某甲比丘。是比丘先不受自恣请。到二居士家。作如是说。善哉居士。办如是衣价。与我共作一衣。为好故。若得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䟦难陀。闻二居士家。各与办衣价。以贪好故。即至二家。嘱令合作一衣。彼意谓二家合作一衣。则二家不须增价。而我得好衣。又可免前罪也。二居士交嫌之。佛闻并制。得衣舍堕。不得衣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若王。若王大臣。若婆罗门。若居士居士妇。遣使为比丘送衣价。使至比丘所。语言大德。今为汝故。送是衣价。可受取。是比丘应语彼使言。我不应受此衣价。我若须衣。合时清净当受。彼使语比丘言。大德有执事人不。须衣比丘应言有。若守僧伽蓝民。若优婆塞。此是比丘执事人。彼使诣执事人所。与衣价已。还到比丘所。言大德。所示某甲执事人。我已与衣价竟。大德知时往彼当得衣。须衣比丘当往执事人所。若二反三反。为作忆念。应语言我须衣。得衣者善。若不得衣。应四反五反六反在前默然住。令彼忆念。得衣者善。若不得衣。过是求得衣者。尼萨耆波逸提。若不得衣。从所得衣价处。若自往。若遣使往。语言汝先遣使送衣价与某甲比丘。是比丘竟不得衣。汝还取。莫使失。此是时。   䟦难陀尊者。与一大臣友善。大臣遣使送衣价。与尊者。尊者即遣使。送一长者收掌之。异时大臣问使言。前所送衣价。曾造衣不。使答言未造。大臣重遣使问故。尊者闻知。疾往长者家。取价造衣。长者适有事出门。闻取衣价。乃曰少待回时。今有约。若去迟罚金钱五百。尊者固不允。长者不得已。取衣价与之。然后去。以迟故罚金钱五百。众皆讥嫌。佛知故制。我不应受者。以佛制比丘。不许手受金银钱等也。合时清净当受者。如下文。得衣者善是也。过求而得舍堕。不得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杂野蚕绵。作卧具。尼萨耆波逸提。   六群作卧具。用野蚕绵。至养蚕家买。蚕家云。蚕未熟少待。彼比丘日待其傍。蚕家以急故日曝。蚕茧蚕蛹烦热作声。居士见之讥嫌。佛闻故制。成者舍堕。未成突吉罗。教他作者亦尔。为他人作。成不成俱突吉罗。若僧中舍时。应以斧砍碎和泥涂壁及埵。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得已成者。不犯。   若比丘。以新纯黑羺羊毛。作卧具者。尼萨耆波逸提。   毗舍离城诸年少。邪淫多欲。以纯黑羺羊毛作毡。被体夜行。使人不见。六群效之。亦以纯羺黑羊毛。作卧具。诸年少见而嫌之云。我等好淫故作。此比丘亦好淫耶。佛闻故制。羺羊胡羊也。成不成等。结罪同上。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得已成者。不犯。   若比丘。作新卧具。应用二分纯黑羊毛。三分白。四分牻。若比丘不用二分黑。三分白。四分牻。作新卧具者。尼萨耆波逸堤。   六群比丘。以纯白羊毛。作新卧具。居士见之讥嫌。谓如王如大臣等。佛闻故制。牻音忙。黑白杂色牛也。俗本作尨非是。今依藏本正之。成不成结罪同上。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得已成者。不犯。   若比丘。作新卧具。应六年持。若减六年。不舍故。更作新者。除僧羯磨。尼萨耆波逸提。   六群比丘。多畜卧具。不舍故。常营新者。佛知故制。除僧羯磨者。时有一病比丘。欲有所往。以旧具重难持。白佛。佛为作白二羯磨。许重作。成不成结罪同上。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得已成者。若舍故更作者。不犯。   若比丘。作新坐具。当取故者纵广一磔手。揲新者上。用坏色故。若比丘作新坐具。不取故者纵广一磔手。揲新者上用坏色者。尼萨耆波逸提。   佛一日不受请。遣诸比丘受请。佛常规。比丘受请后。遍探诸房。见故坐具处处狠藉乃制。用坏色故者。以旧具色坏。取揲新者之上。则可坏新者之色。而旧者亦得所用也。成不成结罪同上。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或他人已成者无犯。无旧具者亦无犯。   若比丘。行道中得羊毛。须者应取。若无人持。得自持行三由旬。若无人持自持过三由旬。尼萨耆波逸提。   䟦难陀行路中。多得羊毛。贯杖头行。俗见讥嫌。谓如贩羊毛客。佛知故制一由旬四十里也。无人持自持。若过三由旬舍堕。若有人持。比丘于此中间。不得助持。助持者突吉罗。若令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持过三由旬。突吉罗。除羊毛。持他物过三由旬。亦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担衣帽革屣等。无犯。   若比丘。使非亲里尼浣染擘羊毛者。尼萨耆波逸提。   六群比丘。使憍昙弥比丘尼浣染擘羊毛。因觐佛。佛见其手黑问故。尼以实对。因制。使非亲里尼浣染。前已有制。今重制擘羊毛。擘者分折拣理之也。浣染擘俱犯三舍堕。犯二则二舍堕。犯一则一舍堕。使而未浣染擘者。三突吉罗。余可知。若使非亲里式叉摩那沙弥尼者。俱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为病人。为众僧。不犯。   若比丘。自手取金银若钱。若教人取。若置地受。若口可受者。尼萨耆波逸提。   䟦难陀。到居士家。居士以钱买食。与难陀。难陀不愿食。只手索取钱持寄市肆。为俗讥嫌。佛知故制。置地受者。因手不受。乃令置地受也。口可受者。虽手未受。而口言受也。凡施金银钱等不应手受。应送至守园人。或优婆塞。谓之作净。彼人取已还送比丘当受。敕净人掌之。若彼人不还。应令余比丘语言。佛教为净故与汝。应还彼比丘物。或余比丘不语者。当自往语言。佛教为净故与汝。应还我物。今可与僧与塔与和尚与阿阇黎等。或不听者。可告本主取回。莫失彼信施。若如是作法者无犯。若比丘不语彼人。知是看是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为作屋求林木。或道路中为粮故。持金银等。或令净人持。俱无犯。   若比丘。种种卖买金银宝物者。尼萨耆波逸提。   䟦难陀。往市肆上。以钱易钱。诸居士见之讥曰。释子以钱易钱。善能卖买。佛知故制。易成者舍堕。不成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以钱易物。为佛法僧者。不犯。   若比丘。种种贩卖者。尼萨耆波逸提。   䟦难陀。路行不乞食。以生姜易食既去。舍利弗来乞食。食家索饭价。舍利弗云。我比丘不易食。彼云。向者䟦难陀尊者来。以生姜易食。大德何言不易食耶。又一外道得贵价衣。自念何用此贵衣为。当与人贸之。遂往祇园。适䟦难陀打染故衣如新。便与易之。后知是故衣。因返归䟦难陀。索其原衣。䟦难陀不肯。相与争直。佛闻故制。前条但制金银宝物。此条兼制一切杂物。凡出物与俗人相贸易。并得此罪。易成者舍堕。易未成者突吉罗。若与出家五众人贸易者。若使净人贸易者。俱不犯。若有悔者应还。不还者亦舍堕。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畜长钵不净施。得齐十日。若过者。尼萨耆波逸提。   䟦难陀多畜钵。居士见之讥嫌。佛闻故制。后阿难得贵价钵。欲奉大迦叶。迦叶因出行未回。畜恐有犯。往白佛。佛问几时回。答云十日。佛遂开十日。若一日得钵。二日三日又得钵。乃至十日得钵。畜至十一日。明相出尽舍堕。盖秪计前一日至十日也。若此长钵不舍。将贸易余钵者。一舍堕一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受寄钵不犯。   若比丘。畜钵减五缀不漏。更求新钵为好故。若得者。尼萨耆波逸提。彼比丘应往僧中舍。展转取最下钵与之令持。乃至破应持。   䟦难陀钵破。入城至居士家乞钵。居士买与之。复多历居士乞亦得钵。后一日诸居士集在一处。偶言及此。各说买钵与䟦难陀。居士俱嫌之。佛闻故制。缀者补也。凡五缀而不漏。亦可受持。漏者应别求钵。若不满五缀又不漏。而更求新者。犯舍堕。满五缀不漏。更求新者。突吉罗。缀者铁钵用错铁末。以油和之。在铁碗内。以铁锤熟研。方用塞孔。即以微火烧之使硬。若粗涩以油涂如法熏之。若瓦钵用石末亦如前法。又方铁瓦二钵有漏者。用沙糖和泥塞孔。以火干炙令坚固。即不漏也。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他人施者。若自价买者。不犯。   若比丘。自乞缕线。使非亲里织师织作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䟦难陀。欲缝僧伽黎。入城乞线。仍处处乞。以线多故。令织三衣。自手牵繀督织。居士见之讥嫌。佛闻故制。织师是亲里。与线者亦亲里无犯。若织师非亲里。与线者亲里犯。若织师亲里。与线者非亲里亦犯。若比丘自看织。若自织。若自作繀者。皆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俱突吉罗。   若比丘。居士居士妇。使织师。为比丘织作衣。彼比丘先不受自恣请。便往织师所语言。此衣为我作。与我极好织。令广大坚致。我当多少与汝价。是比丘与价。乃至一食直。若得衣。尼萨耆波逸提。   一居士持线与织师织衣。与䟦难陀。付线讫即他往。难陀即至织师所令好织。织师云线少。难陀遂往居士家更索线。又云价少。复云当益汝价。居士回问前事。居士妇白如上。居士因嫌之。佛闻故制。得衣舍堕。不得衣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先与比丘衣。后嗔恚。若自夺。若使人夺取。还我衣。不与汝。是比丘应还取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䟦难陀有一弟子。善能劝化。难陀喜之。约与同游。因与衣。有他比丘。私与弟子说。难陀非法非律。勿可从游。弟子因却之。难陀愤夺取所与衣。弟子高声言。莫尔莫尔。佛闻故制。夺衣离本处舍堕。未离本处。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借他衣不还夺取无犯。若彼人破戒破见作诸不法事。应摈者夺取。无犯。   若比丘。畜酥油生酥蜜石蜜。齐七日得服。若过者。尼萨耆波逸提。   比丘秋月患风疾及疮疥。佛听许畜五种药。先制不许非时服。因病不愈。乃许非时服。又佛与众游摩竭国时。毕陵伽婆蹉在此城久住。知识多。大得供养。若酥油等积满大瓮。臭秽狼藉。居士见之讥嫌。佛闻故制。凡一日得药。二日又得药。乃至七日又得药。俱当净施。若至八日明相出时。俱犯舍堕。若以药转贸他药者。舍堕加一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至七日舍与他比丘食之。若未满七日当还。彼比丘用涂脚涂户响燃灯。若过七日。酥油涂户响及脚。蜜石蜜与守园人。   若比丘。春残一月在。当求雨浴衣。半月应用浴。若比丘过一月前。求雨浴衣。过半月前用浴者。尼萨耆波逸提。   毗舍佉母。设斋供佛及僧。因遣婢求唱时到。时天正大雨。佛听比丘冒雨浴。皆裸形雨中。婢见之。归白母言。祇园无比丘。俱是裸形外道。母知其故。令再请。佛即赴请。斋毕。毗舍佉母。请施雨浴衣。佛即听许。后六群比丘。春夏冬常求雨浴衣。转作余用。仍裸形而浴。佛知故制。春残一月在者。当此土三月十六日也。半月应用浴者。当此土四月一日也。若先时而求。先时而用者。皆舍堕。应用而不用者。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舍雨浴衣。后更作余用者不犯。若无雨浴衣。不着而浴者不犯。   若比丘十日未满。夏三月。若有急施衣应受。受已。乃至衣时应畜。若过畜者。尼萨耆波逸提。   时舍卫有民叛违。王遣大臣征之。大臣欲设供施衣而后往。时尚有十日安居未满。诸比丘不敢受衣。乃白佛故制。急施衣者。有事急施。不能待至安居竟日也。乃至衣时应畜者。谓得畜至受衣之日。以佛制安居竟日。方受衣也。过畜。即是长衣故犯舍堕。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有贼难及失衣等缘。过前受者不犯。或受寄衣。过后畜者不犯。   若比丘。夏三月安居竟。至八月十五日满已。阿兰若在迥远。有疑恐怖畏难处。比丘在如是处住。于三衣中。若留一一衣置村舍内。及有因缘离衣宿。乃至六夜。若过者。尼萨耆波逸提。   比丘安居后。各往阿兰若处住。被贼劫去衣物。且被打伤。皆来祇园中住故佛制。许留一一衣。于村舍中离衣而宿。后六群比丘。遂以三衣寄亲友家。久游不归。佛闻更制六夜。过六夜至明相出舍堕。夏三月安居竟者。夏安居以四月十六日始。至七月十五日竟也。八月十五日满者。西域一年分三时。每时四月故。至八月十五日夏满也。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有事缘拘阻者。虽过六夜。不犯。   若比丘。知是僧物。自回入己者。尼萨耆波逸提。   一居士。欲设斋供佛与僧。兼施衣。䟦难陀闻知。即往其家语言。众僧俱富。不必施衣。但施食可也。衣可施我。居士信之。至明日众僧应供。威仪具足。居士见之大声曰。悔不与众僧衣。众问言。是难陀之故。佛知故制。凡僧物不问轻重大小。回入己者舍堕。若物许僧转与塔。许塔转与僧。许现在转与十方。许十方转与现在。许僧转与尼。许尼转与僧。皆突吉罗。若已许疑未许。若未许作许想。若未许疑已许犯者。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知其许少劝与多。许少人劝与多人。许恶人劝与善人者。无犯。不知其许者。无犯。   诸大德。我已说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九十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波逸提此云堕。前三十皆在衣钵上犯罪。故令舍所犯之物以求忏。名舍堕。今九十。但在言行上犯罪。无物可舍故。直言堕也。   若比丘。知而妄语者。波逸提。   因象力比丘。与诸梵志论议。设不如时。便自违反前语。于众僧中问。亦复违反前语。为众所呵。佛知故制。知而妄语者。谓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闻言闻。闻言不闻。不触言触。触言不触。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乃至不疑言疑。疑言不疑等。于众中。言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说戒时。乃至三问忆念有罪。而不说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或有方便。为作利益而言者。不犯。   若比丘。种䫫毁訾比丘者。波逸提。   因六群断事。以种䫫骂诸比丘。使诸比丘惭愧。忘前失后不得语。佛闻故制。种䫫毁訾者。或言其种姓之卑劣。或言其伎术之鄙陋。或言其多犯罪恶等。语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或失口说者。或为亲厚故说者。或为教授故说者。或为法为律故说者。俱不犯。   若比丘。两舌语者。波逸提。   因六群传此屏处语向彼说。复传彼屏处语向此说。由是众中未有斗诤。而生斗诤。已有斗诤。不得除灭。佛闻故制。比丘两舌斗乱。在家出家一切众中。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破恶知识。破恶伴党。破方便坏僧者。破非法非律羯磨者。俱不犯。   若比丘。与女人同室宿者。波逸提。   阿那律尊者。因远行至无僧住处。入村觅宿。惟一淫女家常宿客。尊者往求宿。淫女令住门下屋。继而一长者亦来求宿。彼长者仆从多。逼近尊者。淫女乃令进己房宿。尊者入房。敷卧具跏趺而坐。初夜女淫心起。来尊者边。求成妇事。尊者默然不答。至后夜亦如是。女便脱衣近之。尊者涌身空中。女惭愧忏谢。尊者还本座。为其说法。女求授归戒。明日回白佛故制。女人同室宿者。随胁着地。波逸提。随转侧波逸提。昼日妇人立。比丘卧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妇女与比丘前后至。总不知者不犯。或病卧不能起。或为事难所狗者不犯。   若比丘。与未受大戒人共宿。过二夜。至三夜晓者。波逸提。   六群中一人。与诸长者。在讲堂共宿。放意熟睡。转侧露形。邻比丘以衣覆之。少时复露。邻比丘复以衣覆之。寻复转侧而形起。诸长者大笑调弄。时诸比丘皆惭愧。佛闻故制。时罗睺罗未受大戒。为众遣出无所容。乃往厕中宿。佛知往厕中。引归己房共宿一夜。乃更制共二宿。若至三宿。明相未出。当避去。不避去者波逸提。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未受大戒人。与比丘先后至。总不知者不犯。若行若立。若坐若病卧。或为事难所拘者不犯。   若比丘。与未受大戒人共诵者。波逸提。   六群与诸长者。共在讲堂诵佛经。语声高大。如婆罗门读书声乱。诸坐禅者。因白佛故制。共诵者。谓两人共诵一句。不前不后者。犯波逸提。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凡诵者。必一人说竟一人方说。师若不教言我说竟汝方说者。师得突吉罗。若二人同业同诵者不犯。   若比丘。知他比丘有粗恶罪。向未受大戒人说。除僧羯磨。波逸提。   时有比丘。行波利婆沙摩那埵。在下行坐。六群比丘语白衣言。汝等知如许人在下行坐者不。白衣报言不知。六群语言。此等犯如是事如是事故。众僧罚使下行坐。诸比丘闻之惭愧。白佛故制。粗恶罪者。波罗夷僧伽婆尸沙也。说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除粗恶罪。若以余罪。向未受大戒人说者突吉罗。自犯粗恶罪。向未受大戒人说者突吉罗。除僧羯磨者。尔时舍利弗。为众作羯磨。差往王众中臣民众中。说调达过恶。闻佛制戒。疑犯此罪故。佛为除之。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白衣先已显闻此粗恶罪者。不犯。   若比丘。向未受大戒人说过人法。言我知是我见是。知见实者。波逸提。   婆裘园比丘。向人说得过人法。佛言真实得者。犹不得向人说。况不实耶。乃制戒。过人法者。谓过出五阴六入十八界之法。即禅定智慧解脱等法也。知见实者。谓实知实见。非虚诳也。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若作手印。若书信。若作相。令彼知者波逸提。不知者突吉罗。若向受大戒人非同意者说。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增上慢。若实得向同意比丘说。或但说过人法而不言我得。俱无犯。   若比丘。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除有知男子。波逸提。   迦留陀夷。诣一长者家。在姑前与妇耳语。姑怪问。妇云与我说法。姑云若说法。当高声说令我等闻。云何乃耳中独语耶。佛闻故制。说法过五六语。五语谓五蕴无我。六语谓六根无常。若有智男子在傍。则虽过不犯。过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说五戒。八关斋八圣道。十善道十不善道。及问疑义。虽无知男子得为说。若不解得为广说。俱不犯。   若比丘。自手掘地。教人掘地者。波逸提。   六群为佛修治讲堂。自手掘地。又教人掘地。言掘是置是。长者见而讥嫌。佛知故制。掘地但动土即波逸提。若打橛入地。若地上燃火。俱波逸提。若使净人掘地。应言知是看是。不教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曳竹木动土。若取牛粪。取崩岸土鼠壤土。若除经行处土。若除屋内土。若杖筑地。若不故掘。一切不犯。   若比丘。坏鬼神村者。波逸提。   旷野比丘修治屋舍。自手砍树。佛闻故制。鬼神村者。一切草木是。以草木为鬼神之所栖故名村。若砍伐则坏其村。而无所栖也。凡一切草木。若生作生想。自伐教人伐。或树上打橛。乃至火烧。尽波逸提。若断多分生草木。波逸提。若生作非生想。若非生作生想。或疑生。或疑非生。皆突吉罗。半生半枯者。突吉罗。若使净人伐。不教知是看是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断枯草木。若于草木上。曳竹木等。无犯。   若比丘。妄作异语恼他者。波逸提。   阐陀比丘有罪。诸比丘问之。即以余语答言。汝向谁说。为说何事。为论何理。为我说。为余人说。谁人犯罪。罪由何生。我不见罪。佛知令作单白羯磨。名异语。后阐陀因佛制。不得作异语。便触恼众僧。唤来不来。不唤来便来。应起不起。不应起便起。应语不语。不应语便语。佛知更为作单白羯磨。名触恼。若未白前犯者。突吉罗。已白后犯者。波逸提。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重听不解前语者。或小语疾语不解者。或作非法事者。乃至种种事难唤不来等。不犯。   若比丘。嫌骂者。波逸提。   沓婆摩罗子。为僧知卧具。及差僧受食时。慈地比丘。于屏处。讥其有爱憎心。众谏之。即报言。我不面说。但屏处讥嫌耳。佛知为制。嫌责后。犹嫌之不已。众又谏之。即报言。我不嫌但骂耳。故佛更制嫌骂。说而了了波逸提。不了了突吉罗。若受教骂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比丘实有如是恶。如法发露。令他悔者。不犯。   若比丘。取僧绳床木床卧具坐褥。露地敷。若教人敷。舍去不自举。不教人举。波逸提。   十七群比丘。取僧坐具。在露地敷坐。至食时到。不收坐具。便往赴斋。坐具为风尘土坌虫鸟污秽。佛知故制。言取僧者。凡物已舍入僧。谓之僧物。乃大众常住之物也。若取僧绳床等露地敷。去时当举。向知事人。及余比丘。或举着不破坏处。若竟去不举者波逸提。若去一足在门内。一足在门外。未去者突吉罗。若二人共坐一绳床。下座当收。而下座拟上座收。上座亦拟下座收。卒二俱不收。俱波逸提。下座以非威仪。加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有事难。不能收者不犯。十七群者。罗阅城有诸童子。自十二至十七岁。同来出家。自为一群也。   若比丘。于僧房中。敷卧具。若自敷。若教人敷。若坐若卧。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波逸提。   有客比丘来。在边房中敷卧具宿。后去不收。亦不语旧住比丘。致具烂坏。佛闻故制。凡客去当语知事人。或无人可举。置不坏处。若竟去不收者。出界外波逸提。若一脚界内。一脚界外。未去者突吉罗。若有事急出不即还。二宿在界外。至第三宿明相未出时。当自往还房中举。或遣人来语知事人。令掌护。若不尔者波逸提。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为事难所拘者。不犯。   若比丘。知先比丘住处。后来强于中间。敷卧具止宿。念言。彼若嫌迮者。自当避我去。作如是因缘非余。非威仪。波逸提。   六群与十七群同道行。至无僧住处。十七群语六群言。汝等上座。应先求住处。六群答言。汝自去我何预汝事。十七群即先往求住处。敷卧具。六群后来。倚上座腊而争次第。十七群不肯。六群遂于中间敷卧具。十七群高声言。诸尊莫尔。诸尊莫尔。佛闻故制。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先不知者。若宽广不相碍者。若病倒地。若为事难所拘。不犯。   若比丘。嗔他比丘不喜。僧房舍内。若自牵出。若教人牵出。波逸提。   六群与十七群同道行。至小住处。十七群亦如前语六群。六群亦不理。十七群先往洒扫房舍。敷好卧具。六群知已抵暮而入。争其次第。令彼移去。十七群不肯移。遂嗔强牵出房。佛闻故制。随所牵人多少。随出户多少。波逸提。若牵多人出多户。多人出一户。一人出多户。俱多波逸提。若牵一人出一户。一波逸提。若持他物出着户外。突吉罗。若闭他着户外。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未受大戒人共宿。至三夜明相未出时牵出者。若破戒破见破威仪。为他所举。为他所𢷤者牵出。俱无犯。知是黄门二根人牵出。亦无犯。   若比丘。若房。若重阁上。脱脚绳床木床。若坐若卧。波逸提。   比丘在重阁上住。坐脱脚床。缺于安详。床脚脱打阁下比丘。至令身血出。佛闻故制。脱脚床者。床脚可脱下者也。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坐非脱脚者。不犯。   若比丘。知水有虫。若自浇泥若草。若教人浇者。波逸提。   阐陀比丘起大房屋。以虫水浇泥。诸长者。以无慈损生嫌之。佛闻故制。若虫水有虫想。波逸提。虫水疑无虫。突吉罗。无虫水有虫想。突吉罗。无虫水疑有虫。突吉罗。若酪浆。若酒。若醋。若渍麦浆。若有虫者用浇泥草。若教人。俱波逸提。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虫水。当用细叠作囊漉过取用无犯。若漉囊三重。而更有虫者。此处僧不应住。以伤生重故。   若比丘。作大房舍。户扇窗牖。及余庄饰具。指授覆苫。齐二三节。若过。波逸提。   阐陀比丘作大房舍。覆有余草。复更重覆。屋上重故。遂至摧折。诸居士见之讥嫌。佛闻制戒。凡覆屋至第三节未竟时。便当去到不见不闻处。若不去者波逸提。若舍见处至闻处。舍闻处至见处。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有事难所拘。不能至不见不闻处者。不犯。   若比丘。僧不差。教授比丘尼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教授比丘尼。不说正法。但说世谛杂事。大爱道比丘尼来白佛。佛言今当僧中择堪教授比丘。作白二羯磨。差往教授比丘尼。六群不得差。便出界外。更互相差。教授比丘尼。大爱道重来白佛。佛乃制戒。僧差者。应作白云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差某甲比丘。教授比丘尼。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教授比丘尼。谁诸长老。忍僧差某甲比丘。教授比丘尼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差某甲比丘。教授比丘尼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若比丘。为僧差教授比丘尼。乃至日暮者。波逸提。   难陀尊者。为众所差教授比丘尼。尊者说法好音声。尼众乐闻。遂至日暮。时尼众出祇园。往舍卫城。城闭已闭不得入。即依门外城堑中宿。晨旦开门入城。诸长者见之皆言。尼在祇园中宿。佛闻故制。凡教授尼。应日未暮便止。至日暮者。波逸提。若为余妇女诵经受经。若问余事。至日暮者。突吉罗。若日暮作不日暮想者。突吉罗。若在他处。为众说法。尼来听者。不犯。   若比丘。语比丘如是言。比丘为饮食故。教授比丘尼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不得差教授比丘尼。便生嫉妒。谤诸教授者。无有真实。但为饮食。佛闻故制。说而了了者波逸提。说而不了了者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其事实尔者。无犯。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衣。除贸易。波逸提。   有一比丘乞食。威仪具足。尼见起敬。数数请彼。彼不受请。一日祇园分衣。比丘得衣出门。适尼至。比丘以衣与之。意在酬彼前敬。料尼必不受。尼竟受之。比丘数数告人。责此尼不当受我衣。佛闻故制。后比丘。不敢与亲里尼衣。故佛加非亲里之言。又祇园得衣。二部共分。或尼得僧衣。持来贸易。僧不敢易。故更加除贸易也。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者。波逸提。   迦留陀夷。为比丘尼作衣。乃为作男女行淫像。及尼来取。即襞衣与之语言。此衣不得妄解披着。亦莫示人。若受请白时到。当着此衣在尼后行。尼一如所教。诸居士见皆讥笑。佛闻故制。若为尼作衣。随裁多少。一针一线。皆波逸提。若为熨治续线等。突吉罗。后诸比丘不敢为亲里尼作衣。白佛。故加非亲里之言。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   若比丘。与比丘尼。在屏处坐者。波逸提。   迦留陀夷。一日往至偷兰难陀比丘尼所。共在门外屏处同坐。居士见之讥嫌。佛知制戒。屏处者。有所隐蔽之处。可以容私故。犯波逸提。若盲而不聋。若聋而不盲。突吉罗。若立住者。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   若比丘。与比丘尼共期同道行。乃至村间。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伴行有疑恐怖处。是谓余时。   六群比丘。与六群比丘尼。同游人间。诸居士见之讥嫌。佛知制戒。若期同道。行至村间分齐处。随界多少。皆波逸提。若无村空处。行至十里波逸提。若减十里突吉罗。若多村同一界行。突吉罗。若期往而未往者。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后有比丘。不敢与尼同行。尼在后行。被贼劫。佛乃开余时。余时者。谓有大伴行处。或疑有贼盗处。或实有贼盗恐怖处。皆许同道行不犯。又不期而同行者。亦不犯。   若比丘。与比丘尼同乘一船。上水下水。除直渡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与六群比丘尼。同乘一船。上水下水。居士见之讥嫌。佛知制戒。若入船俱波逸提。若一脚上船一脚在地。欲入而未入者。突吉罗。若期共往而未往者。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除直渡者。后因比丘与尼俱欲渡恒河。比丘不肯与尼同渡。尼不得渡。在岸边被劫。故佛开除直渡。若不期而同船者不犯。或有事难者不犯。   若比丘。知比丘尼赞叹教化因缘得食食。除施主先有意。波逸提。   有一居士。请舍利弗目犍连斋。适偷兰难陀比丘尼来彼家。问请谁。报言请舍利弗目犍连。尼言此尽是下贱人。若先语我。当为请龙中之龙。士问龙中龙是谁。尼乃举六群比丘。顷舍利弗等至。尼便言龙中龙已至。居士遂呵责言。何前言下贱人。后言龙中龙。今后不许复来我家。盖此尼实为六群劝化取供养者也。舍利弗等归。白佛故制。后有长者。先有意供养黎师达。及黎师达到。有尼报知。长者乃设斋。黎师达闻知是尼报。不敢食白佛。佛为开除。凡知是尼教化者。波逸提。疑是尼教化者。突吉罗。不教化教化想。突吉罗。不教化疑教化。突吉罗。教化得衬体衣灯油等。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不知。若比丘尼自作供养。若施主令尼经营。俱不犯。   若比丘。与妇女共期同道行。乃至村间。波逸提。   毗舍离国女。嫁与舍卫国人。一日与姑共诤。逃回本国。道遇阿那律。求同行。阿那律许之遂同行。后其夫追至。语言何故将我妇逃走。遂打阿那律几死。佛闻制戒。共期同行。随众多界分齐。一一波逸提。若无村空处。行十里波逸提。若减十里突吉罗。共村里一界共行者。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先不共期。若事须往彼得安隐。若为势力所持。俱无犯。   若比丘。施一食处。无病比丘应受一食。若过者。波逸提。   有村中无僧住处。诸居士为比丘作住处。往来者常听一食。六群比丘到彼得食。遂数数受食不去。居士讥嫌。佛闻制戒。后舍利弗有病。一食强行。病遂增剧。佛乃开病比丘。若无病而过受食。咽咽波逸提。食已更受衬衣灯油等。加突吉罗。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施主留食。或明日受彼人食。或道路上有阻。或为势力所持者。无犯。   若比丘。展转食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病时。施衣时。是谓余时。   佛同千二百五十人。游行阿那频头国。有沙㝹婆罗门。以车载饮食。随佛后行。俟无供日设供。随日既久。无有缺供之日。乃见阿难道其本意言。今供不及设。离家日久。欲将车载饮食布在道中。乞佛及僧脚踏而过。即为供养。阿难止之。为白佛。佛听清旦作粥。供众使食。后受请时。婆罗门。复以酥油饼供众。佛俱听受。后诸居士闻知。各送粥及饼。有一大臣。设食请僧。诸人先食美粥已饱。到大臣家。不能多食。大臣嫌之。佛为制。不许食稠粥然后赴请。又一乐师请食时。正节会日。诸人持饭麨干饼等。至祇园供僧。僧食已饱。往乐师家受请。不能多食。乐师亦嫌之。佛乃制戒。若僧次请。或别请。其日偶有二处请。当舍一与他比丘。自受一处。若不舍而展转食者。波逸提。若不舍前请。而受后请者。波逸提。若不舍后请。而受前请者。突吉罗。后有病比丘。不能一食饱。再食恐犯展转食。又有一居士。欲设供施衣。其日已有先请。二俱白佛。佛为开之。施衣时者。僧自恣竟。无迦絺那衣一月。有迦絺那衣五月也。比丘尼犯者罪同。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四分戒本约义卷二 卍续藏第 40 册 No. 0718 四分戒本约义   四分戒本约义卷三   福州鼓山嗣祖沙门 元贤 述   九十波逸提之余。   若比丘。别众食。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病时。施衣时。作衣时。道行时。船行时。大众集时。沙门施食时。是谓余时。   提婆达多。教人害佛。复教阿阇世王杀父。恶名流布。利养断绝。乃与其党三闻陀罗达多。骞驮达婆。拘波离。迦留罗提舍五人。家家乞食。佛闻故制。别众食者。四人已上即犯。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后有病比丘。有请食处不得食。有一比丘。自恣竟作衣时。诸居士设食不敢食。又有一居士。设食兼施衣。比丘不敢食。有诸居士。同诸比丘同道行。居士与食不敢食。乃入村乞食。为贼所劫。又船行亦尔。有大众比丘游行。到一小村。居士作食。比丘不敢食。有瓶沙王姊。欲为外道沙门。王令入祇园设食。众不敢受。已上因缘。俱白佛。佛俱为开除。沙门者。指外道沙门也。若有上余时因缘。应起白众随次受食。不白而入食者。突吉罗。若四人五人。应分作二。次入食无犯。   若比丘。至白衣家。与饼麨饭。比丘须者。应两三钵受。持至寺内。分与余比丘食。若比丘无病。过两三钵受。持至寺内。不分与余比丘食者。波逸提。   一妇人归父母家。因作食施。乞食比丘。正作食时。夫家遣人来接。妇云待作食竟同去。乞食者相继来。妇不得去。夫嗔即别娶。又一商人在途中造食。乞食比丘至。分己食与之。复有乞食比丘至。尽分与。乃重作食。同伴以迟故先去。彼商后行被贼劫。佛闻故制。若无病而过三钵受。出彼门。波逸提。若一足出门便止。突吉罗。凡遇食。须问是归妇食商贾道路食不。若是者。或受一钵。或二三钵。持归分余比丘食。须告余比丘。某处有归妇食商贾食。我已持一钵归。汝等去可持二钵归。或云我已持二钵归。汝等去可持一钵归。或云我已持三钵归。汝等去当就彼食不可持归。若不问归妇食商贾食者。突吉罗。若不分与余比丘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病比丘过受者。若自送至寺者。不犯。   若比丘。足食竟或时受请。不作余食法而食者。波逸提。   佛在祇园。说一食法。赞誉一食法。诸比丘信乐。便受一食法。或食粥。或食饭麨饼等。或饮浆服药。便当一食。多不得饱。形体枯瘦。佛乃令一坐饱食。饱食已。或遇饭麨饼等。不敢更食。形亦枯瘦。佛又听一食后更食。诸病比丘。不能一坐饱食。佛又听数数食。其余与瞻病人。瞻病人亦数数食。又有诸比丘。乞食归持来。食分与诸比丘。诸比丘足食已。不敢更食弃之。佛知乃教作余食法。余食法者。手持食对比丘言。大德我足食已。知是看是。彼比丘应取少许食已。语比丘言。我食止。汝取食之。作如是余食法者不犯。又有一贪餮比丘。遇食便食。不知足食不足食。不知余食不余食。佛乃制戒。不作余食法。咽咽波逸提。若为他作。若知他足食已作。若自手捉食。或使净人持食。或对净人前作。或以不好食覆好食上作。尽突吉罗。或比丘受他余食法。尽持去。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病人不作余食法。病人残食食。不作余食法无犯。   若比丘。知他比丘足食已。若受请。不作余食法。殷勤请与食。长老取是食。以是因缘非余。欲使他犯者。波逸提。   一比丘贪食无厌。他比丘谏之。怀恨在心。异时遇食。知前谏者已足食。不作余食法劝令食。前谏者食之。遂反讥前谏者贪食。彼问汝知我足食食耶。曰知。又问汝知而故作耶。曰知。众皆诃之。佛闻故制。若知彼足食。劝请彼彼食者。二俱波逸提。若与彼不食。或转与他人。或彼自作余食法。而食与者。突吉罗。若不知彼足食。作不足食想而与者无犯。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   若比丘。非时受食食者。波逸提。   难陀䟦难陀二比丘。入城。看节会伎乐。众白衣与之饮食。抵暮方回。又迦留陀夷。向晚乞食。一孕妇开门。值天正雷电。暂见其面。惊谓是鬼。遂堕胎。佛闻故制。非时者。日中后至明相未出也。若非时非时想。波逸提。若非时疑是时。突吉罗。非时时想。突吉罗。时非时想。突吉罗。时疑非时。突吉罗。若非时食过非时食。七日药过七日食。波逸提。尽形寿药无病因缘服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病者。服吐下药须粥。日已过中。应煮麦令皮不破。漉汁服之。无犯。   若比丘。食残宿食者。波逸提。   迦罗尊者。乞食时作念。云何用日日乞食入城疲苦。今当留所食之余。存于明日。明日之余。存于后日。诸比丘于小食大食时。不见迦罗。查问知此。佛闻故制。宿作宿想。波逸提。宿疑非宿。突吉罗。非宿宿想。突吉罗。非宿疑宿。突吉罗。宿非宿想。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食有余与父母。与作塔人。与作房舍人。后乞食比丘。从彼边乞得食无犯。   若比丘。不受食。若药着口中。除水及杨枝。波逸提。   一比丘自愿。常行乞食。至城中见诸居士祭亡。所遗饮食。不从人受。自取食之。众见讥嫌。佛闻故制。凡食须从人受。若自取即是盗故制。若药者。酥油生酥蜜石蜜等。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取水及杨枝。不从人受不犯。   若比丘。得好美食。无病自为己索者。波逸提。   䟦难陀。向一商人。索美食。商人问言。尊者有何病。报言无病。但意欲得。商人言我等营生劳苦。尚不易得此。况出家人乎。时有乞食比丘。闻之嫌责。佛知故制。索得犯堕。不得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为病乞。若为病人乞。若不乞而得。无犯。   若比丘。外道男女。自手与食者。波逸提。   佛与诸比丘游行途中。诸人设供大得饼。佛命阿难分与众僧。有余复命分与乞人。中有一裸形外道女。有姿色。偶二饼相粘。不觉分与。彼众知此女独得二饼。遂讥阿难于女有情。又一梵志在此得食。路逢一相士。问何处来。报言秃头居士处来。士言你从彼得食。何以相讥。梵志道其由。佛闻故制。以手与而食者。波逸提。与而不受者。突吉罗。欲与而不与者。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置地与。若使人与。若势力强夺者。无犯。   若比丘。先受请已。若前食后食行诣余家。不嘱余比丘。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病时。作衣时。施衣时。是谓余时。   一长者。为䟦难陀设斋。兼请众僧。僧众俱赴。时已到而不设食。问云必待跋难陀来。陀自前食。后往余家。至垂过中方来。众虽得食而不饱。又一大臣遣使送新果。与䟦难陀分众。难陀自后食已。往余家。归时日已过中。众不得食。佛知因制。受请已前食后食。不许诣余家。后众大有请处。俱不敢往。佛乃听。嘱余比丘而后往。后有病比丘。先嘱城中人。为作羹饭等。不敢往。佛听不嘱而往。比丘作衣所须器物。欲入城取。而不敢往。施衣时。比丘无衣。欲入城乞。亦不敢往。佛俱听不嘱而往。前食者自明相初出至食时。后食者自食时至日中。嘱余比丘者。嘱以所往之处令众知。不须待而食也。若嘱后中道还。又欲去者。当更嘱。若嘱往某处。后更诣他处。应更嘱而往。若不嘱而往。除余时。波逸提。欲去未出门而反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在食家中有宝。强安坐者。波逸提。   迦留陀夷。与旧识白衣妇斋优婆夷。各相系念。一日往其家坐。夫问汝须何等。答言我须食。夫即遣妇与食。食之复不去。夫连遣亦不去。夫怒言我出去。任汝在后欲何所作。乞食比丘。闻之嫌责。归白佛故制。食者男以女为食。女以男为食。男女交合。各得受用为食也。宝指女色。亦兼指𤥭𤦲码瑙金银等。强坐不去者。波逸提。若盲而不聋。聋而不盲者。突吉罗。立而不坐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有宝。但于舒手及户处得坐。若有伴同在一处得坐。或为势力所持。或病发倒地。俱不犯。   若比丘。食家中有宝。在屏处坐者。波逸提。   迦留陀夷。因佛制许。在舒手及户处坐。遂与斋优婆夷。在户扇后坐共语。乞食比丘见之讥嫌。白佛故制。在屏处坐。波逸提。若盲而不聋等同上。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舒手得及户不在屏处坐。若有伴同在一处坐。或为势力所持。或病发倒地。不犯。   若比丘。独与女人露地坐者。波逸提。   此亦迦留陀夷。因前佛制屏处坐。遂独与斋优婆夷。在露地坐共语。乞食比丘见之讥嫌。白佛故制。独与女人露地坐。波逸提。若盲而不聋等同上。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有伴不犯。或势力所持。或病发倒地。不犯。   若比丘。语余比丘言。大德共至聚落。当与汝食。彼比丘。竟不教与是比丘食。语言我与汝一处。若坐若语不乐。我独坐独语乐。以是因缘非余。方便遣者。波逸提。   䟦难陀。初与一比丘斗。结恨在心。异时诱彼比丘言。汝随我至城中。当与汝食。比丘信之。遂同到城中。至无食处。遍行一周。约日将过。语彼比丘言。你是大恶人。今由汝故。并我亦不得食。汝可速去。我共汝若坐若语不乐。我独坐独语乐。彼比丘去。遂自到有食家食。彼比丘还祇园。日已过中。不得食。佛闻故制。遣去至舍见闻处。波逸提。若遣闻处至见处。遣见处至闻处。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与食遣去不犯。若病遣去持食至寺中与食不犯。若破戒破见破威仪。为众所举。若被摈。若应摈。前未许食者。方便遣去不犯。若前已许食者。突吉罗。   若比丘。四月请与药。无病比丘应受。若过受。除常请。更请。分请。尽形请。波逸提。   摩诃男释种。请施众僧药。彼恭敬上座。以好者施与。余求者亦与。不求者亦与。六群往其家索药。男言有者相与。不有者买与。六群遂讥其有爱心且妄语。男退心遂断施药。佛闻故制。四月者。夏四月也。过四月而受是为过受。后有病比丘。不敢过受药。故加无病之言。后有居士。不限月数。常请供药者。摩诃男断后更请施者。有持药至寺中分者。有请施尽形寿药者。俱以过四月不敢受。俱白佛。佛一一开除。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往观军阵。除余时因缘。波逸提。   波斯匿王。因民叛逆。自出军征伐。六群比丘往观。王见不悦。遂以石蜜一褁寄奉世尊。嘱令持我名礼拜。问讯世尊。世尊知乃制戒。见者波逸提。方便欲往而未往者。突吉罗。往而未见者。突吉罗。若道中遇行军应避。不避者突吉罗。后有二将。欲见比丘遣人来请。佛听往。故云除时因缘。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有因缘听至军中二宿三宿。过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有因缘。至军中宿。居士见之讥嫌。佛因制。不许过三宿。三宿明相出。犯波逸提。若离见处至闻处。离闻处至见处。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为事难所拘者。不犯。   若比丘。军中住二宿三宿。或时观军阵斗战。或观游军象马力势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有因缘往军中三宿。在中观斗战。一人被箭伤。衣褁舆归。诸居士见之讥嫌。佛闻故制。往见者。波逸提。往而未见者。突吉罗。方便欲往而未往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或为势力所持者。无犯。   若比丘。饮酒者。波逸提。   娑伽陀尊者。常往梵志家借宿。降其室中毒龙。时拘睒弥王见之。大生敬重。异日为尊者设食。尊者受食。多饮黑酒。归途倒地而吐。佛闻知呵言。如今不能降小龙。况大龙耶。乃为制戒。凡饮酒而能醉人者。俱波逸提。若饮不能醉人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以酒治病者。不犯。   若比丘。水中嬉戏者。波逸提。   十七群比丘。在阿耆䟦提河浴。于中嬉戏。顺流逆流。或出或没。或互相浇濽等。时波斯匿王。与茉利夫人。在楼上见之。王言看汝所事者。夫人言此是年少出家。佛法未久故尔。乃疾遣人到祇园。问讯世尊。奉上石蜜一褁。具白前事。佛闻故制。凡在水中。放意自恣一切嬉戏者。俱波逸提。若以酪浆。若以苦酒。若麦汁等弄戏者。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有因缘。入水而非嬉戏者。不犯。   若比丘。以指相击攊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中一人。击攊十七群比丘一人至死。佛闻故制。或以手指。或以脚指相击攊者。俱波逸提。若以杖拂柄等相击攊者。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眠触令觉者。若误触者。不犯。   若比丘。不受谏者。波逸提。   阐陀比丘。欲有所犯。比丘谏之不从。佛闻故制。若自知我所作非。不从谏者。波逸提。若自不知我所作非。不从谏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无智人来谏。所谏非是者应报言。汝可问汝和尚学知谏法。然后可来相谏。若戏笑语者。不犯。   若比丘。恐怖他比丘者。波逸提。   迦那波罗尊者。侍佛左右。佛一夜出房经行。初夜已过请佛归房。佛默然。至后夜将过。请佛归房。佛亦默然。那波自念言。我当恐怖佛令归房。乃反披恶衣作非人。恐怖声言。沙门我是鬼。佛报言。当知此愚人心亦是恶。乃为制戒。凡以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恐怖人。前人若知若见若闻。俱波逸提。前人若不知不见不闻。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有其事不举似者。若无恐怖他意者。俱不犯。   若比丘。半月洗浴。无病比丘应受。若过受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热时。病时。作时。风雨时。远行时。是谓余时。   瓶沙王有池水。恒听比丘浴。六群比丘。于后夜入池浴。尔时王同诸彩女俱诣池。闻内有声问是谁。左右言是比丘。王令莫惊使去。六群久浴至明相出。王未得浴而去。佛闻制戒。比丘半月受浴。若过一遍。波逸提。若水浇半身。亦波逸提。若方便欲去而未去者。突吉罗。热时者。春四十五日。夏初一月是。当此土三月初一日。至五月十五日也。有病可知。作者。作种种务劳力者是。道行者。下至半由旬是。此等比丘畏不敢浴。白佛。佛为开除。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无病为炙身故。露地然火。若自然。若教人然。除余时因缘。波逸提。   六群比丘。欲然火炙身。自相谓言。我等在上座前。不得随意言语。即出外在露地中。拾野薪然火炙身。傍朽树中有毒蛇。因火烟熏逼而出。众见俱走。将火株掷散。延烧讲堂。佛知故制。凡露地然草木牛粪一切火炙身者。俱波逸提。若被烧半燋者。若掷着火中者。俱突吉罗。若然炭突吉罗。若不语前人知是看是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除时因缘者。若病自然火炙身。及教人然。不犯。或有因缘。必须然火者。不犯。   若比丘。藏他比丘衣钵坐具针筒。若自藏。若教人藏。下至戏笑者。波逸提。   十七群比丘。将衣钵坐具针筒。安着一面经行。俟食时到。六群比丘调弄。背取衣钵等藏之。及时到。十七群比丘取衣钵等不得。余比丘察之。白佛故制。藏者波逸提。方便欲藏而未藏者。突吉罗。教人者罪同。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实知是彼人物。为护惜而取举者。若比丘性慢藏故。取藏为戒敕彼者。若借彼衣着。而彼不收。恐失便取举者。或以此衣钵等物故有难。取藏之者。俱无犯。   若比丘。净施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衣。后不问主辄著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施亲厚比丘衣。后不语主。还取着。佛闻故制。净施有二。一真实净施。二展转净施。真实净施者。言此是我长衣未作净。今为净故与长老。作真实净。展转净施者。言此是我长衣未作净。今为净故与长老。彼应作如是语。长老听。长老有如是长衣未净。今与我为净故我便受。受已当问言。欲与谁耶。应报言与某甲。彼应作如是语。长老有是长衣未作净。今与我为净故我便受。受已与某甲比丘。此衣是某甲比丘所有。汝为某甲故守护持。随意用此。展转净施者。语不语。随意取着无犯。若真实净施。不语主而取着。波逸提。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得新衣。当作三种染坏色。若青。若黑。若木兰。若得新衣。不作三种染坏色持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著白衣。居士见之讥嫌。谓如王王大臣等。佛闻故制。新衣不独初造衣。凡初从人得者。俱名新衣。随所得衣不问何色。皆以三种染坏。青者铜青。黑者杂泥。木兰者树皮也。不染坏而着者。波逸提。不染坏而畜者。突吉罗。衣未染寄白衣家。亦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衣钵囊革屣囊线囊手巾等小衣。不染畜者。无犯。   若比丘。故断畜生命者。波逸提。   迦留陀夷。不喜见乌。作竹弓射之。死者甚众。居士见之讥嫌。佛闻故制。凡自杀教人杀。或以刀箭。或以瓦石。或以坑陷。或以毒药。俱波逸提。若方便欲杀而未杀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无杀心误伤者。不犯。   若比丘。知水有虫饮用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取杂虫水饮用。见者讥嫌。佛因制戒。有虫水有虫想。波逸提。有虫水疑无虫。突吉罗。若苦酒清酪浆麦汁等。知有虫饮用者。波逸提。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不知有虫者。若漉过用者。不犯。有大虫。当以手触令去。   若比丘。故恼他比丘。乃至少时不乐者。波逸提。   十七群。往六群处问言。长老云何入初禅乃至阿罗汉耶。六群报言。汝等自称得上人法。犯波罗夷。十七群大作疑恼。往问上座。上座云不犯。佛闻故制。若故恼他说而了了者。波逸提。说而不了了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不故作者。若其事实尔者。不犯。   若比丘。知他比丘犯粗罪覆藏者。波逸提。   䟦难陀。与一比丘亲厚。数犯粗罪。令彼莫语人。后与彼比丘斗。比丘向余人说。难陀犯如是如是罪。令我莫语人。佛闻故制。粗罪者。波罗夷僧伽婆尸沙也。若比丘。知他比丘犯粗罪。小食知食后说。中夜知后夜说。俱突吉罗。若欲说不说。至明相出。波逸提。若覆余罪。突吉罗。自覆藏粗罪。加突吉罗。除比丘比丘尼。覆藏式叉摩那等粗罪。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先不知粗罪。作不粗罪想。若欲向人说。而无人可说。若说或有命难梵行难不敢说。无犯。   若比丘。年满二十。当与受大戒。若比丘知年未满二十。与受大戒。此人不得戒。诸比丘可呵痴故。波逸提。   罗阅城中。有十七群童子。先为亲友。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互相勉励。共求出家。诸比丘度令出家受大戒。诸童幼小不堪一食。夜半患饥。啼哭索食。佛闻谓不应受年未满二十者大戒。以年未满二十者。不堪忍寒热。饥渴。暴风。蚊虻。毒虫。恶言。及身种种痛苦。又复不堪持戒。当知年满二十。始堪忍此。乃为制戒。和尚知年未满二十。与受戒。三羯磨竟。和尚波逸提。二羯磨竟。和尚三突吉罗。一羯磨竟。和尚二突吉罗白竟和尚一突吉罗。白未竟。和尚突吉罗。若未白为作方便。若欲集众等。俱突吉罗。和尚不知无犯。众僧知者突吉罗。不知无犯。比丘尼犯者。波逸提。若先不知。但信受戒人语。若傍人证。若信父母说无犯。若受戒已疑者。佛言当听数胎中年月及闰月。若满者无犯。   若比丘。知诤事如法灭已。后更发起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与诸比丘斗诤。如法灭已更发起。如是言。汝不善观不成观。不善解不成解。不善灭不成灭。佛闻故制。诤事既灭复举起。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除此诤已。更作余诤骂詈者。一切突吉罗。除比丘比丘尼外。共余人犯诤。后更发起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先不知已观。作不观想者。若事实尔者无犯。   若比丘。知是贼伴。期同道行。乃至村间。波逸提。   有诸比丘。往毗舍离城。时有贾客。欲漏关税。要僧共伴行。及度关。为守关人所获。将至波斯匿王处。王问贾客不输税。此沙门有何事。报言与贾客为伴。王言法应死。俱以沙门释子。乃呵而遣之。佛知故制。若期至城至村。行一一道。波逸提。行一道或半道。突吉罗。若行空旷无村处。至十里。波逸提。减十里突吉罗。若去而卒不去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先不知是贼者。不期同行者。或势力所持者。不犯。   若比丘。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行淫欲非障道法。彼比丘。应谏此比丘言。大德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行淫欲是障道法。彼比丘谏是比丘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应三谏。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波逸提。   阿黎吒比丘。自生恶见言。我知世尊说法。行淫欲非障道法。时诸比丘谏之。不肯舍。白佛。佛为作白四羯磨。呵谏令舍。作如是白。大德僧听。此阿黎吒比丘。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行淫欲非障道法。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阿黎吒比丘作呵谏。舍此事故。阿黎吒汝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淫欲是障道法。若犯淫欲。即是障道。白如是。大德僧听。此阿黎吒比丘。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行淫欲非障道法。僧今与作呵谏。舍此事故。阿黎吒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淫欲是障道法。若犯淫欲即是障道。谁诸长老。忍僧与阿黎吒比丘作呵谏。舍此事故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此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为阿黎吒作呵谏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作如是羯磨已。佛更制戒。凡有犯三谏不舍者。亦应如是作白四羯磨。初白已当语言。我已白竟。余有羯磨在。汝可舍是。莫为众所呵责更犯罪。若舍者善。不舍者作初羯磨。作初羯磨已当语言。我已作初羯磨竟。余有二羯磨在。汝当舍是。莫为众所呵责更犯罪。舍者善。不舍者当为作第二羯磨。第二羯磨竟当语言。我已作第二羯磨竟。余有一羯磨在。汝可舍是。莫为众所呵责更犯罪。舍者善。不舍者作三羯磨竟。波逸提。作白已舍者。一突吉罗。初羯磨舍者。二突吉罗。二羯磨舍者。三突吉罗。若作白未竟。及未作白舍者。俱一突吉罗。若他比丘谏是比丘时。余比丘比丘尼。遮言莫谏者。一切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初谏时舍者。不犯。   若比丘。知如是语人未作法。如是恶见不舍。若供给所需。共同羯磨止宿语言者。波逸提。   阿黎吒不舍恶见。诸比丘又与作不舍恶见羯磨。六群比丘。乃供给所需。共同羯磨止宿语言。佛知故制。如是语者。作前恶见之语也。未作法者。僧为举而未解。未与忏悔出罪也。此等人既知之。不当亲近。若供给所需等。亦是恶见之类也。犯波逸提。供给所需有二种。若法若财。同止宿者。不问先入屋后入屋。但知者俱犯。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不知者。不犯。若势力所持者。不犯。   若比丘。知沙弥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行淫欲非障道法。彼比丘应谏此沙弥言。汝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行淫欲是障道法。彼如是谏此沙弥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应三谏。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彼比丘应语此沙弥言。汝自今已后。非佛弟子。不得言佛是我世尊。不得随余比丘。如余沙弥得与比丘二三宿。汝今无此事。汝出去灭去。不须住此。若比丘知是被摈沙弥。而诱畜养共一止宿者。波逸提。   䟦难陀有二沙弥。一名羯那。一名摩睺迦。共行不净。自相谓言。我知佛所说法。行淫欲非障道法。诸比丘闻之呵责不舍。白佛。佛为作呵谏羯磨如上。沙弥故不舍。佛为作灭摈羯磨。将二沙弥立在见处不闻处。作如是白。大德僧听。此二沙弥。众僧呵责。故不舍恶见。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二沙弥作不舍恶见灭摈羯磨。自今已去。此二沙弥不应言佛是我世尊。不得随逐余比丘。如诸沙弥得与比丘二宿三宿。汝等不得。汝出去灭去。不应住此。白如是。大德僧听此二沙弥。众僧呵责。故不舍恶见。众僧今与作恶见不舍灭摈羯磨。自今已去。此二沙弥。不得言佛是我世尊。不应随逐余比丘。如诸沙弥得与比丘二宿三宿。汝今不得。汝出去灭去。不应住此。谁诸长老。忍僧为二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凡三说。僧已忍与二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时六群比丘。知僧已灭摈此二沙弥。便诱将畜养共止宿。诸比丘白佛。佛更为制戒。若自畜。若与人。若自诱若教人等。俱波逸提。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先不知者。不犯。若势力所持者。不犯。   若比丘。余比丘如法谏时。作如是语。我今不学此戒。当难问余智慧持律比丘者。波逸提。若为知为学故。应难问。   阐陀比丘。所作非法。诸比丘如法谏时。乃言我今不学此戒。当难问余智慧持律比丘。佛闻故制。说而了了者。波逸提。说而不了了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比丘痴不解故。彼比丘应教问和尚阿阇黎。可更学问诵经。若谏者实不如法。不犯。   若比丘。说戒时。作如是语。大德何用说是杂碎戒为。说是戒时。令人恼愧怀疑。轻呵戒故。波逸提。   诸比丘。集在一处诵毗尼。六群自相谓言。彼诸比丘诵律通利。必当数数举我等罪。当往止他勿诵。乃往语言。长老何用诵此杂碎戒为。若欲诵者。当诵四事十三事。余不应诵。何以故。若诵。令人怀疑忧恼。佛闻故制。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若毁呰阿毗昙及余经。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说戒时作如是语。大德我今始知。此法是戒经所载。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余比丘知是比丘。若二若三说戒中坐。何况多。彼比丘无知无解。若犯罪。应如法治。更增无知罪。语言大德汝无利。不善得。汝说戒时。不一心思念摄耳听法。彼无知故。波逸提。   六群比丘中有一人。当说戒时。自知犯罪。恐清净比丘举发。便先往告言。我今始知此法戒经所载。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诸比丘察知其意白佛。佛故制。彼言今始知者。意言前此未知故有犯。欲避罚也。清众知其二次三次。在说戒中坐。况又多耶。何言今始知。是无知也。故于所犯罪如法治外。更加无知罪。汝无利不善得者。言其无利益。不善得利益也。善得利益者。于说戒时。当一心思念摄耳听法。今既不能故。虽听戒而无所知。以无知故。如波逸提。若不与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未闻说戒。今始闻者。无犯。   若比丘。共同羯磨已。后如是言。诸比丘随亲厚以僧物与者。波逸提。   沓摩罗子。以知僧事塔事。外有人设会布施。不得赴。衣服破坏。异时有人。施众僧贵价衣。众僧共议。此沓摩罗子。以知僧事塔事故。外有人设会布施。不得赴。衣服破坏。宜以此衣与之。时众僧白二羯磨与竟。六群亦同羯磨。后更作是言。诸比丘随亲厚。以众僧衣与彼。佛闻故制。说而了了者。波逸提。说而不了了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其事实尔。当日未在羯磨众中说者。无犯。   若比丘。僧断事未竟。不与欲而起去者。波逸提。   一日众僧集。共议僧事。六群自相谓言。欲为我等作羯磨。即起去。佛知故制。僧断事未竟而去。出户外者。波逸提。一足出户欲去。而未去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有事与欲去者无犯。若非法羯磨不与欲去。无犯。   若比丘。与欲已。后更呵者。波逸提。   六群中有犯事者。恐众中举。便六人相随不离。互相党护。使众羯磨不得。异时六群作衣。众唤羯磨。彼云作衣不得往。唤者言。可令一二人持欲去。六群即令一人受欲来。众僧即与此比丘作羯磨。六群悔言。彼作羯磨非为羯磨。羯磨不成。我以彼事与欲。非为此事。佛知故制。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其事实不成羯磨者。无犯。   若比丘。知他比丘斗诤。听此语向彼说者。波逸提。   六群听诸比丘斗诤语。向彼人说。令僧未有诤而起诤。已有诤而不灭。佛知故制。若比丘往听他语闻者。波逸提。不闻突吉罗。若方便欲去而未去者。突吉罗。若二人共在隐处语。暗地语。当弹指或謦咳警之。不尔突吉罗。若在道二人在前共语。亦当警之。不尔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嗔故不喜。打比丘者。波逸提。   六群中一人。嗔打十七群比丘。被打者。高声唤言。止止莫打我。佛闻故制。若手若石若杖打者。波逸提。若以轻物打。突吉罗。若戏笑打。及打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嗔故不喜。以手搏比丘者。波逸提。   六群中一人。嗔恚故。以手搏十七群比丘。佛闻故制。搏者或遮拨。或挃触也。若以手者。波逸提。用拂柄轻物。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嗔故不喜。以无根僧伽婆尸沙谤者。波逸提。   六群嗔十七群。以无根僧伽婆尸沙谤。闻者嫌责。佛知故制。无根者。十三事中。无见闻疑罪也。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刹利水浇头王种。王未出。未藏宝。若入宫。过门阈者。波逸提。   迦留陀夷。往入彼斯匿王宫。王与茉利夫人。尽日共眠。夫人见迦留陀夷至。即起披衣。敷坐令坐。时夫人失衣堕地。蹲地不能起。迦留陀夷。即出归来。语诸比丘言。波斯匿王第一之宝。我今悉见。佛闻故制。刹利是云刹帝利。此云王种。水浇头者。以金瓶取四大海水。取白牛右角。取拾一切种子盛满中。置金辇上。使诸小王舆。王与第一夫人。共坐辇上。大婆罗门。以水灌王顶上。作如是已立为王。并名刹利水浇头王种。王未出者。王未出[穴/侵]处也。未藏宝者。采女未还本处。亦兼指金银等宝未藏也。若入宫过门阈。一切波逸提。若一足入内一足在外者。突吉罗。若入大臣长者等内室者。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王召入。若有奏白。亦须藏宝而后入。无犯。   若比丘。若宝及宝庄饰具。若自捉。若教人捉。除僧伽蓝中。及寄宿处。波逸提。若在僧伽蓝中。及寄宿处。若宝及宝庄饰具。若自捉。若教人捉。当作是意。若有主识者当取。如是因缘非余。   有外道。从拘萨罗国来。途中止息。遗却金囊。众多比丘。后行拾得。共云待来寻者付还。彼外道去久方回。比丘即付还。彼反诈言金少。遂闻于王。王审实。外道理亏。将金入官。佛闻故制。不许捉宝及宝庄饰。后因节会日。毗舍佉母往会。道过祇园。因入礼佛。自思。礼佛不必严饰。乃卸置树下始入。去时忘取。比丘见之不敢举白佛。佛为开僧伽蓝中。又一比丘寄宿巧匠家。巧匠出外。室中有金。比丘为守护竟夜不得眠。白佛。佛复并开寄宿处。凡比丘。见僧伽蓝内。有遗失者。当收取。识其所遗器物片段分两分明。及其所包裹囊相。若有来索者。当问明。若相应即付还。若不相应可语言。我不见是物。若比丘。拾所遗物不看定。不审问者。突吉罗。若是供养塔寺等物。为坚牢故。捉收者不犯。若在他家止宿有宝恐失。应为收举。若在寺外见失物。可以草叶覆之。俟有主来索。若无索者收归寺内。私掌七八日。更无索者应贮僧库。经五六月。又无索者。应供众僧及买坚牢器。若后主来索。应劝令舍。不舍者应酬本物。不与利。或有贵不能酬者。切不得轻用。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非时入聚落。不嘱余比丘者。波逸提。   䟦难陀非时入村。与居士摴蒱。比丘胜故居士悭嫉。便言比丘非时入村为何事耶。佛闻故制。后有诸比丘。为僧事或塔寺事及瞻病人。非时不敢入村。白佛。佛命嘱余比丘而后入。时者。从明相出至日中。非时者。从中后至明相未出。嘱余比丘者。嘱同房或比房。同住客亦得。若不嘱而入者。初入村门波逸提。欲去未去。欲入未入。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作绳床木床。足应高如来八指。除入梐孔上截竟。若过者。波逸提。   迦留陀夷。作高床座。见佛来白言。世尊看我床座。佛乃制戒。高如来八指者。佛横一指二寸。应高一尺六寸也。梐即栒头。若过八指者。自作教人。俱波逸提。不成者突吉罗。为他作成不成。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减作者不犯。   若比丘。持兜罗绵贮。作绳床木床卧具坐褥者。波逸提。   六群以兜罗绵。作卧具坐褥。诸居士见之讥。其如国王大臣。佛闻故制。兜罗绵此翻冰绵。从色得名也。西域有妒罗树绵。从树生。香而洁白。故号兜罗。乃贵价物。若用之为卧具坐褥。侈甚矣。自作教他成者。俱波逸提。不成者突吉罗。若为他作成不成。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用骨牙角作针筒剂刮成者。波逸提。   有信乐工师。为诸比丘。作骨牙角针筒。家业竭尽。衣食缺乏。居士谓。供养沙门无福得祸。佛知故制。若自成若教他成。俱波逸提。未成者突吉罗。若为他作成不成。俱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   若比丘。作尼师坛。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二磔手。广一磔手半。更增广长各半磔手。若过成者。波逸提。   一日世尊。不赴请遍巡诸房。见僧卧具露地敷。多为不净所污。佛乃听作尼师坛。若卧时敷在卧见上。以为障卧具之用。亦为障身随衣之用。六群遂作广长尼师坛。佛知故制。初只许长佛二磔手。广一磔手半。后因迦留陀夷身量大。见佛来故。以手挽尼师坛。佛问何故。报言欲令广长故挽耳。佛因更增广长各半磔手。若自作若教他过量者。波逸提。未成者突吉罗。为他作者成不成。俱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减量作者不犯。若得他已成者。亦当裁应量。若贴作两重不犯。   若比丘。作覆疮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四磔手。广二磔手。若过成者。波逸提。   时诸比丘。患种种疮。脓血流出。污身污衣污卧具。佛乃听作覆疮衣。时诸比丘覆疮衣粗。着疮上。举衣患痛。佛乃许作细耎衣。时六群便作广长覆疮衣。佛知故制。若长应量广不应量。若广应量长不应量。若长广俱不应量。自作教人。成者波逸提。未成者突吉罗。若为他作。成不成俱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减量作者不犯。   若比丘。作雨浴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六磔手。广二磔手半。若过成者。波逸提。   毗舍佉母。作雨浴衣施僧。六群辄自多作广大雨浴衣。佛闻故制。长广若应量不应量。成不成等。俱同上。比丘尼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减量作者无犯。   若比丘。与如来等量作衣。或过量作者。波逸提。是中量者。长佛十磔手。广六磔手。是名如来衣量。   阿难陀短佛四指。一日众遥见来。皆谓是佛。即起承迎。至乃是难陀。众与难陀俱惭愧。佛令着黑衣以别之。六群不与如来等量作衣。乃过量作。佛闻故制。此中长广应量不应量成不成。并同上。比丘尼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按佛身量。一丈六尺。则一磔手。当是一尺六寸。以此推之。衣长一丈六尺。广九尺六寸。乃是佛衣量。今人短小。难可遵用。又四分律云。大衣离足踝四寸。七衣离足踝八寸。五衣离足踝一尺二寸。萨婆多云。衣长五肘。广三肘。南山云。大衣七衣俱长五肘。广三肘。五衣长四肘。广二肘。合此三说详之。则但用今人手长十磔手。广六磔手。作大衣中衣减四寸。五衣减八寸。俱不犯也。   诸大德。我已说九十波逸提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四波罗提提舍尼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波罗提提舍尼。此云向彼悔。谓犯此者。应向彼忏悔。罪便得灭也。   若比丘。入村中。无病从非亲里尼边。自手受食食。是比丘应向余比丘悔过言。大德。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今向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时世俭谷贵。人民乏食。死者无限。比丘乞食难得。莲花色比丘尼入城乞食。初日所得食。持与比丘。二日三日亦如是。后更乞食。道遇长者车来。尼避道堕深泥中。面掩地而卧。长者见之。急令扶起。问故。乃言乞三日食。俱持与比丘。今饥乏故倒地耳。长者讥嫌。佛闻故制。不许从尼受食。后诸比丘。不敢受亲里尼食。白佛。加非亲里之言。又病比丘不敢受非亲里尼食。白佛。加无病之言。自手受食者。不问亲里非亲里。有病无病。俱不可也。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有病受非亲里尼食。若无病受亲里尼食。若尼持食置地与。或使人与。或在僧寺尼寺中与。俱不犯。   若比丘在白衣家食。是中有比丘尼。指示与某甲羹与某甲饭。诸比丘应语彼比丘尼言。大姊且止。须诸比丘食竟。若无一比丘。语比丘尼如是言者。比丘应向余比丘悔过言。大德。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众僧与六群。同在白衣家受供。六群尼。为六群比丘索羹饭。遂至越次而与。中有不得羹饭者。佛闻故制。不止比丘尼者。波罗提提舍尼。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尼自为檀越。若居士设食。令尼处分者不犯。   有诸学家。僧作学家羯磨。若比丘知是学家。先不受请。无病自手受食食。是比丘应向余比丘悔过言。大德。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有居士家夫妇。信乐为佛弟子。诸比丘至其家。常与饭食无所爱惜。后贫穷衣食不足。诸人讥言。供养沙门。反得贫穷之报。佛闻为作学家白二羯磨。白言大德僧听。此罗阅城中。某居士夫妇。得信为佛弟子。财物竭尽。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作学家羯磨。诸比丘不得在其家受食食。白如是。大德僧听。此罗阅城中。某居士家夫妇。得信为佛弟子。财物竭尽。僧今与作学家羯磨。诸比丘不得在其家受食食。谁诸长老。忍僧与某居士。作学家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与某居士。作学家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更制戒。受学家食者。提舍尼。后有先受请者。不敢赴食。又有病者。不敢受食。佛皆听许。此中不受请一不当食。无病二不当食。况又自手受食。虽受请及病。亦不可食也。学家者。俗中学道之家。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学家还富。来请解羯磨。比丘复受食不犯。   若比丘。在阿兰若迥远有疑恐怖处住。先不语檀越僧伽蓝外不受食。在僧伽蓝内。无病自手受食食。是比丘应向余比丘悔过言。大德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罗阅城中。有女人持食到僧伽蓝。以迥远故。为贼所触挠。佛乃嘱诸比丘。语诸檀越。莫至僧伽蓝。道路中有贼故。更为制戒。不许在僧伽蓝内受外来食。后有诸人。虽知有贼。而故持来者。比丘以佛制不许受外来食。不敢食。有病者。又以未语檀越。不敢食。佛俱听受。此中不先语檀越。一不当食无病。二不当食自手受食。三不当食犯提舍尼。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   诸大德。我已说四波罗提提舍尼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四分戒本约义卷三 卍续藏第 40 册 No. 0718 四分戒本约义   四分戒本约义卷四   福州鼓山嗣祖沙门 元贤 述   诸大德。是众学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众学者。梵语式叉迦罗尼。此云应当学。此戒轻微。难持易犯。为比丘者所当学也。又名突吉罗。此云恶作。谓失威仪皆恶也。又此戒分二。身上犯者名恶作。口上犯者名恶说。   当齐整着涅槃僧。应当学。   六群比丘。着涅槃僧。或高褰齐膝。或下系脐下。或垂前一角如象鼻。或垂前二叶。如多罗树叶。或绕腰褶。如国王大臣等。居士讥嫌。佛闻故制。若故作者。犯应忏突吉罗。以是非威仪突吉罗。不故作者。犯责心忏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或有如是病。或有作务时。或在僧伽蓝内。或在村外道行时不犯。   当齐整着三衣。应当学。   六群比丘着三衣。或高或下等。佛闻故制。犯不犯俱同上。   不得反抄衣入白衣舍。应当学。   六群反抄衣行入白衣舍。居士讥嫌。佛闻故制。反抄衣者。或左或右。反抄衣着肩上也。犯者同上。   不得反抄衣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因上并制。   不得衣缠颈入白衣舍。应当学。   六群以衣缠颈。入白衣舍。居士讥嫌。佛闻故判。缠颈者。总捉衣两角。着左肩上也。犯者同上。   不得衣缠颈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因上并制。   不得覆头入白衣舍。应当学。   六群以衣覆头。入白衣舍。居士讥其如贼盗。佛闻故制。覆者或以衣及树叶等覆。犯皆同上。若头有病。覆者不犯。或有难覆头而走不犯。   不得覆头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因上并制。   不得跳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六群跳行入白衣舍。居士讥其如鸟雀。佛闻故制。犯者同上。若为人所打。若有贼恶兽等难。跳行而走。若有棘刺。或渡渠渡坑渡水泥等。跳过不犯。   不得跳行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因上并制。   不得蹲坐白衣舍内。应当学。   六群赴食到白衣家蹲坐。比丘以手触之。即倒地露形。居士讥其如裸形外道。佛闻故制。蹲者或在床或在地。尻不至地也。犯者同上。若尻边病不能坐者。不犯。   不得手叉腰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六群手叉腰行入白夜舍。居士讥其如新娶得意之状。佛闻故制。犯者同上。   不得手叉腰行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因上并制。   不后摇身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六群摇身行入白衣舍。居士见之。讥其如国王大臣等。佛闻故制。犯者同上。   不得摇身行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因上并制。   不得掉臂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六群掉臂行入白衣舍。居士讥其如国王大臣等。佛闻故制。掉臂者。垂臂而行。成前或却也。犯者同上。不犯者。或有事难逃走等。或渡河水跳坑堑等。不犯。   不得掉臂行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因上并制。   好覆身入白衣舍。应当学。   六群不好覆身。处处现露。居士讥嫌。谓如婆罗门等。佛闻故制。犯者同上。若被风吹离体。及被人所缚无犯。   好覆身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因上并制。   不得左右顾视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六群左右顾视行入白衣舍。居士讥其如贼窃人。佛闻故制。犯者同上。或有难欲求方便逃走。或有所寻觅不犯。   不得左右顾视行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因上并制。   静默入白衣舍。应当学。   六群高声大唤入白衣舍。居士讥其如婆罗门。佛闻故制。犯者同上。若聋不闻声者。或远有所呼唤者。或有难高声而走者。不犯。   静默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因上并制。   不得戏笑入白衣舍。应当学。   六群戏笑入白衣舍。居士讥其如猕猴。佛闻故制。犯者同上。或念法欢喜而笑者。不犯。   不得戏笑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因上并制。   用意受食。应当学。   六群在白衣家受食。居士自行斟酌。六群不用意受食。损弃羹饭。居士讥其贪心受食。如谷贵饥饿时。佛闻故制。犯者同上。或钵小故有遗落。不犯。   平钵受食。应当学。   六群赴供溢钵受食。遗弃羹饭。居士讥其如饥饿人。佛闻故制。平钵者。受食不可过满也。犯者同上。或钵小故满者。不犯。   平钵受羹。应当学。   六群赴斋。钵中受饭多故。不能受羹。居士见亦讥嫌。佛闻故制。犯者同上。   羹饭俱食。应当学。   六群赴斋。饭至羹未至饭已尽。羹至饭未至羹已尽。居士见亦讥嫌。佛闻故制。俱食者。俟羹饭俱到方食也。犯者同上。或时欲过。或有事难。或时需羹不需饭。或时需饭不需羹。不犯。   以次食。应当学。   六群赴斋。不从钵中次第食。乃处处取食。居士讥其如狗猪等。佛闻故制。犯者同上。或患热挑取冷处食。不犯。   不得挑钵中央食。应当学。   六群受食挑钵中央令空。居士讥嫌。佛闻故制。犯者同上。或患热开中僧令冷。不犯。   无病不得为己索羹饭。应当学。   六群在白衣家。为己索羹饭。居士讥嫌。佛闻故制。犯者同上。或病为己索。或为病人索。不犯。   不得以饭覆羹更望得。应当学。   六群在居士家受食。居士已与羹。彼即以饭覆羹望更得。居士问言。羹在何处。彼默然。居士嫌责言如饥饿人。佛闻故制。犯者同上。若请食羹污衣等宜覆以饭。不犯。   不得视比坐钵中起嫌心。应当学。   六群在居士家受食。见自钵中分少。见比坐钵中分多。便言居士有爱憎不平等。众皆呵责。佛闻故制。犯者同上。若比坐病。或眼昏。为看得食不得食。净不净者。不犯。   当系钵想食。应当学。   六群受羹而左右顾视。比坐取其羹藏之不觉。乃问比坐。我羹在何处。众皆讥嫌。佛闻故制。犯者同上。若比坐病。或眼昏看得食不得食等。不犯。   不得大抟饭食。应当学。   六群受供大抟饭食。居士讥嫌。佛闻故制。犯者同上。若日将过中。或有事难欲疾食者。不犯。   不得大张口待饭食。应当学。   六群抟饭未至。先大张口待食。居士讥嫌。佛闻故制。犯者同上。   不得含食语。应当学。   六群受食含饭而语。居士讥嫌。佛闻故制。犯者同上。或有急事不犯。   不得抟饭遥掷口中。应当学。   六群受食。乃抟饭遥掷口中。居士讥其如幻师。佛闻故制。犯者同上。或被执缚。手不至口。遥掷而食。不犯。   不得遗落饭食。应当学。   六群受食不如法。以手抟饭啮。遗落者多。居士讥其如鸟雀等。佛闻故制。犯者同上。或手有病不犯。   不得颊饭食。应当学。   六群大口受食。两颊鼓起如猕猴状。居士讥嫌。佛闻故制。犯者同上。若日将过中。或有事难。欲疾食者。不犯。   不得嚼饭作声。应当学。   六群受食。嚼饭作声。居士讥嫌。佛闻故制。犯者同上。若嚼干饼燋饭瓜果等。不犯。   不得大噏饭食。应当学。   六群受供。乃大噏饭食。居士讥嫌。佛闻故制。大噏饭者。张口遥呼噏也。犯者同上。若口痛。或食羹等。无犯。   不得舌䑛食。应当学。   六群受供。乃吐舌取食。居士讥嫌。佛闻故制。犯者同上。   不得振手食。应当学。   六群赴供。振手而食。居士讥嫌。佛闻故制。振手者。手摇动也。犯者同上。或有如是病。不犯。   不得手把散饭食。应当学。   六群在居士家。以手弃散饭而食。居士讥其如鸡鸟等。佛闻故制。犯者同上。若食有虫。及有他点污散去。不犯。   不得污手捉食器。应当学。   六群以不净腻手捉器而饮。居士讥嫌。佛闻故制。犯者同上。或草上受叶上受。不犯。   不得洗钵水弃白衣舍内。应当学。   六群在居士家。食已洗钵。弃洗钵水于地。余食狼藉。居士嫌责。佛闻故制。犯者同上。若以器承持弃于外。或问主人有可弃之处。不犯。   不得生草菜上大小便涕唾。除病。应当学。   六群于生草菜上。大小便涕唾。居士讥嫌。佛闻故制。病者开许。犯者同上。若于无草菜上。便流入草菜上。不犯。   不得净水中大小便涕唾。除病。应当学。   六群于净水中。大小便涕唾。居士见之讥嫌。佛闻故制。以不净之物污其净。于理不可也。病者不能远行故开。犯者同上。若在不净水中。不犯。   不得立大小便。除病。应当学。   六群立大小便。为居士所嫌。佛闻故制。病者不能蹲故开。犯者同上。此方小便皆立。不犯。   不得为反抄衣不敬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六群与反抄衣不恭敬人说法。众比丘讥嫌。佛闻故制。病者开许。犯者同上。若王大臣等。可与略说但不宜广说。智者当自知时。   不得为衣缠颈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覆头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裹头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手叉腰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着革屣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着木屐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骑乘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右七条。皆因上并制。犯不犯俱同上。   不得在佛塔内止宿。除为守护故。应当学。   六群在佛塔内止宿。众比丘嫌责。佛闻故制。后比丘不敢守护佛塔故开许。犯者同上。或为势力所持不犯。今佛殿经阁等。即同塔论。   不得佛塔内藏财物。除为坚牢故。应当学。   六群藏财物于佛塔中。比丘嫌责。佛闻故制。后僧中有财物。藏宜坚牢者不敢藏。白佛听许。犯者同上。或为势力所持。不犯。   不得着革屣入佛塔中。应当学。   六群着革屣入佛塔。众见嫌责。佛闻故制。犯者同上。又佛一日。从定起露地经行时。诸比丘着革屣。随佛经行。佛顾视言。外道弟子。敬重师故。不着革屣随师经行。何况多陀阿伽陀。从今佛前。和尚前。阿阇黎前。俱不应着。着得突吉罗罪。   不得手捉革屣入佛塔中。应当学。   不得着革屣绕佛塔行。应当学。   不得着富罗入佛塔中。应当学。   不得捉富罗入佛塔中。应当学。   右四条。俱因上并制。富罗梵语。正言腹罗。此云短靿靴也。犯不犯俱同上。   不得塔下坐食留革及食污地。应当学。   六群塔下坐食。食已留草及食污地。不扫而去。比丘嫌责。佛闻故制。犯者同上。若有残食及草。佛听着脚边。出时持弃之。不犯。   不得担死尸从塔下过。应当学。   六群担死尸。从塔下过。熏秽触塔。护塔神嗔。比丘嫌责。佛知故制。犯者同上。若路所必由。或为势力所强。不犯。   不得塔下埋死尸。应当学。   不得塔下烧死尸。应当学。   不得向塔前烧死尸。应当学。   不得绕塔四边烧死尸使臭气来入。应当学。   右四条。俱因上并制。烧尸若在远处。臭气不入者。不犯。   不得持死人衣及床从塔下过。除浣染香熏。应当学。   六群持死人衣及床。从塔下过。臭气触佛塔。护塔神嗔。佛知故制。犯者同上。若浣染香熏过者。不犯。   不得佛塔下大小便。应当学。   不得向佛塔大小便。应当学。   不得绕佛塔四边大小便使臭气来入。应当学。   不得持佛像至大小便处。应当学。   右四条。俱因上并制。以大小便臭秽所触即同死人衣等也。佛像不可持至大小便处。或路必由中者。或强力所持者。不犯。   不得佛塔下嚼扬枝。应当学。   不得向佛塔嚼扬枝。应当学。   不得绕佛塔四边嚼扬枝。应当学。   右三条。皆以口气臭秽熏触所尊。亦所不应也。故并制之。犯者同上。又律中云。有二染污。不得礼佛。及和尚阿阇梨。一者大便不洗净。二者食后不漱齿。   不得佛塔下涕唾。应当学。   不得向佛塔涕唾。应当学。   不得绕佛塔四边涕唾。应当学。   右三条皆以涕唾不净而污净地。况近所尊而涕唾。不敬孰甚焉。故佛因六群而一一制之。犯者同上。或中间有隔不见者。不犯。   不得向佛塔舒脚坐。应当学。   六群向佛塔舒脚坐。诸比丘嫌责。佛为制戒。犯者同上。若中间有隔者不犯。跏趺坐者不犯。   不得安佛塔在下房己在上房住。应当学。   六群安佛塔在下房。己在上房住。诸比丘嫌责。佛因制戒。犯者同上。或上房有污秽等缘。移置下房。不犯。   人坐己立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六群所犯辱法之过。佛知故制。若为病人说法则听。犯者同上。若为王大臣捉去。不犯。   人卧己坐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座己在非座。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高坐己在下座。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前行己在后行。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高经行处。己在下经行处。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右六条。为重法故。一一并制之。犯不犯俱同上。   不得携手在道行。应当学。   六群比丘。携手道上行。遮他男女。居士见之讥嫌。佛知故制。犯者同上。若眼暗。或有疾须扶行者。俱不犯。   不得上树过人头。除时因缘。应当学。   有一比丘。在大树上受夏安居。大小便下。树神嗔欲断其命。佛知故制。后有比丘路逢恶兽。上树避之。不敢过上。为恶兽所伤。佛乃听许除时因缘。犯者同上。佛又制。不得绕树大小便。犯者亦突吉罗。   不得络囊盛钵贯杖头置肩上行。应当学。   䟦难陀。以络囊盛钵贯杖头。置肩上担行。居士望见。不知何人。避于下道屏处。后见是䟦难陀。遂共讥嫌。佛闻故制。犯者同上。   人持杖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佛为众说法。波斯匿王来听。其从众有持杖者。六群乃别为说法。佛知故制。犯者同上。若为王大臣等。无犯。   人持剑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持鉾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持刀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持盖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右四条。皆匿王从众有持剑鉾刀盖等故。佛一一并制之。犯不犯同上。   诸大德。我已说众学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七灭诤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若比丘有诤事起。即应除灭。   诤事有四。一言诤。二觅诤。三犯诤。四事诤。言诤者。谓评论不合。如是法非法。是律非律。是粗罪非粗罪。乃至是佛说非佛说。是佛制非佛制等。因此相忿相讥是也。觅诤者。如比丘问他比丘言。汝忆犯某罪不。彼比丘不喜不受是也。犯诤者。如比丘犯波罗夷乃至恶说。众议纷然是也。事诤者。如僧中一切羯磨。一切僧事。有所不合者是也。若有诤起。即当除灭。除灭之法。凡有七种。具在下文。   应与现前毗尼。当与现前毗尼。   上句是量度其所宜之法。下句乃以法治诤也。后皆仿此。毗尼此云善治。亦云灭恶。即戒律也。现前毗尼。通灭诸诤。现前有五。一法现前。二毗尼现前。三人现前。四僧现前。五界现前。云何名法现前。现持灭诤之法是。云何名毗尼现前。现持灭诤之毗尼是。云何名人现前。共诤之人现在是。云何名僧现前。僧集和合是。云何名界现前。在界内作制限羯磨者是。以此五现前。为治其诤。如法忏悔。而诤事灭矣。若更发起者。犯波逸提。   应与忆念毗尼。当与忆念毗尼。   此毗尼正灭觅诤也。如比丘被他比丘。以无根罪谤。实知其不犯。而众中犹说之不已。应从僧中。乞忆念毗尼。又如一比丘犯罪。已发露如法忏悔。而僧中犹说之不已。应从僧中乞忆念毗尼。又如一比丘未犯是罪。将必当犯。僧中说是犯罪。问之不已。应从僧中乞忆念毗尼。凡有乞者。僧中应察其戒行。果清净者与之。则如法。若戒行有缺而妄与。则非法也。忆念者。因其自不忆有罪故。令其忆念。若有罪则受罚。无罪则加勉也。与忆念毗尼法。彼比丘应到僧中。偏袒右肩。脱革屣。礼僧足。胡跪白言。我某甲比丘。被某甲比丘再三来我所问我。汝忆犯某罪不。我再三答言不忆。今从僧中乞忆念毗尼。愿僧与我忆念毗尼。使彼不复数数问我。慈愍故。如是三乞已。僧应筹量。可与者。白四羯磨与之。一比丘唱言。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于僧中乞言。彼某甲比丘。云云同上至不复数数问我。下更云。僧今与忆念毗尼。使彼比丘不复数数问其罪。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又唱言大德僧听。云云同上。至不复问其罪。下更云。谁诸长老忍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如是三说已。即云。僧忍与某甲比丘忆念毗尼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如是灭已。若更发起者。犯波逸提。   应与不痴毗尼。当与不痴毗尼。   此毗尼亦灭觅诤也。如比丘痴狂失心犯种种罪。后不痴。诸比丘问。汝忆犯某罪不。答言不忆。乃至三问不已。是人应从僧中乞不痴毗尼。乞法与法。俱同忆念毗尼。但改忆念为不痴耳。   应与自言治。当与自言治。   此法正灭犯诤也。自言者。有比丘犯波罗夷乃至恶说。自来首云。我犯某罪。或僧为举问言。汝忆犯某罪不。彼自言我犯某罪。僧中更当审其相。果犯某罪。则依其自言治之。或有犯而言不犯者。或有犯重而言犯轻者。或有不犯而言犯者。或有犯轻而言犯重者。皆不应与。以非法故。若犯罪比丘不自言犯。而遽与罪者。亦非法。以五篇之罪。皆依自言治也。   应与觅罪相。当与觅罪相。   此法一名本言治。灭觅诤犯诤也。此因犯罪之人语言不一。不可依自言治。当寻觅其犯罪之相而治之。如一比丘被僧举问言。汝忆犯某罪不。答言不犯。再问答言犯。寻复言我实不犯。向戏言耳。如是比丘。当实觅其犯罪之相。依其本言治之。作罪处所羯磨。   应与多觅罪相。当与多觅罪相。   此法正灭言诤。亦灭事诤犯诤。此因事体是非难定。轻重难判。前诸法不能灭故。多觅罪相以灭之。多觅有四。一多智慧。二多人知法。三多求因缘。四多处求断。多智慧者。谓博学多闻。律部通利。善达开遮。心无偏爱也。多人知法者。谓到多人知法之处。行筹决断也。多求因缘者。谓广寻三藏。多引因缘。以为证据也。多处求断者。谓遍到诸刹。求断其事也。   应与如草覆地。当与如草覆地。   此法正灭犯诤。兼灭言诤觅诤事诤。以两党相倾。四诤并起。不可穷诘。不可除灭。佛乃教作如草覆地忏悔。如草覆地者。两党人各心愿息诤。宜尽到僧中。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白言。大德僧听。我等共相诤斗。多犯众罪。不得除灭。今从僧乞如草覆地忏悔。如是三说已。皆舒手脚伏地。向羯磨师前。一心听受羯磨。羯磨师唱言。大德僧听。此诸比丘。共相斗诤。多犯众罪。不得除灭。今从僧乞。如草覆地忏悔。僧今与如草覆地忏悔。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复唱言。大德僧听。今此诸比丘共相斗诤。多犯众罪。不可除灭。今从僧乞如草覆地忏悔。僧今与诸比丘如草覆地忏悔。谁诸长老忍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与诸比丘如草覆地忏悔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谓如草覆地忏悔法。草覆地者。表服罪之相。此忏悔不说罪原。不说罪名。僧亦不更问其罪相。而受忏也。   诸大德。我已说七灭诤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我已说戒经序。已说四波罗夷法。已说十三僧伽婆尸沙法。已说二不定法。已说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已说九十波逸提法。已说四波罗提提舍尼法。已说众学法。已说七灭诤法。此是佛所说戒经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若更有余佛法。是中皆共和合。应当学。   此总结上文也。更有余佛法者。谓戒仅二百五十。而事实无穷。其非佛所遮。亦非佛所开许者甚众。但能于是戒中。参详其意。则无不和合。皆所当学也。昔佛告比丘。或时有事。我从先来非遮非许者。然于此事。若违不清净顺清净者。应可行之。若违清净顺不清净者。即不应行。今观佛此嘱。正所谓是中皆共和合应当学也。  忍辱第一道  佛说无为最  出家恼他人  不名为沙门   前已广说五篇戒相。此后乃七佛所说略教。善体此意而行之。虽不中不远矣。故一一陈之。欲希圣道者。必以忍辱为第一。何以忍辱为第一。以佛道无为。必由忍辱而入。能忍辱则渐至于忘辱。人我之相可空。庶几无为之域。根本颂云。忍是勤中王。能得涅槃处是也。若辱不能忍。必至恼他。岂沙门之法哉。沙门此云勤息。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故号为沙门。今至于恼他。则人我山高。斗诤日起。勤息之谓何。   此是毗婆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毗婆尸。一云维卫。此翻胜观。梵语多陀阿伽陀。此云如来。谓如实道而来。示生人间。化导众生也。梵语阿罗诃。此翻无所著。亦翻应供。谓于世间出世间之法。毫无所著。堪受九界圣凡之供养也。梵语三藐三佛陀。此翻等正觉。亦翻正遍知。谓知无不正亦无不遍。悉如法界故。此举佛十号之三也。此佛出现于世。最初说此戒。盖为众生我相未除。必起斗诤。障道之法。莫甚于此。故首防之。  譬如明眼人  能避险恶道  世有聪明人  能远离诸恶   此以喻明学道贵有智也。无智之人。则贪近利信邪法。必入三途。纵得人天。终归堕落。如行路人。有足无明。必陷于险也。有智之人。则能辨邪正。不为小利所惑。故得涅槃安隐之乐。如行路人。有足有眼。必离于险也。   此是尸弃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尸弃。一云式弃。大论翻火依。此佛出现于世。最初说此戒。盖以人无远识。多受外道之法。贪人天之乐。而不知其患也。故说此以儆其迷。  不谤亦不嫉  当奉行于戒  饮食知止足  常乐在空闲  心定乐精进  是名诸佛教   不谤遮口业。不嫉遮意业。当奉行于戒。则三业俱遮矣。然心贪饮食。则不能奉戒。心恋尘嚣。则不能奉戒。心乐懈怠。则不能奉戒。故一一言之。若能如此。则戒可净。而定可得。慧可发。诸佛之教。又有出此者乎。   此是毗叶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毗叶罗。一云毗舍浮。此翻遍一切自在。此佛出现于世。最初说此戒。盖因诸弟子好说他过。而自懈于进修。无由得沙门果。故示此对治之法。  譬如蜂采花  不坏色与香  但取其味去  比丘入聚落  不违戾他事  不观作不作  但自观身行  若正若不正   初一颂。前三句是喻。后一句法合。蜂之采花。但轻取其味。而色与香俱无所损。比丘入聚落。亦当如蜂焉。虽乞种种物。但取充虚而止。不可过索而退彼敬信之心也。次一颂。前二句诫观他。后二句观自观。谓他人之事不可与他违戾。而生訾毁。非独不可违戾。亦不可观其事之能行与不。但当自观己身之所行。正与不正。正则加勉。不正则力改可也。   此是拘留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拘留孙。一云拘留秦䭾。此翻所应断。又翻作用。此佛出现于世。最初说此戒。盖因诸弟子多希利养。不知止足。好谈他恶。懈于白修。故诫之。  心莫作放逸  圣法当勤学  如是无忧愁  心定入涅槃   凡修圣法。最忌放逸。放逸则百无所成。故诫之而劝其勤学也。既能勤学。则烦恼可断。故曰无忧愁。无烦恼则心可定。心定则无生圣果可入也。   此是拘那含牟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拘那含牟尼。一云迦那迦牟尼。一云羯诺迦牟尼此翻金寂。又翻金仙。此佛出现于世。最初说此戒。盖为声闻之众耽味小定。自生放逸。不能进修。故说此以䇿进之。  一切恶莫作  当奉行诸善  自净其志意  是则诸佛教   一切恶莫作者。谓性业遮业。乃至无量不善法。悉禁使断绝也。当奉行诸善者。谓六度万行。乃至无量清净法门。悉䇿令修进也。自净其志意者。谓恶虽止而意或乍起。善虽行而念或难纯。则此浮情妄想不可不净。况虽止恶。而止恶之念未忘。虽行善。而行善之心未化。清净心中。无如是事故。亦不可不净也。具此三者。则诸佛教法。俱不越此。故曰是则诸佛教。   此是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迦叶一云迦摄波。此翻饮光。此佛出现于世。最初说此戒。此乃诸戒之大纲。通行之正轨。非特为一时一机而说也。  善护于口言  自净其志意  身莫作诸恶  此三业道净  能得如是行  是大仙人道   世间之业。不出口意身三。口业谓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及一切非礼之言是也。意业谓贪嗔痴。及一切妄念是也。身业谓杀盗淫。及一切目之所视。耳之所听。鼻之所嗅。舌之所尝。身之所触。起种种过是也。若能护此三者。不至于犯。则戒靡不净。是谓大觉金仙之道也。夫修戒止可生天。非圣道也。然无戒。则诸圣道皆不能成故。欲求大涅槃者。必得此以为之基。谓非圣道而何哉。   此是释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于十二年中。为无事僧。说是戒经。从是已后。广分别说。诸比丘自为乐法乐沙门者。有惭有愧乐学戒者。当于中学。   释迦牟尼。此翻能仁寂默。寂默者。内冥谛理。是自利之智也。能仁者。外扬仁化。是利他之悲也。悲智双运。立此嘉称。于十二年下。谓彼时僧众清净。无戒可持。无相可制。故云无事僧。所以不立名相。略指大意示之。是谓略戒经。至十二年后。渐有毁犯。故世尊随事立禁。广说戒相。令其识相护持防诸有漏也。诸比丘下。结劝修学。谓比丘果尔好乐正法。乐作沙门。惭愧非法。乐学净戒者。当于此伽陀中学也。又僧祇律中。名此为偈布萨。佛住王舍城时。有九十六种出家人。皆作布萨。惟佛不作。世人嫌之皆言。何释子独不布萨耶。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正应为世人所嫌。从今后应作布萨。故说此偈。  明人能护戒  能得三种乐  名誉及利养  死得生天上  当观如是处  有智勤护戒  戒净有智慧  便得第一道   此明护戒之利益。前四句明世间利益。谓有智之人。识邪正知利害。故能严护此戒。必能得三种乐。三种乐者。一得名誉。谓守戒之人。众共赞扬故。二得利养。谓守戒之人。众乐供养故。三得生天。谓守戒之人。十善具足。死得享天福故。后四句明出世利益。当观护戒之得乐如是。有智之人。益当勤护净戒。戒净则能生定。因定则能发慧。既能发慧。便可得无上菩提第一之道。岂但得世间三种乐而已哉。  如过去诸佛  及以未来者  现在诸世尊  能胜一切忧  皆共尊敬戒  此是诸佛法  若有自为身  欲求于佛道  当尊重正法  此是诸佛教   前六句。言三世诸佛皆尊教此戒也。胜一切忧者。六凡有分段之忧。三乘有变易之忧。惟佛则五住究尽。二死永亡。故能胜也。三世诸佛已成无上果。而犹共尊此戒者何。以此戒即是诸佛之正法故。若有下。言众生欲求佛道。则尤当尊此戒。以是佛垂教于后。令人依此而修故也。  七佛为世尊  灭除诸结使  说是七戒经  诸缚得解脱  已入于涅槃  诸戏永灭尽  遵行大仙说  圣贤称誉戒  弟子之所行  入寂灭涅槃   七佛下。重引诸佛修证。显持戒之胜功也。七佛为灭除诸结使。乃说是七戒经。此戒即是七佛自修之法。诸缚由此而得解脱。入于涅槃。而一切世间戏论之法。永灭而无有余矣。结者九结。谓爱恚慢无明见取疑嫉悭也。使者。见惑。有八十八使。乃至见谛思惟九十八使也。缚者有四。谓贪嗔戒取见取也。遵行下劝持也。言弟子遵行先圣所说之戒。乃圣贤之所共称。亦即是弟子所行。以入于涅槃之道。佛既由此而证。弟子可不依而行哉。  世尊涅槃时  兴起大悲心  集诸比丘众  与如是教诫  莫谓我涅槃  净行无人护  我今说戒经  亦善说毗尼  我虽般涅槃  当视如世尊  此经久住世  佛法得炽盛  以是炽盛故  得入于涅槃   此引佛最后垂训。令人尊戒也。佛于双林中。将入涅槃时。以大悲心。广集法众。谓汝等莫谓我今入灭无人护汝。我今说此戒经。即与我住世无异。汝等当视如世尊。尊重而奉行之。若尊重则此经得久住世。佛法得以炽盛。以佛法炽盛。人皆奉行。则皆得入于涅槃也。  若不持此戒  如所应布萨  喻如日没时  世界常暗冥  当护持是戒  如牦牛爱尾  和合一处坐  如佛之所说   若不下。因上文。而反显不持之过。谓若不持此戒。于半月半月。不能如法布萨。既无戒日舒光。法性界中悉皆冥暗。众生尽沉没于险恶道中也。布萨梵语。具云钵罗帝提舍耶𥧌。此翻我对设。谓相向说罪也。当护下。言当护戒。如牦牛爱尾者。言其护之切也。牦牛南夷之兽。其形如牛。而尾有五色。行必顾之。虽为人所追。犹顾不舍。因顾其尾为人所获。喻护戒者。虽有失命因缘。而能不失也。和合一处等。谓当半月半月。共集说戒布萨。如佛所说也。  我已说戒经  众僧布萨竟  我今所说经  所说诸功德  施一切众生  皆共成佛道   此颂凡五十六句。乃昙无德律师。所立大意。皆显扬戒德。普劝修持。至此前二句乃总结上文。后四句乃发愿回向。凡一切功德。不回向众生。则局于自利。不回向佛道。则止于半途。今言施众生。而共成佛道。是为第一广大回向也。   四分戒本约义卷四(终)